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

粟(sù速):小米。泛指粮食。此典指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不吃周朝粮食。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有气节。殷朝末年,有个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东)。国君有几个儿子,大子叫伯夷,小子叫叔齐。孤竹君去世,按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但叔齐不肯,坚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而伯夷遵父命要弟弟叔齐继位,兄弟两人互相推让。结果两人都没有继承君位,先后都逃走了。他们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首领周伯昌(周文王姬昌)。当伯夷、叔齐赶到那里,姬昌已去世,他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即位,正准备出兵讨伐商纣。伯夷、叔齐拦马劝谏,可是姬发讨纣主意已定,坚持发兵东征,周武王平定商纣祸乱,天下都归顺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他们坚持气节,不吃周朝之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南)。此典又作:“周粟不顾”。

【出典】:

史记》卷61《伯夷列传》2123页:“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以周朝王室为宗主),而伯夷,叔齐耻之,义(坚持气节)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例句】:

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述宾 粟,谷类。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朝的粮食。比喻不事二主,从一而终。《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多用于人的操节方面。


【词语不食周粟】  成语:不食周粟汉语词典:不食周粟

猜你喜欢

  • 乌台

    (柏台) 汉朝时御史府内长着许多柏树,常有几千只乌鸦在树上栖息,早晨飞去,晚上归来,人们称之为“朝夕乌”。后以此为典,以“乌台”指代御史府,又称为“柏台”、“乌府”等。【出典】:《汉书》卷83《朱博传

  • 眉间喜气添黄色

    同“眉间黄色”。宋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词:“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 拜韩信

    源见“韩信登坛”。借指拜授大将。唐王涯《从军行》之一:“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 马玄黄

    《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此是《卷耳》第三章首二句,意为登上那个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却忽然生起病来。此借以烘托所怀念的人旅途的劳顿。后因用为典实。唐.王建《闻故人自征戍回》:“亦知远

  •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生刍:喂牲畜的草料。如玉:形容友人品德像玉一样纯洁。 一捆青草备为饲料,等待如玉的友人来到。 常用作迎客之辞。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汉.邹长倩《遗公孙

  • 宠秩

    宠而又使处于适当的官位,不使失职。《左传.昭公八年》:“吾又宠秩之。”《三国志.魏志.杜恕传》:“陛下后入冀州,宠秩吕昭。”【词语宠秩】   汉语大词典:宠秩

  • 蛙成部

    源见“两部鼓吹”。指蛙鸣。宋张孝祥《东坡》诗:“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巢。”

  • 大鹏尺鷃

    同“高鹏低鷃”。清钱谦益《长筵歌为篯后人称寿》:“人生但解逍遥意,大鹏尺鷃何曾异。”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萧萧:形容风声。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大清河上源支流。 萧萧哀风,激荡着易水的寒波,壮士这一去就永不回还。 这是荆轲辞别燕太子丹出发刺秦王时的歌辞。后常用以形容壮烈的送

  • 虽九死犹不悔

    九:这里是虚数,表示多的意思。 即使死许多次也不后悔。 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动摇。语出《文选.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和穆熙《〈晚晴小集〉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