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

原作“以德为怨”意为对人施恩处理不好反而结怨。后指以恩德或好处施于与己有结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晋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战败被擒。十月,晋国以阴饴甥为使与秦签订和约。秦穆公问阴饴甥:“对于签订和约,贵国意见是否一致?阴饴甥答道:“不一致,晋国百姓深以国君被俘为耻,又为作战牺牲的亲人而悲痛。想拥立晋太子与秦国继续战斗。而朝廷大臣则爱惜被俘的国君,一定要报答秦国不杀被俘国君之恩,至死不变心。”秦穆公问:“晋国上下对晋惠公的命运是怎样估计的?”阴饴甥答道:“老百姓都十分悲哀,以为秦国一定会杀掉他。大臣们认为,晋国已经认罪,秦国一定会释放他。这是天高地厚之大德,无疑会使服罪的人感恩戴德以图报答,也使怀有二心的人畏惧严刑而不敢反叛。毕两功于一役,秦就可以称霸诸侯。现在送晋君回国与否还不确定,既废晋君而不立新君,反使本来的德变成怨,秦国是不会这样干的。于是秦穆公放晋侯回国,秦晋两国又恢复了友好关系。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例句】: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宋·崔鶠《杨嗣复论》:“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负义,至以怨报德。” 《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偏正 用恩德去回报怨恨。语出《论语·宪问》:“以德报怨,何如?”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褒义。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关系。→以直报怨浇瓜之义 浇瓜之惠 ↔以怨报德 恩将仇报 以德服人 以德报德。也作“德以报怨”。


【词语以德报怨】  成语:以德报怨汉语词典:以德报怨

猜你喜欢

  • 月车掷果

    源见“潘安貌”。称誉受倾慕的美男子。月车,形容华丽的车子。明无名氏《霞笺记.中丞训子》:“月车掷果,虽称冠玉之姿;杏苑传琴,尚切羹墙之望。”

  • 搢绅

    古代官吏插笏垂绅以为装束,故用作宦官的代称。《晋书.舆服志》:“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词语搢绅】   汉语大词典:搢绅

  • 槐位

    同“槐庭”。明黄佐《粤会赋》:“囊笏槐位,献鉴枫垣。”【词语槐位】   汉语大词典:槐位

  • 战无不克

    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见“战无不胜”。《晋书·苏峻传》:“东西抄掠,多所擒虏,兵威日盛,~,由是义众

  • 襄王云雨

    同“襄王梦”。唐李白《襄阳歌》:“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 求羊

    《文选》卷四十五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唐.李善注引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舍中三迳,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东汉名士蒋诩,曾在院中竹下开三径,终日闭门不出,惟有老朋友羊仲、求

  • 元凯

    源见“十六才子”。称贤臣。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同否则元凯与斗筲无殊,并任则?骥与驽骀不异。”凯,通“恺”。【词语元凯】   汉

  • 剡川回棹

    同“剡曲兴尽”。清毛奇龄《题石城蒋生西郊泛雪卷子》诗:“我亦剡川回棹者,今来同作图画看。”

  • 疾风知劲草

    比喻在极其困难的关头,才能识别一个人是否可靠和坚定。王霸(?-59年)字元伯,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王莽末年,投光武帝刘秀,任功曹令史,历经多次战斗。起初有数十人跟着王霸,后来因在河北与王郎相持时

  • 下逐客令

    《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又《李斯列传》:“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