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丧心病狂

丧心病狂

范如圭反对秦桧与金和议、媚事金使事。范如圭(1102-1160年)字伯达,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高宗建炎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当时,秦桧竭力主张与金议和。金使者来到南宋国都临安后,秦桧将其安排在秘书省居住。范如圭闻讯,竭力反对。找宰相赵鼎说:“秘书省是机密要地,怎能让仇敌在这里居住?”赵鼎便安排金使到使馆居住。金使到临安后,态度蛮横傲慢,引起朝内外的愤恨。范如圭与秘书省的十余人商议上奏朝廷。但是,奏疏写成初稿后,众人怕得罪秦桧又退了出来,只有范如圭单独写信,说秦桧信奉邪学,背弃先师,有丧权辱国之罪。信中又道:“你假如不是丧心病狂,怎么能会如此?你的所作所为,必然会使你遗臭万年!”后人常以此典形容丧失理智、残忍狠毒,象发疯一般的行为。

【出典】:

宋史》卷381《范如圭传》11729-11730页:“秦桧力建和议,金使来,无所于馆,将虚秘书省以处之。如圭急见宰相赵鼎曰:‘秘府,谟(rnó模,计划;计谋)训所藏,可使仇敌居之乎?’鼎竦然为改馆。既而金使至,悖傲,议多不可从,中外愤郁。如圭与同省十余人合议,并疏争之。既具草,骇剧引却者众。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桧怒。草奏与史官六人上之。”

【例句】:

宋·张来《柯山集·三二·本治论下》:“譬如病狂丧心之人,越行妄作而不顾,是果何益哉!” 章炳麟《满洲总督侵谷赈款状》:“吾国官吏虽不肖,何至丧心病狂若是?” 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


并列 心,理智。丧失理智,言行荒谬残酷到极点,像发疯一样。《宋史·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这种背叛祖国出卖祖宗~的‘勇气’,是历史上任何朝代的乱臣贼子都没干过的。”△贬义。用于绝灭人性的人。→丧尽天良病狂丧心 丧天害理 ↔一片冰心。 也作“病狂丧失”。


解释丧失理智,昏乱失常。形容言行荒谬可恶至极。

出处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范如圭,南宋时期建州(今福建)建阳人。年少的时候跟随舅舅胡安国学习《春秋》。后来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如圭刚刚到达官任时,当地的长官将要处决犯人,范如圭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但长官认为已经签署的文件不能改变。范如圭神色严肃地说:“你怎么能因为害怕改换一个字而轻视几个人的生命呢?”这位长官在范如圭的开导下猛然醒悟,听从了他的意见。从此以后,官府里的大小事情都要征求范如圭的意见。

当时秦桧在朝廷上极力主张与金和议,对金妥协。金国的使臣来宋国,没有地方住,秦桧就要搬空朝廷的秘书省让他们住。范如圭立即面见宰相赵鼎说:“秘书省是收藏皇上诏谕的地方,可以让仇敌住在哪里吗?”赵鼎内心羞愧,只好改换了客馆。后来金国使臣非常狂慢,所提的建议很多都不能依从,朝廷内外人人都觉得愤恨郁闷。范如圭和十几个同事共同商议,准备联合上疏争论这事,写成草稿后,同事们大多又都害怕而退出。范如圭于是独自写信责备秦桧歪曲学理、背叛老师、忘却仇敌侮辱国家的罪过,而且还说:“你如果不是丧失理智,昏乱失常,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你一定会遗臭万年!”秦桧非常恼怒。最终范如圭还是坚持起草了奏章,会同六位正直的史官向皇帝上疏,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近义丧尽天良

例句

日军丧心病狂地屠杀了成千上万无辜的百姓。


【词语丧心病狂】  成语:丧心病狂汉语词典:丧心病狂

猜你喜欢

  • 正始体

    指三国魏正始间(240-249)嵇康、阮籍诸人的诗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和当时风行的玄言诗不同,世称“正始体”。【词语正始体】   汉语大词典:正始体

  • 列子御

    同“列子御风”。唐董思恭《咏风》诗:“方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

  • 潘生拙

    《文选》卷十六晋.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因谓拙于用多。称多则吾岂敢,言拙信而

  • 纡尊降贵

    亦作“降贵纡尊。”地位尊贵的人自己贬抑身分,嫌卑自处。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降贵纡尊,躬刊手掇。”并列 纡,屈抑。指地位尊贵的人自动降低身分。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躬刊手掇。

  • 四分五裂

    原指一个国家被瓜分,后泛指分散和不完整。公元前317年,秦以张仪为使者到达魏国,劝告魏襄王与秦连横。他说,魏国地方不过千里,兵卒不过三十万人,周围又无险可守,并与楚、韩、赵、齐等强国为邻。如果南连楚国

  • 丸泥封函关

    同“丸封”。清黄遵宪《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诗:“丸泥封函关,划道分鸿沟。”【典源】 《艺文类聚》卷二十五引《东观汉记》曰:“隗 (wei) 嚣将王元说嚣曰:‘昔更始西都,四方响应,天下喁喁,谓之太平

  • 秋霜

    332 ① 喻人志操峻洁,风格清严。《后汉书.孔融传》:“懔懔焉,皜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晋书.范弘之传》:“志厉秋霜,诚贯一时。”【词语秋霜】   汉语大词典:秋霜

  • 向隅之泣

    同“向隅”。宋陈亮《谢陈侍郎启》:“宁失不经,忍视向隅之泣!”见“向隅而泣”。宋·陈亮《谢留丞相启》:“不劳有力之呼,无复~。”【词语向隅之泣】  成语:向隅之泣

  • 无过乱人之门

    不要经过暴乱的人家。 古人宣扬的一种远祸之道。语出《国语.周语下》:“人有言曰:‘无过乱人之门。’”韦昭注。“乱人,狂悖怨乱之人也。过其门,干其怒也。”也引作〔无过乱门 。《左传.昭公十九年》:“

  •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玉娇梨》12回:“~,一着不到,满盘从起。”【词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成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