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耳:语助词,而已。一作“尔”。 为了国事,忘记家事;为了公事,忘记私事。 形容一心为国、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明.李贽《焚书.读史.晁错》:“是故国尔忘家,错唯知日夜伤刘氏之不尊也;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晁氏之不安矣。”鲁迅《两地书.九》:“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身家且不要,遑说权利思想?”也引作〔公耳忘私,国耳忘家〕。清.钱大昕《冯谖论》:“古之为大臣者,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其他 国耳、公耳:只想着国家、公事而已。为了国家,忘记了家庭,为了公事,忘记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一心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鲁迅《两地书》第9:“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的气概。”也单作“国尔忘家”、“公而忘私”。△褒义。描写献身。也作“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词语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成语: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猜你喜欢

  • 拔帜树帜

    同“拔赵帜易汉帜”。清林寿图《谭军门以饥军三营至凤翔与犒一餐是夜报夺上关寄呈刘中丞》诗:“拔帜树帜燃列炬,中丞盼断关山尘。”见“拔帜易帜”。清·林寿图《谭军门以饥军三营至凤翔与犒一餐是夜报夺上关寄呈刘

  • 驱石驾沧津

    《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 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因

  • 贺公湖

    同“贺家湖”。宋刘克庄《念奴娇.七月望夕观月》词:“董相林荒,贺公湖在,俯仰成陈迹。”【词语贺公湖】   汉语大词典:贺公湖

  • 举十六相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

  • 颖囊未出

    源见“毛遂自荐”。比喻才华未得显露或施展。唐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诗:“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比喻残暴的坏人当权,不值得再去查究他们手下的人。张纲,(98-143年),字文纪,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初为侍御史。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朝廷派八位官员到各地巡视民情,考核官吏贤否,张纲亦

  • 冯唐已老

    同“冯唐易老”。唐王维《重酬范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见“冯唐易老”。唐·杜甫《寄岑嘉州》:“谢朓每篇堪讽诵,~听吹嘘。”【典源】《史记·冯唐列传》:“ (冯)唐以孝著,为中

  • 带眼移

    同“带减腰围”。宋陆游《新凉书怀》诗:“乌帽围宽带眼移,闭门惯忍日长饥。”

  • 梓桑

    源见“桑梓”。故乡。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烽烟起,梓桑半损。欲归,归途难问。”【词语梓桑】   汉语大词典:梓桑

  • 出幽升高

    同“出幽迁乔”。《后汉书.杨伦传》:“帝乃下诏曰:‘伦出幽升高,宠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从,苟肆狷志。’”见“出幽迁乔”。《后汉书·儒林传·杨伦》:“帝乃下诏曰:伦~,宠以藩傅,稽留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