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哀感中年

哀感中年

源见“东山丝竹”。指人至中年后常为事而感伤。清 丘逢甲《东山感春诗》之六:“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


【典源】《世说新语· 言语》:“谢太傅(安) 语王右军 (羲之) 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晋书·王羲之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东晋谢安 (字安石) 对王羲之 (曾任右军将军) 说:“人至中年易动感情,每与亲友分别,就忧伤好几天。”王羲之说:“人接近暮年,自然会这样,正需要以丝竹音乐来陶冶排遣。常怕被儿孙辈知道,破坏欢乐的情绪。”谢安曾在东山隐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中年的心情;或用以形容演奏欣赏音乐; 或用以形容与亲友分别之情。

【典形】 哀感中年、东山丝竹、丝竹东山、丝竹陶写、丝竹中年、畏逢亲友别,中年哀乐、中年丝竹、作数日恶、别怀恶、陶写待桑榆、正赖丝与竹、儿辈知此乐、中年怀抱、越山丝竹、中年作恶、中年心事。

【示例】

〔哀感中年〕 清·丘逢甲《东山感春诗》之六:“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

〔东山丝竹〕 清 ·丘逢甲 《还山书感》:“南渡衣冠尊旧族,东山丝竹负中年。”

〔丝竹东山〕 明·陆钰《曲游春·和查伊璜客珠江元韵》:“携来丝竹东山,几度尊前杖底。”

〔丝竹陶写〕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

〔丝竹中年〕 清·王士禛《将往金陵冒辟疆携歌儿见过》:“莺花上日连秋社,丝竹中年感谢公。”

〔畏逢亲友别〕 宋· 陆游 《羁怀》:“谢傅畏逢亲友别,庞公思遣子孙安。”

〔中年哀乐〕 元·白朴《用前韵留别巴陵诸公》:“亲友间,中年哀乐,几回离别。”

〔中年丝竹〕 清·黄遵宪《上海喜晤陈伯严》:“大地山河悲缺影,中年丝竹动欢心。”

〔作数日恶〕 宋·苏轼《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


【词语哀感中年】  成语:哀感中年汉语词典:哀感中年

猜你喜欢

  • 笑人寂寂

    同“邓禹笑人”。清黄景仁《沁园春.苍苍者天》词:“况笑人寂寂,邓曾拜衮;所倨赫赫,固亦称郎。”

  • 越王石见

    《南史.虞愿传》:“虞愿字士恭,会稽馀姚人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就观视,清彻无所隐蔽。”福州城南海边有越王石,平时常隐于云雾之中,据传说太守贪者看不见,只有清廉

  • 赐骸骨

    源见“乞骸骨”。谓赐还骸骨归葬故里。古代官吏请求皇上批准退休的婉词。《史记.项羽本纪》:“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明史.刘之纶传》:“乞削臣今官,赐骸骨。”【词语赐骸骨】   汉

  • 闻弓雁惊

    源见“空弦落雁”。称赞箭艺精湛。唐元稹《遣行》诗之二:“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

  • 拒谏饰非

    指拒绝劝谏,掩饰过错。荀卿认为,臣下的过错在于不象正直的臣下那样尊敬君主,安定国家,崇尚人才,提倡信义,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拒绝批评,掩饰过错,阿附君主。这样的话,国家就一定遭殃。【出典】:《荀子·成相

  • 青箱

    源见“青箱传学”。指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唐贾耽《赋虞书歌》:“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亦指青箱学。唐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日即事》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词语青箱】  

  • 胸中百万兵

    同“胸中甲兵”。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二折:“为甚俺莺娘心下十分顺,都只为君瑞胸中百万兵,越显得文风盛。”【词语胸中百万兵】  成语:胸中百万兵汉语大词典:胸中百万兵

  • 东西鸿爪

    源见“鸿爪雪泥”。形容人生四处飘泊。清徐乾学《叠韵答学山侄》:“东西鸿爪皆空点,今古蛾眉不易防。”

  • 青竹一龙骑

    源见“杖化龙”。借指还乡。唐 綦毋诚《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诗:“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 金牛

    源见“五丁开道”。能便金之牛。即秦惠王为探灭蜀之路所琢之石牛,托言能便金,故称。唐李商隐《井络》诗:“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词语金牛】   汉语大词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