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哺握发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旦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指吃饭时吐出口中的食物,沐浴时握发而出,用以形容礼贤下士,热心接待来客),犹恐失天下之士。’”又见《史记.鲁周公世家》、《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
“吐哺握发”又省称为“吐握”。旧时以亲躬吐握之事,指礼贤下士,谦诚以待人,为国事操劳,求才殷切。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植《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并列 把咀嚼着的食物吐出来,把正在洗的头发握在手里。原指周公接待贤士的殷勤态度,后用以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语本《韩诗外传》卷3:“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郭沫若《蔡文姬》5幕:“巍巍宰辅呵~,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哺,不读作pǔ;发,不读作fā。△褒义。多用于形容重视人才。 →思贤如渴 ↔目无下尘。也作“吐哺捉发”、“吐食握发”。
【典源】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 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载,作“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今译】 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鲁,周公教导他说:“去努力吧! 你不要因为封了鲁国就以此骄傲,怠慢士人。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为天子的宰相,我的地位在天下可算高贵了。然而我洗一次头要三次握干头发,吃一次饭要三次吐出口中食物,为的是及时接待天下的士人,恐怕失去他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延揽人才。
【典形】 发握三、发一握、三哺、三吐、三握发、吐哺、吐握、吐捉、一沐三握发、周公发、周公吐哺、周三饭、周公弃餐、周公下士、吐握之事。
【示例】
〔发握三〕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之七:“有客肠回九,无人发握
〔发一握〕 宋·苏轼《次韵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发一握。”
〔三哺〕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重士过三哺,轻才抵一铢。”
〔三吐〕 南朝梁·刘孝绰《司空安成王碑》:“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
〔三握发〕 唐·邵谒《论政》:“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吐哺〕 清·丘逢甲 《次韵答友人》:“横槊当歌万虑空,复闻吐哺有周公。”
〔吐握〕 三国·曹丕《善哉行》:“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吐捉〕 唐·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
〔一沐三握发〕 三国·曹植《君子行》:“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周公发〕 宋·辛弃疾《念奴娇·三友同饮》:“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周公吐哺〕 三国·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三饭〕 明·王宗正《清江引》:“休夸齐二桃,请看周三饭,博南山人同我懒。”
【词语吐哺握发】 成语:吐哺握发汉语词典:吐哺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