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逞之徒

不逞之徒

原作“不逞之人”,指因不得志而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乱纪、专干坏事的人。公元前563年,由于郑国执政子驷对田制进行改革,郑国群公子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尉氏的田地都被剥夺了不少。为此,他们聚集五族不得志的那些人一起发动政变,杀死子驷并劫持了郑简公。子产闻知政变消息,即刻调集军队,整顿器械,平定叛乱,郑国又恢复了安定。

【出典】:

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


偏正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年》:“初,子䦉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回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四是各军大招兵,‘~’去了许多。因此,农运一起,匪患告绝。”△贬义。多用于坏人方面。→亡命之徒 →老师宿儒。也作“不逞之辈”。


解释逞:如愿,满意。本指心怀不满而行为不轨的人。后泛指违法乱纪、为非作歹的人。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子驷是春秋时期郑国人,他拥立郑简公,杀死反对派,成为执政大臣。子驷主持国政后,整治田间沟渠和田埂,损害了贵族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的土地。于是这些贵族联合起来,又聚集了一群心怀不满的人,发动叛乱。

叛军攻入国都和宫廷,杀死了子驷,以及司马(最高军事长官)子国、司空(最高工程建设长官)子耳,并劫持了国君。子驷的儿子子西听说有叛乱,因为不作准备就去追赶,所以未获成功,只收敛了父亲的尸首。子国的儿子子产听说后,先安排好守门的警卫,再配合各方面的官吏整顿好防守设备,然后才把家兵排成队列,带领十七辆兵车前去征讨。战斗之前,子产先收拾好父亲的尸体,然后率领部队一举攻破叛乱者的巢穴,平定了这场暴乱。

此后,子产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长期担任郑国的执政大臣,为郑国的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子产治国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以至于他死后,郑国的壮年人放声大哭,老年人也像小孩一样痛哭流涕。

近义亡命之徒

例句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我们对于不逞之徒一定要坚决打击。


【词语不逞之徒】  成语:不逞之徒汉语词典:不逞之徒

猜你喜欢

  • 失弓

    源见“楚弓楚得”。借指失去的无谓之物。明袁宏道《病起偶题》诗之三:“世路他如梦,浮名我失弓。”

  • 夏雨雨人

    夏天的雨,灌溉万类,调节气温。汉代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吾穷必矣!’”“春风”、“夏雨”句都比喻恩泽及人。管仲:春秋时齐国人,他辅佐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诸侯。

  • 陶五柳

    源见“陶潜柳”。指陶潜。亦借指隐士。黄濬《十二月二十五日作》诗:“吾非戴九灵,亦非陶五柳。编诗署徂年,以此答我后。”

  • 揽辔澄清

    《后汉书.范滂传》:“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按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有揽辔澄清天下之志。”后固以“揽辔澄清”指官吏

  • 客星

    源见“乘槎”。喻指客人或客居者。唐罗邺《行次》诗:“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明徐熥《访梅禹金秦淮客舍》诗:“舟过长干问客星,风流不用叹飘零。”《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

  • 乐昌破镜

    同“乐昌分镜”。《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妾有乐昌破镜之忧,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为虏所掠。”见“乐昌分镜”。《喻世明言》卷24:“妾有~之忧,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为虏所掠。”【典源】 唐·孟棨

  • 仲子吐鹅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音gě,邑名)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於,音wū)。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

  •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竹院:种竹的寺院。浮生:旧时对人生一种消极看法,认为世事无定,生命短促,因称人生为“浮生”。 因为经过寺院,碰上和尚一道聊天,又使自己过了半天清闲生活。 表示忙中偷闲。语出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 切泥

    参见:切玉剑

  • 西子颦

    源见“东施效颦”。指极美的姿态。宋吴潜《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词:“西子颦收初雨后,太真浴罢微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