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血未干

口血未干

口血,古代双方结盟或订立条约时,双方要喝加有牲禽类血液的酒,以示信守,称为口血。口血未干,形容结盟时喝的口血染红了嘴巴还未干,就背弃了原来的盟约诺言。公元前565年,郑国刚因晋师来伐而乞和成盟。楚国又出师伐郑。郑国不得已背晋向楚,复求与楚国订立盟约。这时,郑国的两个大臣子孔、子蟜说:“我们刚与晋国订立盟约,现在口血未干,就背弃盟约,这样做行吗?”另外两个大臣子驷、子展说:“我们小国同大国结盟,只能唯强是从。现在楚师来攻,晋国不来援救,我们就得投靠楚国。即使订立了盟约,将来也可向晋国解释,这是在强国的威逼下订的,这样的盟约是可以背叛的。”

【出典】:

左传·襄公九年》:“楚子伐郑。子驷将及楚平。子孔、子蟜曰:‘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子驷、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强是从,今楚师至,晋不我救,则楚强矣。盟誓之言,岂敢背之?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乃及楚平。”

【例句】:

左丘明《国语·越语》:“以盟为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 元·脱脱《宋史·辛次膺传》:“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


主谓 古人订立盟约时要在嘴上涂抹牲畜的血。此指订立盟约不久就毁约。今多指说出的话没多久就反悔。《东周列国志》11回:“~,宋人背盟,寡人伐之。”△贬义。多用于表现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方面。→背信弃义 墨迹未干 ↔守信不渝


【词语口血未干】  成语:口血未干汉语词典:口血未干

猜你喜欢

  • 郑虔三绝

    郑虔:人名。绝:极、最、独特。称赞郑虔在山水画、书法和诗三方面都具有极高造诣。后来用以称赞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的人。又作“郑三绝”、“三绝郑”。出自郑虔事迹。郑虔,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天宝初曾任

  • 冤鸟

    同“冤禽”。唐罗隐《投湖南王大夫启》:“斯亦冤鸟尚思于衔石,愚公犹锐于移山。”【词语冤鸟】   汉语大词典:冤鸟

  • 明河槎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浮于天河的仙舟。宋曾巩《西湖》诗之二:“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

  • 芹献

    源见“献芹”。比喻送人礼物菲薄,但情真意切。用于谦词。《西游记》二七回:“如不弃嫌,愿表芹献。”清黄遵宪《度辽将军歌》:“愿以区区当芹献,借充岁币少补偿。”“芹献”是个文语,表示 “自谦所献菲薄,不足

  • 书厨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这里“书厨”揶揄陆澄,意为读书多而不能应用。《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

  • 束身自好

    参见:束身自修见“束身自修”。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宋贤大扬其波,基础益定,凡缙绅士流~者,莫不兢兢焉。”【词语束身自好】  成语:束身自好汉语大词典:束身自好

  • 七尺

    人的高度约相当于古尺七尺,因作为人身的代称。又说作“七尺之躯”。《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南朝梁沈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

  • 黄雀衔酬

    同“黄雀报”。明汪廷讷《种玉记.赠玉》:“这玉绦环呵,似黄雀衔酬贵不休,从今后管愁城打破,永荷天庥。”【词语黄雀衔酬】   汉语大词典:黄雀衔酬

  • 春秋非我

    《汉书.礼乐志》:“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邪谓何?”上文之旨,由自然变化联想到人生,感岁月之无限,叹人生之无常,从而觉得四季时光非为我

  • 食肉班超

    源见“封侯万里”。谓能做高官封侯的人。宋秦观《和蔡天启赠文潜》:“要当食肉似班超,猛虎何曾窥案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