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假途伐虢

假途伐虢

或作“假途灭虢”。形容因小失大,中人之计。公元前658年,晋献公采纳大夫荀息建议,以良马美玉贿赂虞国国君,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进行谏阻,但虞君贪图财货,反而和晋军一起征伐虢国,攻占虢国下阳之地。三年后,晋国又以同样借口借道伐虢,回师途中,连虞国也一起灭掉。虞君由于贪图货利,允许晋军借道,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出典】:

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例句】: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假途虞灭虢,尝胆越吞吴。”


猜你喜欢

  • 何充爱禅

    《晋书.何充传》:“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

  • 东海旱三年

    同“东海孝妇”。明徐渭《送某人之台州》诗:“南冠琴两奏,东海旱三年。”

  • 不觉屐齿之折

    屐( ㄐㄧ jī ):木制的鞋,底部有二齿,以行泥地,可防滑。 没有觉察到疾行过门限时碰断了屐齿。 形容内心喜悦之极。语出《晋书.谢安传》:“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

  • 一文不名

    形容极其贫困。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一章:“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包‘烟钱’,也就过去了;可是他身上一文不名。——要是有一点钱,他也不至于连着两天没有一点东西入肚呀。”见“不名一钱”。廖辉英《

  • 六月霜

    同“六月飞霜”。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诗之四:“漫说天飞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须伤。”【词语六月霜】   汉语大词典:六月霜

  • 萑苻

    借指盗匪。唐李商隐《有感》诗: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左传·昭公二十年》: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 鸣钟鼓

    《国语.晋语五》:“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於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因宋人杀君,故鸣钟鼓,告诉诸侯,振兵旅,声势汹汹加以讨伐。后因用

  • 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能言善辩而不流于浮夸,辞语质朴而不至于鄙俗。 多用以形容文章的优美风格。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汉.荀悦《汉纪.武帝纪》:“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

  • 挈屐而归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一:“(何随)家有竹园,人盗其笋。随遇行见之,恐盗者惊怖走竹中,伤其手足,挈屐徐步而归。其仁如此。”屐( ㄐㄧ jī 机):木屐,木底的鞋子。脱下木屐,手提而归,暗喻对小偷

  • 陈琳草檄

    源见“檄医头疾”。借指才思敏捷,善写公文。南唐李中《送孙霁书记赴寿阳辟命》诗:“王粲从军乐,陈琳草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