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去天尺五

去天尺五

清.王谟辑本韦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我国唐代,韦、杜两大家族世代为望族,势力颇大。当时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都在长安城南。所以当时有歌谣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后因以“去天尺五”用为指称皇帝身边有权有势之人的典故。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叔高》词:“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述补 去,距离。天,指皇帝或宫廷。与宫廷或皇帝很近。形容地位极高。语出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汉朝豪门贵族集中于此两地),去天尺五”及唐·杜甫《赠韦七赞善》:“时论同归尺五天。”△本意指地位很高、与最高统治者接近的人。后常用于嘲讽地位显赫的贵权。


【典源】《辛氏三秦记》:“城南韦社,去天尺五。”唐·杜甫《赠韦七赞善诗》自注:“俚语曰: 城南韦社,去天尺五。”宋·曾慥《类说》卷二十九引 《灵怪集》:“韦曲杜鄠 (hu) 近长安,谚曰:韦曲杜鄠,去天尺五。”

【今译】 唐代韦氏、杜氏世代显贵,为世家望族,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 (鄠),都在京都长安城南。当时人有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世家显贵居住之地,泛指门第高贵; 也用以形容官位高能接近皇帝。

【典形】 城南尺五天、尺五、尺五声华、尺五天、近天尺五、去天尺五、去天一尺五、天尺五、韦杜南、韦杜天、云霄尺五、韦杜尊、家声尺五天。

【示例】

〔城南尺五天〕 宋·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如今且醉江湖酒,来岁城南尺五天。”

〔尺五〕 清·叶燮《同徐方虎等永嘉江心寺》:“尺五去天知不远,凭君才调问如何。”

〔尺五声华〕 清·黄鷟来《和困斋喜晤》之五:“尺五声华何阗寂,量天章亥莫须猜。”

〔尺五天〕 唐·杜甫《赠韦七赞善》:“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近天尺五〕 宋·张炎《摸鱼子·为卞南仲赋》:“黄河路接银河路,炯炯近天尺五。”

〔去天尺五〕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天尺五〕 宋·王安石《游城南即事》:“漫道城南天尺五,荒林时见一柴荆。”

〔韦杜南〕 清·钱谦益《三叠韵谢藐姑太仆送酒》:“羁怀廓落向谁谈,尺五空瞻韦杜南。”

〔韦杜天〕 清·黄景仁《雪后集陶然亭》:“尺五韦杜天,幕我作行帐。”


【词语去天尺五】  成语:去天尺五汉语词典:去天尺五

猜你喜欢

  • 阿婆三五

    源见“东涂西抹”。指自己少年得意的时光。宋张孝祥《浣溪沙.再用韵》词:“细捻丝梢龙尾北,缓携纶旨凤池东。阿婆三五笑春风。”

  • 图穷匕见

    指荆轲(Kē科)在秦王政(即秦始皇)面前把地图展开到最后,露出匕首。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拼死抗争的壮烈行为。或比喻真相毕露,誓不两立。战国末,公元前227,荆轲,字公叔,奉燕国太子姬丹之命,与秦舞阳(一作

  • 机杼一家

    谓文章别出心裁,不落窠臼。机杼本指织布机,这里比喻文章的命意构思。《魏书.祖莹传》:“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盖讥世人好偷窃他文,以为已用。”主谓 比

  • 酒八仙人

    指唐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jīn津)、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亦作“饮中八仙”。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今

  • 青藜阁下

    源见“青藜照阁”。本指汉刘向,后泛指学问勤苦之士。宋刘克庄《念奴娇.居厚弟生日》词:“从者谁欤?青藜阁下,汉卯金之子。”

  • 挥金陌上

    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远,愿托桑荫下餐。’下赍休焉。妇人采桑不辍。秋胡

  • 田窦醉

    《史记.魏其武安侯传》:“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丞相卒饮至夜,极欢而去。”《文选》卷二十九晋.曹颜运(摅)《感旧诗》:“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汉

  • 起凤腾蛟

    语出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比喻人才活跃,景象壮观。清 遯庐《童子军.插旗》:“但说维新气象,已经起凤腾蛟;更兼尚武精神,直欲吞欧吐美。”并列 凤凰

  • 缁帷

    《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成玄英疏:“缁,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于江滨,休息林籁。其林郁茂,蔽日阴沉,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缁帷之林也。”本以之形容黑色树林,后用为

  • 鸱夷弃江

    同“鸱夷没”。明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钩弋死云阳,鸱夷弃江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