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王曾传· 脱脱,阿鲁图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998~1003),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回京,奉召试学士院,宰相寇准对王曾感到很惊奇,特地考试政事堂,授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
景德(1004~1007)初年,宋朝才开始与契丹交往讲和,宋朝每年派使者给契丹的书信都自称为南朝,以契丹作为北朝。王曾说“:遵从契丹的国号就可以了。”使者已经出发,最终没有更改。升任右正言、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这时各种吉祥的现象纷纷出现,王曾曾入朝进对,真宗向他说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说:“这确实是国家太平的结果,但希望陛下进一步推广而不要居功自骄,如果有一天发生灾荒,则可以免除世人的议论。”到真定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臣下都不敢劝谏,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过去任用郎中官判大理寺,真宗想重新沿用这一官制,特地任命王曾任此职。并且对王曾说:“刑狱,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如今将以此职委屈你了。”王曾叩头致谢。赐钱三十万,于是请求自己征召幕僚,作为一项规定。升任翰林学士。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王曾被真宗如此尊重礼待。
主管审刑院。以往对于违背制书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被判罚服劳役两年,王曾请求只对接受皇帝亲自下诏者才予以判刑。不久有违制者,王曾于是以过失论处。真宗说:“按你所说,这样就没有违反制书的人了。”王曾说“:天下无限广大,又怎能人人都知道皇帝的诏令,像陛下所说,也不再有犯过失罪的人了。”真宗领悟了,最后依从了王曾的建议。又升任为尚书主客郎中,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勾当三班院,于是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这时宫观都以辅臣为使者。王钦若正携带着符瑞,来附会真宗的旨意,又暗中排除异己,这时王曾将出使会灵,于是向朝廷推荐王钦若,这样真宗就怀疑王曾有异心。到王钦若任宰相时,恰好王曾在出卖贺皇后家的旧宅,贺家还没有迁走,王曾就让人在门外抬土填屋,贺皇后在宫中向真宗哭诉。第二天上朝,真宗向王钦若提及此事,于是将王曾罢官为尚书礼部侍郎、判都省,离开京师任应天府知府。天禧年间(1017~1022),民间传出谣言有妖像飞帽一样飘来飘去,到了晚上就抓人,从京师以南,人们都害怕。王曾下令晚上打开里门,有胆敢说妖者马上逮捕,最终无妖怪。调往天雄军,复任参知政事,升任吏部侍郎兼太子宾客。
真宗身体不适,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皇后决定,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钱惟演是皇后的亲戚,属于外戚,王曾悄悄地对钱惟演说“:太子年小,不是皇后执政就不能立法。加恩太子,则太子安定;太子安定,也就是安定了刘氏家族。”钱惟演认为王曾说得有理,于是就告诉皇后。真宗逝世,王曾奉命入殿庐起草遗诏:“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丁谓进来,说去掉“权”字。王曾说:“皇帝年幼,太后执掌朝政,这已经是国运不好的表现。称‘权’,还表示后继有人。而且增减诏令有一定的章法,表则之地,难道我们要破坏它吗?”于是不敢去掉“权”字。仁宗即位,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像东汉过去的礼仪一样,太后坐在皇帝的右边,垂帘奏事。丁谓却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说:“两宫不在一处,但大权归宦官执掌,这是祸害的一种征兆。”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
丁谓罪行开始败露,任中正说:“丁谓受到先帝的关照和托护,虽然有罪,请按照刑律定罪时考虑他的功绩。”王曾说“:丁谓以不忠诚获罪于宗庙,还有什么可商议的呢?”这时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授予中书侍郎兼任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会灵观使。王钦若死后,王曾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王曾以仁宗刚即位,应当亲近儒生以他们为师,于是召集孙..、冯元在崇政殿讲学。天圣四年(1026)夏天,天降大雨。纷纷传言汴河决口,将要发生大水,京城人都十分害怕,打算向东逃窜。仁宗问王曾,王曾说:“黄河决口,并没有奏报,只是民间流传的蛊惑人心的话罢了,不值得忧虑。”后来果然如王曾所说。陕西转运使设置醋务,靠家专营来获利,准备将这种办法推广至全国,王曾请求罢除此法。
王曾方正严整稳重,每次进朝觐见皇帝,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仁宗问王曾说“:等到臣僚请对,许多都是想得到一官半职。”王曾说“:只要陛下抑制投机钻营者崇尚恬静,这样就有升官难而降职容易的人了。”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其言语记载在《曹利用传》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
开始,太后受册封,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持认为不可以,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高兴。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以彰德军节度使再次知天雄军,契丹使者来往,征召车夫来护送使者,没有人敢议论。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改任天平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元年(1034)任枢密使。第二年,授予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为沂国公。
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开初,吕夷简任参知政事,对王曾十分谨慎地服侍,王曾极力推荐他任宰相。到吕夷简位在王曾之上,任职时间一长,往往独断专行,王曾不能忍受,议论中双方意见不一,于是请求朝廷罢免吕夷简。仁宗疑惑地问王曾说“:你也有不足之处吗?”这时外面纷纷传言秦州知州王继明贿赂吕夷简,王曾因此请求罢免吕夷简,仁宗以此问讯吕夷简,王曾与吕夷简在仁宗面前辩论不休。王曾说自己也有过错,于是与吕夷简一起被罢官,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宝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坠落在王曾的寝处,左右惊恐地告诉他。王曾说“:一个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终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侍中,谥号“文正”。
王曾五官端正厚重,眉目像画的一样浓黑。在朝廷进退举止都有常规,不苟言笑,人们不敢私自请托。年轻时与杨亿同在侍从,杨亿喜欢谈论言语诙谑,凡是幕僚没有不被他轻侮的。到与王曾谈论,则说:“我不敢与他开玩笑。”一生中对自己的生活都十分节俭,王曾一位朋友的儿子孙京来到京师与他告别,王曾将他留下吃饭,总共送给他许多卷简纸,打开一看,都是其他人所来书信后将它们裁取下来的。皇..年间(1049~1054),仁宗替王曾以篆书写了墓碑叫作《旌贤之碑》,后来又将其所葬之乡改名旌贤乡。大臣被皇帝赐予墓碑是从王曾开始的。仁宗在宗庙祭祀先祖,诏令选择将相进行配祭,将王曾列为第一。王曾没有儿子,养子叫王纟宰。又将其弟王子融之子王绎过继为后,以尚书兵部郎中、秘阁校理致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