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求闻达

不求闻达

闻:出名、扬名。达:显贵的地位。指不追求名声和官职。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于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年)率师伐魏,临发上书后主说:“我本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南阳隆中亲自耕作,只求在乱世之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争雄中显身扬名。而先帝不以臣身分低贱,三次屈身到草庐中拜访我,询问当世之事,我很是感激,所以才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命。先帝临终把大事托附于我,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也已齐备,我当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

【出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卷35第920页:“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例句】:

梁书·萧藻传》:“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 清·顾炎武《答汪苕文书》:“根本先儒,立言简当,以其人不求闻达,故无当世之名,而其书实似可传。”


述宾 闻达,有名望,显达。不追求名誉地位。语本《论语·颜渊》:“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于诸侯。”△多用于淡泊名利方面。


【词语不求闻达】  成语:不求闻达汉语词典:不求闻达

猜你喜欢

  • 头触屏风

    《汉书.陈万年传》:“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议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於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

  • 月下赤绳

    源见“月下老人”。喻婚姻缘分。《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月下赤绳曾绾足,何须射中雀屏目。”

  • 宿世冤家

    前世结下的冤家,往往用作反语,称所昵爱的人。宋代佚名《道山清话》:“彭汝砺久在侍从,晚娶宋氏妇,有姿色器资,承顺惟恐不及。后出守九江,病中忽索纸笔,大书云:‘宿世冤家,五年夫妇,从今以往,不打这鼓。’

  • 留犊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其始之官,乘薄軬(音fàn,车篷)车,黄牸牛(牸,音zì,母牛),

  • 逆行倒施

    犹倒行逆施。《宋书.索虏传》:“斯则弃德任力,逆行倒施,有一于此,何以能振。”清周亮工《题与然大师画册前》:“嗟夫,既为僧矣,尚复与愚下人汲汲求当世名,岂非逆行倒施哉!”亦作“逆施倒行”。孙中山《临时

  • 设鼓悬钟

    旧题周.鬻熊《鬻子》卷上《禹政》:“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门悬钟、鼓、罄而置鞀(音táo,有柄小鼓),以得四海之士。为铭于簨虡(音sǔn jù,古代悬挂钟罄鼓的架子,其横木叫簨,二立木叫虡,也作簴)

  • 三釜心乐

    源见“三釜养”。谓以能供养父母为乐。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曾参仕三釜而其心甚乐,乐及于亲也。”

  • 韫玉待价

    同“韫椟待价”。《三侠五义》八九回:“那明是韫玉待价之义。”见“韫椟待价”。《三侠五义》89回:“那明是~之意。”【词语韫玉待价】  成语:韫玉待价

  • 举跬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半步。后因以“举跬”谓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宋梅尧臣《读〈日者传〉答俞生》诗:“吾不如二人,读书无举跬。”【词语举跬】   汉语大词典:举跬

  • 江郎制锦

    同“文通残锦”。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诗之七:“零星几卷灵鹣阁,只算江郎制锦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