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原意是说人的味觉大体相同。 后也泛指人的好恶大体相似。语出《孟子.告子上》:“口之于味也,有同耆(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周代《〈枯叶蝴蝶〉的断想》(《长江日报》1993年7月16日):“徐迟先生的随笔《枯叶蝴蝶》,十多年前发表于《百花洲》文学月刊,近十年来被全国选家看中,陆续收入多种文选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此话不假。”


其他 口对于食物的味道,是人人共同的爱好。《孟子·告子上》:“~;耳之于声,有同听也;目之于色,有同羡也;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用于形容人对于美味的爱好,是共同的。也作“口有同嗜”。


【词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成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猜你喜欢

  • 鹏翻南海

    同“鹏抟海”。唐员半千《蜀州青城县令达奚君神道碑》:“龙司北溟,鹏翻南海。”

  • 如柴

    形容人瘦削。明代周祈《名义考》:“今人谓瘦甚曰‘如柴’柴,豺也。豺体细瘦,棘人骨立,谓之‘柴毁’,豺与柴通。”棘( ㄐㄧˋ jì 亟):有父丧或母丧者的自称,意思是为丧亲哀戚而急的人。

  • 水涨船高

    涨:亦作“长”。水位上升,船身也随之升高。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之物增高而相应地提高。《五灯会元.郢州芭蕉山继彻禅师》:“眼中无翳,空里无花,水长船高,泥多佛大。”《歧路灯》八九回:“这水涨船高,下边水涨

  • 从长计议

    《左传.僖公四年》:“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本指从长而定。后指不急于作出决定或慢慢地设法解决。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偏正 本指从长而定。

  • 沉舟破釜

    同“破釜沉舟”。明朱鼎《玉镜台记.燃犀》:“啮雪餐风,沉舟破釜,敢辞金革苦。”见“破釜沉舟”。明·朱鼎《玉镜台记·燃犀》:“啮雪餐风,~,敢辞金革苦。”【词语沉舟破釜】  成语:沉舟破釜汉语大词典:沉

  • 兰芷之室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兰、芷:两种香草。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象进入了充满清香的房子,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以“兰芷之室”比喻良好的

  • 读阴符

    源见“悬梁刺股”。借指苦读兵书。刘昞《同周伯宁连榻剧谈悲歌有感》诗:“夜半闻鸡眠不著,草常秋雨读《阴符》。”

  • 鼗武

    《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播鼗武”指殷时摇小鼓的乐师名武的人。后因以“鼗武”借指精于本职工作的能人。宋岳珂

  • 方伯

    一方诸侯之长。《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又“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郑玄注:“使

  • 学医者人费

    宋.苏轼《张君宝墨堂记》:“予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原是谚语,劝勉人努力学习,学识不精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