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仁至义尽

仁至义尽

形容对人关心和帮助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古代习俗,每年年底的蜡祭,用以报答有功于农事的诸神,以使诸神再次加福于农事,这可谓竭尽仁义之道了。

【出典】:

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仁之至,义之尽也。”

【例句】:

南宋·陆游《剑南诗稿》七十七《秋思》之十:“虚已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


并列 至,极,最。尽,全部用出。原指古时年终十分虔诚地祭祀对农事有功的诸神,就是尽了“仁义之道”。借以形容对人极其关心爱护或极尽劝导教育之责。语本《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仁之至,义之尽也。”孔颖达疏:“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廖辉英《红尘孽债》:“君雄……说道:‘我们不值得为中侃的事太操心,反正这一年,我们对他已~,我得尽快想个办法将他送走。’”△多用于为人处世。→无微不至 ↔忘恩负义 以怨报德 不仁不义


【词语仁至义尽】  成语:仁至义尽汉语词典:仁至义尽

猜你喜欢

  • 抚掌击节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拍着手,为乐曲打拍子。表示非常赞赏。谢尚(约308-357年),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中拜尚书仆射,出为豫州刺史。在任颇有政绩,寻迁镇西将军,镇寿

  • 心似矢

    《论语.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宋.邢昺疏:“矢,箭也。史鰌之德,其性唯直,国之有道无道,行直如箭。言不随世变曲也。”史鱼,卫大夫,名史䲡,字子鱼。孔子曾赞扬说,

  • 瓶竭罍耻

    《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朱熹集传:“言瓶资于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耻。”后因以“瓶竭罍耻”喻休戚与共,痛痒相关。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至于京东,

  • 触鳞

    同“犯鳞”。《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明王世贞《读陈佥事祚遗事有感》诗:“爱主投经术,如何遂触鳞?”【词语触鳞】   汉语大词典:触鳞

  • 飞破镜

    源见“飞鹊镜”。喻夫妇分别。唐王昌龄《送裴图南》诗:“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 天诱其衷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公元前六三二年,卫成公得知盟国楚国在城濮之战中战败的消息,出奔到陈国。当卫派叔武摄政受盟之后,晋文公于是允许逃

  • 鹤鸣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毛传:“皋,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郑玄笺:“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乱我之心,贫贱不能变我之志,威武不能屈我之节,这就叫做大丈夫。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赵岐注:“淫,乱其

  • 网之一目

    比喻独一不可用。《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罗,即网。【词语网之一目】  成语:网之一目

  • 修辞立其诚

    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文辞。诚:真诚。 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后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语出《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辞,谓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