《晋书.隐逸传.郭文传》:“(郭文)少爱山水,当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返。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
源见“掷地金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清李渔《闲情偶记.词曲下》:“能以作四六平仄之法,用于宾白之中,则字字铿锵,人人乐听,有金声掷地之评矣。”叶景葵《〈蔽庐丛志〉序》:“金声掷地,诵左赋而俗耳顿聪
见“道殣相望”。【词语道殣相枕】 成语:道殣相枕汉语大词典:道殣相枕
源见“召公棠”。指甘棠树,贤者留有德政仁爱之树。唐柳宗元《种柳戏题》诗:“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宋王十朋《杉》诗:“记得先人手自栽,森然千尺尽成材。翠丝结作思人树,他日儿孙岂忍摧?”【词语思人树】
同“星坼中台”。唐杜甫《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诗:“星坼台衡地,曾为人所怜。”
正名分是必须的。 表示凡事要正名分。语出《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
源见“耻与哙伍”。指与平庸之辈为伍。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失路今为哙等伍,作诗犹似建安初。”
理:情理。 事情有必然发展到这一步的原因,情理有必定如此的根源。 意谓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必然的因素而绝非偶然。语出《战国策.齐策四》:“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不知
《荀子.宥坐》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见敧器,“顾为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
《晋书.孙绰传》:“(绰上疏曰)陛下且端委紫极,增修德政,躬行汉文简朴之志,去小惠,节游费,审官人,练甲兵,以养士灭寇为先。十年行之,无使隳废,则贫者殖其财,怯者充其勇,人知天德,赴死如归,以此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