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陆通》:“陆通者,云楚狂接舆也,好养生,食橐卢木实及芜菁子,游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世世见之,历数百年去。”春秋时,隐士陆通住蜀地峨眉山,有数百年之久。后遂用为咏隐士之典。
原指读书不咬文嚼字,而领会要旨。现在指领会不求深刻,只停留在一知半解。陶潜(372-427年),又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出身士族,家道中落。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
犹言游说,又有雄辩的意思。《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郦生:郦食其。伏轼:这里指乘车。掉:鼓动。【词语掉舌】 汉语大词典:掉舌
源见“夏侯衣”。指帘幕。唐陆龟蒙《寄远》诗:“画扇红弦相掩映,独看斜月下帘衣。”【词语帘衣】 汉语大词典:帘衣
《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后以“丹穴”为凤凰的代称。宋梅尧臣《送知和州杜驾部》诗:“桐花欲开时,群噣争哺儿。但求黄口饫,焉问丹穴饥?”【词语丹穴】
源见“汉皋解佩”。指赠与情人之物。宋朱敦儒《蓦山溪》词:“弹簧吹叶,懒傍少年场,遗楚佩,觅秦箫,踏破青鞋底。”
源见“五日京兆”。谓任职不会长久,即将去职。宋王禹偁《公退言怀》诗:“两衙决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诏问谁?”【词语五日】 汉语大词典:五日
白鹤在山的背阴鸣叫,它的同类声声应和。 表示同类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汉.王符《潜夫论.明忠》:“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太平广记》卷二二一《袁天纲》:“袁天纲,蜀郡成都人。……天纲瞻之良久曰:‘骨法成就,不异往时,然目色赤贯童子,语浮面赤,为将多杀人,愿深自诫。’后果多行杀戮。”唐朝袁天纲(一作罡)好道艺,精于相术,
源见“五桂联芳”。称美他人父子共荣。明冯惟敏《一江风.益侄家宴》曲:“喜团圆,椿桂重芳,兰惠香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