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

亦作“口似悬河”、“口如悬河”。比喻能言善,讲话滔滔不绝。后也含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之意。典出晋郭象事迹。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著名哲学家,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喜好研究《老子》、《庄子》,擅长清谈高深玄妙的哲理,口才又很好。司徒王衍也爱清谈,很欣赏他,常对别人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大河由高处顺流而下一样,河水倾泻没有枯竭的时候。”

【出典】:

晋书》卷50《郭象传》1396页:“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例句】:

宋·赵蕃《赠耆英见过四首》其一:“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宋·贺铸《小梅花》词:“缚虑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元·无名氏《桃花女》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则你那口似悬河。”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得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清·黄遵宪《纪事》诗:“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


主谓 说话像流水般滔滔不绝。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语本《世说新语·赏鉴》:“五太尉(衍)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柳建伟《天凉好个秋》:“芸生读过大学,讲起话来~,能把字写得比斗还大,……”△用于描写善于言谈的人。→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喋喋不休 ↔噤若寒蝉 哑口无言 隐约其辞 守口如瓶。也作“口如悬河”、“口若河悬”、“口似悬河”、“谈若悬河”。


解释说话像河水下泻,滔滔不绝。本来是个褒义词,形容能言善辩。后来常用为贬义,形容人夸夸其谈,不着边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郭子玄即西晋时玄学家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他小的时候就很有文才和思想,喜欢研究老庄学说,善于清谈,曾经为《庄子》一书作注解,流传至今。当时的太尉王衍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就如同高挂在天上的黄河在往下泻水,灌注大地而不见枯竭。”

郭象闲居在家时,以写文论道的方式自得其乐。后来征召为司徒的佐官,逐渐升迁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黄门侍郎。东海王司马越把他引纳为自己的太傅(辅导太子的官)、主簿(魏晋时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特受亲信和倚重。郭象担任要职后,手握重权,在朝廷内外声威显赫、气势逼人,使得当时舆论哗然,到处都是让他下台的声音。

近义夸夸其谈

反义笨嘴拙舌

例句

他不擅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小圈子集会时则口若悬河。


【词语口若悬河】  成语:口若悬河汉语词典:口若悬河

猜你喜欢

  • 碎骨粉身

    见“粉身碎骨”。清·徐瑶《太恨生传》:“夫人遇妾,谊逾所生,常恨~,不足为报。”【词语碎骨粉身】  成语:碎骨粉身汉语大词典:碎骨粉身

  • 仗马鸣

    源见“立仗马”。喻官员敢于正言谏诤论事。清钱谦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诗之十九:“夕垣又驾柴车去,朝省谁容仗马鸣?”

  • 袁丝揽辔

    《史记.袁盎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耶?’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重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侥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

  • 土骨堆

    《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使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古人以坟为土中埋枯骨,故以“土骨堆”为坟墓的别称。唐.韩愈《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

  • 击珊瑚树

    同“击碎珊瑚”。唐阎朝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凤凰鸣舞乐昌年,蜡炬开花夜管弦。半醉徐击珊瑚树,已闻钟漏晓声传。”

  • 几点齐烟

    源见“齐烟九点”。指中国大地。清张问陶《寄渊如前辈金陵》诗:“拂衣先后赋归田,几点齐烟望渺然。”

  • 宋聋

    《左传.宣公十四年》:“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晋.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春秋时,楚庄王使大夫申舟出使齐国,嘱其“勿假道于宋”。在孟诸之役,申舟与宋结怨,

  • 泽及枯骨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周文王使人掘地,得死人骸。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今我非其主邪?’遂令吏以衣棺葬之。天下闻之,曰:‘文王贤矣,泽及髊骨(髊,音

  • 百金双璧

    源见“虞卿双璧”。指重用贤才。唐胡宿《淮南发运赵邢州被召归阙》诗:“正是两宫裁化日,百金双璧拜虞卿。”

  • 化雨

    源见“春风化雨”。本指长养万物的时雨。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儒林外史》三六回:“老师文章山斗,门生辈今日得沾化雨,实为侥幸。”【词语化雨】   汉语大词典: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