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吐血附论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吐血附论·

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吐血附论

夫人吐血者。皆由脏腑亏损所致。夫血者外行于经络。内荣于脏腑。若伤损气血。经络则虚。血行失于常理。气逆者吐血。又怒气逆甚则呕血。然忧思惊恐。内复气逆上者。皆吐血也。

生地黄煎 治妇人劳热至甚。吐血不止。心烦神躁。少思饮食。

生地黄汁一升 生藕汁三合 青蒿汁三合 生姜二两取汁 蜜四两 酥一两 柴胡一两去苗 知母二两 鸡苏叶一两 右为散。与煎药汁同于银器中搅令匀。慢火煎成膏。收入瓷合中。每服半匙。以清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鸡苏散 治妇人吐血。心烦昏闷。

麦门冬 当归八分 鸡苏叶一两 阿胶 刺蓟 生地黄各一两 黄耆 羚羊角屑 茜根 甘草各半两 伏龙肝 黄芩各三分 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前至六分。去滓温服。用姜三片。竹茹半鸡子大同煎。

刺蓟散 治妇人头疼壮热。心中烦闷吐血。

刺蓟二两 鸡苏叶二两 赤芍药 麦门冬二两去心 赤茯苓一两 石膏三两 黄芩一两 茜根一两炙微赤锉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生乾地黄二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青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阿胶散 治妇人吐血。心神烦热。

阿胶二分捣碎炒黄燥 当归三分 犀角屑三分 黄芩三分 鸡苏叶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桂心三分 麦门冬三分去心 生乾地黄二两 甘草半两炙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淡竹茹一分。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鸡苏散出大全良方 治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鸡苏叶 黄芩各一两 当归半两 赤芍药 阿胶二两 伏龙肝二两 刺蓟 生地黄 黄耆各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四钱。姜三片。竹茹如弹子大。水同煎。比大全良方鸡苏散。此多刺蓟、生地黄、黄耆。内煎法多生姜、竹茹。然治证并入两全同。故法良方而存此也。

麦门冬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心中壅毒。吐血烦闷。

麦门冬二两 生乾地黄二两 荠苨一两半 犀角屑一两 黄芩一两 川升麻一两 白茅根三两半锉 蓝叶二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香豉一百粒。淡竹茹一分。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伏龙肝散出永类钤方 治男子妇人五脏结热。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龙肝 生地黄各一两 竹茹一升 芍药 当归 黄芩 川芎 桂心 甘草各二两 右味口□父咀。水一斗三升。煮竹茹减三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方无桂。又用生葱心塞鼻。或因刺著血不止立住。

竹茹汤出千金方 治妇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

竹茹二升 人参 芍药 桔梗 芎? 当归 甘草 桂心各一两 乾地黄四两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生地黄散出济生拔萃 诸见血无寒。衄血下血。吐溺血。背热。属于热。

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 天门冬 黄耆 芍药 甘草 黄芩各等分 右为粗末。每服一两。水煎。脉微身凉恶风。每一两加桂半钱。

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出大全良方

蛤蚧一双全者酒浸一宿捶炒乾 知母 贝母去心 人参去芦 杏仁去皮尖麸炒 枇杷叶去毛炒 鹿角胶粉炒 甘草 右各一两净研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桑白皮煎至八分。温服。日三夜二。

青饮子出大全良方 治咯血。

青黛 杏仁 右一处同研成膏。熔黄蜡和作三十饼子。每服一饼子。用乾柿半个夹定。以湿纸裹煨。合香同嚼。粥饮下无时。

治妇人热毒上攻。吐血不止。一名五神汤出圣惠方

生藕汁 刺蓟 生地黄汁各三合 生姜汁半合 白蜜一合 右和煎三两沸。无时以小盏。调炒面尘一钱服。

紫参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卒吐血不止。胸心闷痛。

紫参一两 鹿角胶一两捣研炒黄燥 青竹茹一两 羚羊角屑一两炒黄燥 生乾地黄二两 右为散。每服二钱。新汲水磨生姜调下。不计时候。

生地黄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心热。壅闷吐血。

生乾地黄一两半 麦门冬一两去心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荠苨三分 白茅根一两锉 蓝叶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柔脾汤出大全良方 治虚劳吐血。自汗出。

甘草 白芍药 黄耆各一两 熟地黄二两 右为末。每服四钱。水酒各一大盏。已上煎至七分盏。滤去滓。只取六分清汁。放温食前服之。

有女年十四。月水不行。遂妄行而呕血。诸药无效。察其形容。人肥脉不大不出。且用四生丸即安。余又尝治一男子。因饱低头负重吐血。诸药无效。亦用四生丸及青饼子即安。更不发。仆观初虞世治吐血。不喜用竹茹、生地黄、藕汁。然亦不可拘泥此说。如阳乘于阴。血得热则流散。经水沸溢。宜服凉药以解之。大黄、犀角、生地、生艾、藕汁。岂能无功。如阴乘于阳。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宜服温药以暖之。乾姜、肉桂。岂能无功。学者更宜思之可也。以上所论中。四生丸青饼子各见于后。

四生丸出圣惠方 疗吐血。阳乘于阴。血热妄行。宜服此药。

生荷叶 生艾叶 生地黄 生柏叶各等分 右等分。烂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盏。煎至二盏。去滓。温服无时候。

经验良方陈氏云。先公游福青灵石寺。见侍者斋罢来侍。立见桌子不稳。急声喊拆之。登时即呕血。盖食饱伤破肺也。明年。又到寺。因问去年呕血者何若。其主僧答之。得四生丸服之。遂愈。因以屡救人有效。

又方出圣惠方 治妇人吐血。百治不差。

龙骨半两 当归三分锉捣炒 生乾地黄一两 右俱为细散。以生地汁调下二钱。不计时候。

又方出圣惠方

青竹茹一两 生地黄三两 羚羊角屑半两 右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三服。不计时候。

又方出圣惠方

肉桂心一两 阿胶半两捣碎炒黄燥 生乾地黄半两 右为细散。每服一钱。煎竹茹汤调下。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出圣惠方 治吐血。

生地黄三升切 阿胶二两炒 蒲黄六合 右用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仆尝治一人吐血。诊其脉。肝部弦。气口濡。此因怒极而得之。遂用苏合香丸和鸡苏丸服即效。一方为散。粥饼调下二钱。或煎乾姜甘草汤与服。或四物理中汤亦可服。

生地黄竹茹藕汁出经验方 治妇人吐血。

陈槐花二两炒 百草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茅蔗根煎酒调下。亦治血崩。一方无茅蔗根。用锤红烧淬酒下。

治热毒吐血。经日百治不差者。出圣惠方

地黄汁半升 制大黄末一方寸 右煎地黄十三两沸。调大黄末令匀。为三服。

又方出大全良方 治吐血。

用桂心末水调方寸。日夜可二十服。

又方出圣惠方 治热毒吐血。

用伏龙肝研令极细。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顿服取效。

茅花汤出圣惠方

用白茅花浓煎饮之立止。捣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饮之亦得。或取根握长六寸。水煎。去滓温服。

又方出圣惠方

用生葱心塞鼻即定。若因刺着并刀斧所伤。血不止用之立定。

又方出大全良方

用釜底墨研入鼻中。

又方出圣惠方

用乱发灰细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出圣惠方

取龙骨末吹入鼻中立止。

治一切风并鼻衄吐血。肠风血痢。及崩中带下。

用牡驴皮煎胶食。

疗热甚呕血者。

以犀角地黄汤局方小三黄丸以白茅根煎服。

治吐血及下血。出本草

以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

咳嗽附论

夫妇人咳嗽者。由肌体虚。外受于寒热风湿所得也。肺为四脏之华盖。内统诸脏之气。外合于皮毛。若为寒热风湿所伤。邪气自皮毛而入于肺。中外皆伤。故令咳也。大抵治咳不可一概治。当以脉息辨之。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风者散之。湿者燥之。热者凉之。寒者温之。虚者补之。未有不安者也。内经曰。微寒为嗽。寒甚为肠澼。古人立方治嗽。未有不本下温药。如乾姜、桂心、细辛之属。以寒气入里。非辛甘不能发散。又曰。热在上焦。虚则为肺痿。实则为肺痈。虚则为肺痿。此人其始或血不足。或酒色滋味太过。或因服利药。重亡津液。耗气内焚。肺金受邪。脉数。热咳嗽脓血。病至于此。亦已危矣。古人立方。亦用温药加建中之属。今人但见发热咳嗽。卒用柴胡、鳖甲、门冬、葶苈等药。旋踵受毙而不知。岂可不深戒。就使不可进以温药。须用和平汤丸。古之调治。无为卤莽。致伤人命。内经曰。感于寒。微则为咳。甚则为泄。凡咳嗽五脏六腑皆有之。惟肺先受邪。盖肺主气。合于皮毛。邪初犯。先入皮毛。故咳为肺病。五脏则各以四时受邪。六腑则为五脏所传。古言肺病难愈。而卒至死者。肺为娇脏。怕寒而恶热。故邪气易伤而难治。以汤散迳过。针灸不及故也。十种咳嗽者。肺咳、心咳、脾咳、肾咳、肝咳、风咳、寒咳、热咳、支饮咳、胆厥阴咳。华佗所谓五嗽者。冷嗽、气嗽、饮嗽、劳嗽、邪嗽。孙真人亦有方治寒毒渥嗽者。历代方论。著之甚详。惟今之所谓劳嗽者。无所经见意。其华佗所谓邪嗽。真人所谓渥嗽者。其病亦大约相同也。此病盖酒色过度。劳极伤肺。损动经络。其重者咯唾脓血。轻者时发时差。又有因虚感邪恶之气。且传注得之。或先呕而后嗽。或先咳嗽。渐就沉羸。此则非特内损肺经。又挟邪恶传疰之气。所以特甚。病之毒害无过此也。真人治渥嗽通气丸方。用蜈蚣四节。又有梦与鬼交通。及饮食者。全用蜈蚣。外台方四满丸。治五嗽。亦用蜈蚣。遇世明公能推原其意旨。率用蛤蚧、天灵盖、桃柳枝、麝香、雄黄、安息香之类。以通神明之药疗之。深知古人之意矣。又肺中有虫。如蚕令人喉痒而咳嗽。汤散迳过。针灸不及。宜令虫化。虫死即嗽止。

夫嗽者感风于皮毛。入于腠理。寒于肺经。所以嗽也。润肺汤散主之。有吐而嗽者。由茶饮过度。停积于胸膈。久则成痰。使人头目昏痛。精神不爽。风增寒结痰作嗽也。润肺汤加半夏。食秽物炙嗽。此肺受伤也。六合汤、玉屑丸主之。妊娠而嗽者。亦同也。但急治。恐胎坠。治之以前药攻之。然与产后一理。又有经产后而体已虚。则肺虚。客寒侵之。故使肺作其嗽。六合汤主之。儒门事亲论云。杨寿之妻病嗽十余年。吐之。一日不止。以麝香汤止之。夜半犹不定。再止之。明旦颇觉恶心。更以人参汤止之。二日稍宁。自下药凡三来问戴人谓栾景先曰。病久嗽。药已擒。病自然迟解。涌后调理数日乃止。又常言。涌后有顿快者。有徐快者。有反闷闷者。病未尽也。有反热者。不可不下也。大抵二日后。无不快者。

润肺汤 治咳嗽痛喉中鸣。

人参去芦 杏仁去皮尖 麻黄 紫菀洗去皮后炒各半两 陈皮浸去瓤 桔梗去芦炒 阿胶锉炒令沸燥 甘草各三钱 贝母去心炒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热服之。

橘皮汤 疗春冬伤寒。秋夏冷湿咳嗽。喉中作声。上气不得下。头痛。

陈皮 紫菀 麻黄去根 杏仁制 当归 桂心 甘草 黄芩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去滓。热服。

人参散 治妇人肺脏虚冷。时有咳嗽。不思饮食。

人参一两去芦头 细辛半两 白术三分 陈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肉桂三分去粗皮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白茯苓三分 乾姜三分炮 桔梗半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五味子散 治妇人心胸痰壅。时有喘足咳嗽。不欲饮食。

五味子三分 半夏汤浸七次去滑 紫菀洗去苗土 枇杷叶去毛黄各半两 前胡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七次去瓤各三分 桔梗半两去芦头 诃黎勒皮三分 杏仁半两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赤茯苓二分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诃黎勒丸 治妇人咳嗽不止。痰毒壅滞。心胸不利。咽喉闭塞。

诃黎勒子三分 贝母二分 射干三分 紫菀浸洗 桂心三分 紫苏子三分微炒 前胡三分去芦头 桔梗三分去芦头 木通三分锉 皂荚子仁二两微炒 郁李仁一两半汤浸去衣微炒锉研入 右为细末。研入郁李仁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细辛散 治妇人肺脏虚寒。胸中痰滞。不欲饮食。时复咳嗽。

细辛洗去苗土 诃黎勒皮各半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脐 桂心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紫菀三分洗 人参半两 乾姜半两炮裂碎锉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去滑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厚朴散 治妇体虚感于寒气时有咳嗽。

厚朴一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香熟 白茯苓一两半 桂心三分 白术一两 诃黎勒皮三分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一两去芦头 细辛半两 甘草二分炙去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萝卜子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体虚。气促咳嗽。胸隔痰滞含化。

萝卜子一两微炒 冬瓜子仁半两微炒 栝蒌子仁半两 诃黎勒皮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五味子半两 皂荚子仁半两微炒 桂心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不计时候常含一丸。咽津含化。

含化贝母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咳嗽不止。

贝母一两酥炒微黄 款冬花二两 桂心一两 百合一两 紫菀一两洗去苗土 杏仁二两汤浸去尖双仁 木乳一两去粗皮涂酥炙黄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细末。研入杏仁令匀。炼蜜和捣。丸如弹子大。不计时候常含一丸咽津。

白荚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咳嗽久不止。

皂荚一两去皮子涂酥炙焦色 五灵脂一两 蜀桑皮一两已上并捣细罗为末 甜麻子一两半隔纸炒令紫色别捣如膏 杏仁一两半浸去皮双仁炒黄研如膏 右以枣肉及入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后紫苏子汤下十丸。

治妇人咳嗽不止。出圣惠方

露蜂一两微炙 贝母半两 桂心半两 黄明胶一两捣碎炒黄燥 甘草一分炙微锉 右为细散。每服一钱。食后以糯米粥饮调下。

木乳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咳嗽久不止。

木乳三两去粗皮涂酥炙黄 贝母二两酥炒微黄 甘草一两涂酥微赤锉 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令黄 右为散。每服一钱。生姜橘皮汤调下。食后服。

四蒲丸出圣惠方 治五嗽冷嗽气嗽脾嗽饮嗽邪嗽。

乾姜 桂心 踯躅花 芎? 紫菀 芫花根皮各二分 鬼督邮 人参 半夏洗 甘草炙各一分 蜈蚣一条去头足炙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豆许。每服五丸。米饮下。日三。未知加至七八丸。见效忌羊肉、饧、生葱、生菜、及海藻、菘菜。

四蒲丸出圣惠方 疗五嗽。一气嗽、二脾嗽、三冷嗽、四饮嗽、五邪嗽。皆治之。

蜈蚣二枚炙 芫花一钱五分熬 踯躅炒 乾姜 芎? 桂心各四分 人参 细辛各三分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十丸。日三服。加至十五丸。忌生葱、生菜。

金不换散出圣惠方 治诸嗽。

罂粟壳七钱去项蒂蜜炙 白术一钱 款冬花一钱 陈皮一钱去白 黄连一分半 右锉末。作五服。水一盏半。姜三片。乌梅一个。煎至七分。温服。治劳嗽神效又黄耆建中汤加五味子。

补肺汤一名清金汤 治丈夫妇人。年远日近。脾气咳嗽。上气喘急。喉中作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并皆治之。出大全良方

罂粟壳二两炙 人参 粉草各半两 陈皮 茯苓 杏仁 白术 明阿胶 北五味子 桑白皮 薏苡仁 紫苏茎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枚。乌梅半个。煎至一盏。临卧温服。如加百合、贝母去心、半夏黡、款冬花各一两。服之效。

定喘汤出永类钤方 治状同前。

半夏黡炒 明阿胶炒 甘草各钱半 罂粟壳半两制 北五味子 桑白皮 麻黄去节 人参各一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姜三片。乌梅半个。煎至七分。去滓。渐渐温服。食后临卧服。

六合汤 治肺虚作嗽喘急。

紫菀洗去土锉炒 杏仁去皮尖 款冬花去枝梗子 人参去芦 甘草炙 紫苏叶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之。

人参散出危氏方 治血风劳嗽。乍寒乍热。伤寒咳嗽。起坐不安。

人参 知母 秦艽 款冬花 麻黄 杏仁 苦梗 马兜铃 寒水石 南星 地骨皮 粉草 半夏各等分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麦门冬三十粒去心煎。温服。喘嗽加乌梅。气急加桑白皮。

治妇人血气劳嗽。出经验良方

猪牙皂角四两蜜制 马兜铃 天门冬 麦门冬去心 百部 知母炒 麻黄去节 甘草炙 苍术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陈米饮下。

温金散出大全良方 治劳嗽。

甘草 黄芩 桑白皮 防风各一两 杏仁二十七粒 人参去芦 茯苓各半两 麦门冬一分 右以前五味。用米泔浸一宿。晒乾。次人参、茯苓、麦门冬三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食后温服。

蛤蚧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咳嗽不止。渐成劳气。宜服之。

蛤蚧一双酥炙 紫菀 款冬花 鳖甲 贝母去心 皂荚子仁各一两炒杏仁炒去尖一两半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姜汤吞下。

含化丸出大全良方 昔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服此安。寇宗奭传此方。

枇杷叶去毛 桑白皮 款冬花 木通 紫菀 杏仁各等分 大黄减半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含化一丸。未终一剂而愈。

补肺汤出大全良方 治劳嗽。

桑白皮 熟地黄各二两 人参去芦 紫菀 黄耆 川五味子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蜜少许。食后温服。一方四君子汤加秦艽、黄蜡煎服尤妙。已上诸方。辰阳李倅曾屡救人。甚效。服药止。可食淡煮猪蹄肉。仍须煮熟肉。去厚汁。再以白汤热煮。仍忌房劳生冷鱼腥咸腌等。修合煎药。忌一切生人男女猫犬鸡畜见。仍不令病人知药味。大有功。

治妇人室女患劳嗽。服药无效者。此药如神。出经验良方

蛤蚧一双去毛蜜炙细切 绛矾一钱煅别研入 射干一钱水浸生用 萆麻子半两米炒浸炙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八分。温服。忌咸腥胙脯之属。早晨服妙。

金不换散出危氏方 治男子女人肺胸虚寒。久嗽不已。喘促饱闷。咳嗽涎盛。腹胁胀闷。腰背倦痛。或虚冷嗽咳。唾红痰。年远日近。一切喘嗽疾。诸药不效者。并治之。

罂粟壳半两制 杏仁制 甘草各三钱 枳壳四钱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乌梅半个。煎至八分。食后临卧渐渐热服。许元林先生乙卯年七月。仆尝治一妇人咳嗽不已。服诸药无效。渐成劳瘵。永念诊之。六脉濡弱。以愚考之。此是血虚耗大过而成斯疾。合用当归等药治之必愈。遂先用橘皮汤空心服苏子降气汤。后用金钗煎熟地黄丸当归调理得安。又治一妇人时兴感热咳嗽。遂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姜、枣。只加北五味子煎服即愈。

黄耆散出大全良方 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苦咽乾。

黄耆四两 甘草二两 右为细末。汤调二钱服。日三服。一方甘草一两。黄耆六两。名黄耆六一汤。口□父咀水煎服。

贝母汤出大全良方 治诸嗽久不差。

贝母生姜汁浸半日 北五味子 黄芩 乾姜熟者减半 陈皮各一两 半夏 桑白皮 桂心 北柴胡熟者加一半各半两 木香 甘草各一分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杏仁七个。去皮尖碎之。生姜一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食稍空及临卧各一服。黄师文云。戊申冬。有姓蒋者。其妻积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投而差。以治诸嗽。悉皆愈。

玉屑丸 治咳嗽涎盛痰壅。咽喉不利。

半夏一两姜制 生姜一两炒片子 白矾枯 百部一两醋炙 右百部共矾为末。半夏、生姜同煮令烂。去生姜。将半夏研如泥。复捣百部、矾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临卧姜汤送下。

痰饮附论

夫痰之为害。多因外感五邪。乃寒暑燥湿风。内伤七气。乃喜怒忧思惊恐恚。因五邪而得者。得风为风痰。得寒为寒痰。得冷为冷痰。得热为热痰。得暑为暑痰。因七气所伤者。多因妇人情性。热者不能容忍。而有此诸病。岂特只因风冷而成哉。所以外感五邪。内伤七气。则一身之中。血液涕汗郁结蒸湿。未有不变而成痰。乘间而为害也。经云。清则运为精华。浊则凝为痰饮。此之谓也。然有痰涎饮沫。四种相类。宜仔细详辨调治。因风而生疾者。宜服三生饮、星香饮、青州白丸子、化痰丸。因寒冷而得者。宜服降气汤、黑饮丹、养正丹。因热而得者。宜服金沸草散、柴胡半夏汤。因暑而得者。消暑丸。因气不调。郁结而成者。宜服参苏饮、四七汤、二陈汤。痰在上者。以瓜蒂散吐之。在下者。以控涎丹利之。虽曰可吐可下。亦要观人之勇怯。察脉之虚实。方可投之。切记不痛击暴下。所以初虞世有金虎碧霞之戒者此也。儒门事亲云。一妇人心下脐上结硬如斗。按之如石。人皆作病胎。针灸毒药。祷祈无数。如捕风然。一日戴人见之曰。此寒痰。诊其两手寸脉皆沉。非寒痰而何。以瓜蒂散吐之。连吐六七升。其块立消过半。俟数日后。再吐之。其涎沫类鸡黄腥臭特殊。约吐去二三升。凡如此者三。投以人参调中汤、五苓散调之。腹已平矣。又云。妇人从年少时。因大哭罢。痛饮冰水。困卧。水停心下。渐发痛闷。医氏咸以为冷积。治之以温热剂。及禁食冷物。一闻茶气。病辄内作。如此数年。燔针烧艾。疮孔数十。十余年后。小便赤黄。而大便秘闷。两目加昏。积水转甚。流于两胁。世谓水癖。或谓支饮。硇、漆、棱、术。攻磨之药。竟施之矣。食日衰。积日茂。上至鸠尾。旁至两胁及脐下。但发之时。按之如水声。小腹结硬。手不可近者月发五七次。甚则欲死。诸药皆厌。二十余年。求戴人发药。诊其脉。寸口独沉而迟。此胸中有痰。先以瓜蒂散涌痰五七升。不数日。再越。痰水及斗。又数日。上涌数升。凡三涌三下。汗如水者亦三。其积皆去。以流湿消饮之药调之。月余大瘥。

旋覆花丸出御药院方 治停痰积饮在胁下。久而不愈。渐成癖。心腹胀满羸瘦。不能食。虽食不消化。喜睡乾呕。大小便或涩或利。腹中动摇有水声。或曰乾好饮水。将依两胁注痛。服之必安。久服除根。

旋覆花去梗 桂心去皮 枳实麸炒去瓤 人参各一两 乾姜炮 芍药 白术各一两二钱半 赤茯苓 狼毒 川乌头炮去皮各一两半 芫花醋浸半日炒乾 橘皮去瓤 吴茱萸汤浸去性炒黄 细辛去苗 大黄微炒 黄芩去黑心 厚朴去粗皮生姜炙 葶苈隔纸炒七钱半 甘遂炒半两 矾石火烧赤一两七钱半 右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淡姜汤吞下。食前服。

柴胡半夏汤出永类钤方 治痰热头痛。利膈除烦闷。手足烦热。荣卫不调。筋骨拘倦。身体疼痛。嗜卧少力。饮食无味。兼治五嗽痰癖。

柴胡八两 半夏二两半 人参去芦 甘草 黄芩 麦门冬各二两 白术二两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服。

四七服出济生拔粹 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喘急。或因痰饮中积。呕逆恶心。并宜服之。妇人性热者。不能宽解。多被七气所伤。遂致气损胸臆。或如梅核上咽喉。甚者满闷欲绝。产妇尤多。此证宜先服此剂。间以香附子。药久服取效。不可谓紫苏耗气。其新产气血俱虚。不肯多服用之。自效。

紫苏二两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五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无时候。若因思虑过度。小便白浊。用药吞青州白丸子极妙。

大半夏汤出大全良方 治痰饮及脾胃不和。

半夏 白茯苓 生姜各一分 右口□父咀。作一服。每遇膈间有寒痰。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临卧温服。如有热痰加炙甘草一分。如脾胃不和。去甘草。加橘皮一分同煎。此即二陈汤。加减得理。

瓜蒂散出大全良方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革□更。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痰也。当吐之。宜服。

瓜蒂炒黄 赤小豆各半两 右为细末。取一钱。头一服。汤七合。使先渍之。须臾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调服。不吐。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之。脉微大忌。令人吐。

茯苓丸出大全良方

茯苓一两 半夏二两 枳壳半两炮制 风化朴硝一分 右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生姜汤下二十丸。食后服。

控涎丹出大全良方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疰。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疽。乱以药贴。亦非也。此乃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此痰。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坠。冷痹气不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此药。不过数服。其疾自痊。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真白芥子各等分炒 右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临卧淡姜汤吞下五七丸。如疾猛。加至十丸。

风痰附论

夫妇人风痰者。由脏腑风冷。水饮停滞。在于胸膈所成也。人皆有痰。少者不能为妨。多者成患。胸膈有痰。隐积于五脏。则令眼昏。亦令头眩头痛也。夫心胸嘈杂。妇人多有此证。原疾之由。多是痰也。皆血液泪汗变成。是云血嘈。今人多用猪血炒而食之则愈。详究此理。是以血导血归源。恰如盐梅下涎之义。不若用旋覆花汤。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腹鸣多睡。口中清水自出。胁腹急胀闷痛。不欲食。此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迟弦细。是其证也。

旋覆花汤出圣惠方 治妇人风痰呕逆。及中脘冷。心下嘈杂。口中清水自出。胁腹急胀满痛。头目昏闷。不欲食。胃气虚冷。脉沉迟弦细。

旋覆花去蒂 广皮去瓤麸炒 前胡 人参去芦 羌活 桂心 枳壳 半夏各半两 甘草 羚羊角屑 赤茯苓各三分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天南星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风痰胸隔壅滞。

天南星 白附子并炮 皂荚仁炒黄 半夏黡各一两 晋矾半两枯 右为细末。以酒煮黡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薄荷汤吞下。

又方出圣惠方

半夏 天南星各二两 肥皂荚五挺锉 生姜三两 右以水五升。一同煮。令水净。去皂荚、生姜。只用半夏、天南星焙乾为末。以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生姜薄荷汤吞下。一方加白附子二两。晋矾半两。并神效。

旋覆花汤出大全良方 治妇人心胸嘈杂。多是痰证。或云是血嘈。令人多用猪血炒食之则愈。此以血导血归源。用此汤治中脘心腹冷痰。心下嘈杂。口中清水自出。胁腹急胀。胸满不欲食。悉主之。

旋覆花 北细辛 橘皮 桂心 人参 甘草 桔梗 白芍药 半夏各半两 赤茯苓三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羚羊角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风痰气壅。心膈满闷。头目昏重。不下饮食。

羚羊角屑二分 赤茯苓三分 防风半两去芦头 藿香半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 赤箭半两 诃黎勒皮三分 旋覆花半两 前胡三分去芦头 芎?半两 赤草半两炙微赤 枇杷叶半两刮去毛炙微黄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半夏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风痰气逆。胸膈壅闷。难下饮食。

半夏一两汤洗七次姜制 前胡一两去毛头 旋覆花半两以绢包煎 大腹皮一两锉 桂心半两 人参二分去芦头 白术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桑根白皮半两锉 真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防风半两去芦头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赤茯苓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风痰。心胸不利。头目昏重。时欲呕吐。不下饮食。

赤茯苓一两 蔓荆子半两 细辛半两 人参三分去芦 白术半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枇杷叶三分刮去毛炙微黄 芎?三分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防风半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皂荚煎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风痰。

皂荚一两细锉去子用水七升漾浸取出于银锅内煎熬如胶 天南星二两炮制 防风二两去芦头 天麻一两 旋覆花二两 薄荷三两乾者 右为细末。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又方出圣惠方 治妇人风痰。

白矾一两通明者生用 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 右同研匀。以水浸蒸饼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薄荷汤下。不计时候。

喘满附论

岐伯曰。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是以当时勇者。气行则行。怯者。则著而为病也。原疾之由。虽曰皆本于肺与气。然感外邪则有太阳证。脉浮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宜承气汤。如表邪未解。误服下药。促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黄芩汤。微喘者。桂枝厚朴杏仁汤。汗出喘。若无大热。宜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若表邪未解。心下停水。发热而或呕者。青龙汤去麻黄加杏子主之。若阴证喘促者。四肢逆冷。脉息沉细。或寸大尺小。或六脉促疾。或心下胀满结硬。或冷汗自出。或大便频数。上气喘促。或咽喉不利者。此是本气极虚。内外挟寒冷所致。使阴寒内消。阳气得复。则愈。宜返阴丹主之。大概诸脏同乘而喘者。以杏子散。如感寒伏热而喘者。以华盖散、九宝汤。若暴寒覆衣被过当复热。肺实而喘促者。其状似有热证。宜洗心散。冷水调服。若因气血不调。痰盛喘促者。宜四七汤。无官局桔梗汤姜煎服。若涎多而喘者。宜千缗汤、橘皮半夏汤。若不卧。卧即喘者。此由水气逆行。上乘于胸膈。结在右胁。下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发痈疽。宜枣膏丸。若于肺。肺得水则浮而开。使气不得通流六脉。大宜神秘汤。肺之积。名上气喘者。宜神授汤。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宜苏子降气汤。吞黑锡丹。若尊年之人。素来禀赋大厚。不任热药者。不可轻投丹剂。乃诸热药。但以秘传降气汤、分心汤。气饮论之梗概。不出于此。若素有脚气而喘者。当作脚气治之。又有骨蒸劳喘治之。别有法。夫促者。脚病者。肺为之主。五脏六腑皆禀气于人。喜怒太过不节。肺气实则上喘。虚则气短。然有娠者。经水不通。上荣于乳。下养于胎。若宿有停饮。与血搏后。冷热不调。动其血。饮上达。故胸膈闷而嗽。产后喘者。荣血暴竭。卫气无主。攻肺。故喘促。过在产时。满下太过。此名有阳绝患。难以喘论。宜作六合汤。若因去恶露发喘。先与琥珀散。后与喘药服之。

九宝汤出圣惠方 治感风伏热。一切咳嗽喘急。不问高年小儿。妇人室女。产前产后。皆可服。惟虚劳自汗不可服。

薄荷叶 紫苏 大腹皮洗 麻黄去根节各四钱 桑白皮 桂心 杏仁去皮尖 陈橘皮 甘草各两半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水一盏半。姜十片。乌梅一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服。一方加罂粟壳二个。人参少许。有两浙张大夫病喘。二十年。每冬转剧。不可坐卧。百方不瘥。后得临平谓法本服之遂瘥。法本丸三十年服之。服此药半年乃绝根本。永不复发。凡服此药。须久乃差。

神秘汤出大全良方 治水气乘肺而喘。兼疗支饮而喘。

陈橘皮洗去白 紫苏叶 人参 桑白皮 生姜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水煎去滓温服。

神授汤出大全良方 治上气喘急不得卧。

橘皮 苦梗 紫苏 人参 北五味子 右各等分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服。

千缗汤出大全良方 治痰喘。

齐川半夏七个炮制四片炒之 皂角去皮尖一寸 甘草炙一寸 生姜如指大 右药以水一椀。煮去半顿服。沈与宗侍制常病痰喘。不能卧。人扶而坐。数日。客有见之曰。我曾如此。得良药一服瘥。我以千缗酬之。谓之千缗汤。可试为之。与宗得汤一服而瘥。

枣膏丸出大全良方 疗息贲。

葶苈研细 陈皮 苦梗 右后二味为末。入葶苈令煨煮肥枣内研为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饮下。许学士云。予尝患停饮。水积肺经。食已必嚏渐喘。觉肺促急。服此良验。

杏子散出大全良方 治诸脏相乘喘急。

杏子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细研如膏 麻黄根为细末等分 右和前橘皮汤调下二钱。无时候。

治妇人喘促虚肿。快利小便即瘥。

用生姜二两取汁。白面三两。以姜汁搜作小剂。大半夏十个打研入面中。作为饼。炙熟令黄色为末。温热水调下一钱。以小便通利为度。

天门冬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乾饮水。面目浮肿。

天门冬十两去心秤 麦门冬八两去心 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子 右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散中去甘草加人参。或服王氏博济方中人参荆芥散亦可。如面肿不已。经曰面肿因风。故宜汗。麻黄、桂枝可发其汗。后服柴胡饮子去大黄。故论曰。治脏者治其兪。治腑者治其合。乳肿治其经。治兪者治其土也。治合者亦治其土也。如兵家攻魏救赵之法也。

呕吐附论

夫妇人呕吐者。由脾胃有邪冷。谷气不理所为也。胃为水谷之海。其气不调。而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胃。胃气中逆。则令呕吐。夫呕吐之疾。非特因虚冷而呕吐也。亦有胃热而呕者。亦有胃中冷。胃口热而吐者。亦有痰盛而呕者。亦有血弱而呕者。经云。无阴则呕是也。不可以一概用药。如胃冷而呕吐。宜用局方人参木香散、理中丸。及许仁则半夏丸人参七味丸。如胃热而呕吐者。宜用小柴胡汤、芦根汤、竹茹汤、槐花散。如胃中冷。胃口热而呕吐者。宜局方藿香正气散、生姜枣子煎。候冷服即止。如痰盛呕吐者。宜局方半夏茯苓汤、二陈汤。如恶阻。兼服茯苓丸。如血不归原。而呕者。宜用十全大补汤加陈皮、半夏、藿香、枣、姜煎服。呕吐者。饮食不时。生冷过度。致使脾胃不和。气逆呕吐。与无碍汤、五物汤之类主之。或月候不通。经络涩滞。四肢浮肿。而吐不能止。则为饮逆也。宜与五物汤。妊娠而呕吐。经血既闭。水积脏腑。气不宣。故心烦愦闷。闭食不美。吃食无味。饮啖酸菓。胁满呕吐。此名恶阻。胎气上冲故也。五物汤主之。产后中恶呕吐。因伤其血。损其气。虚其脏腑。感其风寒。则脾胃虚冷而呕吐。五物汤加半夏主之。大凡滞下之病。稍久或欲愈之。时多有咳喘。及呕逆之证。然咳逆者。古人所谓哕是也。哕者胃寒所生。此证最难。其他病亦恶咳逆。如见此证。宜用橘皮乾姜汤及半夏生姜汤、丁香柿蒂汤。若阳证咳逆者。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

尝治一痢疾。咳逆不止。六脉沉弱。诸医用药灼艾皆无效。仆投退阴散两服愈。又尝治许主簿痢疾愈后咳逆不止。服诸药无效。遂灸期门穴三壮而愈。如有呕逆之证。虽经云。无阴则呕然有胃热而呕。亦有胃寒而呕。有暑毒而呕。如胃热而呕。宜服小柴胡汤。孙兆竹茹汤、芦根汤、官局桔梗汤、竹叶石膏汤加生姜主之。呕而发渴者。猪苓汤。又尝治一痢后呕吐。六脉虚弱。此胃寒而呕。又似暑毒涌于胃脘。投局香蒂间愈。

益母子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脾胃久虚。气弱多欲呕吐。全不饮食。四肢乏力。

益母一两 附子炮 缩砂仁 丁香 厚朴 黄耆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川芎 良姜 藿香叶 当归各三分 人参 桂心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三枚。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无时温服。一方加白豆蔻半两。甘草半两。

厚朴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胃冷呕吐。不下食。

厚朴去粗皮用姜汁炒三两 右以姜汁一升。水五合。煮令汁尽。焙乾为末。以酒煮神黡。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温酒下。

白豆蔻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脾胃气虚弱。时欲呕吐。

白豆蔻三分去皮 芎?半两 丁香半两 藿香半两 白术一两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白茯苓半两 木香半两 诃黎勒皮半两 桂心半两 附子半两炮制去皮脐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焙 高良姜半两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七香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脾胃气。腹胀呕吐。不纳饮食。

沉香三分 麝香一分细研入 白檀香三分 藿香三分 丁香三分 零陵香三分 槟榔半两 白芷半两 诃黎勒皮三分 白豆蔻一两微炒 芎?三分 桂心三分 附子半两 当归三分锉碎微炒 细辛三分 木香三分 右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嚼下。不计时候。

白术丸 治妇人脾胃气虚弱。腹中冷痛。时复呕吐。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白术一两 木香半两 诃黎勒皮半两 当归半两锉碎微炒 桂心半两 芎?半两 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附子一两炮制去皮脐 乾姜半两炮制锉 蓬莪廿□戍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厚朴三分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焙乾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右为末。酒煮面糊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枣汤下。不计时候。

茅香花散 治妇人脾虚气逆。或时呕吐。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茅香花一两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丁香半两 高良姜半两锉藿香三分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诃黎勒皮半两 附子半两炮制去皮脐 当归半两 人参半两去芦头 白术一两 桂心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稍热服。不拘时候。

诃黎勒散 治妇人脾胃气逆。胸中痰滞。时欲呕吐。不思饮食。

诃黎勒皮一两 草豆蔻二两去皮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术三分 厚朴一两去粗皮涂姜汁炙令香熟 高良姜三分锉 白茯苓三分 桂心半两 人参三分去芦头 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去滑 附子三分炮制去脐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

龙脑散 治妇人脾胃虚弱。胸膈气滞。吐逆不止。

白龙脑一分研入 诃黎勒皮半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丁香半两 肉豆蔻半两去壳 藿香半两 茅香花半两 沉香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右为散。研入龙脑令匀。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生姜粥饮亦得。不计时候。

草豆蔻散 治妇人脾胃虚冷。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草豆蔻一两去皮 沉香半两 白豆蔻半两去皮 诃黎勒皮半两 白术半两 桂心半两 丁香母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右为细散。每服一钱。生姜调下。不计时候。

开胃丸 治妇人吐血不止。

半夏三两汤浸去皮以生姜三两去皮捣汁涂令焙乾 白豆蔻一两去皮 白术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陈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右为细末。生姜汁煮枣肉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下。不计时候。

丁香散 治妇人脏腑虚冷。脾胃气弱。食则呕吐。水谷不消。

丁香 白术 缩砂仁 草果仁各二分一作草豆蔻 人参一两 当归 白豆蔻一作肉豆蔻 藿香叶 甘草二分 橘皮三分 神黡 诃子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煎姜枣汤调下。

半夏丸 疗积冷在胃。呕逆不下食。

半夏一升真熊州者洗去滑 小麦面一升 右捣半夏为散。以水捣面丸。如弹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则是。药成丸。初吞四五丸。日二服。稍加至十四五丸。渐服此觉病减。欲更重合服亦佳。忌羊肉饧。救急用。

人参七味丸 此药服前半夏丸。虽觉渐损。然病根不除。欲再服之。又虑药毒不可久服。恐病滋蔓者宜服。

人参 白术各五两 厚朴炙 细辛各四两 生姜八两末 橘皮三两 桂心二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饮下十丸。渐加至二十丸。与半夏丸。间服亦可。忌桃、李、雀肉、生葱、生菜。

槐花散 治胃热呕吐。

皂荚 白矾 槐花炒令黄共黑色 甘草各等分 右为细末。白汤调二钱。

竹茹汤 治胃热呕吐。

乾姜三两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令耗半可取三分用 甘草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竹茹一弹大。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胃热者。手足心热。昔有一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饮食俱不下。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谓此正汗后余热留胃脘。孙兆竹茹汤正相当耳。

橘皮乾姜汤出大全良方

橘皮 通草 乾姜 桂心 甘草各四两 人参二钱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生姜橘皮汤 治乾呕哕。若手足厥冷者。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橘皮竹茹汤出大全良方 治哕逆。

橘皮二两去白 竹茹一升新者 甘草二两 人参半两 半夏一两汤洗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六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金匮方 治呕逆气乱心烦。

右以乾柿一个。水二盏煮呷神效。

猪苓汤出大全良方 治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猪苓 赤茯苓 泽泻 阿胶炒 滑石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候胶消尽服。

丁香柿蒂汤出大全良方 治吐咳逆。

丁香十粒 柿蒂十五个 右口□父咀。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半夏生姜汤 治哕欲死。

半夏二两一分洗 生姜三两切 右以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分为二服。

白垩散出大全良方 治妇人翻胃吐食。及治男子畏寒。

白蟮土以米醋一升煅白蟮土令赤入醋内浸令冷再煅再浸以醋乾为度取一两研 乾姜一分炮 右为细末研匀。每服一钱。饭饮调下。甚者二钱。如服一斤以上。取效。

白芷散出大全良方 治妇人翻胃吐食。

右用白芷一两。切作片。于瓦上炒令黄。为细末。用猪血三十文切片。以沸汤泡七次。将血蘸药。吃七片。如剩药末留后次用。

心腹胀满附论

夫妇人心腹胀满者。脏腑久冷。气血虚损。而邪气客之。乘于心脾故也。足太阴脾之经也。脾虚则胀。足少阴肾之经也。其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趣足心。入跟中。上股内。后兼贯肾。络膀胱。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其支者从肺出。络于心脏。虚邪气客于三经。与正气相搏。积聚内外。气并于脾。脾虚则胀。故令心腹烦满而胀也。诊其脉。迟而滑者。胀满也。胸腹胀满者。由体虚风冷之气。客于肠胃。搏于心腹。气血壅滞。不能宣通。得冷则逆。上抢胸腹。故令腹满。缘腹中故有停宿冷饮。令胎气相干。是故腹胀。产后两胁。或腹胀妨闷。膀胱有停宿水。因产而恶露不尽。二物相杂。流于胃。故使然也。胀闷之疾。龙涎汤降气汤主之。夫妇人胸胁胀满者。由劳伤体虚。而风冷之气乘之。客于脏腑肠胃之间。搏于血气。血气壅之不宣。气得冷则逆。与血相搏。则上抢胸胁胀满也。

诃黎勒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心腹两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诃黎勒三分煨用皮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焙乾微炒 人参半两去芦头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三分 当归三分锉微炒 木香半两 白术三分 厚朴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甘草一钱炙微赤锉 桃仁三分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阿魏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藏气久虚。腹胀不能食。

阿魏三分 木香一两 槟榔一两 肉豆蔻半两去壳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当归一两锉微炒 诃黎勒一两煨皮用 桃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 丁香半两 附子半两裂去皮脐 桂心 白术三分 右为末。同童子小便。煎阿魏、桃仁成膏。令温同入煎药末。和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温生姜酒下二十丸。

槟榔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禀赋实热。心腹胀满。不欲饮食。

槟榔 前胡 川芎 青皮各三分 赤芍药 桂心 大黄 苦梗 木香 枳壳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鳖甲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血气壅滞。心腹胀满。背膊疼闷。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赤芍药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芎?各半两 赤茯苓一两锉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木香半两 荆三棱三分微炮锉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川大黄一两锉微炒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白术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脾胃气虚。心腹胀满。不欲饮食。四肢少力。

白术 草果仁亦作草豆蔻 诃子肉各三分 赤茯苓 槟榔 桂心各半两 陈皮 厚朴 人参各一两 甘草 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热服。

木香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脾胃虚冷。心腹胀满。不欲饮食。

木香 桂心 白术 乾姜炮 陈皮 草果仁亦作草豆蔻 诃黎勒 人参各一两 神黡炒黄二分 甘草炙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如茶点热服。

槟榔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脏腑气滞。心腹胀满。不能饮食。

槟榔一两 桔梗三分去芦 桂心一两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白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当归半两锉微炒 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胡椒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脾胃久冷。心腹虚胀。面无颜色。四肢羸瘦。不思饮食。

胡椒一两 桂心三分炮 芎?三分 当归三分锉微炒 高良姜一两锉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尖 木香半两 草豆蔻一两去皮 白术三分 右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热酒下三十丸。

龙涎汤 治心腹胀闷呕吐。不思饮食。噎塞。

沉香 木香各一钱不见火 人参四钱不见火 甘草二钱炙 丁香四钱不见火 乌药六钱 陈皮七钱浸去瓤

无碍丸 治心腹胀。呕逆酸水。

大腹皮 槟榔炮 三棱各半两炮 莪术一两炮 木香半两不见火 右为细末。以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五物汤 治心腹胀满。食不下。

木香二钱半不见火 槟榔炮 白术 制朴 甘草各三钱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紫苏叶七片。盐半钱。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候。

降气丸 治心腹胀闷。不下饮食。

枳壳去瓤炮 橘皮去瓤各二两 木香三钱半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姜卜汤食后下。

槟榔散出圣惠方 治妇人血气攻心。胸膈壅滞。腹胁虚胀。

槟榔半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 桂心半两 木香半两 吴茱萸一分汤浸一次焙赤微炒 赤芍药一两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右为细散。不计时候热酒调下一钱。

大黄丸出圣惠方 治妇人心胸气壅。两胁满闷。不能饮食。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桂心半两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白瓤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 柴胡一两去皮炮 桔梗一两去芦头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人参紫金丸出大全良方 治妇人荣卫不和。心腹刺痛。胸膈胀满。不思饮食。

紫金皮 苍术 石菖蒲 香附子二两 人参半两 木香三钱 右为末。蜜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两胁胀痛附论

夫妇人两胁胀痛者。由脏腑虚弱。气血不调。风冷之气。客于腹胃。复于胞络之间。与气血相搏。壅塞不宣。邪气交争。故令两胁胀痛也。

三脘散 治中焦虚痞。两胁气痛。面目手浮足肿。大便秘涩。兼治脚气。

大腹皮 紫苏 藿香 乾木瓜 独活各一两 白术 川芎 木香 甘草 陈皮 槟榔各三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热服。日中服。(大全良方云。昔有一妇。中焦虚痞。胸胁胀痛。大便秘结。六脉虚弱。更数医服药皆无效。投此药不数剂而愈。)

诃黎勒皮 治妇人心腹气滞。两胁胀痛。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 槟榔 桂心 木香各半两微焙 白术 赤芍药 桔梗去芦头 当归微炒各三分 芎?半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

枳壳丸 治妇人心腹气滞。两胁胀痛。不能饮食。

枳壳三分麸炒黄去瓤 槟榔一两 桂心三分 木香半两 鳖甲一两涂醋炙黄去裙襕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焙乾微炒 芎?半两 诃黎勒皮三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陈橘皮三两汤浸去白瓤 当归半两锉微炒 右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暖酒下三十丸。

草豆蔻散 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草豆蔻 诃子肉各一两 桂心 桔梗 厚朴各三分 甘草一分 川芎 当归 乾姜 槟榔各半两 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热服。

庵<?艹闾>子散 治妇人脏腑虚冷宿食气攻。两胁胀痛。坐卧不安。

庵<?艹闾>子 延胡索 桃仁 桂心 琥珀 当归 赤芍药 木香 没药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无时候。

木香散 治妇人气血攻心。两胁胀痛。背膊壅闷。手足烦疼。不能饮食。

木香三分 白术一两 桂心 诃黎勒皮三分 鳖甲一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赤芍药 川大黄 当归三分锉微炒 桃仁三分汤浸去尖双仁麸炒瓤微黄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木香散 治妇人胸膈气壅。两胁胀闷。不欲饮食。

木香半两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白术半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赤茯苓三分 桂心三分 大黄皮半两 诃黎勒皮一两煨用皮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计时候温服。

木通散 治胁肋苦痛。

木通 青皮去白 川楝子去皮核各一两已上三味用巴豆同炒黄去豆 萝卜子炒 舶上茴香一两炒 莪廿□戍 木香 滑石各半两 右为细末。煎葱白酒调三钱。一服愈。甚者不过再服。

木香散 治妇人虚冷气攻。两胁胀痛。不能饮食。

木香二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焙乾微炒 芎?三分 桂心三分 高良姜半两锉 当归三分锉微炒 桃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右为细末。不计时。热酒调下二钱。

灵宝散 治妇人气攻刺痛引两胁。并治□□玄癖冷气。

丁香 木香 乳香各钱半 当归 延胡索 白芍药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食前温酒调服。

芍药汤出危氏方 治冷证胁痛。诸药不效。

香附子四两黄米醋二升盐一两煮乾为度 肉桂 延胡索炒 白芍药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沸汤调不计时候服。一妇人年八十。忽两胁痛服之愈。

气针丸出大全良方 治久积风壅。痚利滞气。空胸膈。止刺痛。

黑牵牛二两半生半炒 木香 青皮去白 大黄炮 槟榔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温水下三十丸。

大全良方云。昔有邓安人。年五十。忽然气痛。投神保丸愈。不一二日。再痛。再服神保丸六十七粒。大腑不通。其疾转甚。亦有要用沉香、木香、姜、桂等药。而未敢投。痛甚则筑心筑背定两胁。似有两柴十字插定心胁。叫声彻天。召仆诊之。六脉沉伏。乍来去。众问诊脉吉凶何如。答曰。凡大痛之脉。不可准也。但以证辨用药。观其人甚肥伟。问其大腑数日不通。仆曰。实痛也。其腹必胀。但以人按之痛甚。手不可向迩。此大实也。经云。满大实者。可下之。用气针丸五六百粒。是夜即愈。又曰金陵有家提干偶一日其内人病心腹胀痛。众医投木香、沉香、槟榔、大腹、芍药、姜、桂之类。痛益甚。召仆诊之。六脉弦紧而和。不似病脉。但诊时手如火。以此知其实痛也。众问如何治疗。仆曰。大凡心腹刺痛。不可便作虚冷治之。有二医答曰。非冷而何。热即生风。冷生气是也。仆曰。不然。难经云。虚作痒。实则痛。张仲景云。腹痛者。投桂枝加芍药汤。痛甚者再加大柴胡汤。家提干云。荆布素来质弱。仆曰。有可辨处。遇痛时使一婢按之。若痛止。是虚寒证也。若按之转甚。手不可近。此实痛也。今一婢按之。手不可近。叫唤异常。仆曰。此实热无可疑者。当用大柴胡汤治之。众皆不许。仆责状而投之。八服愈。逍遥散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