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

亦作“叹观止矣”。叹,赞叹;观止,尽善尽美。形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与伦比。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国大夫请他观赏风、雅、颂乐曲和各种舞蹈。季札逐一进行评论。当看到虞舜时所作的韶箾乐舞时,他高兴地说:“真是达到了最高境界了。就象天一样大,无不覆盖,又好象地一样大,无所不载,真是尽善尽美,无以复加了。如果还有别的音乐,我也不用再看了。”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例句】:

清·钱泳《履园丛话·石钟山》:“余生平所历佳山水,若江宁之燕子矶,镇江之金、焦两山……皆不足奇,得此(指石钟山)而叹观止矣。” 王韬《淞隐漫录·海外壮游》:“生抚掌称奇,叹为观止。”


述补 原赞叹看到这里就够了。后用以赞叹看到的事物美好或相似到极点。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 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秦牧《艺海拾贝·酷肖》:“有一次我在该地的工艺品陈列室中见到,明明知道那是假的,却仍然无法分辨,不禁~。”△多用于赞叹方面。↔贻笑大方。也作“叹观止矣”。


解释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蓻》者,曰:‘德至矣哉,大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春秋时期,公元前544年,吴国的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请求欣赏鲁国存留的周代舞蹈与音乐。于是鲁国的乐工先后为他演唱了《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齐风》《豳风》《秦风》《唐风》《陈风》《桧风》《小雅》《大雅》和《颂》,又为他表演了《韶蓻》《南钥》等舞蹈,季札对每首乐曲、每支舞蹈都分别作了评论。

当表演到《韶蓻》舞时,季札感叹地说:“这支舞蹈将美好的道德表现到了极点,这支舞蹈真是伟大啊!它好像上天无不覆盖,又好像大地无不承载,即使是尽善尽美的功德,恐怕也不能超过它了。我这次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欣赏到此为止,即使还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敢再请求欣赏了。”

例句

四川的美景让人叹为观止。


【词语叹为观止】  成语:叹为观止汉语词典:叹为观止

猜你喜欢

  • 独醒人

    《楚辞.渔夫》:“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后以“独醒人”指屈原。宋刘

  • 青蚨归来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南方有虫,名??,一名?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

  • 楚庄绝缨

    源见“绝缨”。指君王宽待臣下。唐李瀚《蒙求》:“赵胜谢躄,楚庄绝缨。”

  • 捧脚

    《隋书.王劭传》:“〔隋文帝〕梦欲上高山而不能得,崔彭捧脚,李盛扶肘得上。”后以“捧脚”指奉承谄媚。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留声机器的回音》:“你看这位小丑多么神气!这些捧脚的青年多么可悯呢!”【词语捧

  • 犯鳞

    犯:触犯。鳞:龙鳞。相传龙有逆鳞,人们触犯着它,必受其害。后世往往用以比喻臣子冒死对君主直谏。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个典型的荒于酒色不务朝政的亡国之君,但是在他头脑清醒时,特别是在即位初期,由于担心国势不

  • 孟宗泣笋

    《三国志.孙晧传》“司空孟仁”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后因以“孟宗泣笋”为事亲尽孝、至诚感天之典。《宋史.

  • 半空鸾凤

    源见“苏门长啸”。形容长啸之声。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之十:“剩欲书怀答清啸,半空鸾凤愧孙登。”

  • 砺岳盟河

    同“河山带砺”。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夷凶戡难,尔既立于殊庸;砺岳盟河,予其忘于丰报。”并列 对着泰山、黄河盟誓。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 圯上之术

    源见“圯桥进履”。泛指名师传授的兵法。南朝 梁萧纲《华阳陶先生墓志铭》:“余昔在枌壤,早逢圯上之术;今簉元良,屡禀浮丘之教。”

  • 治命

    源见“结草以报”。指人死前神志清醒时的遗言。与“乱命”相对。后亦泛指生前遗言。宋陆游《傅正议墓志铭》:“公亡恙时,自发书卜葬于白石之南,虽月日莫不有治命。至殁,悉遵用焉。”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