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形容志趣相同的人彼此互相呼应。《易经》上说:声调相同,就产生共鸣;气息相同,就互相吸引;水往低处流,火往干燥处烧;云跟随龙,风跟随虎。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因而,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根。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出典】:

《易·乾·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晋杨方《合欢诗》:“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


其他 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或志趣相同气质相类者互相呼应聚合。语出《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宋·秦观《十二经相合义说》:“~,所谓同类而相感者也。”△多用于描写志趣相同的人聚合在一起。→类同相召↔集苑集枯 也单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声相求”。


【词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成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汉语词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猜你喜欢

  • 七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指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二祧(远祖)和始祖庙。后因以“七庙”代指王朝。汉贾谊《过秦论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

  • 伐性刀

    源见“眉斧”。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唐白居易《寄卢少卿》诗:“艳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词语伐性刀】   汉语大词典:伐性刀

  • 土骨堆

    《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使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古人以坟为土中埋枯骨,故以“土骨堆”为坟墓的别称。唐.韩愈《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

  • 钓文钩

    源见“渭滨垂钓”。指谋取帝王信任重用的手段。文,指周文王。明袁宏道《陶石篑书至》诗:“自无求相意,焉用钓文钩?”【词语钓文钩】   汉语大词典:钓文钩

  • 谢女题诗

    同“谢女雪诗”。唐刘禹锡《柳絮》诗:“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

  • 刎颈

    同“刎颈交”。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词语刎颈】   汉语大词典:刎颈

  • 呕心囊句

    源见“锦囊佳句”。指精心写出的佳作。宋刘辰翁《瑞龙吟.和王圣与寿韵》词:“漫肠断,王孙望帝,呕心囊句。”

  • 驴鸣犬吠

    如同驴狗般的鸣叫,嘲笑人文章写得拙劣。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庚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庚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

  • 虎媒

    《佩文韵府》卷十“虎媒”下引《集异记》:“唐乾元初,吏部尚书张镐贬扆州司户。先是镐以次女德容,与裴冕第三子越客结婚。已尅迎日,而镐左迁。越客速装南迈,以毕嘉礼。距扆百里,镐知其将至,因命家族宴于花园,

  • 牛渚泛舟

    源见“咏史船”。指泛舟夜游赏月。唐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诗之二:“凤池分直夜,牛渚泛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