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周王避债台

周王避债台

源见“逃债台”。喻指解除忧愁之妙处。清 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七:“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


【典源】 《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分为二周,有逃责(债)之台,被窃鈇之言。”服虔注:“周赧王负责 (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 (shi) 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

【今译】 东周末年,周王室衰微,周赧王名义上虽仍是天子,但被诸侯侵削土地,地位与平人差不多,穷得向百姓借债,无法归还,只好登上高台去躲债,人们将此台称为逃债台。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欠债、躲债等。

【典形】 避债台、债台高筑、债筑台、周赧筑台、周王避债台、筑台逃文债、逃债少高台、台高极天。

【示例】

〔避债台〕 明·汤显祖《以歌代书答赵仲一》:“去官只有耕田手,处世都无避债台。”

〔债台高筑〕 清·黄遵宪《已亥杂诗》之五十二:“海客欢呼土民怨,债台高筑与天平。”

〔债筑台〕 清·黄遵宪《和议成志感》:“失民更为丛驱雀,毕世难偿债筑台。”

〔周赧筑台〕 清·王夫之《广遣兴》之二:“周郝筑台深避债,鲁哀徙宅再忘妻。”

〔周王避债台〕 清·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七:“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

〔筑台逃文债〕 清·钱谦益《人日书事》:“筑台未许逃文债,作庙还应祀酒神。”


猜你喜欢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萧萧:形容风声。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大清河上源支流。 萧萧哀风,激荡着易水的寒波,壮士这一去就永不回还。 这是荆轲辞别燕太子丹出发刺秦王时的歌辞。后常用以形容壮烈的送

  • 鲁禽情

    《庄子.至乐》:“昔有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成玄英疏:“昔有海鸟,名曰爰居,

  • 邻笛哀声

    同“邻人吹笛”。唐皇甫冉《秋夜寄所思》诗:“邻笛哀声急,城砧朔气催。芙蓉已委绝,谁复可为媒?”

  • 鹊衔金印

    同“鹊石”。唐刘禹锡《吐绶鸟词》:“鹤吐明珠暂报恩,鹊衔金印空为瑞。”

  • 一龙一猪

    比喻人的贤与不肖,相去悬殊。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眉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 不安于室

    《诗经.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后遂用为已婚妇女思有外遇或寡妇意欲再嫁的婉词。《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二十而嫁,养到第七个儿子,又长

  • 袴襦歌

    源见“歌五袴”。人民对地方官德政的颂歌。宋王禹偁《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诗之一:“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袴襦歌。”【词语袴襦歌】   汉语大词典:袴襦歌

  • 驹阴

    同“驹光”。宋 张继先《洞仙歌》词:“竞对月,论利与谈名,全不想驹阴,暗催年少。”【词语驹阴】   汉语大词典:驹阴

  • 照书萤

    源见“囊萤照读”。美称萤火虫。清顾炎武《题李生矩亭》诗:“门外晓寒萦带草,林端秋散照书萤。”

  • 翳桑饿

    源见“灵辄扶轮”。泛指饥饿。清王摅《和尹忍翁见宪尹》:“谁能扛龙文,而忍翳桑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