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今是昨非

今是昨非

淮南子.原道》“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今是昨非”是陶潜从出仕到归隐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变化。他认为做官是误入迷途。后用为追悔以往,肯定今日所行之语典。金.元好问《和仁卿演太白诗意二首》之二:“四十九年堪一笑,昨非今是可怜生。”元.李伯瞻〔双调.殿前欢〕《省悟》:“去来兮,黄花烂漫满东篱,田闲成趣知闲贵。今是前非,失迷途尚可追。”鲁迅《华盖集.导师》:“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呵。”


并列 今天是对的,过去是错了。形容对以前的错误表示悔悟。语本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宋·辛弃疾《新年团拜后和主敬韵并呈雪平》:“~当谓梦,富妍贫丑各为容。”△一般用于对过去的悔悟方面。→今非昔比 昔不如今 厚今薄古 ↔今不如昔厚古薄今 以古非今。也作“今是昔非”、“昨非今是”。


【词语今是昨非】  成语:今是昨非汉语词典:今是昨非

猜你喜欢

  • 莼丝千里

    同“千里莼羹”。明张煌言《寄怀徐闇公年丈》诗:“莼丝千里犹无恙,那得君来共醉吟。”

  • 鲇鱼上竹竿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奉诏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

  • 鸣凤

    源见“卜凤”。指夫妇和睦。《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源见“凤鸣朝阳”。比喻贤者。明杨慎《春兴》诗之五:“争传鸣凤巢阿阁,可见飞鸿出罻罗。”亦泛指杰出之才

  • 听人穿鼻

    听:听凭、任凭。穿鼻:牛鼻子穿上绳子,以便于牵引。比喻一个人没有主见,听凭别人摆布。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今河南西南部,唐河上游)人,与梁武帝萧衍年辈相若,幼时一同嬉戏玩耍。后跟随梁武帝建功立业。

  • 乌头白,马生角

    《史记.刺客列传》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唐.司马贞“索隐”引《燕丹子》曰:“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此

  • 寿樗

    源见“樗栎”。老臭椿木。喻老而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华暂芬优钵,材偏耻寿樗。”【词语寿樗】   汉语大词典:寿樗

  • 萤席

    源见“囊萤照读”。形容勤学苦读。唐罗隐《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诗:“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

  • 霞盏

    同“霞杯”。宋 吕渭老《选冠子》词:“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

  • 目染耳濡

    同“耳濡目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通经致用,家修即廷献之资。”见“耳濡目染”。《清史稿·廖寿恒传》:“伏愿皇太后崇位黜奢

  • 苍水使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载:“〔禹〕登衡 岳……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谓禹曰:“欲得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山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而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