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山佩玦

东山佩玦

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北狄一支系,在今山西垣曲一带。)……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偏衣,以背缝中分,左右异色,故曰偏,半同公服色),佩之金玦(金玦,青铜做成像玉玦之佩饰,起兵符之用。)。……狐突叹曰:‘……衣之龙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狐突,字伯行,狐偃之父,晋文公重耳之外祖父。尨衣,指杂色的偏衣。衣纯色之服,为躬亲之象征,故衣尨衣远其躬也。佩玉为常度,佩玦为异常。)。”

春秋时,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的谗言,决定遣太子申生将兵伐东山皋落氏。在这件事情上,骊姬对申生暗隐“危身于狄,起谗于内”的陷害阴谋。出征明,晋献公赐给申生的不是纯色朝服,而是杂色偏衣,不是美玉,而是金玦。对此,太子手下的大臣各有不同看法。大夫狐突从“偏衣、金玦”上,察觉到献公疏远太子的心思。后因以“东山佩玦”用为孝子遭离间被谗害的典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香草沉罗,血满胸臆;东山佩玦,泪渍泥沙:古有孝子忠臣,至死不谅于君、父者。”


猜你喜欢

  • 凤一毛

    同“凤毛”。唐岑参《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诗:“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

  • 绝妙辞

    同“绝妙好辞”。清黄景仁《赠杨荔裳》诗之四:“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

  • 报秣陵书

    参见:秣陵报

  • 谗言三至

    源见“曾参杀人”。谓谗言一多,使人惑乱。三国 魏曹植《当墙欲高行》诗:“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间,不辨伪真。”

  • 温家玉镜

    同“温家镜”。明梅鼎祚《玉合记.参成》:“好个玉合儿!温家玉镜,是结姻的故事,你说他怎的?”

  • 于公高门

    于公,西汉大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任县狱吏、郡决曹,因审案公正,经他审判的犯人都心服口服。郡中为他设立生祠,称作于公祠。于公住处的里巷大门坏了,当地居民商议进行修复。于公说:“应把里巷大门修造得高大一些

  • 古希

    同“古稀”。明李贽《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词语古希】   汉语大词典:古希

  • 天门八翼

    《晋书.陶侃传》载:陶侃梦生八翼,飞登天门,已登其八,唯一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折其左翼。后侃都督八州,握重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即自抑而止”。后遂以“天门八翼”指官至高位的征兆。清 丘逢

  • 桓石虔来

    《晋书.桓石虔传》:“石虔小字镇恶。有才干,趫捷绝伦……三军叹息,威震敌人。时有患疟疾者,谓曰‘桓石虔来’以怖之,病者多愈,其见畏如此。”后因以“桓石虔来”为镇恶去疾的典故。清陈维崧《念奴娇.丁巳中秋

  • 过颐豕视

    过:大。颐:下巴。指人的相貌不好,下巴过大,耳后见腮,看人若豕之偷视。据说是不仁者的相。《战国策.齐策上》:“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