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战之国

四战之国

此典指乐闲对燕王姬喜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后以此典比喻兵家必争之地。乐闲,乐毅之子。乐毅曾率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城,燕惠王中了齐襄王的反间计,改用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害怕被杀害,就向西投降了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惠文王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封号叫望诸君。后齐将田单战败燕将骑劫,全部收复齐国失去的城邑,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燕军又被齐军打败,为念乐毅在燕两代武功,仍封乐毅之子乐闲为昌国君。乐闲留在燕国三十多年,又换过了燕武成王、燕孝王两代燕王,到了燕王喜任用宰相栗(Lì丽)腹的计策,想去攻打赵国,就征询昌国君乐闲的意见。乐闲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那里的百姓熟悉军事,不能去攻打它。”燕王喜不听,便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反击燕军,在鄗(Hào号,今河北柏乡县北)地把栗腹的军队打得大败,活捉栗腹、乐乘。乐乘是乐闲的同宗族人。于是乐闲投奔赵国,赵军就包围了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燕国大量割地向赵国求和,赵军才解除包围退去。此典又作“四战之地”。

【出典】:

史记》卷80《乐毅列传》2435页:“燕王喜(战国末燕国最后国君)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闲。乐闲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赵使廉颇(赵惠文王时任上卿〔高等爵位〕,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廉颇坚守三年,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赵军大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率赵军战胜燕军,任赵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奔魏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禽(通“擒”,捉拿)栗腹、乐乘,乐乘者,乐闲之宗也。于是乐闲奔赵,赵遂围燕。燕重(zhòng众,多)割地以与赵和,赵乃解而去。”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或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偏正 四战,四面应敌。兵家指四面受敌之地。语出《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姚雪垠《李自成》卷2:“只要布德施仁,百姓拥戴,兵强粮足,处处制敌,便不怕河南是‘~’。”△用于描写场所。也作“四战之地”。


【词语四战之国】  成语:四战之国汉语词典:四战之国

猜你喜欢

  • 辞汉金仙

    源见“金铜仙人”。借以感慨古今兴亡,朝代变易。清 丘逢甲《予题杨子仙宫诗》之二:“群真正乐钧天奏,辞汉金仙独泪流。”

  • 樽中圣

    源见“清圣浊贤”。指美酒。唐权德舆《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离堂驻驺驭,且尽樽中圣。”

  • 神鱼掉尾舞

    同“瓠巴鼓瑟”。元 萨都剌《琴乐歌》:“神鱼出听掉尾舞,曲中鸿雁起江浒。”

  •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见〔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词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成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 袒胸露背

    见“袒裼裸裎”。刘白羽《血缘》:“马成荣带哨,把件美国雨衣送给站岗的,回来一看,小风飕飕地顺着房檐往屋里灌,睡着的人一个个~,早把毯子滚向一边去。他怕他们受惊,就一手放下窗子,一面给他们把毯子盖好。”

  • 题凤字

    源见“吕安题凤”。敬称友人来访。清方文《再赠宋未有孝廉》诗:“与子神交十五载,曾题凤字到寒门。”

  • 黄公酒肆

    同“黄公酒垆”。宋苏轼《次韵章子厚飞英留题》:“黄公酒肆如重过,杳杳白蘋天盖头。”【词语黄公酒肆】   汉语大词典:黄公酒肆

  • 唾金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康樗都县西,沿江有石室,名梦口穴。尝有船人,遇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过至崖下,此人唾盘上,径下崖,直入石穴中。船主初甚忿之,见其人入石(室),始知异,视盘上唾,

  • 九重春色醉仙桃

    九重:指宫门。《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醉:谓桃红如醉。 禁苑内春色满园,桃红似醉。 形容宫中景色。语出唐.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元.贾仲名《

  • 徐君剑

    同“徐墓剑”。清吴伟业《遇宋子建话故友有感》诗:“对酒徐君剑,披衿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