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角巾东路”。角巾,有棱角的方巾,为古代隐士冠饰。借指隐士或布衣。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于是始以角巾应命,褐衣诣阙。”唐高適《答侯少府》诗:“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亦指归
《诗.大雅.生民》:“载燔载烈,以兴嗣岁。”毛传:“兴来岁,继往岁也。”后因以“嗣岁”指来年,新的一年。宋苏轼《杭州祷观音祈晴文》:“永惟嗣岁之忧,将有流离之惧。”【词语嗣岁】 汉语大词典:嗣岁
宋代赵明诚娶女词人李清照为妻的故事。赵明诚幼时,梦读一书,醒来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言”与“司”合,成“词”字;“安”字脱去上面宝盖头,是“女”字,“芝芙”去了草字头,是“之
源见“二疏还乡”。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分别为宣帝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唐白居易《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词语疏傅】
源见“东郭履”。形容穷困潦倒。清查慎行《堕马歌为朱悔人赋》:“踵决曾穿雪中履,线绽未补秋来衣。”
源见“召公棠”。邵,通“召”。指思念惠民的仁爱德政。元宋无《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判官》诗:“治应黄霸最,民定邵棠思。”
同“识微”。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并列 能看到事物的苗头而察知它的发展前途。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11:“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褒义。多用于
明知道不是好伙伴,但在紧急的情况下暂且跟随他去。 表示对人对事并不满意,但在急遽无奈中还是做了妥协和让步。语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两口儿且是说得着。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明.许自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怀疑,犹豫不定)行无功,疑事无成。(功:功效;成:成就)君亟(赶快)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亦作“疑行无名,疑事无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有成就。后因以“疑事无成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郑玄曰:“胡,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