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

亦作“口似悬河”、“口如悬河”。比喻能言善,讲话滔滔不绝。后也含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之意。典出晋郭象事迹。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著名哲学家,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喜好研究《老子》、《庄子》,擅长清谈高深玄妙的哲理,口才又很好。司徒王衍也爱清谈,很欣赏他,常对别人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大河由高处顺流而下一样,河水倾泻没有枯竭的时候。”

【出典】:

晋书》卷50《郭象传》1396页:“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例句】:

宋·赵蕃《赠耆英见过四首》其一:“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宋·贺铸《小梅花》词:“缚虑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元·无名氏《桃花女》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则你那口似悬河。”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得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清·黄遵宪《纪事》诗:“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


主谓 说话像流水般滔滔不绝。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语本《世说新语·赏鉴》:“五太尉(衍)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柳建伟《天凉好个秋》:“芸生读过大学,讲起话来~,能把字写得比斗还大,……”△用于描写善于言谈的人。→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喋喋不休 ↔噤若寒蝉 哑口无言 隐约其辞 守口如瓶。也作“口如悬河”、“口若河悬”、“口似悬河”、“谈若悬河”。


解释说话像河水下泻,滔滔不绝。本来是个褒义词,形容能言善辩。后来常用为贬义,形容人夸夸其谈,不着边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郭子玄即西晋时玄学家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他小的时候就很有文才和思想,喜欢研究老庄学说,善于清谈,曾经为《庄子》一书作注解,流传至今。当时的太尉王衍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就如同高挂在天上的黄河在往下泻水,灌注大地而不见枯竭。”

郭象闲居在家时,以写文论道的方式自得其乐。后来征召为司徒的佐官,逐渐升迁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黄门侍郎。东海王司马越把他引纳为自己的太傅(辅导太子的官)、主簿(魏晋时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特受亲信和倚重。郭象担任要职后,手握重权,在朝廷内外声威显赫、气势逼人,使得当时舆论哗然,到处都是让他下台的声音。

近义夸夸其谈

反义笨嘴拙舌

例句

他不擅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小圈子集会时则口若悬河。


【词语口若悬河】  成语:口若悬河汉语词典:口若悬河

猜你喜欢

  • 东家效颦

    同“东施效颦”。《花月痕》二二回:“一会出来,秋华堂坐席,李夫人首座,问起凤来仪酒令,秋痕一一告诉。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李夫人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颦。’”见“东施效颦”。《花月痕》22回:“我们何

  • 坐地

    原指席地而坐。汉刘向《说苑.杂言》:“齐景公问晏子曰:‘寡人自以坐地,二三子皆坐地,吾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搴( ㄑㄧㄢ qiān 牵):拔取。后人以居家不出作盗贼而分到赃物的,叫“坐地分赃”

  • 新亭洒泣

    同“新亭对泣”。明 吾丘瑞《运甓记.家门始末》:“群英会,新亭洒泣,鏖战树奇标。”

  • 延津剑会

    同“延津剑合”。清 顾汧《无题》诗之一:“延津剑会知何日,合浦珠还只浪传。”

  • 九寡

    《文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张铣注:“钩、珥皆宝也。隐、约皆琴上施。取寡子寡妇之宝而用之,欲其声多悲声。九寡,九度寡也。”

  • 牵羊把茅

    《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后以“牵羊把茅”表示降服的典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顺天

  • 白头之叹

    源见“白头吟”。谓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偏正 年老时的悲哀叹息。清·洪异《长生殿·密誓》:“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

  • 羊体嵇心

    唐.李延寿《南史.柳恽传》载:南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都善琴,能传戴安道琴法。柳从二人学琴,曲尽其妙。齐竟陵王子良赞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后因以“羊体嵇心”用为精子琴艺,深得琴师心体之妙的典故

  • 纱笼素壁

    源见“碧纱笼”。指所题壁诗画受重视,被珍护。宋刘过《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记东坡赋就,纱笼素壁;西山句好,帘卷晴珠。”

  • 不以一眚掩大德

    【出典】:《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过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例句】:唐·房玄龄《晋书·后妃上》:“贾公屡有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