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十行俱下

十行俱下

也作“十行并下”、“一目十行”。形容读书速度极快。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南朝梁皇帝,庙号太宗,梁武帝第三子。后为叛将侯景所杀。萧纲年幼时聪明敏慧过人,6岁能作文章。武帝曾不相信,特意御前面试,果然辞采甚美,并非虚传,因而叹道:“此子吾家之东阿(东阿,指陈思王曹植。植7岁能诗)。”及长,器宇宽弘,须眉如画,喜怒不形于色,顾盼则目光照人,读书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篇章辞赋,挥笔立就,十几岁就能独立处理各种事务。

【出典】:

梁书》卷4《简文帝本纪》109页:“太宗幼而敏睿(ruì锐,明智、智慧),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高祖叹曰:‘此子,吾家之东阿。’既长,器宇宽弘,未尝见愠(yùn运,含怒、怨恨。)喜。方颊(jiá夹,面颊、脸的两侧。)丰下,须鬓如画,眄睐(lài赉,顾盼、旁视。)则目光烛人。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博综儒书,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亲庶务,历试蕃政,所在有称。”又《梁书》卷8《昭明太子传》(166页):“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古时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送行叫“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例句】:

唐·李百药《北齐书·河南王瑜传》:“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复棋不失一道。” 宋·刘克庄《杂记》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资性聪明,一目十行俱下。” 清·曹雪芹《红楼梦》23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主谓 形容读书敏捷。《南史·梁简文帝纪》:“帝幼而聪睿,六岁便能属文,读书~。”※行,不读作xíng。△褒义。多用于形容阅读速度快。→过目成诵五行并下 七行俱下 ↔寻行数墨 才竭智疲


【词语十行俱下】  成语:十行俱下汉语词典:十行俱下

猜你喜欢

  • 亚肩叠背

    形容人多而又拥挤,肩并肩,背挨背。《水浒》第一二〇回:“只见一簇人亚肩叠背的围着一个汉子,赤着上身,在那阴凉树下,吆吆喝喝地使棒。”见“挨肩擦背”。《水浒传》74回:“那日烧香的人,真乃~。偌大一个东

  • 为德不终

    见“为德不卒”。【词语为德不终】  成语:为德不终汉语大词典:为德不终

  • 悬釜

    《战国策.赵策一》:“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公元前四七二年,知伯(即知瑶)和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尽分范氏、中行氏故地。晋出公欲伐四卿,四卿联合

  • 衣锦荣归

    同“衣锦还乡”。元石德玉《秋胡戏妻》三折:“如今衣锦荣归,见母亲走一遭去。”清李渔《意中缘.返棹》:“传语故乡的亲戚朋友,都来看我黄天监衣锦荣归。”见“衣锦还乡”。施叔青《台湾玉》:“比起上次~的场面

  • 贫非病

    源见“原宪贫”。谓安贫乐道。唐韦应物《酬张协律》诗:“当以贫非病,孰云白未玄。”【词语贫非病】   汉语大词典:贫非病

  • 挂树瓢

    同“挂瓢”。宋张炎《壶中天.陆性斋筑葫芦庵》词:“休问挂树瓢空,赢得不锄草。”【词语挂树瓢】   汉语大词典:挂树瓢

  • 析骨而炊

    同“析骸以爨”。《史记.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见“析骸以爨”。《史记·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易子而食。’”【词语析骨而炊】  成语:

  • 煖寒会

    唐代富豪王元宝大雪天宴客的酒会叫做“煖寒会”。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夫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煖寒之会。”【

  • 大中小隐

    王康琚《反招隐》诗:“大隐隐朝市,小隐隐薮泽。”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樊丘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古代文人将

  • 伯牙鼓琴

    《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