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亡戟得矛

亡戟得矛

吕氏春秋.离俗》:“齐晋相与战,平阿(战国齐邑)之余子(周代兵役制度规定每户以一人为正卒,余者为羡卒,即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之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兵器)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高诱注:“亢,当也”)也哉!’”

春秋时齐晋交战,齐国的一个士兵丢失了自己的戟却拾得了一只矛。丢了自己的武器,他心中总感到不愉快,便以此向别人去问得失,寻看法。路人认为,亡戟得矛,得失相当;叔无孙则认为,亡戟得矛,得失不相当。说得失相当,是因为戟和矛都是兵器,着眼于大同;说得失不相当,是因为戟和矛毕竟有区别,着眼于小异;所以即使对于同一件事,观点不同,结论也必然会不同。

后因以“亡戟得矛”比喻有失有得,得失相当。


并列 丢失了戟而得到了矛。比喻有失有得,或得失相当。语出《吕氏春秋·离俗》:“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之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多用于描写有失有得,或得失相当。


【词语亡戟得矛】  成语:亡戟得矛汉语词典:亡戟得矛

猜你喜欢

  • 虚槖

    《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槖籥,古代吹火的风箱,其中虽空,而风却不会穷竭。后因以“虚槖”喻天道之周遍无穷。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生涯实有始,天道终虚槖。”【词语虚槖

  • 大巧若拙

    拙:笨拙。 最灵巧的人(由于不逞能)表面上看,好像很笨拙。语出《老子》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庄子.胠箧》:“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 登遐

    《墨子.节葬下》:“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谓死者升天而去。后因以“登遐”为对人死的讳称。《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汉郑玄笺:“此三后既没,登遐,精气在天矣。

  • 断金侣

    源见“同心断金”。指挚友。元吴澄《江西秋闱分韵》:“此中断金侣,清气浮沆瀣。”【词语断金侣】   汉语大词典:断金侣

  • 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王徽之)、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王献之以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太元十三年,即公元388年亡,年四十五岁)。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车马)

  • 坐树无言

    同“坐树不言”。唐张说《冯公神道碑》:“皇上志其持法不挠,赠大理卿;本其坐树无言,谥之曰节。”见“坐树不言”。【词语坐树无言】  成语:坐树无言汉语大词典:坐树无言

  • 半臂梦

    唐.张读《宣室志》:“窦参梦德宗以文锦半臂赐之。解者曰:‘半臂乃股肱之服。’后数日,果大拜。”唐.窦参梦见德宗赐给他文锦半袖衫,醒后请人圆梦。圆梦人说,半袖衫是宰辅重臣所穿的服装,此当主大贵。过了几天

  • 燕市霜

    源见“六月飞霜”。指冤狱、冤情感天动地。清宋琬《寄陈若水》诗:“使君清啸梨山月,贱子悲歌燕市霜。”

  • 餐英

    《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后世咏菊时用以为典,隐寓高洁之意。清顾炎武《和王山史寄来燕中对菊》:“楚臣终是餐英客,愁见燕台落叶时。”【词语餐英】   汉语大词典:餐英

  • 锦袍仙

    《新唐书.李白传》:“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后因称李白为“锦袍仙”。宋姚勉《水调歌头.寿赵倅》词:“长庚入梦,间生采石锦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