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战之国

四战之国

此典指乐闲对燕王姬喜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后以此典比喻兵家必争之地。乐闲,乐毅之子。乐毅曾率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城,燕惠王中了齐襄王的反间计,改用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害怕被杀害,就向西投降了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惠文王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封号叫望诸君。后齐将田单战败燕将骑劫,全部收复齐国失去的城邑,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燕军又被齐军打败,为念乐毅在燕两代武功,仍封乐毅之子乐闲为昌国君。乐闲留在燕国三十多年,又换过了燕武成王、燕孝王两代燕王,到了燕王喜任用宰相栗(Lì丽)腹的计策,想去攻打赵国,就征询昌国君乐闲的意见。乐闲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那里的百姓熟悉军事,不能去攻打它。”燕王喜不听,便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反击燕军,在鄗(Hào号,今河北柏乡县北)地把栗腹的军队打得大败,活捉栗腹、乐乘。乐乘是乐闲的同宗族人。于是乐闲投奔赵国,赵军就包围了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燕国大量割地向赵国求和,赵军才解除包围退去。此典又作“四战之地”。

【出典】:

史记》卷80《乐毅列传》2435页:“燕王喜(战国末燕国最后国君)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闲。乐闲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赵使廉颇(赵惠文王时任上卿〔高等爵位〕,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廉颇坚守三年,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赵军大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率赵军战胜燕军,任赵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奔魏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禽(通“擒”,捉拿)栗腹、乐乘,乐乘者,乐闲之宗也。于是乐闲奔赵,赵遂围燕。燕重(zhòng众,多)割地以与赵和,赵乃解而去。”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或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偏正 四战,四面应敌。兵家指四面受敌之地。语出《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姚雪垠《李自成》卷2:“只要布德施仁,百姓拥戴,兵强粮足,处处制敌,便不怕河南是‘~’。”△用于描写场所。也作“四战之地”。


【词语四战之国】  成语:四战之国汉语词典:四战之国

猜你喜欢

  • 贮火

    《庄子.外物》:“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县(悬)于天地之间,慰暋沉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从人焚和,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债然而道尽。”庄子认为人不应过于忧虑利害得失,否则会导致心火过盛,

  • 黄雀知恩

    源见“黄雀报”。谓受人恩德,不忘报答。唐卢纶《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诗:“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

  • 龟手

    同“龟手药”。宋刘筠《许洞归吴中》诗:“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词语龟手】   汉语大词典:龟手

  • 怀沙

    《史记.屈贾列传》载:《楚辞.九章.怀沙》为屈原自投汨罗江前的绝笔,述其怀沙砾以自沉的缘由。后以“怀沙”为因忠愤而投水死义的典故。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此古人之所以怀沙负石,赴流鱼葬,而不堪与之同

  • 优孟

    源见“优孟衣冠”。本为春秋 楚国著名优人。亦泛称演戏艺人。清 张三礼《〈空谷香传奇〉序》:“史家传志之文学,士大夫或艰涉猎,及播诸管弦,托于优孟,转令天下后世观场者,若古来忠孝贤奸凛然在目。”亦谓一味

  • 簪笔磬折

    古代为官者恭敬侍立,很有礼貌的样子。簪笔:本是一种讲礼节的冠饰。磬:古代用玉石制的打击乐器,形状曲折如“人”字。褚少孙《史记.滑稽列传》附录:“西门豹簪笔磐折,向河立待良久。”张守节《正义》:“簪笔,

  • 青云直上

    源见“青云自致”。指飞黄腾达。南朝 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唐刘禹锡《寄毘陵杨给事》诗之二:“青云直上多无地,却要斜飞取势回。”主谓 直线上升,直到云天。比喻人的地位上

  • 吕相金

    源见“一字千金”。借指一字不可易、价值极高的精妙诗文。前蜀韦庄《同旧韵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貌愧潘安璧,文惭吕相金。”

  • 鹿门翁

    源见“鹿门采药”。指东汉庞德。亦借指隐士。宋陆游《醉中抒怀》诗:“不见鹿门翁,全家事潜遁。”

  • 全牛

    源见“庖丁解牛”。完整的牛。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唐 窦臮《述书赋》:“谢氏三昆,尚草特峻,犹注飞涧之瀑溜,投全牛之虚刀。”《丹铅续录.半豹》引唐李商隐四六启:“学殊半豹,艺愧全牛。”【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