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

原作“弗与共戴天”,意谓不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生活,表示仇恨极深,誓不两立。古人认为,与有杀父之仇的人,应当誓不两立,不在一个天底下生活;与有杀兄屠弟之仇的人,应当携带武器,随时准备械斗;与自己朋友有仇的人,不在一个国家相处。

【出典】:

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例句】: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六:“报不共戴天之仇,雪振古所无之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


偏正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和仇敌生活在同一天底下。比喻仇恨深重,毫无调和之处。语本《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西门丁《血洞房》:“司马城道:‘父母之灵本来是~之仇,不过,小侄现在却想先把凶手寻出来,洗脱嫌疑,然后才好到赵家问罪!’”△用于描写与人仇恨深。→深仇大恨 你死我活 势不两立 势如冰炭 誓不两立 ↔相敬如宾 相依为命 情深伉俪


【词语不共戴天】  成语:不共戴天汉语词典:不共戴天

猜你喜欢

  • 鹿引寻草

    指阮孝绪为母求药的故事。阮孝绪(479-536年)字士宗。南朝梁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终生隐居。自幼至孝,性情沉静。13岁遍通《五经》,常自屏居一室,除非晚上服侍父母就寝,早晨向父母问安,从不出门,

  • 驷景

    源见“驷之过隙”。指短暂易逝的光阴。唐孟简《惜分阴》诗:“三冬劳聚学,驷景重兼金。刺骨情方励,偷光思益深。”【词语驷景】   汉语大词典:驷景

  • 一定不移

    同“一定不易”。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至于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老残游记》十回:“然究竟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是一定不移的道

  • 原氏阡

    《汉书.游侠传.原涉》:“涉字巨先。……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为其道为‘京兆仟’。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人不肯从,谓之‘原氏仟’。”汉武帝时京兆尹曹氏死后葬在茂陵,通往墓地

  • 白水真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又《光武帝纪下》:“论曰:‘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亦云刘秀当为天子。’”汉中兴主刘秀在

  • 吓腐鸢

    源见“鸱得腐鼠”。比喻妄加猜忌的小人俗士。清赵翼《六哀诗.故公相阿文成公》:“岂复援巨公,藉作吓腐鸢。”

  • 七萃

    《穆天子传》卷一:“赐七萃之士战。”晋.郭璞注:“萃,集也,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皆聚集有势力者,为王之爪牙也。”又,同书卷三:“七萃之士高奔戎,刺其左骖之颈,取其青血以饮天子。”“七萃”是周穆王的

  • 玉筯

    114 ① 玉做的筷子。唐代杜甫《野人送朱樱》诗:“金盘玉筯无消息。”【词语玉筯】   汉语大词典:玉筯

  • 埋血

    源见“苌弘化碧”。谓蒙冤抱恨。唐温庭筠《马嵬驿》诗:“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 褰帱请御

    女子拉开帷帐,侍御男子,即自荐枕席的意思。战国楚宋玉《神女赋》:“褰余帱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褰( ㄑㄧㄢ qiān 牵):揭起。帱( ㄔㄡˊ chóu 仇):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