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
《旧唐书.张宏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窦平《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以谓不识字或学识极浅陋。明焦竑《焦氏笔乘.不识一丁》:“苻坚宴群臣赋诗,姜平子诗内有丁字,直而不屈,坚怪问之,平子对曰:‘屈下者,不正之物,未足以献也。’坚悦,擢上第。夫庄子云:丁字有尾。若直下不屈,乃古下字也。下作丅,上作丄。若坚与平子,正不识一丁者。”明胡应麟《诗薮.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述宾 一个字也不认识。语本《新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洪容《齐俗考》:“今文多用~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用于描写人文化低,不会识字。→不识之无
【典源】 《旧唐书·张弘靖传》:“又(韦) 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洪迈《客斋俗考》:“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
【今译】唐代张弘靖部下韦雍等指责吏卒,多冠以“反虏”罪名,对士卒说:“如今天下太平,你们会挽硬弓射箭,不如读书识几个字。”或说“一丁字”乃“一个字”形近之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一字不识,胸无点墨。
【典形】 不若一丁字、不识一丁、丁字不识、空腹无丁字、莫识一丁字、挽弓笑识丁。
【示例】
〔不若一丁字〕 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之四:“武门两石弓,不若一丁字。”
〔不识一丁〕 清·归庄《读书》:“一朝失身败名节,却似不曾识一丁。”
〔丁字不识〕 宋·陆游《书生叹》:“又不见垄头男子手把鉏, 丁字不识称农夫。”
〔空腹无丁字〕 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莫羞空腹无丁字,且免秋阳晒杀人。”
【词语不识一丁】 成语:不识一丁汉语词典:不识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