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州官:古时一州的长官。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搒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冶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遂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喻统治者可以为非作歹,而百姓的正当言行也要受到种种限制。


其他 形容专横霸道者为所欲为,却严格限制别人的行为与权利。语本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5:“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张贤亮《小说中国》:“过去几十年中……立法却是个别人的专利,立出来的法也是叫人民遵守的,所谓‘~’一类的东西。”△贬义。多用于处事为人方面。也作“州官放火”。


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成语,意在讥讽在上者依势胡作非为而禁止在下者正当活动的情况。

为什么说 “放火”呢?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说,有个叫田登的人当了郡守,“自讳其名”,谁要是触犯了,必遭鞭打,“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 ‘火’”。上元 ( 农历正月十五日) 放灯,人们可以到州治之地游玩观看,吏人在街市上张贴了一张榜文,写道: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因忌讳田登之名,所以把 “放灯”说成 “放火”。后遂形成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语,用以表示在上者自己胡作非为而限制、苛求他人之意。


【词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汉语词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猜你喜欢

  • 投宾辖

    同“投辖”。清朱彝尊《送十一叔还里即作豫章之游》诗:“觥筹尚记投宾辖,姜蔗都无负郭田。”

  • 炊琼爇桂

    源见“食玉炊桂”。比喻物价昂贵,生活困难。唐 林宽《献同年孔郎中》:“炊琼爇桂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并列 煮玉烧桂。比喻物价高昂。唐·林宽《献同年孔郎中》诗:“~帝关居,卖尽寒衣典尽书。”△用于物

  • 烟云过眼

    比喻转瞬即过,不留痕迹。宋赵蕃《淳熙稿·观祝少林所藏画》诗: “烟云过眼还收去,怯似凭栏立久时。” ●宋苏轼《宝绘堂记》: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生死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谬,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蒙年十五六,窃随(姊夫邓)当击贼,但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词语不探虎

  • 刻舟痕

    同“刻舟求剑”。宋苏轼《王中甫哀辞》诗:“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 大直若屈

    最正直的人,(由于顾全大局)表面上看,好像很枉屈。语出《老子》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卓),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见“大直若屈

  • 不胜衣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叶公子高身材矮小而瘦弱,好像连自己的衣服都不能承担似的。后用以形容人身体瘦弱。宋.苏轼《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沈郎消瘦不胜衣,边老便便带十围。

  • 窃?

    《列子.说符》:“人有亡?(同“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也;颜色,窃?也;言语,窃?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他日而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后以为目

  • 恺恺君子

    见“恺悌君子”。李国文《花园街五号》:“他实在又可算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了。”

  • 侍中口臭

    《艺文类聚》卷十七引应劭《汉官仪》曰:“侍中刁存,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令含之。”事又见《太平御览》卷三六七引汉应劭《汉官仪》。鸡舌香,因其似丁子(蝌蚪),故名丁子香,即今所谓丁香。汉三省故事,郎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