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

粟(sù速):小米。泛指粮食。此典指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不吃周朝粮食。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有气节。殷朝末年,有个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东)。国君有几个儿子,大子叫伯夷,小子叫叔齐。孤竹君去世,按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但叔齐不肯,坚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而伯夷遵父命要弟弟叔齐继位,兄弟两人互相推让。结果两人都没有继承君位,先后都逃走了。他们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首领周伯昌(周文王姬昌)。当伯夷、叔齐赶到那里,姬昌已去世,他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即位,正准备出兵讨伐商纣。伯夷、叔齐拦马劝谏,可是姬发讨纣主意已定,坚持发兵东征,周武王平定商纣祸乱,天下都归顺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他们坚持气节,不吃周朝之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南)。此典又作:“周粟不顾”。

【出典】:

史记》卷61《伯夷列传》2123页:“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以周朝王室为宗主),而伯夷,叔齐耻之,义(坚持气节)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例句】:

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述宾 粟,谷类。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朝的粮食。比喻不事二主,从一而终。《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多用于人的操节方面。


【词语不食周粟】  成语:不食周粟汉语词典:不食周粟

猜你喜欢

  • 贤人酒

    源见“中圣人”。指浊酒。唐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宋王安石《春日》诗:“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词语贤人酒】   汉语大词典:贤人酒

  • 折梅花

    源见“陆凯传情”。指怀念远方友人。元 吴西逸《寿阳春.四时》曲:“折梅花不传心上人,村煞我陇头春信。”

  • 万里鹏飞

    同“万里扶摇”。清毛奇龄《喜迁莺》词:“万里鹏飞在望,看金幕传金盏。”

  • 胡床兴

    源见“南楼”。指咏谑游乐的雅兴。宋葛郯《水调歌头.送唯斋之官回舟松江赋》词:“胡床兴不浅,人在庾公楼。”

  • 金屋娇

    源见“金屋藏娇”。借指美姬宠妾。清乐钧《耳食录.绿云》:“一日,有陈家姨来,称曰阿锦,华妆袨服,类金屋娇。”

  • 紞鼓留公

    源见“五鼓之歌”。形容地方官政绩卓著,受民爱戴。宋曾巩《和赵宫保别杭州》:“紞鼓留公岂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典源】《晋书·邓攸传》:“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

  • 蓍簪

    源见“刈蓍遗簪”。喻指旧物故情。前蜀韦庄《同旧韵》诗:“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词语蓍簪】   汉语大词典:蓍簪

  • 拾尘之戒

    源见“拾尘”。指知人不易,不可轻疑。《旧唐书.韦处原传》:“盖曾参有投杼之疑,先师有拾尘之戒。”

  • 老熊当道

    同“老罴当道”。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见“老罴当道”。清·钱谦益《元日杂题》:“~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词语老熊当道】  成语:老熊当道汉语大词典:老

  • 堕甑

    《后汉书.孟敏传》:“〔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后以“堕甑”谓事已过去,后悔无益,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