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袴歌

五袴歌

同“五袴谣”。宋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君独一麾去,欲赓五袴歌。”


【典源】《东观汉记·廉范》:“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成都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而更相隐蔽,烧者日日相属。范乃毁削前令,但严使储水,百姓为便。乃歌之云:‘廉叔度,来何暮! 不禁火,民安堵。昔无襦,今五袴。’”《后汉书·廉范列传》亦载,末作“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今译】 后汉廉范 (字叔度) 任蜀郡太守,成都地方街道狭窄,居室相连。以前太守规定,为了防火禁止百姓夜间劳作,但百姓都偷偷隐蔽起来干活,反而更易引起火灾,火事天天发生。廉范则废除前令,只严格命令储备水,百姓认为很便利。为此编成歌谣:“廉叔度,为什么来得这么迟? 不禁止用火,百姓可以安心劳作。过去短衣穿不上,今天却有五条裤。”

【释义】后以此典称誉地方官关心民间疾苦,治理有方。

【典形】 楚谣襦袴、歌袴、歌来暮、歌廉、歌襦袴、袴襦恩、来暮之谣、廉公袴、民五袴、襦袴、襦袴兴讴、叔度歌、五袴、五袴歌、政成襦袴、来暮歌谣、五袴讴、民谣岂敢夸、五袴谣、颂襦袴、襦袴咏、五袴得歌、民有袴襦、增襦袴、民歌五袴、袴襦歌、咏袴襦、来何暮、襦袴吾人。

【示例】

〔楚谣襦袴〕 唐·张祜《送周尚书赴滑台》:“楚谣襦袴整三年,喉舌新恩下九天。”

〔歌袴〕 宋·梅尧臣《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歌来暮〕 宋·柳永《永遇乐》:“拥朱幡。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歌廉〕 明·杨慎《凤栖梧·送薛曲泉之镇雄》:“借寇歌廉春有脚,皂盖朱幡,辉映江阳郭。”

〔歌襦袴〕 唐·罗隐《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惭愧苍生还有意,解歌襦袴到如今。”

〔袴襦恩〕 宋·曾巩《酬吴仲庶龙图暮春感怀》:“药石言行天下雨,袴襦恩达国中春。”

〔来暮之谣〕 唐·白居易《前吉州刺史李繁可制》:“勉率分忧之任,庶成来暮之谣。”

〔廉公袴〕 清·赵翼《前守韦缘事罢宫诗以送别》:“民犹争诵廉公袴,我敢相矜范叔袍。”

〔民五袴〕 清·严我斯《疁水谣》:“使君寒,民五袴。使君饥,民含脯。”

〔襦袴〕 明·唐寅《贺松郡伯寿》:“襦袴今歇惠,丝纶待秉钧。”

〔襦袴兴讴〕 唐·元稹《夜绩判》:“若廉叔之劝蜀,襦袴兴讴; 类古公之居豳,茅绹斯诵。”

〔叔度歌〕 唐·刘长卿《送梁郎中赴吉州》:“遥想庐陵郡,还听叔度歌。”

〔五袴〕 宋·王安石《奉酬圣从待制:“三刀旧协庭闱梦,五袴今传里巷歌。”

〔五袴歌〕 唐·皎然《春日酬祭岳渎使大理卢卿》:“五袴歌仍咏,三碑石重铭。”

〔政成襦袴〕 清·王摅《赠临江李述斋太守》:“行见朝廷资补兖,政成襦袴不须歌。”


【词语五袴歌】   汉语词典:五袴歌

猜你喜欢

  • 胸号五车

    源见“五车书”。形容学识丰富。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盖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 汉文却马

    《汉书.贾捐之传》:“(汉孝文皇帝)时有献千里马者,诏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之马,独先安之?’于是还马。”又见《太平御览》卷八九四“兽部.马二”引《汉书》。史称

  • 鱼龙夜

    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一:“水落鱼龙夜。”杜修可注引《水经注》:“鱼龙以秋日为夜。龙秋分而降,蛰寝于渊,故以秋日为夜也。”后因以“鱼龙夜”指秋日。金元好问《横波亭》诗:“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 周公发

    同“周公吐哺”。宋辛弃疾《念奴娇.三友同饮》词:“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 设罗门

    源见“门可罗雀”。谓门前冷落,无人造访。宋苏轼《子由生日》诗:“遥知设罗门,独掩悬磬室。”

  • 使酒骂座

    源见“灌夫骂坐”。谓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之人。《聊斋志异.酒狂》:“缪醉,使酒骂座,忤客。客怒,一座大哗。”并列 在酒席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的客人。语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汉·灌夫好使酒

  • 爨丹桂

    源见“食玉炊桂”。原喻物价昂贵,后转喻生活豪华。唐钱起《秋霖曲》:“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

  • 黄绢辞

    同“黄绢词”。元耶律楚材《继平陶张才美韵》:“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词语黄绢辞】   汉语大词典:黄绢辞

  • 禁脔婿

    源见“禁脔㈡”。指帝王女婿。唐李颀《赠别张兵曹》诗:“君为禁脔婿,争看玉人游。”【词语禁脔婿】   汉语大词典:禁脔婿

  • 流言

    形容无中生有,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周武王灭商后不久,病重在床,周公旦乃祷于列祖列宗神灵之前,愿以己身代武王去死。祷告后,将祷辞贮于金滕之中。后成王即位,周公摄政,管叔、蔡叔等一方面发动叛乱,一方面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