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金马
参见“东方三千牍。”
参见“东方三千牍。”
亦作“如椽大笔”。象椽子一样大的笔。比喻文笔刚健有力,文章气势宏伟。王殉(350-401年),字元琳,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之孙。初为桓温掾,晋孝武帝司马曜时为尚书右仆射。时孝武帝颇好典籍,王
源见“红叶题诗”。借指旷女之怨。明阮大铖《燕子笺.写笺》:“并不是织锦回文,那些个题红宫怨。”
《庄子.盗跖》:“(跖谓孔丘曰)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柳下跖告诉孔丘说,人生在世,应该懂得通达人情世道,譬如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
源见“盐梅和鼎”。比喻处理国政。元郑光祖《老君堂》二折:“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见“调和鼎鼐”。【词语鼎鼐调和】 成语:鼎鼐调和汉语大词典:鼎鼐调和
《汉书.礼乐志》:“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邪谓何?”上文之旨,由自然变化联想到人生,感岁月之无限,叹人生之无常,从而觉得四季时光非为我
源见“石燕”。指一种传说中能随天气阴晴而变化的神奇之石。唐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今日彩盘上,神燕不须雷。”
源见“焦尾琴”。指琴。古琴长三尺余,故称。唐李洞《毙驴》诗:“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偏正 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故称。又,汉·蔡邕有焦尾琴。唐·李洞《毙驴》:“~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
《汉书.韩安国传》:“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田甲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肉袒谢,安国笑曰:‘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汉时梁国中大夫韩安国犯法坐牢,牢官田甲以职辱安
书:指《尚书》。有间:有年岁。 原意是说《尚书》的残缺已经很久了。 后泛指书籍的残缺。语出《史记.五帝本纪.赞》:“《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司马贞索隐:“言古典残缺有年载,故曰有间。
同“马革裹尸”。元曹文晦《和山居六咏》之五:“有年自许锸随我,万里谁甘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