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 婴孩诸血痔疾门 总论

《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 婴孩诸血痔疾门 总论·

卷三百八十九 婴孩诸血痔疾门

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 婴孩诸血痔疾门 总论

夫鼻衄者。是五脏热结所为也。血为气行。通流脏腑。冷热调和。不失常度。无有壅滞。以不流溢。血得寒而凝结。得热而流散。热乘于血。随气发溢。出于鼻窍也。又有因伤寒温疫诸阳受病。不得其汗。热每停聚五脏。故从鼻而出也。病瘥后唾血、咯血、下血者。此热毒积瘀。犀角地黄汤主之。初病亦宜服之。夫吐血者。由荣卫气逆也。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荣卫相济。不失常道。一有所胜。则致妄行。血者水也。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气之使血。其势如此。巢氏云。吐血者是有热。气胜而血虚。热乘于血。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气逆则血随气上。故令吐血也。又或饮食大饱之后。脾胃内冷。不能消化所食之物。气血相冲。因伤肺胃。亦令吐血。若久嗽气逆。面目浮肿。而嗽血者。是肺虚损也。夫大便血者。大肠热结。损伤所为也。脏气既伤。风邪自入。或蓄热或积冷。或湿毒传于脾胃。或疳食伤于脏腑。因兹冷热交击。疳湿互作。致动血气。停留于内。凝涩无归。渗入肠中。故大便下血也。又有或腹胀。冷气在内攻冲。亦令大便下血。又因风冷乘虚。客入脾胃。或瘀血肠胃。湿毒一如豆汁。又疳伤于脏。亦能便血。若上焦心肺积热。流注大肠。亦令大便下血也。亡血脾弱必渴。久则血虚。其人必肌体萎黄。头发不黑矣。

沈氏子十岁。鼻衄不止。或以茅花煎汤。或以犀角地黄汤。并龙骨末吹鼻。数法不效。其血注下。召愚视。曰急以浓盐水下龙胆丸。一服减半。再进全除。主人曰盐水有何故。愚曰夫血得热而流溢。盐水咸冷。能凝其血。譬之屠猪。就血得盐水而凝结。黄连龙胆味苦寒。能坚其血。所以知其咸苦。入口即立效也。

凡儿生七日之内。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气热盛之所致也。母食浓酒细面炙火□尃腌咸等。流入心肺。儿在胎内受之。热毒亦传心肺。且女子之脏其热即入心。故小便有之。男子之脏。其热即入于肺。故大便有之。血出淡淡。有似坯水。盛即其血加解。凡遇有此不可它药。尽以生地黄根。研取自然汁。五七匙蜜半匙和匀。温温与服。移时安愈。男女皆效。不须疑诮。甘露饮宜兼与服。不必他药。万一无恙。勿遽妄投丸散。

吐血附论

夫小儿阳气盛壮。上焦有热。伏于肝心二脏。搐流脉中。血得热则妄行。下入胃中。胃受之则胀满。与气俱上冲击。故令吐血。

紫参散出医方妙选 治吐血。

紫参 山栀子 乾生地黄各一两 刺蓟一分烧灰 乱发烧灰一分 蒲黄 伏龙肝各一钱细研 右都研匀。每服半钱至一钱。煎竹茹汤调下。

犀角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四五岁以上。非时吐血。

犀角屑 栀子仁 生乾地黄 子芩 紫苏 刺蓟各一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茜根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吐血。心躁烦闷。

茜根半两 犀角屑 川升麻 川大黄锉微炒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黑豆三十粒。淡竹茹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辰胶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吐血。

阿胶炒 蛤粉等分 辰砂少许 右为末。和粉红色。三岁一钱。藕汁和蜜调下。一方藕节日乾为末。人参汤调下。能消瘀血。

蒲黄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吐血不止。

蒲黄一分 伏龙肝半两 乱发灰一分 右研匀细。不计时候。暖生地黄汁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吐血不定。

刺蓟自然汁不计多少 朴硝半两 右先研朴硝为末。二百日儿及晬儿。每服用刺蓟汁调朴硝末一字至半钱。七日再服。量儿大小加减。

大黄锉炒 黄芩去黑心各一分 右粗捣筛。三四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七分。入黑豆三十粒。同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日三。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积热攻肺。卒吐血。

飞罗面二两 生地黄汁三盏 右相和匀。曝乾研为末。每服半钱匕。新汲水调下。日三。随儿大小加减。

蒲黄散 治吐血咯血。

生蒲黄 油发灰等分 右研细。每服一钱。暖生地黄汁调下。米饮亦可。一方无油发灰。

治小儿吐血。

用蛇蜕皮烧为末。以乳服。并治重舌。

又方

用油三分。酒一分。和之。分而再服。

青苔散 治小儿鼻衄吐血。并治淋沥小便不通。

用船底青苔。日晒乾为末。三岁一钱。藕节汁入蜜少许调下。淋沥木通汤调下。

独圣散 治小儿吐血嗽血。

用赤芍药为末。取生地黄、藕汁、入蜜少许调下。食后。又方桔梗煎汤调下。及治衄血、下血。

双黄散 治小儿吐血。无治不瘥。十无一失。

用大黄为末。取生地黄汁。微煎。入蜜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三两服立效。又一方。以白胶香为末。新汲水调下。

桂心膏 治小儿十岁以上。久吐血气虚。胸隔不利。

用桂心为末。

取生地黄汁姜汁蜜等分。熬稠为丸。如鸡子大。十岁两丸。取藕汁入蜜白汤化下。一方为末。藕汁蜜调下。三岁半钱。亦治便血。名桂心散。

又方 胃气汤。亦治下血。

生地黄汁方 治小儿吐血衄血。

用生地黄汁。取一合。发灰半钱调。分作两服。食后。少顷灌之。

治小儿吐血不止。

用黄连去须一两。捣为散。每服一钱。水七分。入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进之。

治小儿积热攻肺。卒吐血。

用刺蓟花曝乾。不拘多少。捣为末。每服黄牛乳调下一钱七。日三。

治小儿吐血。心燥烦闷。

用刺蓟自然汁。一合。暖令温。不计时候。调下玄明粉半钱。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

用乱发烧灰。细研。每服。以温水调下一字。

备急方 治吐血。

即研藕汁、或萝卜汁。灌下即止。次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煎吃。

治小儿吐血不止。

以蒲黄细研。每服半钱。用生地黄汁调下。量儿大小。加减进之。

鼻衄附论

凡小儿体本挟热。舍于经络血脉。阳溢则为鼻衄。盖气与血。循行经脉。通于腑脏。邪热乘血。血得热则妄行。随气上溢。出于鼻者。为鼻衄。血虚受热。散漫失度。出于七窍者。为大衄。

小儿伤寒鼻衄者。由热搏于气。而乘于血。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气。开窍于鼻。伤寒先客皮肤。搏于气而成热。热乘于血。血得热即流散。发从鼻中为鼻衄也。凡候热病如应衄者。其人壮热头疼。发汗。汗不出。或未及汗而鼻躁。喘急。鼻气鸣。即衄也。凡小儿衄半升。或数合者。即热因之得歇。若出一二升以上。不止者即死。

生地黄煎 治小儿鼻衄不止。

生地黄半斤取汁 刺蓟半斤取汁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别研 生蜜一合 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为末 右都入银锅内。以慢火熬为膏。不计时候。用新汲水调下一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地黄汤 治荣中有热。及肺壅鼻衄生疮。一切丹毒。

生地黄 赤芍药 当归去芦净洗 川芎各等分 右口□父咀。水煎。去滓。大小以意加减。鼻衄临熟入生蒲黄少许。生疮疥遍体加黄芩一处等分同煎。丹毒加防风去芦等分同煎。用之累验。

檗皮汤 治小儿衄血。至一二升闷绝。

檗皮一两 栀子一两 甘草半两炙 右口□父咀。三岁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服。一方剪金花茎叶阴乾。水煎服之。又方白芨末。调涂鼻上。并顖门立止。又方蓖麻叶涂油炙热。熨儿顖上。血止。

槐花散 治衄血。

槐花一两炒 蒲黄半两 川面姜一分 右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新汲调下。

抵圣散 治不以疾病。鼻衄不止。

盆硝研 乱头发烧灰研 红蓝花各末一分 右同研匀细。以绵缠揾药。塞鼻中。

柏枝散 治小儿衄血、吐血。

柏枝乾者 藕节乾者 右等分为末。三岁半大钱。藕汁入蜜沸汤调下。一方白芍药为末。磨犀角汁调治。咯血衄血。又方龙骨为末。吹鼻治衄血、吐血、咯血。用藕汁调下半钱。又方治吐血不止及唾血。蒲黄冷水调生地黄汁。

龙胆丸 治小儿衄血不止。

黄连 龙胆草 右等分为末。糊丸。如小豆大。三岁三十丸。或作散子。以浓盐水送下三黄丸。效。一方研好墨滴鼻中。一方烧乱头发吹鼻内。茅花汤亦得。

石粉散 治小儿衄血。日夜不止。头痛心烦。

寒水石煅 牡蛎煅 右等分为末。三岁半钱。冷水调下。连进二服。一方人中白烧灰为末。吹鼻立止。一方青竹茹烧灰。入麝香吹鼻立效。一方蒜去皮研细。摊饼子如钱大。厚一豆许。左鼻出血。贴左足心。系定。右亦如之。两鼻出血。两脚如之。血止即洗去。

龙肝散 治小儿壅肿。鼻衄下血。夜啼脐湿。火丹赤游肿。汤火熟油疮等。用灶心土名伏龙肝经十年以上者为末。醋调涂肿处。鼻衄入蜜水调服。肠风下血米汤调服。婴儿夜啼钩藤汤调下少许。脐中疮湿久不瘥乾用。火瘅屋漏水调涂。冷水亦可。赤游肿行于身上至心即死。鸡子白调涂。一方治汤火灼阴疮石灰水调涂。一方治衄釜底黑灰吹鼻即止。一方治热油汤火烧痛不可忍。石膏末傅之。又白石脂火煅为末乾傅。并脐中汁出赤肿。

治春冬衄者。此候乃血热不循经。而壅从鼻出也。血随其气。而肺主气属鼻。故自鼻出而衄。盖荣卫者。血气之循位。苟或血热不循经。气盛而上升。则血壅从鼻中出也。出永类钤方

用生地黄细研取汁。加生蒲黄少许。沙糖井水浸服之。愈。

治秋夏鼻衄。

用车前草一握。洗净研取自然汁。同生姜一处。研取汁。入生蜜一匙。先用滓塞两鼻。次用新汲井水和蜜。并车前草姜汁饮之即愈。凡有此候。皆由荣热可服凉血地黄汤。若伤寒证小柴胡煎入地黄汁服妙。治小儿鼻衄不止痛。急以生萝卜取根捣自然汁。仰头滴入鼻管中即止。次以新汲水和萝卜汁姜蜜饮之。良。

治小儿心肺蕴热。及心血妄行。鼻衄出血不止。良方。

用故藤纸被一片作捻子。包麝烧熏入鼻。或吹鼻中。又令患人吸呷尤佳。故藤纸被旧亦得。或烧内小瓶中留性。用酒调下。量儿大小。与服极妙。

黄芩膏 治小儿衄血、吐血、下血。

用黄芩为末。炼蜜丸。如鸡子大。三岁一丸。浓盐汤下。一方石榴花为末。吹鼻治衄血、吐血。一方定州瓷器末。治吐血、下血。破血。

又方 鼻血久不止。用剜耳入鼻立效。又治小儿面目卒得黑丹如芥状。不急治遍身即死。以猪脂调涂之即愈。

玉屑散 治小儿中热积惊。及时疾后鼻衄。

寒水石研 马牙硝研各一两 贝母去心 知母各一分半 荷叶一两水煮七次焙 右捣研为细散。每服半钱七。蜜水调下。食后。

茅根汤出活幼口议 治小儿伤寒后有后证。忽然鼻中出血。五七岁以上至大人亦有此证。为红汗。为不曾解表。其汗出血。故从鼻中出者自解。

生地黄汁 生蜜 酒各一小盏 茅根一握捣煎汁如稠糖 右同煎。一盏相和。温服小小一盏。立效。

立应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血热妄行。血衄不止。

蒲黄研 乾葛根 石榴花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取生地黄汁调下。并服。一方无乾葛根。用新汲水调服。

治小儿伤寒鼻衄。已经数日不止。出圣惠方

生地黄汁一小盏 白蜜一小盏 蒲黄一两 右相和。微暖过。每服半盏。量儿大小。分减顿服。

治小儿伤寒壮热。鼻衄不止。出圣惠方

用生地黄二两锉。于银器中以酒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又方出圣惠方

用生葛根汁。一小盏分作二服。即止。

治小儿伤寒鼻衄。数日不止。出圣惠方

用乱发烧灰。细研。频频吹少许于鼻中。良。

九窍出血

胶黄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大衄。口鼻耳出血不止。十五六岁儿阳盛多此病。

阿胶一两炒 蒲黄半两 右为末。每服半钱。生地黄汁微煎调下。以帛急系两乳头。随血左右。两窍俱出。并系两乳。

剌蓟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九窍出血。

用刺蓟一握。绞汁。入好酒合和服之。如无青者。乾者为末。冷水调下。每服一钱。

痔附论

夫痔者有牡痔、脉痔、肠痔、血痔。皆因酒食劳伤过度。损动血气所生。小儿未有虚损而患痔者。是大便有血出。肠内有结热故也。

鳖甲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痔疾。肛边生结核。疼痛寒热。

鳖甲一两醋炙黄去裙襕 猬皮一两炙黄 蛇皮三分烧灰 露蜂房半两微炙 猪悬蹄甲七枚炙黄 槟榔三分 麝香一分细研 右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匀。每服。食前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桑木耳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痔疾久不瘥。肛边痛痒。

桑木耳微炒 猬皮炙黄 当归炒 羌活以上各半两 枳壳一两麸炒 右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龟甲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痔疾结硬。焮痛不止。

龟甲二两酥炙 蛇蜕皮一两烧灰 露蜂房半两炙 麝香一分研 猪后悬蹄甲一两炙焦 右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每服以温酒调下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一方无麝香。忌生冷。以粉和丸。

槐蛾散 治小儿痔疾。下血不止。热毒气流注。发歇疼痛。

槐蛾 侧柏炙黄 荆芥穗 棕榈烧灰 黄牛角腮烧灰 牛膝去苗以上炙半两 右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猬皮散 治小儿痔疾下血。大肠疼痛。

猬皮炙 枳壳去瓤麸炒 木贼 当归锉炒 槐鹅炒各一两 右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榉树角子丸 治小儿痔。下血不止。肛边生鼠乳。疼痛。

榉树角子一两 虾蟆一枚炙黄 葫荽子一两 黄牛角腮一两炙 鳗鲡鱼头一枚炙黄 右罗为末。以水煎白胶香和丸。如弹子大。用瓶内如装香法。烧一丸。熏下部瘥。

治小儿痔疾。下部痒闷。慰药方。

枳实二两麸炒 鬼箭羽 木香 鬼臼以上各一两 右捣为散。以头醋和匀。炒热用青布裹熨。日三用。

榼藤子散 治小儿痔疾。下血无时。

榼藤子一枚去壳炒 皂荚子一百枚与榼藤子瓤同酥炒黄 牛角腮灰 醋石榴皮灰半两 右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鸡冠散 治小儿痔疾。下血不止。

鸡冠花一两焙 棕榈二两烧灰 羌活一两 右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三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黄耆散 治小儿痔疾。下血不止。

黄耆锉 枳壳去瓤麸炒 侧柏叶各一两炙黄 右细罗为末。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痔疾下血。发歇不止。

荆芥 薄荷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两 右罗为末。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木贼丸 治小儿痔疾。痛不可忍。

木贼一两 榼藤子一两去壳涂酥炙黄 乌贼鱼骨二两 右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治小儿痔疾疼痛。肿硬不消。宜用生药方。

蛇床子半两末 荆芥半两末 蜗牛七枚 右烂研涂纸上。每发时先用白矾热水洗痔头子后。用被褥上安药纸。坐三两次瘥。

槐子丸 治小儿痔疾。鼠乳生肛边。烦热疼痛。

槐子一两微炒 黄芩一两 榼藤子二枚去壳炙令黄 右罗为末。以水浸蒸饼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桑耳汤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穿山甲散 治小儿痔生肛边如鼠乳。及成疮。痛楚至甚。宜服。

穿山甲二两炙令黄 麝香半分细研 右捣研令匀细。每服于食前煎黄耆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肠痔。下血不止方。

榼藤子三枚大者 右以七八重温纸裹煨良久。起出。取去壳用肉。细切碾为散。以黄耆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

用牛角腮二两。炙令黄焦。捣罗为末。每服食前。以温酒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又方

用猬皮细锉。于瓶内烧烟。熏痔上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