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陈惊座”。借指名士。明吴应箕《吴日生招同杨维斗夜饮酒间论事有感》诗:“惊坐孟公秋入辖,尚《玄》扬子草为邻。”坐,通“座”。
桑间在卫国濮水上。郑卫、桑间:指春秋战国时产生在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儒家认为是淫声。《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秦代李斯《谏逐客书》:“郑、卫、
同“摸金校尉”。清沈钦圻《后咏史》:“摸金使者征求遍,指鹿元臣炀蔽多。”
形容极细小的恩怨。《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并列 比喻像细丝细发似的恩惠和仇怨。《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
参见:项岂砥石
剪下胡须烧成灰来配药,比喻上级关心、体恤下属。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和李勣的事迹。参见“济世安民”和“粥炉燎须”。史载,一次李勣突然生病。医生说,用须灰可治。唐太宗便自剪胡须为之和药。【出典】:《新唐书》卷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专诸者,堂邑(古临淮郡堂邑县)人也。伍子胥之亡楚如(往,去)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其妻一呼即还。子胥怪而问其状:‘何夫子之盛怒也
同“挂瓢”。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同“乌鹊填桥”。元白朴《摸鱼子.七夕用严柔济韵》词:“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乌鹊渡,离别苦。”
见“尸鸠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