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倒屣延宾

倒屣延宾

同“倒屣迎宾”。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七引《后汉书》曰:“肃宗始修占礼,巡狩方岳。崔駰上《四巡颂》,帝叹之。谓侍中窦宪曰:‘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叶公之好龙也。可试见。’骃候宪,宪倒屣迎,笑谓骃曰:‘吾受诏交公,何得薄我哉!’遂揖入也。”《后汉书·崔骃列传》亦载,文大略同,“倒屣”作“屣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今译】 后汉时,肃宗读崔骃所奏的《四巡颂》,赞叹不已。他问侍中窦宪:“你知道崔骃吗?”窦宪答道:“班固几次对我说起,还未见过。”肃宗说:“你喜爱班固而忽略了崔骃,真可谓叶公好龙,应该与之见见。”崔骃前去拜访窦宪,窦宪得知倒拖鞋子急忙出迎。又三国时王粲少有异才,蔡邕非常赏识他。当时蔡邕任左中郎将,才学超卓,德高望重,家中常常宾客盈门。他闻知王粲求见,赶快出来迎接,连鞋都穿倒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主人热情待客,宾主情意相投。

【典形】倒屐、倒凫舄、倒屣、倒屣迎宾、倒屣迎、倒屟、倒迎门屣、登门倒屣、引王、迎君倒屣、倒屣相迎。

【示例】

〔倒屐〕宋·陆游《初夏山中》:“野客款门聊倒屐,溪潭照曩一轩眉。”

〔倒凫舄〕 宋·苏轼《送表弟程交知楚州》:“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倒屣〕 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之一:“中郎何为惜,倒屣惊坐宾。”

〔倒屣延宾〕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倒屣延宾,辨王生之雅量。”

〔倒屟〕 唐·皮日休《任诗》:“多君方闭户,顾我能倒屟。”

〔倒迎门屣〕 宋·黄庭坚《送杨驩雁门亲》:“归时定倒迎门屣,问雁安能学度辽。”

〔登门倒屣〕 唐·吴融《偶题》:“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引王〕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延张必于鹜轮,引王终于倒屣。”


猜你喜欢

  • 管鲍分金

    《列子.力命》:管仲与鲍叔为知交,经鲍叔举荐,管仲相齐,使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gǔ),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鲍分金”即指管仲与鲍叔合伙经商

  • 泣渭城

    源见“渭城”。形容送别之情。宋苏辙《李公麟阳关图》诗:“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

  • 索米作传

    《晋书.陈寿传》:“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

  • 长安日

    源见“日近长安远”。喻圣君或帝都。唐杜甫《建都十二韵》:“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宋苏轼《次韵送程六表弟》:“凭君寄谢江南叟,念我空见长安日。”【词语长安日】   汉语大词典:长安日

  • 笔如椽

    源见“大笔如缘”。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宋苏轼《光禄庵》诗之一:“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词语笔如椽】   汉语大词典:笔如椽

  • 终军弃?

    《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

  • 肝脑涂地

    形容死得很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也用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作出任何牺牲。《汉书.苏武传》:“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二鲍纠慝

    《后汉书.鲍永传》:“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建武十一年,征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乃辟扶风鲍恢为都官从事,恢亦抗直不避强御。帝常曰:‘贵戚且

  • 习为故常

    犹习以为常。明 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故常,不以为怪也。”见“习以为常”。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

  • 振鹭

    《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宥斯容。”东汉.郑玄笺:“言威仪之善如鹭飞。”《诗经.周颂.振鹭》篇以飞翔之白鹭比喻俊美仪容之贤士。后遂用为称美有风度贤士之典。唐.钱起《春谷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