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凿相攘
《庄子.外物》:“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庄子认为眼、耳、鼻、口等孔是通道,重要的感观,如果堵塞不通,则要心乱意烦,诸事不顺。故后以“六凿相攘”喻感观心灵受世事干扰影响之意。
宋.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
《庄子.外物》:“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庄子认为眼、耳、鼻、口等孔是通道,重要的感观,如果堵塞不通,则要心乱意烦,诸事不顺。故后以“六凿相攘”喻感观心灵受世事干扰影响之意。
宋.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裴骃集解引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
同“支遁”。唐柳宗元《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之一:“他时若写兰亭会,莫画高僧支道林。”
源见“非熊兆”。指隐士将被征用的梦兆。元袁桷《悼章斯远》诗:“乌府先生声似钟,希年罴梦喜溶溶。”
亡,同“忘”,指彼此忘记年岁的长幼,而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后汉书.祢衡传》:“融亦深爱其才,衡初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又作“亡年交”。《南史.何逊传》:“南乡范云见逊对策,大相称赏,因结
三国时魏应玚、刘桢,皆以能文著名当时,为曹丕、曹植兄弟所礼遇。后来诗文中常以“应刘”为宾客才人的代称。唐代杜甫《哭李尚书重题》诗:“还瞻魏太子,宾客减应刘。”【词语应刘】 汉语大词典:应刘
源见“青藜照阁”。指夜读照明的灯烛。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夜剔青藜灯,昼拭乌皮几。”【词语青藜灯】 汉语大词典:青藜灯
源见“李代桃僵”。喻强迫相互替代。《玉支玑》十七回:“祖夫人舍不得捉李代桃,卜公子慌杀了移花接木。”
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后以“云稼”形容茂盛的庄稼。唐黄滔《绛州郑尚书》诗:“旌旗日日展东风,云稼连山雪刃空。”【词语云稼】 汉语大词典:云稼
《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笺:“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鹈,鹈鹕,水鸟名。梁,断水捕鱼的堰。后因以“维鹈”比喻小人在朝或比喻居官而不称职。
唐 孟启《本事诗.嘲戏》:“宋武帝尝吟谢庄《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谓空前绝后。前所无有,后所难及。宋 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