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刻烛赋诗

刻烛赋诗

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刻烛赋诗,打钵立韵,是比赛迅速成诗的办法。后常以“刻烛成诗”或“刻烛求篇”,比喻诗才敏捷,下笔成章。

清.吴伟业《西泠闺咏》诗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见《梅村家藏藁》五)


见“刻烛为诗”。《南史》卷22:“转黄门侍郎,每预朝宴,~,文不加点,帝深赏叹。”


【典源】《南史·王僧孺传》:“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今译】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礼贤好士,有很多文学之士聚集在他的门下,他曾与学士们夜间饮宴,作诗时在蜡烛上刻上记号,作四韵诗刻一寸,以此为时间标准。文士萧文琰说:“烧一寸烛作四韵诗,有什么难的!”于是与别人以敲击铜钵为标准作诗,等铜钵的响声停了诗就作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思敏捷; 也形容文人集会赋诗。

【典形】 击钵、击钵催、刻烛、刻烛分笺、刻烛赋、刻烛赋诗、叩钵、诗成刻烛、吟烛、雕章刻烛、刻官烛、吟刻烛、分题击钵、分笺刻烛。

【示例】

〔击钵〕 清·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新诗击钵就,邀我与细论。”

〔击钵催〕 宋·陈师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

〔刻烛〕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

〔刻烛分笺〕清·顾彩《桃花扇序》:“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联诗。”

〔刻烛赋诗〕 宋·陆游《冬暖颇有春意追忆成都昔游》:“刻烛赋诗空入梦,倾家酿酒不供愁。”

〔叩钵〕 明 ·高启 《答衍师见赠》:“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

〔诗成刻烛〕 清·钱谦益《仲春十日自和合欢诗》之四:“诗成刻烛论佳句,歌罢穿花度好音。”

〔吟烛〕 宋·刘筠《夜宴》:“吟烛唯忧尽,杯筹岂易防。”


【词语刻烛赋诗】   汉语词典:刻烛赋诗

猜你喜欢

  • 宴尔新婚

    宴尔:安乐貌。宴,也作“燕”。 原为弃妇诉说原夫与新欢作乐之辞。 后形容新婚的欢乐。常用作对新婚者的贺词。语出《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婚),如兄如弟。”元.郑德辉《倩女离魂》三折:“若肯成

  • 秕糠簸

    源见“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谦称自己无才有愧于为伍。清王摅《和忍翁卧疾》:“予亦厕吟坛,当为秕糠簸。”

  • 封六巽二

    唐牛僧孺《玄怪录》:“若祈封六降雪,巽二起风,[萧志忠]即不复游猎矣。”后以“封六巽二”指雪神、风神在一起;风雪交加。宋李处全《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词:“定知今日,封六 巽二弄干戈。”

  • 鹪枝

    源见“鹪鹩一枝”。比喻聊可自慰的处境。明袁宏道《善哉行》:“读书不成,学仙寡效。鼷腹鹪枝,从吾所好。”【词语鹪枝】   汉语大词典:鹪枝

  • 泥尾

    同“泥涂曳尾”。唐元稹《送友封》诗之二:“甘将泥尾随龟后,尚有云心在鹤前。”【词语泥尾】   汉语大词典:泥尾

  • 灞陵

    源见“灞桥”。常借以抒写离别之情。唐李白《忆秦娥》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宋仲殊《蓦山溪》词:“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词语灞陵】   汉语大词典:灞陵

  • 嚼齿穿龈

    《新唐书.张巡传》:“十月癸卯,贼攻城(注:此时安禄山已死,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奇率兵十余万围攻睢阳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能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睢阳

  • 海无波

    参见:海不波溢

  • 沉灶产蛙

    《国语.晋语九》:“(赵襄子)乃走晋阳,晋师围而灌之,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沉灶产蛙”以喻洪水。沉灶,洪水淹没了锅灶,老百姓只得悬釜做饭。春秋时,晋智伯水攻赵襄子,城中人家久浸水中,至灶中产蛙。晋.

  • 负局人

    汉.刘向《列仙传.负局者》:“负局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徇吴市中,炫磨镜。一钱磨之。”局,指镜箱。负局,即谓背着镜箱磨镜。“负局人”是隐于磨镜业的仙人,又称“负局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