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五 婴孩惊风门 急慢惊风附论

《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五 婴孩惊风门 急慢惊风附论·

卷三百七十五 婴孩惊风门

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五 婴孩惊风门 急慢惊风附论

夫急惊因闻大声而发。或搐发过则如常。此无阴也。当下利惊丸主之。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热气。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故利惊丸主之。以除其痰热。不可与巴豆及温药大下之。恐搐虚热不消也。小儿客痰热于心胃。因闻声非常。则动而惊搐矣。若热极虽不因闻声及惊。亦自发搐。慢惊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瘈痵。昏睡露睛。此儿无阳也。栝蒌汤主之。(凡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市间俗方。多不分别。误小儿甚多。)又小儿伤于风冷。病吐泻。医谓脾虚以温补之。不已复以清凉药治之。又不能察其本末之病。而任意乱攻之。因脾气即虚。内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证多睡露睛。身温风在脾胃。故大便不聚。而为泻。当去脾间风。风退则利止。以宣风散主之。后用使君子丸补其胃。亦有吐利久不瘥者。脾虚生风而成慢惊。惊癵发搐男发搐目左视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搐目右视无声。左视有声。相胜故也。

更有发时证。 早晨发搐。因潮热寅卯辰时身体壮热。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项颈急。此肝旺。当补肾治肝也。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 日午发搐。因潮热已午未时搐发心神惊悸。目上视。白睛赤色。牙关紧。口内涎。手足动摇此心旺也。当补肝治心。治心导赤散凉惊丸。补肝地黄丸主之。 日晚发搐。因潮热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热如火。睡露睛。手足冷。大便淡黄水。是肺旺。当补脾治心肝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 夜间发搐。因潮热亥子丑时。不甚搐而卧不稳。身体温壮。目睛紧斜视。喉中有痰。大便银褐色。乳食不进。多睡不省。当补脾治心。补脾益黄散。治心导赤散凉惊丸主之。

伤风后发搐。伤风后得之。口中出气热。呵欠烦闷。手足动摇。当发散。大青膏主之。小儿生来怯弱者。多此病也。 伤食发搐。伤食后得之。身体温多唾。或吐不思食而发搐。当先定搐。搐退白饼子下之。后服安神丸。 百日内发搐。真者不过三四次必死。假者频发不为重。真者内生惊癵。假者外伤风冷。盖血气未实。不能胜任。乃发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气出热也。治之可发散。大青膏主之。及用涂顖浴体法。 李司户孙病百日。发搐三五次。请众医治。或作天□□钓。或作胎惊。或作惊癵。皆无效。后钱氏用大青膏。如小豆许一服。发之。复与涂顖法封之。及浴法三日而愈。何以然。婴儿初生肌肤嫩怯。被风伤之。子不能任。故发搐。频发者轻。何者客风在内。每遇不任。即搐。搐稀者是内脏发病。不可救也。频搐者宜散风冷。故用大青膏不可多服。盖儿至小易虚易实。多即生热。止一服而已。更当封浴无不效者。 李寺丞子三岁。病搐。自夕□□至已。 数医不治。召钱氏视之。搐目右视大叫哭。李曰何以搐右。钱曰逆也。李曰何以逆。钱曰男为阳而本发左。女为阴而本发右。若男目左视发搐时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时右视无声左视有声。所以然者左肝右肺。肺金肝木。男目右视肺胜肝也。金来刑木。二脏相克故有声也。治之泻其强而补其弱。心实者亦当泻之。肺虚不可泻。肺虚之候。闷乱哽气长出气。此病男反女。故男易治于女也。假令女发搐。目左视。肺之胜肝。若病在秋。即肺兼旺位。肝不为任。故哭叫。当大泻其肺。然后治心续肝。所以俱言目反右视者。乃肝主目也凡搐者。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引之见于目也。钱氏用泻肝汤泻之。二日不闷乱。当知肺病退。后用地黄丸补肾。三服后。用泻青丸凉惊丸各二服。凡用泻心肝药五日方愈。不妄治也。又言肺虚不大泻者何也。曰设令男目右视。木反克金。肝旺胜肺而反泻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气极虚。故当补其肺。慎勿泻也。

凡治急慢惊风。古人多用一药。有性凉者。不可泛用。宜审别之。钱氏云急惊合凉泻。慢惊风合温补。此是定法也。其间有急惊凉泻而不愈。变为慢惊。有慢惊温补而不愈。变为急惊。至相更变者多矣。所以古人撰一方一药治急慢惊。观前互变之证其意有理。惜乎当时有失详注。如两证交互者。宜用通治急慢惊药。

急惊变为慢惊者。因壮热精神恍惚。忽发惊搐。医以吐下药太过。多以凉惊药不愈。荏苒经曰。脾虚不实。昏睡露睛。涎鸣气粗。肢冷腹疼时作瘈痵。此急惊变成慢惊也。张氏云急惊不除。进退不定。荏苒经曰。乍静乍发。呕吐痰涎。气鸣气潮。搐为慢惊。

慢惊变为急惊者。因伤乳食或吐或泻时作瘈痵。医以温热药太过。以暖惊药不愈。体热涎盛。面红目赤。大便不通。小便赤涩。舌白唇红。忽发惊搐。此慢惊变成急惊也。钱氏云。慢惊多因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证者。有病愈而致热证者。有反为惊者甚多。以上二证互相更变者。盖小儿易虚易实也。夫惊搐握拳者有阴阳两证。阴者拇指在内。阳者拇指在外。阳拳者顺。阴拳者逆也。

夫因惊则气乱。气乱则上下不通。并于中焦。气壅则痰聚。痰聚则不散。故气结则噎哽抑而虚叹。此惊之先兆也。

有久患癵疾者。必须哽气。实者天霜散。吐涎。或珍珠丸。利惊丸。下涎。或问命散吹鼻。令关膈通利。更与安神膏补之。琥珀散除惊。气虚者对证用药。

验惊搐先证目。鲜目眨目白目青目斜目斗目转目瞪。声焦声哑声颤声轻。咂口弄舌卷舌。露筋嘘气哽气噎气。撮唇吐乳噎食。忽然定睛。吐涎吐沫。拗颈仰身。摇头擦面。藏头畏明。手挛手颤。脚弯不伸。忽撩忽乱。精神恍惚。失张失志。眠睡不宁。睡中喜笑。因忧齿龈。心烦躁热。啼哭咬人。面脸弄色。或红或青。伸舒用力。微微作声。以上证候不久必发惊癵。须预防之。驱风膏、琥珀散、更择对证药。频频唞乳。日日便青。吐痰吐食。泻酸泻腥。吐嫌多困。泻怕脱形。昼眠默默。夜起频频。泻痢无度。涎喘作声。虚肿脏冷。盗汗骨蒸。诸窍失血。诸渴亡津。诸病进退。必成慢惊。以上证候。久则必发惊风。预防安神膏、琥珀散、更择对证药治之。

活幼口议云。惊者总名也。婴孩小儿。心气不足。智志率伏。恍惚无定。神不守舍。怯人怕物。渐成怖畏。怖畏之盛。已作恐惧。恐惧之多。乃抱怔忡。怔忡久之。则自惕愕。惕愕既有。瘈痵已为。斯乃心气不足。而生之渐。但分轻重耳。又有心气虚弱。暴触作惊。更不由渐。便即面青唇白。视之定睛。目无所睹。听之昏愦。耳无所闻。精神顿亡。心智全失。及至良久收歛。且五脏六腑虚处所受惊风而作疾。世之幼幼者。多因乳母不意之间。耗其心气。乃以渐而作惊。凡小儿因水火所加者悸也。自跌扑所致者恐也。人物所触者愕也。惕惕不散郁郁闷于胸堂者怔忡也。是知积惊难散。由其平日气壅不能自化。如恐恐悸悸者。盖亦不能自知之矣。不为积聚。且怖畏之诚。常在其中。无以自遣。偶因触闷心神发惊。其肝主风。其脾生痰。其肺作热。其心发惊。四证相临。重者先发。假如雷声。霹雳至响不为咎者何。盖声相应情无所加矣。惟有小儿在僻静处或神庙中。心存怖畏之时。忽被无知小人戏叫鬼来鬼来。且致儿奔走无门。惊气入心。若不速利其惊气。少顷则指甲黑唇口青。所受重害不可得疗理。自古及今。调理婴孩。□□取为难事。悉皆凭药取愈。且惊风至难也。慢惊又难也。慢脾候尤难也。

急惊头额心背。原被灸了者决定发癵。不可常药。仆尝风癵可灸。惊热不可灸。盖风与癵痰涎壅盛。冒触胸堂。昏乱迷闷。不能省知。心如所失。既灸着穴。痰化。心开。即渐安愈。惊之与热。心神常存。闻知被灸。忍痛不能。惊悸转盛。其疾差重。所以用艾在先。药在后。

惊风疾愈。未尝见因灸而活。每见老妪鄙妇无术。只投艾炷。儿生三日五日之间。便以艾烧之。不惟失穴。因痛增悸。经络未全。如何愈病。智者消详不可枉灸。

小儿急慢惊风。古所谓阴阳癵是尔。急者属阳。阳盛而阴亏。慢者属阴。阳亏而阴盛。阳动而燥。疾阴静而迟缓。其治也。皆因脏腑虚而得之。虚能发热。热则生风。是以风生于肝。痰生于脾。惊出于心。热出于肺。而心亦然(天官疾医疾注云肺气热心气次也)惊风痰热。合为四证。四证已具。于是八候生焉。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曰八候。凡搭眼摇头。张口出舌。唇红脸赤。面青眼青。唇青泻青。太阳发际印堂青筋。三关虎口纹红紫或青者。皆惊风状也。大抵热论虚实。证别逆顺。治有后先。盖实热为急惊风。虚热为慢惊风。慢惊本无热。所以发热者。虚使然耳。急惊属阳。用药以寒。慢惊属阴用药以温。慎不可以阴阳无别。故曰热论虚实者此也。男搐左视左。女搐右视右。男眼上窜。女眼下窜。男握拇指出外。女握拇指入里。男引手挽左直右曲。女引手挽右直左曲。凡此皆顺。反之则逆。亦有先搐左而后双搐者。但搐顺则无声。搐逆则有声。其指纹形势弯弓入里者顺。出外者逆。出入相半者难痊。目属肝。肝受风热。则目直视。或上窜或两眦频搭。若无脸赤。五心烦热之证。却不发搐。必挟心热。则肝风心火二者交争而发搐也。但窜视直视者与泻青丸。更加发搐者以导赤散兼之。大抵肝风心火乃急惊受病之处。泻青丸去肝风。导赤散降心火。幼幼新书以为要药。故曰证别逆顺者此也。阳病阴脉阴病阳脉亦为反症。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生风。风盛发搐。治搐先于截风。治风先于利惊。治惊先于豁痰。治痰先于解热。其若四证俱有。又当兼施并理。一或有遗。必生他证。故曰治有先后者此也。纲领如此。若析急慢脾风而言之。则暴烈者为急惊。沉重者为慢惊。而慢脾则重而深矣。急惊之候。牙关紧急。壮热潮涎。窜视反张。搐搦颤动。(搦者十指开合)唇口眉眼。眨引频并。口中热气。颊赤唇红。大小便黄赤。其脉浮数洪紧。盖由内有实热。外挟风邪。心家受热而积惊。肝家生风而发搐。肝风心火二脏交争。血乱气并。痰涎壅塞。所以百脉凝滞。关窍不通。风气蕃盛。而无所泄。故暴烈也。治法大要用药有序。通关以后。且与截风定搐。痰热尚作乃下之。痰热一泄。又须急与和胃定心之剂。如搐定而痰热无多。则但用轻药消痰除热可也。然急惊虽当下。切不可过用寒凉。及银粉巴硝辈荡涤太骤。水银轻粉巴豆芒硝铅霜蟾酥脑麝等剂。医家不得已用之。仅去疾即止。或不当用而用。或当用而过焉。往往由此成慢惊矣。(下痰热不须用银粉巴硝但能斟酌大黄可也。)欲下之法。须当审问前人已下未下。或曾经吐泻否。已下及吐泻者不可再下。但驱风化痰消热而已。大约痰热十分。且泄其三之二。下剂中。须以枳壳菖蒲宽气通心之类佐之。盖急惊急在一时。治之不可宽缓。稍缓则证候转深。若一时体认未明。又不可妄施药饵。截风定搐。先与通关嚏惊辈。次则人参羌活散、截风丸、一字散、阳癵散、擒风汤、定搐散、泻青丸、木通清宁散、阿胶散以意择用。下剂有三。轻下则用定命散、利惊丸、防风汤、宣风散、枳壳散小柴胡汤辈。稍重下则用揭风汤、朱砂膏、疏风散、柴胡加大黄汤辈。重下则用青金丸、天麻丸、芦荟散、牛黄凉膈丸、青金丹、王监惊墨丸辈。下后和胃助气如生气散、银白散、茯苓二陈汤、异功散、天麻苏合香丸、参苓白术散、和中散、醒脾散之类。皆可选用。定志宁神则以定志丸、温胆汤、定心丸、柏枝膏与之。他如太乙保生丹、聚宝丹、蝉蝎散。不冷不热祛风镇惊之剂。又当继此以防其再发也。下之后诸证犹存者。未易痊愈。更勿再下。当作慢惊理之。其有搐搦反张。斜视而牙关不紧。口无痰涎者。未可直指以为惊风。恐是伤风伤寒伤食三等证。或夹惊伤寒。钱氏假搐之说。伤风夹惊。神困昏悸。头疼气粗。先用人参羌活散、惺惺散、消风散辈微取其表。次与天麻防风丸。伤食夹惊身热温壮。或吐不思食。大便酸臭。先用人参羌活散加青皮紫苏。取表消积。次用驱风镇惊之剂。凡搐搦者不可把握。但扶持之。否则风癵逆入经络。遂使手足拘挛。以成废疾。此治急惊之大要也。慢惊之候。或吐或泻。涎鸣微喘。眼开神缓。睡则露睛。惊跳搐搦。乍发乍静。或身热或身冷。或四肢热。或口鼻冷。面色淡白淡青。眉间唇间或青或黯。其脉沉迟散缓。盖由急惊过用寒凉。或转下太骤。传变成之。又有吐利不止而成者。有气虚暴吐泻而成者。钱氏云。夏月脾胃伏热。大吐泻者。当解暑热不可专只固阳药。有脏腑虚洞泄成者。风邪入于肠胃。故大便不聚而泻。有久痢气脱成者。有下积取泻成者。有吐血泻血者成者。有感风不解误药成者。有伤寒传变成阴证者。有得之久嗽作癵者。有得之发癵不已者。有得之虫积冲心者。有得之卵肿疝气腹痛者。其或日夜汗出。脾困多睡。烦燥引饮。四肢浮肿。大小便闭。丹瘤肿毒。龙带缠腰。走马急疳。并传慢候。惟吐泻积痢或虚致之。则证变甚速。才经吐泻便是慢惊。须用温中扶里。或搐来紧急。及慢惊初传。尚有阳证。不可误作急惊用药。世言搐慢为慢惊非也。若泥此往往指慢脾为慢惊矣。凡慢惊。男子以泻得之为重。女子以吐得之为重。治法大要须当审问源流。不可概曰慢证。如吐泻得之则理中汤加木香。以温其中。五苓散以导其水。脏寒洞泄得之则先与术附汤下积。取转得之则先与调气散。外感寒邪得之。则先与桂枝汤、解肌汤辈。其他可以类推矣。然慢惊虽属阴。亦须准较阴阳亏盛。浅深如何。不可纯用温药。及燥烈太热之剂。惟于生胃气中加以截风定搐。如全蝎、花蛇、僵蚕、白附、天麻、南星辈为良方。传慢惊候而尚有阳证者。八候尚在。不必回阳。但与截风调胃。可冷可热。均平阴阳而已。太乙保生丹、聚宝丹、蝉蝎散、神保既济丹、来复丹、王氏惺惺散、醒脾散、大醒脾散、大温白丸、可选用之。若阳亏阴盛病已传过。纯属慢惊。无搐掣反引窜视之证。而但昏沉者。与星香全蝎散、定命饮、四圣散、乌蛇四君子汤、天南星散、乌沉汤、沉香散之属。若手足冰冷者。方可回阳。用硫黄附子。慢惊下痰身暖者。天南星丸、苏合香丸、白丸子、痰盛者神保既济丹、礞石散。虚甚而不可下痰者。灵脂丸、七珍丸、如脑麝银粉巴霜。如寒凉通关利肠辈。一切禁止。麝虽温然性属阴。能化阳通腠。其有阳已传阴。或者不知。但有见引搐。误用脑麝银粉及寒凉辈。必为慢脾阴逆者。若慢惊之候。其眼半开半合则当预作慢脾风调理之。于斯时也。阴气易盛。阳气易微。时刻少延。则药力不及。频并投药则势又不可。才进一二剂。须审有无传变。稍定则和平为愈。势笃则以刚剂投之。此治慢惊之大要然也。慢脾风之候。面青额汗。舌短头低。眼合不开。困睡中摇头吐舌。频呕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而不收。或身冷或身温。而四肢冷。其脉沉微阴气极盛。胃气极虚。十救一二。盖由慢惊之后。吐泻损脾。病传已极。总归虚处。为脾所受。故曰脾风。若逐风则无风可逐。若疗惊则无惊可疗。但脾间痰涎。虚热往来。其眼合者。脾困气乏。神志沉迷。痰涎凝滞然尔。世所谓慢风难疗者。慢脾风是也。然慢脾一名虚风。凡小儿或吐或泻之后。面色虚黄。大势虚损。若因虚而发热。继此必得慢脾风。才见摇头斜视。以手摸人。昏困喜睡。额上汗多。身亦粘汗。其声沉小而焦。即是脾风之证。不必皆由急慢风传次而至。又当识之。治法大要生胃回阳。黑附汤、川乌散、金液丹、白丸子、各半。生附四君子汤可斟酌用。胃气渐复。则异功散辈。温平而调理之。如蝎附散、阴癵散、灵砂震灵等亦可参用。若其眼半开半合。手足不冷。证候尚在慢惊。则勿回阳。或已入慢脾。而阳气未甚脱者。亦不可用硫黄附子。凡服回阳汤剂。手足渐暖者。仍以醒脾散等继其后以调之。慢脾下痰。轻者神保既济丹。白僵蚕丸。重者人参膏。甚则七宝散、妙丹砂矣。慢惊慢脾逆恶证候。诸药不效者。如有太冲脉则取百会穴灸之。此治慢脾风之大要然也。虽然小儿有病。问之则幼不能言。望之则易惊易喜。诊之则或惕或动。自六岁以下。黄帝不载其说者。以其难也。又痓痉发癵。卒中天□□钓。撮口亦风之种类焉。痓者手足水冷。痉者举身僵仆。痓痉本一病。当以阳刚阴柔别之。刚者有汗柔者无汗。肢体强直。腰身反张。甚于风癵。大抵不治。癵者目瞪涎流。神气郁勃。四体不收。沉默昏愦。似死似生。其声恶叫。身软时醒有声者为癵。身强不醒无声者为痓痉。凡治惊。遇咬牙啼叫者。须与通心利小便剂。癵亦多种。钱氏有牛羊鸡犬猪之说。大抵以风惊食三证。别而治之。中风者五脏各有脉证。随五脏兪以施灸法。与大科则同。特少小分剂耳。天□□钓者身体壮热。翻眼攅睛。手足搐掣。其状如鱼之上钩。又内腹痛多啼。唇黑阴肿。伛偻反张。眼有红筋班血。乃寒气壅结。兼惊得之。撮口者一腊内之笃疾。脐风胎风锁肚□□钓肠卵疝俱至撮口。盖风入心脾。故令小儿气促。口撮如囊。而不乳也。其有初生百日。频频吐唞。呵来喷去。睡里多惊。眼翻肚胀。手足缓。怠烦燥多啼者。当作胎惊风理之。又有变蒸亦发微惊。不治自愈。又疮痘欲发。亦或搐掣如风。右鼻冷脚冷尻冷。耳后有红脉赤缕者。必是疮痘之证。戒不可以脑麝开腠及银粉巴硝转下。而水压之。是辨析之不可不审也。至若眼陷无光。瞳人无色。爪甲青黑。四体垂亸。一脏气绝。不可勉强下药。面赤如绯。面青背冷。头目仰后。足冷目青。腹胀胸高。手拏胸膈。唇舌鼻黑。鱼口气粗。顖肿顖坑。啼哭无泪。冷汗不止。汗出如珠如油。眼青泻黑血。闷涎入心肺。嘘舌出口咬人。五硬五软。五冷五乾。皆恶证也。急惊眼睛翻转。口中出血。两足摆跳。腹肚搐动。或神缓而摸体寻衣。或证罢而神昏气促。喷药不下。通关不嚏。心中痛绝。忽大叫者难愈。慢惊四肢厥冷。泄泻加嗽。面黯神惨。胃痛鸦声。两胁动气。口生白疮。胃闭损也。发直摇头。眼睛不转。涎鸣喘噎。口眼手足。一边牵引者难痊。慢脾身冷粘汗。直卧如尸。喘嗽头软。大小便不禁。背冷口噤。头摇者最难为力。或者慢惊欲绝之时。虚痰上攻。咽喉引气。呼吸粗大。六脉浮数。是谓阴盛强阳。错认以为阳气已复。直与峻药下痰。痰随药下。气随痰绝。人以医杀咎之。此则不识覆灯将绝之证。虽不下药。亦无生意矣。又有喉中痰涎。声如拽锯。一两日间。但闭目不开者。此为虚候之极。虚痰饱养。其气然也。若遽下痰。亦未可保。姑以苏合香丸、白丸子辈与之。他如急惊安静之后。两日再发。面色变易。又三四日定而复发。其后淹延必至沉重。若急惊证候。徒知定搐。不去惊热。才见搐定。遂指为安。未几复搐。是为过街候。若慢惊之候。药服已瘥。尚虚乏数日未省者。或妄攻之。则前功俱废。是体认之不可不精也。

南星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经久诸般癵病。累医无效。但是恶候。不问阴阳。灌药一服。得睡即效。

蛇含石一分 石燕并火煅酒淬三五次 代赭石 朱砂 铁粉 雄黄各一钱 五灵脂 乳香 川乌去皮炮 天浆子二十七粒炒 乌蛇肉酒浸炙去骨一钱 蛇皮炙 蛇头一个酒浸炙 僵蚕皂角水浸一夕微炒 蝉蜕 天麻 蜂房炒 蜈蚣大赤足者二钱 全蝎二钱新薄荷自然汁浸一宿焙微炒 白附子 南星姜汁浸一夕牛胆拌炒 羌活 川芎 麝香各一钱 脑子半钱 右为末。糊为丸。鸡头子大。金箔为衣。三岁一丸。薄荷汤入酒少许。磨或作散亦可。一方酸枣仁炒去皮二钱。如吐泻后加附子炮去皮髓轻重入药

镇心丸 治小儿一切诸风。急慢惊癵。常服此药。一应疮毒不生。其验不可尽述。

乌鸟屎一应乌鸟飞禽皆是又名燕子屎用新瓦焙乾 京香墨醋煅 虎睛 麻黄 豆豉 牛黄 黄蜡 麝香少许 珍珠 地龙活者全用 乾蝎十个炒 南星作薄片用童子小便浸三日阴乾焙 防风 白鲜皮 猢狲骨 朱砂 风化硝 右除麝蝎另外。余药各等分。研为细末。用水飞过。用银圈杵作饼子。另用麝砂为衣。用井水磨一钱。临卧服。如时病身热。疮疖热毒。用姜汁磨化服。急惊用水磨二钱服。其或伤风伤寒。伤暑伤湿。伤食停积。疳劳。烦渴。盘肠肚□□钓。诸疮疽证。此因之而发风。须当体认。随其证疗其病证。病证去则风自去矣。按钱氏方。小儿抽搐身热。喘急目斜露睛。四肢逆冷。李医业概以定惊搐一剂与之。无殊主对。钱遂白之曰。发搐为肝实身热。喘急为肺虚。目斜露睛为肝肺相胜。四肢冷为脾虚。治法先用益脾补肺。胃气稍复。然后泻肝定惊而安。一证直视而不能食。或谓神祟使然。钱知其为肝旺胜脾。与之泻肝而愈。一证吐泻或利小便过。多以至脾虚不食。钱用益黄散作效。已经数日。忽尔不语。众医类以失音汤剂治之。竟无寸效。钱氏用地黄丸数剂补肾。于是能言。究其所以然者。前乎清利小便太过。遂致脾肾俱虚。虽已补脾而肾尚虚故尔。至论肺虚痰实。治法当下。故下之必先益脾。然后泻肺。经云欲泻其子。先补其母。此钱氏要诀。钱氏方。泻青丸、泻白散、导赤散、泻黄散、宣风散。乃泻五脏药。益黄散、白术散、阿胶散、地黄丸、皆补五脏药。心中惊热。清心而热不退。则与之助胃。胃不虚则热不生。或胃虚不实。又且大小便难。则不为之疏利。盖利之则胃愈虚。而身必冷。其有伤风寒而吐泻者。欲止吐泻不恃温脾。须以发散之剂先之。风寒散而吐泻自止矣。不特此尔。小儿平常服药过多。而脏腑调和之剂不愈。则易之以攻击。固守之剂太过。则恃乎疏利之药。大概小儿脏腑柔嫩。易实易虚。易冷易热。儿有大小壮弱。病有轻重浅深。所贵乎目视之。切意度心。惟医权衡斟酌。对证用之。得中为上矣。顶门百会上。慢惊用药封脐。或吐泻立效。

睡红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目瞪神昏。口眼相引。

牛黄 硼砂 脑子 珍珠 水银砂子各半钱 麝香一分 青黛 蝎尾炒 京墨烧烟尽 南星姜汁浸一宿 半夏姜汁浸一宿 蛇含石醋淬六味各一钱 金箔十片 银箔十片 乌蛇尾并项下七寸并酒浸一宿取出去皮骨炙一钱 右牛黄、麝香、脑子、硼砂、金箔、银箔先研细。次入水银砂子。再将余药捣罗为末。一处研匀。每服婴孩半字。半岁一字。一二岁半钱。三四岁一钱。以意加减。金钱薄荷汤下。如一服搐定。即便用调胃气观音散二三服。如小儿再作气粗发搐。宜进鸡舌香散二三服。一方有薄荷无南星。

加味至宝丹

鸡嗉一个乌骨者尤妙去净 牛胆膏半两 天南星取心三钱 血竭三钱如无以獖猪心血代之 马牙硝二钱半 硼砂一钱 蝎梢九个 枯矾二钱半 脑子 麝香少许 以上为细末。入鸡嗉内扎了。用碗蒸一饭久。取出悬挂。却入后药。 至宝丹二两 沉香 木香各一钱 白芷梢一钱半 猪牙皂角三条去皮弦 右为末。夏加花蜘蛛十个。和前药糊丸。如苏合香丸大。朱砂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磨服。

夺命金丹 治急慢惊风。无药可理者。一服见效。

天南星为末用腊月黄牛胆汁拌和入于胆内挂当风处阴乾百日可用 天竺黄 天麻 防风去芦 白附子炮 白僵蚕炒去丝嘴 朱砂别研各一两 蝉退去土半两 麝香二钱别研 天浆子炒二十一个 牛黄半钱 蝎梢四十九个炒 赤足蜈蚣一条脊上开路入麝香一钱却用纸裹焙乾用 乾蟾一枚炙黄去足 右为细末。用东流水。煮白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金箔为衣。每服先下白末子。即和剂方青州白丸子研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下。后用生姜自然汁磨下一粒。立见功效。量儿大小增减。不拘时。

牛黄散子 治小儿惊癵。壮热心燥。发歇不定。宜服。

牛黄一分 马牙硝 铁粉 龙脑各三分 右为细末。为散。每于乳食后。以熟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一方用龙齿。

蛇黄丸 治小儿惊癵。

蛇黄三枚大者细研 麝香半分 郁金三分为末 金银箔各细研五十片 右同研令匀。以粳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用磨刀水煎一两沸。温如人体下三丸。更看儿大小加减。一方无金银箔。

极妙方 治小儿惊癵。

铁粉 石膏 牡蛎粉各一分 黄丹半两 右细研为散。以井华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子芩散 治惊癵发热。如无癵。但似热。即与服。

升麻 子芩 犀角屑各三分 大黄六分 右水二升半。煮一升二合。候温渐与服。微利三两行。忌面猪鱼醋物。

葛散子方 治少小惊癵掣痵。一日一夜百余发。

葛炒 雄黄 甘草炙各六分 当归三两好者 右为末。取一小豆。乳汁和令咽之。日夜三四服。不能服。用当归半两。小豚夕□□一具。并切。酒一升二合煮八合。服半合至一合。量儿大小。日夜三四服。大妙。

二气蝎梢散 治小儿惊癵。

青州白丸子半两 阴阳硫黄系生熟者各用绿豆大 蝎二个全者不得用火焙要晒乾一法用蝎梢 右为细末。每一岁至五岁半钱。六岁至十岁一平钱。用无灰好酒下。忌动风物。小儿奶母亦忌口。若惊发作。用无灰酒下一大钱。病深者过十服。

辰砂乳香丸亦名镇惊安神丸 治惊癵胎风。壮热瘈痵。弄舌摇头。眠睡不稳。目睛上视。口眼牵引。痰实咳嗽。咬齿谵语。

半夏炮 乳香 朱砂各研 右各等分为末。面糊丸。每服十丸。乳食后温薄荷汤下。量儿增减。

琥珀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昏冒。目瞪搐搦。惊钓腹疼。及和顺疮痘。小儿惊哭。眠卧不安。入口立效。惊癵时复发作。常服永除病根。

辰砂一钱半 琥珀 牛黄 僵蚕炒去丝嘴 全蝎去毒 南星水浸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牛胆中制佳 白附子 代赭石 天麻 乳香 蝉退各一钱 麝香半钱 脑子一分 右为末。一岁半字。薄荷汤调下。慢惊加附子。

保命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作不定。涎盛气急。精神不爽。病退常服。永除根。

牛黄 辰砂各二钱 麝香半钱 脑子 乳香 五灵脂 铁粉 代赭石各一钱 全蝎半钱 蜈蚣一条 附子炮 僵蚕炒 蛇含石煅醋淬三次各半两 右为末白面糊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磨下。

万金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

朱砂五钱别研 麝香钱半别研 珍珠一钱半 白僵蚕十个炒 琥珀一钱明者 全蝎十个去尾火炙 脑子别研 犀角锉 乾胭脂以上三味不以多少 天南星一钱 钩藤五钱 巴豆五粒去油 右为细末。薄荷汤打糊为丸。如麻子大。二岁小儿服一十八丸。看儿大小。加减丸数。服之急惊煎薄荷汤送下。慢惊煎地龙汤送下。

神应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及卒中。并五种癵疾。或发直目直视。面如桃花。口眼俱闭。或即俱开。喉中作声。汗出如油。惊风下洩。时泻黑色。以上恶候。但一服救之。灌药一粒。立效。

真牛黄 麝香 轻粉各半两 金银箔各百片 磁石 石绿 朱砂 蛇含石火煅醋淬七次 粉霜 雄黄各一两 石燕子两个火煅醋淬七次 右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一岁一丸。薄荷汤化下。入酒少许尤妙。癵病薄荷自然汁和酒化下。

香金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来去不定。涎鸣昏瞀。

天麻 雄黄 全蝎各半两 白附子 大川乌炮去皮 铁粉 青黛 南星炮各一分 麝香半钱 石燕子醋煅 朱砂各一分 右为末。糊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磨下。

蛇头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盛痰塞。搐搦来去。不问阴阳。但是惊后。服之立效。

蛇头一个炙 蜈蚣三条赤足者 朱砂三钱 铅白霜 轻粉各二钱 脑子一钱 麝香一钱 铁液粉 百草霜各半两 蛇含石一两醋淬 右为末。糯米糊为丸。鸡头子大。每服半丸。薄荷汤磨下。一方慢惊加附子半两。去皮尖。血竭一分。一方加全蝎一分。

睡红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目瞪。口眼相引。

乌蛇项下肉七寸用酒浸一宿去皮骨炙黄一钱 青黛二钱 牛黄半钱 蝎梢一十个炒 麝香一字 硼砂半钱 水银砂子半钱 金箔十片 真珠末半钱 乌蛇尾酒浸一宿去皮骨炙黄色一分 蛇黄入水内烧令红醋淬如此三度 右牛黄麝香硼砂金箔先研极细令匀。次入水银砂子再研。将余药捣罗为末。作一处研匀。每服婴孩半字。一二岁半钱。以意加减。金银薄荷汤调下。如一服搐定。即便用调胃气药服之。兼治一切风癵。上视涎盛。宜服。如吐泻后成惊。手足冷者不可服。

麝香膏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热发搐。

麝香 防风 草龙胆各三钱 甘草炙四两 龙脑一钱 朱砂研三钱 乳香半两研 天南星烧半钱 腻粉一钱 墨半钱 青黛半两 右研匀。蜜和成膏。每二岁儿服半皂子大。薄荷汤化下。

天王补心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金箔镇心丸。蜜丸。加金箔为衣。

朱砂半衣 半夏浸十日换水十遍每换水搅一次 人参 南木香各三钱 琥珀 杏仁炒黄色却以汤泡去皮尖 麝香 青木香 槟榔 葶苈子炒黄色各一钱江子七粒去皮去油 右各研细。面为丸。萝卜子大。每服一岁五七丸。三岁二十七丸。虚者减丸数。壮者加丸数。朱砂为衣。荆芥汤下。用蜜丸。如鸡头子大。为金箔镇心丸。磨化服。

麝香饼子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进退不定。日久乍静乍动。呕吐痰涎。潮搐风癵潮热。口眼偏斜。项背强直。目睛上视。及因吐利生风。心肺中风。尤宜服之。

麝香 蝎尾去毒 南星炮 蜈蚣二条赤足酒浸酥炙 川乌炮去皮尖 白花蛇酒浸一名去骨皮焙各半两 乳香 铁粉 朱砂 牛黄各一钱 右为末。酒糊丸。如鸡头子大。拍作饼子。三岁一饼。人参薄荷汤化下。大小加减。

乌龙丹一名乌梢丹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发不时。神昏涎盛。及因吐利后生风。及心肺中风。尤宜服之。

白附子 人参 南星炮 半夏泡洗七次 乌蛇尾酒浸去皮骨焙一方用三两水浸 天麻 全蝎去毒 防风 川附子炮各一两 天浆子二十七个炒一方二十一个 右作一处。酒浸二宿。取出焙为末。次用水磨雄黄一两。辰砂一两并飞。同和拌。入麝香二钱。生龙脑一钱。糯米饭为丸。如黍米大。三岁十丸。薄荷汤下有效。亦作散子调下。尤妙。

睡安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搐不定。不得安睡。

辰砂 乳香 血竭各一钱 麝香半钱 人参 酸枣仁炒 南星炮 白附子各半两 全蝎二十一个 蜈蚣一条酥炙黄酒浸一宿 右为末。二岁一字。薄荷汁好酒煎令沸调下。得睡是效。

至圣保命丹出鲍氏方 治小儿胎惊内□□钓。腹肚坚硬。夜啼发热。目睛上视。手足搐掣。角弓反张。但是痰涎壅盛。一切急慢惊风。并皆治之。

全蝎十四个 白附子 天南星炮 白僵蚕直者炒 朱砂研 麝香研各一分 防风去芦叉 天麻各二钱 金箔十片 蝉退去泥二钱 右为细末。入研药和匀。粳米火□罨饭。取中心软者搜为丸。每一两作四十丸。初生儿半丸。乳汁化下。周岁儿一丸。金银薄荷汤化下。一岁以上。有急候者二丸。薄荷汤化下。常服镇心安神。化痰。除一切惊风证候。一方无金箔。朱砂为衣。一方无天麻。

蛇头丸出和剂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抽掣。眼睛直视。角弓反张。证候危急者。

蛇含石十个煅三度醋淬却用甘草汤煮出酸气研飞为细末 铁腻粉 五灵脂酒浸去砂 辰砂炒 蝎梢 白附子炮 郁金炮各二两 麝香研一两 龙脑别研半两 花蛇头一个酒浸用齿并肉 右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薄荷自然汁磨。以井花水化开。量大小加减与服。

大天南星丸出御药院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发搐。目睛上视。口眼相引。牙关紧急。背脊强直。精神昏塞。连日不省。

龙脑研 牛黄研 乳香研各一钱 天南星牛胆制者半两 人参 天麻去芦 防风去芦各一分 朱砂研三钱 麝香研一钱半 乾蝎十四个汤浸润去土微炒 右研杵令匀。炼蜜和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荆芥薄荷汤化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不拘时。

生朱膏出医方集要 治急慢惊风。

天麻一分 朱砂二钱 僵蚕 白附子煨 全蝎二十一个 黑附子一钱炮 麝香半字 蜈蚣一条酒浸 南星一钱半煨 花蛇酒浸炙乾各二钱 右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用金银薄荷汤化下。

扁银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积。

青黛三大钱 水银一皂子大同黑铅结砂子 寒食面 黄明胶炒令焦为末各二钱 轻粉炒五钱 雄黄 粉霜 朱砂各一两 巴豆十二个去油 脑麝少许 右都研细匀。滴水为丸。如麻子大。捏令扁。曝乾。磁合盛。一岁一丸。随意加减。煎皂角子汤送下。不得化破。

龙脑散出钱氏方 治小儿慢惊。多用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证。有病愈而致热证者。有反为急惊者甚多。当问病者几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药疗之。可用解毒之药。无不效。宜此。

大黄蒸 半夏汤洗锉姜汁浸一日焙乾炒 甘草炙 金星石 银星石 寒水石 禹余粮 不灰木 青蛤粉各半两 右同为细末。研入龙脑一字。再研匀。新水调一次字至半钱。量大小与之。通解诸毒。本旧方。仲阳添入甘松三两枝。藿香叶末一钱。金牙石一分。减大黄一半。治药毒吐血神效。

夺命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药不效者。一服见效。

白附子 黑附子炮去皮 南星炮 天麻 防风 半夏泡七次 麻黄去节 朱砂 全蝎新薄荷叶裹生姜汁蘸炙三两度黄色各一钱 右入麝香半钱为末。三岁半钱。薄荷姜汁更同酒泡汤调下。急惊朱砂轻粉二味加入。

治急慢惊风。大有神效。

苏合香丸一贴 镇心丸一贴 牛黄清心丸一贴 天南星丸一贴 朱砂一钱重 贯珠子根不拘多少为末 地龙九条用半钱 真沙糖不拘多少 麝香不拘多少 右为末极细。一处拌匀。每服抄一钱。无根水调下。

黑神丸一名醉惊丸出幼幼新书 治小儿急慢惊风。

腻粉一钱半 墨 白面 芦荟研各一钱 麝香研 龙脑研 牛黄研 青黛研 使君子去壳面裹炮熟各半钱 右同研匀。细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半丸。薄荷汤研下。止利即服一丸。俗名睡惊丸。少不同耳。前后用之。重者一服即差。一方有麻糖三个或二个。不用牛黄。德生堂云。昔有小儿王医卖此药。以效至富。予因得方。与常人治惊风极。效本堂用之神验。

妙香丸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及伤风壮热。或结胸。五七日以上。面赤大躁。腹胀喘粗。面易五色者。以龙脑水吞下一丸。下恶物。并药丸即差。

朱砂一两 牛黄 脑子 麝香 轻粉各三字 金箔十片 巴豆二十五粒去油 黄蜡六钱 右为末。熬蜡为丸。如小豆大。三岁一丸。薄荷汤下。或以脑子水下。如惊癵年深。不过五服。更不复作。如惊热惊风。可芥子大三两丸。惊涎积热。颊赤口乾。患经五七日以上。但是惊疳食病。小方脉不能晓者。十岁绿豆大七丸。虚中有积。吐泻诸痢不止。脏腑□□□痛者。服之立效。食前。一方入白沙蜜三分。同研令匀为丸。

黑龙膏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搐频并。胎癵发歇不定。

乌蛇尾去皮骨酒浸一宿 蚕纸一张烧灰 蝉蜕 全蝎各半两 朱砂半两 脑子 麝香各半钱 金箔二十片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三岁一丸。薄荷汤化下。一方人参汤薄荷汤。一名乌金膏。

银朱丹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搐搦不定。涎壅不通。并胎癵。

全蝎去毒 天浆子炒 蜂房各一分 朱砂半两 水银 黑铅锡各一两二味结沙子 牛黄 麝香各一钱 右为末。糊为丸。如小豆大。二岁五丸。金银薄荷汤下。

保安膏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作不定。心肺中风。

蛇头一个酒浸 蜈蚣一条酥炙 全蝎一钱 草乌一个去皮尖 麻黄去节一钱 朱砂一钱半 脑子 麝香各一字 右为末。一钱一次。薄荷汤酒调下。

全蝎散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诸癵涎盛。头颈强直如弓。

蝎尾一钱半炒 蜈蚣一条炙 麝香一字 脑子一字 川乌尖七个生 南星半钱姜汁浸一个 花蛇肉酒浸炙一钱 右为细末。一岁一字。薄荷汤调下。

定命丹一名定生丹旅舍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天吊脐风。撮口搐搦。奶癵壮热。

蝎尾十四个炮 天麻半分 天南星炮末 腻粉各一两半 青黛分半 朱砂研 白附子炮各半两 麝香二字 右再研匀。用烧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薄荷汤化下一丸。凡急惊者水化滴入鼻中。立即搐定。一方用脑子一字。

麝香丸一名天浆子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上膈多涎。精神昏闷。

麝香一分细研 牛黄半两细研 白附子半两泡制 犀角屑三分 蟾酥如柳叶大两片于铁器上焙 猪胆一枚乾者一方取汁入面糊同和为丸 天浆子十枚麸炒令黄去壳 半夏一分汤洗七次去滑 右为末。用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一二岁儿。每服五丸。未差频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薄荷汤下三丸。

龙骨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药不效者可用。

天浆子三十一粒炒 蜈蚣一条炙 蝎尾去钩子 乌蛇肉酒浸焙 朱砂各一钱 脑子一分 麝香一分 右为末。三岁一字。薄荷煎汤调下。

七味羌活膏出御药院方 治急慢惊风。壮热发搐。胎癵。昏困不省。

天麻 全蝎 人参 白僵蚕各半两 羌活 独活 乌蛇肉酒浸一宿焙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五十丸。每服一丸。煎荆芥薄荷汤化下。一方麝香荆芥汤化下。

辰砂茯神膏出永类钤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搐搦。手足抽掣。心膈烦躁。治惊啼睡不安帖。腹中□□□痛。

酸枣仁净去壳 代赭石烧醋淬研 乳香别研各一两炙 茯神去木一两半朱砂研飞半两 麝香研一钱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用金钱薄荷汤研下。更量岁数加减与服。常服镇心安神定志。此药与他惊药大不同。温平不冷。

定命丹出幼幼新书 治小儿急慢惊风。天吊撮口。潮发搐搦。奶癵及壮热。昏塞不省。

青黛研半钱 蟾酥乾者酒浸一宿一分 乾蝎全者七枚微炒 麝香研一钱 白附子捣为末半钱一方生用 天南星炮为末一分 右细研令匀。以粟米粥和丸。如绿豆大。别以青黛为衣。每服一丸。荆芥薄荷汤化下。后困睡无疑。但有患者。先化半丸。滴入鼻中。嚏喷者必瘥。一方不用天南星。一方新生儿用腻粉二捻。生油一两点。新汲水数点。药一米许化破与服。取下胎中所受惊热。

保命丹出本事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四肢逆冷。眼张口噤。涎口不止。

虎睛一对瓦上安之又以瓦盖定慢火逼乾 箭头朱砂半两 全蝎半钱 天麻一分 麝香半钱 蜈蚣二条去头尾赤足者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瓦罐贮之。入脑麝窨定。急惊风薄荷蜜汤化下。慢惊风薄荷汤化下。各三丸。更量儿大小。加减与之。些少惊悸。亦可服之。

红霞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作涎盛。进退不定。

天浆子二十个一钱半 僵蚕半两 全蝎三钱 麝香一字 朱砂一钱 右为细末。二岁一字。煎麻黄汤调。日三服。汗出是效。

缓风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正搐被人持捉。风涎流滞。气血不通。遂成曲戾不随。

自然铜 蜈蚣 全蝎 地龙 僵蚕各等分 右为末。竹管一个。上钻孔四十九个。先入半自然铜在筒内。次入蜈蚣一层。全蝎一层。地龙一层。僵蚕一层。自然铜一层。盖面实填油单纸封闭。皂角水煮百十沸。焙乾为末。三岁半钱。麝香酒调下。治大人小儿瘫痪尤佳。

五味天浆子散出御药院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

天浆子 龙脑各一钱 蜈蚣十条炙 朱砂末一钱半 乾蝎十个炒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煎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龙脑地黄膏出宣明论 治小儿急慢惊风。痰涎上潮。心胸天□□钓惊。缠喉风。小儿胸膈不利。一切热毒。大有神验。如病不已。与分肢散三服。吐利得快常服此药。

川大黄锦纹者别研 甘草别研 雄黄水飞各一钱 麝香一钱别研 生脑子一钱别研 右各修制了。再乳钵内同研细。炼蜜为膏。油单裹。如有前病。煎薄荷汤下。旋丸如皂角子大化下。如小儿大人睡惊及心神恍惚。金钱薄荷汤下一丸。常服新汲水下。大解暑毒。如孕妇常服。所生男女永无疾病。如有大人阳毒伤寒。加轻粉二匣子。龙脑少许。水化下一丸。杏核大。小儿看年岁大小。加减服立效。

延寿睡惊丹一名保生丸 治小儿急慢惊邪。风热痰壅。咽膈不利。癵癫潮发。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背项强直。精神昏愦。睡中啼哭。此药大能安神镇心。定惊控痰。每用一丸。浓煎薄荷汤磨下。五岁以下儿分二服。三岁以下儿分四服。方见本门一切惊风类

蝎梢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

附子生去皮脂一分 丹砂研半钱 蝎梢七枚 乌头尖七枚 半夏一枚浆水煮过 右为细散。每服一字。浓煎桃枝汤调下。

豆卷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慢惊。多用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证。有病愈而致热证者。有反为急惊者甚多。当问病者。几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药疗之。可用解毒之药。无不效。宜此。

贯众 板蓝根 大豆黄卷水浸黑豆生芽是也日乾 甘草各一两炙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水煎去滓。服。甚者三钱。浆水内入油数点煎。又治吐虫。不拘时服。

问命丹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药无效。神昏恶候。

踯躅花半两 蝎尾一分半 加脑子半字尤佳 麝香半字 右为末。少许。吹入鼻中。嚏喷可治。亦理脑痛头疼。

探生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药无效者。吹鼻定死生。

没药 雄黄各一钱 乳香半钱 麝香一字 右为细末。少许吹鼻。如眼泪。鼻涕俱出者。可治。

一醉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发进退。并十岁儿。风狂胡走。挥扬手足。

辰砂 乳香各半两 酸枣仁炒去皮半两 全蝎三钱 右为末。三岁儿半钱。好酒调下。尽醉服之。睡着忌勿惊动。自觉即安。治大人风狂亦效。

麝珠丹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眼上涎鸣。发搐来去。

朱砂二钱 轻粉一钱 地龙一条安磁合内朱砂糁在身上令遍合一宿取出上刮身上红用 麝香一字 右为末。一岁一字。生薄荷自然汁调下。良久取下黑黄涎。

玉枝散出御药院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发时不省人事。

全蝎七个 薄荷十四叶 麻黄七条 白术半两 右以温汤浴润。以两叶裹蝎。一个用麻黄一条缚定。炒至焦黑。次入白术半两。生姜自然汁浸透焙乾。右用为末。每服半钱。煎丁香柿蒂汤调下。不拘时。

全蝎散出御药院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搐掣瘈痵。痰实壅塞。胸膈不利。

全蝎十一枚 朱砂研 乾胭脂各一两 薄荷四钱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乳汁调下服之。

万金丹出百一选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

朱砂一钱 轻粉十小粒 全蝎十枚微炒去梢 琥珀五分研细极水飞净用 僵蚕十个 雀儿饭壅三个其状如雀卵树刺上有之去壳取肉生用俟前三味研细方入同研 右为细末。以男儿乳汁为丸。如鸡头子大。半岁半丸。一周一丸。一岁加一丸。至三丸。止用金钱薄荷汤化下。服药后必昏睡。虽终日亦不可惊觉。自醒即无事。其惊涎随大便出。然药性微冷。若慢惊少服。

夺命散出百一选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

全蝎二十七个用 蛇含石一两醋淬七次 铁朵粉一两 丁头代赭石一两 右为细末。薄荷汤调下。如身热入朱砂末少许。一方入雄鸡冠血少许。潮热入朱砂。

青金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

黄连半钱 黄柏二钱生 青黛二钱 巴豆十四粒去皮心油膜别研 全蝎二枚 右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作饼子。量儿大小服。金钱薄荷汤化服。

星香散出经验良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搐搦窜视涎潮。

南星圆白者一钱半 木香 橘红各半钱 全蝎一枚 右锉细。入姜四片。慢煎熟灌下。大便出涎即愈。危氏用水二盏煎服。

又方出本事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四肢逆冷。眼张口噤。涎口不止。

赤脚蜈蚣一条去头尾 蝎梢半钱 草乌尖七个 半夏三个 右焙乾为末。入麝香三十文。轻粉半钱匕。用生姜自然汁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三丸。金钱薄荷汤化下。次用生朱砂调涂病儿脚中心妙。

慈救丹出与药方

朱砂二钱先研 全蝎不去毒文武火微焙净三钱次下乳钵 江子不去油去心膜大白者十四粒三下乳钵 麝香当门子一钱四下乳钵候研至无声则可用 右研细。煮面块为丸。如麻子大。若卖与人必与两服。服后忽吐。再吃一服不吐则泻。其病退再休服此药。服后或吐或泻其病瘥矣。

无忧散出典药方

朴硝 青黛 右各等分。为极细末。白汤调下。慢惊二钱。急惊三钱。

观音妙济散出典药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

僵蚕直者去嘴生用 全蝎全用 轻粉加减 生朱砂少许 右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用乳汁下。男用女乳。女用男乳。或薄荷汤。下利三五行减轻粉用后药调前药。再服。不利加轻粉。后加金箔琥珀珍珠末三味。等分入前药调服。

蝎霜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喉中有声。

全蝎薄荷叶裹线扎炙薄荷叶焦为度 粉霜 轻粉 右等分为末。一岁一字。薄荷汁调下。良久吐利为痊。如慢惊首尾。先以少许神宝丹。急惊勿用。 朱砂丸一名小红丸出宣明论 治小儿急慢惊风。及风热生涎。咽喉不利。取惊积及胸膈胀满 朱砂半两研 天南星一两二分 巴豆霜半钱 右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看病虚实大小。每服二丸。或天□□钓戴上眼。每服四五丸。薄荷汁下立愈。一方姜汁面糊丸。乳下。一方滴水丸乳下。

又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

螳螂一个全者炙黄研为细末 朱砂 麝香各半钱 右为细末。如一二岁儿分作四服。四五岁儿分作两服。六七岁儿分作一服。以金银薄荷汤调下。慢惊风加生硫黄一豆大。同为末。急惊风则不用硫黄。前二方世所未有。医者不知。乃贵家不传之方。

郁金散一名一捻金散出宣明论 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目视上。口不开。涎潮闷绝。

郁金一枚大者 巴豆七枚去皮不去油 右细研为末。每服一字。煎竹叶汤放温下。把药抄盏唇上放。以汤冲下喉咽为妙。一方面北门限上杵一千杵。每服一字。薄荷汤下。治天□□钓急惊风盛热。一方用砒半绿豆大。再研极细匀。周岁一字并用生姜淡茶清调下。发时服。服了如吐泻然后再作。不可再服。却可服朱砂膏。羌活膏。虀半散。牛黄散。惺惺散。可选用之。

雄黄散百一选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

白矾生用 雄黄等分 右研细蜡柜丸。如粟米。或绿豆大。以麝香朱砂养之。量儿大小与服。取青绿物。自大便中出。即愈。

又方一名保生汤出旅舍方 通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搐搦。日数十发。摇头弄舌。百治不效者。

蛇蜕皮一分 牛黄一钱研 右以水一盏。先煎蛇皮至五分。去滓。调牛黄顿服。五岁以上。倍服。

治小儿急慢惊风出传信适用方

天南星一个 全蝎一个 右为末。用父母津唾调膏。稀稠得所。涂顖上。看顖大小涂之。移时惊住。不须涂之。若未住再涂之。

一方治小儿顖门陷。并发热。用后药贴之出典药方

诗曰 三个葱头及一龙 各各槌来三处同 顶门脚心俱贴上管甚急惊与慢惊

备急丸 治急慢惊风。

以五月五日取地龙数条。用竹刀分中截作两段。看地龙跳得急者慢者。各另一处研烂。用朱砂末同研和匀得所。丸如绿豆大。急惊用急跳者。慢惊用慢跳者。用金钱薄荷汤送下。量儿大小加减丸数。如合药后分明写记。急慢各另包裹。收顿。一方单用蚯蚓子研细。沙糖井花水调服。不用朱砂。

又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杨柳树虫。不拘多少。研细取汁。井花水调服。

桃花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五疳痢。用蜜水入薄荷小叶。同碾服之。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般惊悸。五心热。

朱砂一分 蝎梢四十九个 腻粉一钱 天竺黄 马牙硝各一两 脑麝各少许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用金钱薄荷汤调下。

全蝎散出保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一切诸风发搐。服之神效。急慢惊风。加减方在内。

全蝎二十四个新薄荷叶包裹线系定用竹片夹住于慢火上炙数次如无新薄荷用乾薄荷酒浸开包炙亦可 僵蚕半两先炒去丝嘴用薄荷叶依前法制之 天南星一两取末用生姜一两切作片子新薄荷叶三两无新者用乾薄荷叶一两一同捣捻作饼子<?日煞>乾用如急惊风不用南星加大黄 大黄煨一两若慢惊风不用大黄所制天南星 白附子炮三钱 防风去芦叉 天麻 甘草炙 朱砂水飞 川芎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一岁儿服半字钱。三岁儿服一钱。煎薄荷汤调下。量小儿大小岁数。加减服之。定镇心神。煎金钱薄荷汤调下。身热发搐。煎火府散调下。慢惊吐泻。发搐。煎生姜汤调下。急惊风发搐火。府散加大黄煎汤调下。

镇心丸出王氏博济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搐搦不定。中焦壅热。化痰理惊。

金银箔各三十片 牛黄一钱研 茯神半两去皮 铁粉半两研 龙脑一钱研 防葵半两 人参半两 雄黄一分研 朱砂半两研 犀角一分错 大黄一分蒸 龙齿一钱 右都研匀细末。炼蜜和丸。如小鸡头子大。每服看儿大小。薄荷汤化下。如大人心神不定。及多怔忪。亦宜服之。

六神丹出卫生家宝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气壅。安神养魄。去风邪。定嗽喘。利膈。

白僵蚕直者一钱浴净姜汁浸微炒 辰砂一钱研 蜈蚣大者一条去头足刮去腹中物酒浸炙香 蝎梢一钱去尖 半夏陈者一钱刮去脐沸汤洗七次 真麝香一字 甘草一钱炙匀 人参一钱去芦洗切焙 藿香叶一钱去尘土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周岁儿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二三周及一周者。以意加减。

朱砂膏出卫生家宝方 治急慢惊风。形候一般皆治。

朱砂一钱 蜗牛五个 轻粉一钱 右一处为末。炼蜜为膏。每服。周岁一黑豆大。薄荷汁调下。日三服。与虀半散相间。或间惺惺散亦得。不退服羌活膏。与虀半散蜗牛连壳用。先用丸糁黄丹。将蜗牛在上。连瓦将在火上焙乾。

醉红散出宿州陈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搐涎盛。口眼偏斜。精神昏闷。若腹急胀。睛上视。则难愈。

蜈蚣一条炙 白僵蚕炒去丝 全蝎去毒二味各七枚 香白芷 朱砂各一钱 天仙子一字 蔓陀罗花七枚 天南星一枚大者作合子入药在内将天南星来塞之用无灰酒浸一宿湿纸裹入地坑内盖合坑口用炭火二斤煅乾时时取开入酒浸洗之候火尽方取出焙乾 右件为细末。每服一字。病甚者服半钱。急惊用薄荷自然汁调下。慢惊荆芥汤入酒三五滴同调下。不拘时候。

乳香丸出傅氏活婴方 治急慢惊风。顽痰壅上。目睛上视。

乳香 龙脑 牛黄 朱砂 麝香 南星 天麻 人参 防风 全蝎 甘草 茯苓 右件为末。用蜜为丸。如鸡头子大。荆芥汤下。

雄黄散出傅氏活婴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手足搐掣。壮热口噤。不省人事。

天麻 蝉退 南星 桂心 半夏姜汁制 白附子 雄黄 麝香 天竺黄 腻粉 全蝎各等分 右为末。用枣肉为丸。如绿豆大。薄荷汤下。

梨浆饮出傅氏活婴方 治急慢惊风后。余热不退。或被医人进热药致令孩子烦躁。

硼砂一钱 全蝎一钱 白附子半钱 麝香 铅霜各一钱 荆芥一钱 朱砂一钱 脑子少许 朵粉半钱 南星大者一个牛胆汁浸三面裹煨 右为末。每服一字。灯心金钱薄荷汤下。

灵砂救命丹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身热涎盛。目睛上视。牙关紧急。频发搐搦。或吐利生风。手足瘈痵。哽气神昏。

五灵脂一两醋浸化去砂石慢火熬成膏 羌活去芦头 蔓陀罗花四枚 天麻酒浸焙乾 乌蛇尾酒浸取肉焙乾 滑石别研 钩藤 白附子炮 防风去芦头零陵香 天南星炮八味各二分 白僵蚕炒去丝嘴 全蝎去毒微炒 棘刚子去壳取出炒 蝉蜕四味各十枚 麝香一钱别研 朱砂别研 血竭别研 乳香研细三味各半钱 右件为细末。次入研者药和匀。用前五灵脂膏子和丸。每一两作四十粒。每服一粒。急惊加龙脑少许。煎薄荷汤磨化下。慢惊加麝香少许。煎荆芥汤磨化。入酒三两点。同调下。不拘时候。

神圣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胸膈涎盛。口眼牵引。手足搐搦。

乌蛇头醋浸一宿炙黄 蛇黄火煅醋淬三遍 白僵蚕炒去丝嘴 防风去芦头 天麻以上五味各一两 五灵脂半两 全蝎一钱去毒微炒 麝香一分别研 朱砂一钱别研 代赭石半两火煅醋淬三遍 右件为细末。糯米煮糊和丸。每一两作四十丸。金箔为衣。一岁儿一丸分三服。薄荷汤磨下。急惊用磨刀水磨下。慢惊煎荆芥汤磨下。不拘时候。

天南星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盛搐搦。呕吐涎沫。神昏贪睡。

全蝎去毒微炒 白附子炮 五灵脂去砂石 蝉蜕去土 天南星炮各等分 右件为细末。煮米醋旋滴为丸。每一两作四十丸。阴乾。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生姜荆芥汤磨下。不拘时候。

琥珀真珠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留心经。上逆作吐。目睛直视。手足搐搦。及治风癵瘈痵。涎潮昏塞。嚼舌摇头。作声狂叫。

巴豆七粒取霜 附子尖一十四枚半生半炮 半夏一十枚半生半炮 白花蛇头一枚酒浸焙乾 白僵蚕十四枚一半生一半用薄荷叶裹炙焦去薄荷不用 白附子二枚半生半炮 全蝎十四枚一半生一半用薄荷叶裹炙令黄去薄荷 天南星二钱半生半炮 羌活去芦头 白鲜皮 琥珀别研 天麻 真珠末别研 麝香一字别研 朱砂别研 龙齿炙煅各一钱 雄黄半钱别研 右件为细末。以猪心血同薄荷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萝卜子大。每服十丸。煎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利惊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壅吐咽不下。神志昏瞶。目瞪搐搦。

朱砂别研 阿魏湿纸裹汤上薰令软 乳香研各一钱 蜈蚣一条炙黄 蝎梢七枚去毒微炒 巴豆一大粒去皮水浸三日 右件为细末。次入阿魏巴豆。同研成膏。如未成。即用重汤煮之。旋丸如黍米大。一岁儿每服三丸。浓煎萝卜子汤送下。利下涎即效。不拘时候。

葱涎丸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搐搦。项背反折。

蚰蜒大者一七条 天南星生一分为细末掺在蚰蜒身用竹篦子刮下不用蚰蜒 蜈蚣一条涂酥炙黄 全蝎七枚去毒用薄荷叶裹慢火炙了去薄荷 巴豆五枚取霜 右件为细末。生葱涎为丸。如小绿豆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五丸。壁上尘汤送下。不拘时候。

长生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目睛斜视。项背强直。牙关紧急。

蜈蚣二条 全蝎十枚去毒 天南星二钱以上二味用生姜自然汁半盏入磁器中慢火熬尽取出焙乾 棘刚子十枚去壳只取虫生用同前药末研匀和如枚下乾碾为末用 右件为细末。汤浸雪糕为丸。如芥子大。周岁儿每服十丸。两岁儿每服十五丸。用千金散作汤。使送下。

千金散出杨氏家藏方 作汤使送下前药。

白花蛇头一枚焙乾 麻黄二十四茎去节新瓦上焙黄色 右件为细末。如急惊入研细脑子少许。温汤调药一字送下。不拘时候。

蛜虫□祁散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身热涎盛。频发搐搦。神志昏愦。

白附子一枚炮裂 天麻去苗蜜炙 全蝎去毒炒焦 白僵蚕炒去丝嘴 天南星炮 人参去芦头 附子炮去皮脐尖各二钱 甘草微炙 钩藤 朱砂别研各一钱 脑子一字别研 麝香一字别研 右件为细末。次入脑麝研匀。半岁儿每服一字。周岁儿每服半钱。用薄荷荆芥汤调下。不拘时候。

嚏惊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搐搦不定。头项反折。神志昏塞。

螳螂一枚大者去足翅朱砂二钱半同研 蜣螂三枚去头足翅入雄黄一钱半同研 蜈蚣一枚大者入朱砂一钱半同研 石龙子一枚入朱砂一钱半同研如无以活蝎梢四十九枚不去毒 以上四味。遂旋收取。油纸裹窨乾。入后药。 真朱末半钱 麝香一钱别研 龙脑一钱别研 瓜蒂七枚取末 细辛末半钱 白花蛇头酒浸焙乾取末半钱 蟾酥一分 右件同研为细末。取孩儿乳汁。和为丸。如萝卜子大。每用一丸。以奶汁磨化。滴鼻中。得嚏立瘥。次用薄荷汤化下五七丸。不拘时候。

水仙散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神昏不省。

水仙子煅<?虫麻>子是也 瓜蒂各半钱 踯躅花三钱 脑子半字别研 鹅不食草各三钱 蝎梢半两去毒微炒 蜈蚣一条炙焦 麝香半字别研 右件研为细末。每用半米粒大。吹入鼻中。得嚏为度。

白附子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搐生涎。上气喘急。

白附子微炮 天麻 半夏汤洗七次 朱砂细研水飞各半两 白僵蚕一两炒去丝嘴 全蝎二十一枚去毒微炒 腻粉一分别研 麝香一钱别研 金箔十片别研 右件将白附子等五味。研为细末。次入研者药一处拌匀。煮枣肉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煎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蛇黄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壅惊悸。或作癵疾。

人参去芦头 朱砂别研 蛇黄火煅令赤醋淬七次别研 天南星炮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茯神去木六味各半两 铁粉二钱半别研 麝香半两别研 右件为细末。入研者药和匀。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生姜汤送下。乳食后服。

通关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搐搦潮作。

蜈蚣一条乾者葱汁浸一日一夜焙乾用 麝香一字别研 草乌头一十四个薄荷生姜自然汁浸一日一夜焙乾用 右件研为细末。每潮一搐时。男左女右。用一米粒大。吹入鼻中。

神应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出东坡家藏方。有应。

雄黄二两 朱砂一钱 全蝎七个去毒 蜈蚣一条炙 僵蚕一个直者炒 右为细末。每用半钱。薄荷汤调服。

万应丹出东垣兰室秘藏方

一斗红云一斗雪 神妙却在青蒿节 不论急惊与慢惊 临时须用生人血

右于七月二十五日取青蒿上物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量大小轻重加减。乳汁磨下。半岁一岁者一丸。二岁二丸。三岁三丸。如黄豆大。

延寿丹出东垣兰室秘藏方 治小儿急慢惊风。胃受惊气。腹痛。盘肠内吊。鸦声邪叫。角弓反张。眼或视上。手足搐搦。痰涎潮壅塞不醒。或一切心神烦闷。睡卧不安。并宜服之。

天南星 白附子 蛇黄 辰锦 生朱 当门子 右细末和匀。糯米粉糊为丸。如鸡头子大。周岁儿每服一丸。婴儿半丸。薄荷汤浸软磨化。乳后服。伤寒疹痘俱不妨碍。药性温平。

治小儿急慢惊风出得生堂经验方

右速以男左女右之手。第二指。屈勾拳。取其第二缝头。用麻子大艾炷一丸。炙之即愈。危者二三壮。此法本堂试用。万无一失。其应效如响。

治小儿急慢惊风。

乳香半两味辛热微毒 甘遂半两味苦寒有毒及甘草水浸三两日换东流水淘净候乾炒脆用之 右二味同研细末。每服半钱。用乳香汤调下。或小便调更妙。

治小儿急慢惊风。并慢脾风。

右用青州白丸子。并金液丹等分为末。饭饮调下。量虚实大小。与服。

黑子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

右用猪牙皂角。不拘多少。烧为炭为末。入麝香少许。金银薄荷汤调下一字。量儿大小与服。烧时令带性。不得过。

至圣保命丹出保生集方 小儿急慢惊风。并皆治之。

全蝎五两 南星十两 蚯蚓屎十两 朱砂一两 轻粉二钱 岸螺蛳二百个

右为末。糕糊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汤化下。

葱汤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

滑石一钱 轻粉一钱 全蝎半钱 白附子一钱半半生半熟 巴豆七粒去油 南星一钱半半生半熟 右为末。蒸饼丸。如麻子大。每丸对岁数。一岁以下七丸。未出月一丸。气积惊积。金银薄荷汤下。

矾皂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涎。及去风痰疾。利胸次。常服永无痰疾。

北矾二两半飞过 半夏姜汁浸一宿焙 南星切作片浓煎皂角水浸一宿慢火焙乾 僵蚕直者可用一两醋浸一宿半生半熟各半两 右为末。姜糊丸。桐子大。每服十粒至二十粒。姜汤下。如喉闭热痛。含化烂嚼。薄荷新汲水送下。甚者及缠喉风。皂角水一搽脚。研一二十粒灌下。小儿急慢惊风。涎盛皂角水研揩齿上。常服食后临卧。姜汤下。不损津液。化痰为水。

问命散出保生集 治小儿急慢惊风。发搐。

蜈蚣一条 僵蚕一条比如蜈蚣长 右为细末。男左女右。搐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