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

抗,亦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也用以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孔子曾与一渔父坐而论道,渔夫高谈阔论并对孔子进行批评,孔子却对其异常敬重。孔子的学生子路感到很奇怪,便问孔子,我追随先生您已经很久了,从未见您对人如此尊敬。各国的君主和您相见,还都以对等之礼,而您还有倨傲不恭的脸色,现在一个打渔的拄着拐杖在您面前大模大样地站着,您却打躬作揖,他说话时,您先拜上一拜,然后再作回答,岂不是有些太过分了吗?学生们都对您很有看法,一个渔夫那里值得这样尊敬呢?

【出典】:

庄子·渔父》:“子路旁车而问曰: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今渔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连动 抗礼,平行行礼。抗礼,亦作“伉礼”。原指宾主分立庭院两边,相对行礼,平等相待。后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或闹独立,搞分裂。语出《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张贤亮《小说中国》:“在中国古代,历朝都有所谓‘布衣宰相’或此类人物,凭笔杆子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即使身在田野躬耕农亩,见了县长也敢~,官员要判他罪还需先向上申报,夺他的‘功名’,手续麻烦得很。”△多用于互相对立抗衡方面。→鼎足之势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和衷共济 你谦我让。也作“分庭伉礼”。


分庭抗礼”比喻彼此相互对立、平起平坐之意。原意为宾、主于庭中两边分别行礼。

“分庭”,指主人、客人分别站在庭中的两边。

抗礼”,指彼此相互施礼。但,为什么是 “抗”呢?

“抗”通 “伉”。《战国策·秦策一》: “天下莫之能伉。”伉读与“抗”同。因此,“抗礼”犹 “伉礼”。

“伉”谓匹敌、对等,如夫妻即谓伉俪。《韵会》: “伉俪,配耦也,敌也。”《左传·成公十一年》: “已不能庇其伉俪。”疏: “伉俪者,言是相敌之匹耦。”耦通偶。

所以,“伉礼”即谓对等施礼。“分庭抗礼”就是在庭中分两边相互对等行礼。因此,其义便是地位相当,难出高下。

语出 《庄子·渔父》: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伉”,后通作 “抗”。


【词语分庭抗礼】  成语:分庭抗礼汉语词典:分庭抗礼

猜你喜欢

  • 枯鱼章

    《南史.文学传.卞彬传》:“卞彬字士蔚,济阴冤句人也。……彬险拔有才,而与物多忤。齐高帝辅政……(彬)大忤旨,因此摈废数年,不得仕进。乃拟赵壹《穷鸟》为《枯鱼赋》以喻意。”南朝宋.卞彬恃才傲物,得罪了

  • 拄笏对西山

    同“拄笏看山”。清王士禄《木兰花慢》词:“厌他拄笏对西山,兀兀一驼鞍。”

  • 盟鸥鹭

    同“盟鸥”。宋吴琚《念奴娇.题浮玉石簰山》词:“未办鱼蓑,先盟鸥鹭,奈卜邻无地。”

  • 买臣薪

    同“买臣采樵”。清 丘逢甲《村居书感次崧甫韵》:“入传且栽元亮柳,行歌肯负买臣薪?”

  • 商量

    商讨裁决。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政体》,“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后称与人商讨问题、交换意见为“商量”。【词语商量】   汉语大词典:商量

  • 章台走马

    源见“走马章台”。指少年潇洒的游乐生活。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典源】《汉书·张敞传》:“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

  • 莺迁

    同“莺迁乔木”。唐李咸用《冬日喜逢吴价》诗:“莺迁犹待消冰日,鹏起还思动海风。”【词语莺迁】   汉语大词典:莺迁

  • 粲花之论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粲花之论》:“李白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鲜明美好)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李白善言谈,出口如粲花。赞人言论高妙叫做“粲花之论”或“粲花之舌”。清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心:谓子女的心力细微如小草。三春晖:谓慈母的恩情温暖如春天的阳光。三春,泛指春天。春季有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谁说子女一颗像小草般的拳拳之心,能够报答得了慈母像阳光般

  • 青琐偷香

    源见“贾女香”。指男女私情。明许自昌《水浒记.标目》:“红粉多情,青琐偷香巧。剑底风生,激得有家难奔。”【词语青琐偷香】  成语:青琐偷香汉语大词典:青琐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