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苇杭

一苇杭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按:杭通航。

一苇,指将一束苇代船而渡。因《诗经》有“一苇航之”之语,故后以一苇”代称小舟。

唐.杜甫《洗兵马》:“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典源】《诗·卫风·河广》:“谁渭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 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栰然,非一根苇也。”

【今译】《诗经·河广》诗中说:“谁说黄河宽又宽,一束芦苇渡对岸。谁说宋国远又远,踮起脚尖望得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渡河、航行;或用以指船,多指小船。

【典形】 渡苇、杭苇、一苇、一苇杭、一苇下长川、一苇通津。

【示例】

〔渡苇〕 宋·吴文英《烛影摇红·饯冯深居》:“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杭苇〕 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之一:“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

〔一苇〕 唐·杜甫《洗兵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一苇杭〕 宋·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猜你喜欢

  • 揽须

    同“揽桓须”。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二:“潇洒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揽须不?”宋陆游《舍东追凉》诗:“所恨朋侪尽,无人为揽须。”

  • 停云

    源见“响遏行云”。使行云停止不动。形容歌声之高亢优美。明陈所闻《双调新水令.齐王孙孟闇仲闇寿于西湖》套曲:“羡的是坡仙载月游,喜的是苏小停云唱。”【词语停云】   汉语大词典:停云

  • 聋者之歌

    谓模仿别人而作,实际上自己一无所知。《淮南子.原道训》:“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词语聋者之歌】  成语:聋者之

  • 桃莱难悟

    源见“桃莱之利”。又《后汉书.冯衍传上》“无桃 莱之利”唐李贤注:“谢息得桃邑 莱山,故言‘无桃 莱之利’也。但为‘莱’字似‘枣’,文又连‘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不究始终,辄改‘莱

  • 衽席之爱

    同“衽席之好”。《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词语衽席之爱】  成语:衽席之爱汉语大词典:衽席之爱

  • 宋邻偷顾

    同“窥宋东墙”。宋贺铸《花心动》词:“醉眼渐迷,花拂墙低,误认宋邻偷顾。”

  • 瑟歌

    《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之,使之闻之。”后因以“瑟歌”指将自己的不满暗示给对方。《聊斋志异.马介甫》:“〔妇〕辄骂,谓马强预人家事。初闻恶声尚在闺闼,渐近马居,

  • 情钟我辈

    《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按:此事或说为晋.王衍事。钟情,集注

  • 海棠半醉

    同“海棠睡”。元白朴《东墙记》四折:“似海棠半醉春睡重,鲛绡上绿鬓拥。”

  • 祁奚举午

    同“祁奚举子”。午,祁奚之子。宋钱易《南部新书》戊:“祁奚举午,义不胜私。”见“祁奚之举”。宋·钱易《南部新书》戊:“张说为左相,知京官考其子,均任中书舍人,特注之曰:‘父教子忠,古之善训;~,义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