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嗜痂之癖

嗜痂之癖

嗜:非常喜好。痂:伤口、疮口愈合后所结成的干皮。癖:积久成习的爱好。爱吃疮痂的一种癖性。形容人的嗜好乖僻。刘邕,南朝宋人,刘穆之的儿子。特别喜欢吃疮痂,说味道像鳆鱼那样鲜美,以至于他手下的官吏不论有无罪责都处以鞭笞,为的是伤口结痂给他吃。一次,刘邕到孟灵休家,孟灵休先前患灸疮,有一个疮痂脱落在床上,刘邕拿起来吃了。孟灵休大惊失色,便把疮痂都揭下来让他吃,以至于全身流血不止。

【出典】:

宋书》卷42《刘穆之传》1308页:“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疮痂落床上,因取食之。灵休大惊。……灵休疮痂未落者,悉褫取以饴邕。”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四·罗刹海市》:“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郭沫若《新陈代谢》:“例如喜欢墨家,便连墨家崇拜鬼神都要替它辩解,或说出一番民主的意义出来,那未免近于嗜痂成癖了。”


偏正 嗜,嗜好;痂,疮口或伤口上的硬壳;癖,习惯性的爱好。指怪诞的嗜好。《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孙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鲁迅《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癖,不读作pì。△贬义。多用于指不好的习惯。→逐臭之夫。也作“嗜痂成癖”。


【词语嗜痂之癖】  成语:嗜痂之癖汉语词典:嗜痂之癖

猜你喜欢

  • 爱日

    汉扬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李轨注:“无须臾懈于心。”后以“爱日”指儿子孝养父母的时日。《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宋朱熹注:“常知

  • 辞金蹈海

    源见“鲁连辞赏”、“鲁连蹈海”。指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明武宗《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成功不居,从辟谷封留之请。”并列 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

  •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顺:依顺;德:德行;昌:昌盛;逆:违逆;亡:毁灭。意谓符合依顺道德的,就能够昌盛繁荣,违逆道德的则会遭到毁灭。明.朱鼎《玉镜台

  • 化石妇

    源见“望夫石”。比喻对丈夫坚贞和思念的女子。宋梅尧臣《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诗:“山头化石妇,忽变素质光。岂复愿闻笛,莫逢桓野王。”【词语化石妇】   汉语大词典:化石妇

  • 久假不归

    《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认为,尧舜是本着天性自然施行仁义的,商汤和周武王是修身养性勉力施行仁义的,至于五霸,只是假借仁义作幌子,以

  • 涂炭

    ①比喻灾难因苦。晋卢谌《赠刘琨诗一首并书》: “来牧幽州,济厥涂炭。涂炭既济,寇挫民阜。”②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南朝梁沈约《梁鼓吹曲·道亡》: “救此倒悬拯涂炭,誓师刘旅赫灵断。” ●《书·仲虺之诰》

  • 海成田

    同“沧海桑田”。清顾炎武《前诗意未有竟再赋四章》之一:“濩落人间七十年,年来三见海成田。”

  • 焚草之变

    《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同伙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

  • 飞鸿印雪

    同“鸿爪雪泥”。明宋濂《大夫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生死去来兮不碍真圆,飞鸿印雪兮爪趾宛然。”见“飞鸿踏雪”。明·宋濂《大天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生死去来兮不碍真圆,~兮爪趾宛然。”【词

  • 故侯瓜

    源见“东陵瓜”。称扬隐居自立。唐王维《老将行》诗:“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宋苏轼《次韵王郁林》:“汉使节空馀皓首,故侯瓜在有颓垣。”【词语故侯瓜】   汉语大词典:故侯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