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 痈疽门 发背附论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 痈疽门 发背附论·

卷二百八十九 痈疽门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 痈疽门 发背附论

夫发背者。热毒之气发于背兪。为痈疽是也。此内本于五脏。外传诸腑。热气攻发。必生于府兪之间。得之乳石发动。及肥甘滋味之过。脏腑壅热。经络为之不通。毒气凝滞。必因兪穴而出。是以服石之人。于居处衣食。嗜欲喜怒。尤宜节慎。一有过举。则毒气乘隙而发。初如芥粟。治之稍缓。则盈尺寸而难图。故始觉热搏于分肉。痛伤于经络。宜速治之。盖其脉不通。则肿毒增甚。经所谓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是也。血败肉腐。为患不一。实则为痈。浮则为肿。深则为疽。然发于背者两胛间。初起甚微。或痒或痛。往往忽之。数日遂致不救者。治之始则度其肿之正中而灸之。壮数逾百。使恶气外出。次以药痚利腑脏。决其邪毒。则有可治之理。

凡发背皆因服食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平生不服。而自发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于死。其临困之时。已阔三寸。高一寸。疮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中皆脓出。寻时大困。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痒痛有异。即火急取净土水和为泥。捻作饼子。厚二分。阔一寸半。以粗艾火作炷。灸泥饼上。贴著疮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子即瘥。如榆荚大。灸七七饼炷即瘥。如钱大。可日夜灸之。不限炷数。仍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诸药。攻之乃愈。又法诸发背未作大脓。可以冷水射之。浸石令冷熨之。日夜莫住。瘥乃止。此病忌面酒五辛等。亦有当两肩上发者。

凡服石人。皆须劳役四体。无令自安。如其不尔者。多有发动。亦不得逐。便恣意取暖。称已适情。必须遗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寗。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耳。

凡肿起背胛间。头白如黍粟。四边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即名发背也。禁房室酒蒜肉面。若不灸治。即入内杀人。若灸当疮上。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治者、皆死。

背疽其原有五。天行一。瘦弱气滞二。怒气三。肾气虚四。饮火酒。食炙火□尃物。服丹药。热毒五。盖治背疽。不可一概将为热毒。其治之难易。当自一而至五。

病有至甚而生。有微而至死。病证难辨。死生何从决乎。盖发背透膜者死不治。此言肝兪已上未溃肉陷、面青、唇黑、便污者死。此言坏藏便下瘀血溃喉者不治。阴入腹者不治。入囊者死。鬓深及数月不治。谓如及寸余者在颐后一寸三分。毒锐者不治。无此者生。流注虽多。疗之必愈。

发背之人。虽云有热。未有不自肾虚而得之者。若疽疾减退五分之后。便合依法五更初。服山药丸。或加减八味丸。

背疽呕逆。乃是毒气冲心。非脾胃之冷。当服内托散。杨氏家藏方云。有人因鼻衄初愈。不曾表汗。余毒在经络。背发大疽。自肩下连腰胁肿甚。坚如石。色极紫黑。医以凉药服之。中夜大呕。乃连进此药。三四服呕遂止。既而疮溃。出赤水淋漓。四十日而愈。又有患瘰疬者。痛过即呕。服此药呕亦止。近见有人病疽。医者不肯用此药。为恐伤脾胃。愚故引杨氏之言。以解世人之惑。

凡发背疽之后。不曾服内托散。致使热毒冲于心经。必使后来咽喉口舌生疮。甚至黑烂。合先服犀角散。以解散其毒。免有此证。

凡有背疽之人。难于隐几。但用菉豆十斗。作一大袋隐伏。则自然心凉身体安稳。饮食居处。依法戒忌。已安后。半年间血气未定。犹当谨之。不废药饵。方能保全。外科精要云。史氏叙源幼时学举业。全不知医药。甲申年自太学归省。国医常頴士器之。适在府下。求为母氏一诊。云。有蓄热必渴。时母氏所饮。大略喜水。又云但防作疮。觉疮便著艾于上。热盛则五花灸之。谓中及四旁。随赤到处灸。非方停也。切记。至辛巳年六月望日。母氏忽言背胛间微痒。视之有赤半寸许方。有白粒如黍粟。记器之言。乃急著艾。其赤随消。至二十七壮而止。信宿复觉微痛。视之有赤下流。长二寸。阔如韭叶。举家不悉。皆以前灸为悔。亲戚交责。谓赤热如何用火。有诋器之者。遂呼外医用药膏覆之益引。一日夜增一晕。至二十二日。衡斜约六七寸。痛楚不胜。间一呻吟。听之心碎。仓皇询告。或云等慈寺老智全者。前病疮甚大。得灸而愈。奔问之。全云。剧时昏不知。但小师辈言。范八奉议守定。灸八百余壮方苏。约艾一筛。尔亟归白之。见从。始以银杏作炷其上十数。殊不觉。乃截四旁赤引。其炷减四之三。皆觉痛。七壮后觉痒。每一炷烬。则赤随缩入。灸至三十余壮。赤晕方退。病者信。遂以艾作团。梅杏大。灸其上。渐加至鸡黄大。约四十团方觉痛。视火焦处已寸余。盖灸之迟。而初发处肉已坏。攘盛隔至好肉方痛耳。四旁知痛者。肉未坏也。又有言一番殿直居城南。施疮药每效。叙源即再拜邀请。时已薰黑。火焮满背。番以手扪疮五六寸许。试之云。疮高阜而热。不妨。且云只怕不高而热气少者。病者食粥讫。安寝。前此六夜不寝。至晓视之。疮如覆一瓯。突然高三四寸。上有百数小窍。色正黑。以千金所说。与潘氏高阜之言求之。突然高者。毒气出外而聚也。百数小窍者。毒未聚而浮攻皮肤也。色正黑者。皮与肉俱坏也。非艾火出其毒于坏肉之里。则五脏毕矣。至是方悟明堂图与烟萝子所画五脏。在背如悬挂然。今毒行分肉间。待其外穿溃。则内虚。外实则易入。内实则难出。皎然可见。而听庸医用寻常赤肿敷贴凉冷药。以消散之。此借寇兵也。源痛自咎。为人子不知医。致亲疾危甚。荷神明扶佑。于仓皇间问知艾灸。已危而获安。

医学类证论曰。治发背、发脑、发鬓、疔疮、鬼箭、射工、鱼脐等。一切恶疮。无不灵验。方才觉有患。便用蒜横切作片子。如两重纸厚。贴在疮上。以菉豆火艾圆子灸之。待痛稍可忍。即渐大作圆灸。痛又可忍。便除蒜灸之。若是正发背。二日内灸者。十得十愈。四日内灸者。十得七八。六日内灸者十得五六。八日内灸者。十得一二愈。十日以后灸即不得力。若得力者。即是热毒疮。非发背也。凡发背者。灸无多少定数。但初痛候不痛即住。若初不痛候痛即住。然则大约如此。若住火后。又肿及痛者。即须更灸。候不肿不痛即住。火每患一个疮。或灸三百圆。或灸五百圆。或一千圆。或二千圆。以差为度。若患三个五个疮。直须各各用前法灸之。候不肿不痛。然后用膏药贴之。或问曰。何以知是正发背与热毒疮。愚应之曰。若有患者。待请人识认得是正发背。或是热毒疮。即已迟也。何异咨丈人而后救火者哉。古人云。面无好靥。头无恶骨。背无好疮。但依此灸之。又何须识别者。或问曰。前言医一切恶疮后。但灸发背而已何也。愚应之曰。疮中人言医不得者。发背也。令若早灸。无有不验。则其余不言可知也。或曰。忽遇春夏。火正旺相。得行灸乎。若灸多得无火毒入心乎。愚又应之曰。此是未知灸法之人也。千万勿信。

本事方云。元祐三年。夏四月。官京师。疽发于背。召国医治之。逾月势益甚。得徐州萧县人张生。以艾火加疮上。自旦及暮。凡一百五十壮。知痛乃已。明日镊去黑痂。脓血尽溃。肤里皆红。亦不复痛。始别以药傅之。日一易焉。易时旋翦去黑烂恶肉。月许疮乃平。是岁夏间。京师士大夫病疽者七人。余独生。此虽司命事。然固有料理不知其方。遂至不幸者。以人意论之。可为慨然。

儒门事亲云。一富家女子十余岁。好食紫樱。每食即二三斤。岁岁如此。至十余年。一日潮热。如热劳。戴人诊其两手脉。皆洪大而有力。谓之曰。他日必作恶疮肿毒。热上攻目。阳盛阴脱之证。其家大怒。不肯服解毒之药。不一二年。患一背疽如盘。痛不可忍。其女忽思戴人曾有是言。再三悔。过请戴人。戴人以金□非针绕疽晕刺数百针。去血一斗。如此三次。渐渐痛减肿消。微出脓而敛将作痂时。使服十补内托散乃痊。终身忌口。然目亦昏。终身无子。

凡背疮初发。便可用藏用丸、玉烛散。大作剂料。下脏腑一二行。次用金□非针于肿焮处。循红晕周匝内。密刺三层出血尽。以湿软帛拭去血。甚者百会、委中皆出血。后用阳起散傅之。不可便服十味内托散。其中犯官桂。更用酒煎。男子以背为阳。更以热投热。无乃太热乎。

二乌丸一名万灵丸 治发背托里定痛。驱风毒。凉血脉。

羌活去苗 薄荷叶各三两 川芎三味不见火 玄参 地榆 麻黄去根节 蔓荆子去蒂白膜 旋覆花去萼蒂 荆芥穗各二两 防风去叉芦 天麻 白芷不见火 白僵蚕直者去丝足口炒 牛旁子炒各二两 甘菊花三两 大川乌去皮尖炮 何首乌各四两 粉草炙四两半 蝉蜕洗去土前足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大黄膏 治发背疼痛。日夜不可忍。涂傅。

大黄锉 雄黄研 芎? 黄连去须 白芷 槟榔锉 当归切焙 木香 桂去粗皮 黄檗去粗皮 芍药 附子去皮脐 乳香研 麒麟竭各半两 鸡舌香 麝香各一分 猪脂一斤 右为末拌匀。先于银器内熬猪脂。令沸。去筋膜。下诸药末。调成膏。涂患处。日三上。以差为度。

竹叶黄耆汤 疗动散肿。已自利。虚热不除宜服。

竹叶切三升 黄耆四两 小麦一升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石膏二两研 人参二两 升麻一两 茯苓二两一用七分 桂心六分一用三分 当归三两 乾枣十四枚 五味子三两 生姜三两 乾地黄一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知母一两 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九升。去滓内药。煮取三升。温分四服。

千金托里散出儒门事亲书 治一切发背疔疮。

连翘二两二钱 黄耆一两半 厚朴 防风 桔梗各一两 川芎 白芷 芍药 官桂 甘草各一两 木香 没药各三钱 乳香三钱半 当归 人参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用酒一大盏。煎三沸。和滓温服。

地黄丸 常服令人终身不患发背。

熟地黄五两 苁蓉酒浸 天门冬 石斛 当归 防风 白茯苓 川芎各三两 远志 黄耆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人参 细辛 巴戟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荆芥汤下。

莽草膏 疗发背痈肿。牢核成脓。

莽草 芎? 当归 细辛 附子炮 黄芩 乌头炮 牛膝 踯躅 野葛 茯苓 防风 杜蘅各一两 猪脂半斤 右切。用猪脂合煎。去滓傅疮上。日再。忌猪肉、冷水、生菜、大酢。

神仙万灵散 专治发背疔疮。一切恶疮。

金银花一两半 皂角针 穿山甲 白芷 天花粉 甘草节 当归尾 防风 藿香 赤芍药各半两 乳香别研 没药各三钱另研 右口□父咀。每服一两重。水一眃。无灰好酒一眃。砂石器内顿放。瓷碟盖口。纸条糊缝。文武火煎至重车行十里远。药香为度。热服。仍饮好酒数杯。厚衣被汗出为效。滓再煎服。病重者不过三服。合煎服时。并忌鸡犬妇人见。老病气衰者。加黄耆半两。

连翘散 治发背肿。痈疽恶风结脓血。

连翘子 独活去芦头 木香 射干各三分 甘草炙锉 桑寄生锉 升麻 鸡舌香 沉香 乳香研 大黄锉炒一两一分 麝香研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入淡竹沥半合。去滓。空心温服。快利三五行为度。未利再服。

排脓内补铁屑散 疗痈发背。

当归 人参 细辛 甘草炙 苁蓉 黄耆 桂心 防风 黄芩 铁屑 芎? 芍药各等分 右为散。服方寸匕。忌海藻、菘菜、生葱、酢物等。

玄参散 治热毒气攻冲背上。初觉疼痛。心神烦闷。

玄参 黄芩 当归 赤芍药 麦门冬去心 犀角屑 甘草生锉 远志去心 生乾地黄各一两 赤茯苓 川升麻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半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小麦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犀角散 治初觉皮肤及头背有疮疖。恐成痈疽。兼脏腑壅涩。或寒热口乾心烦。

犀角屑一两 知母三分 木通一两锉 赤芍药 川升麻 荠苨 葳蕤 黄芩 甘草生各三分 麦门冬去心 马牙硝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半合。不计时温服。以利一两行为度。

黄芩散 治大热发痈在背。或于阴股间。

黄芩锉 黄耆锉 木通锉 前胡去芦头 川升麻各一两半 栝蒌根二两 赤芍药一两 赤茯苓一两 甘草一两生锉 当归半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人参半两去芦头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小麦一百粒。生地黄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汤 治发背痈。已服利汤。后服此。

麦门冬去心焙 黄耆锉 芍药 生乾地黄各一两 前胡去芦头 黄芩去黑心 升麻 远志去心 栝蒌去皮各三分 当归半两 小麦一合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二枚擘破。生姜一片拍碎。竹叶二七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连翘散 治积热毒气攻腑脏。出于皮肤。为发背痈肿。

连翘 沉香 玄参 川升麻 桑根白皮锉 蓝子 露蜂房微炙各一两 川大黄锉碎微炒 犀角屑 寒水石各二两 川朴硝二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长利为度。

黄耆散 治发背热毒肿痛。四肢烦疼。

黄耆锉 黄芩 远志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生乾地黄 人参去芦头 芎? 赤芍药 当归 犀角屑 甘草生锉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大川乌丸一名没药丸 治发背及活经络。五七日病渐退。合用此及二乌丸。排脓生肌。

大川乌生去皮尖 当归去芦酒浸 赤芍药 木鳖子去壳切炒 苏木锉炒 川独活去芦 羌活去芦已上各二两 五灵脂淘去砂土微炒用 乳香 没药并别研 穿山甲蚌粉炒已上各一两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桔梗散一名木占斯散 治发背痈肿消脓。及妇人发乳并肠痈。

桔梗去芦头炒 木占斯 防风去叉 甘草炙锉 败酱 厚朴去粗皮姜汁炒 人参 细辛去苗叶 桂去粗皮 乾姜炮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日三。以差为度。一方有栝蒌无桂。如入咽觉流入疮中。若痈疽灸不发坏者可服之。疮未坏去败酱。此药或时有脓痈令成水者。病在上常吐。在下常脓血。此谓肠痈。若疮已脓便愈。发背无有不疗。

犀角汤 治初发背上似琴弦。抽痛有头。

犀角镑 人参 黄芩去黑心 山栀子仁 木通锉 连翘 升麻 芍药各三分 甘草炙锉 大黄锉炒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前胡散 治发背及诸疮肿疼痛。

前胡去芦头 麦门冬去心 川升麻 黄芩 知母 甘草锉生用 川大黄锉碎微炒 赤芍药 当归各一两 黄耆一两半锉 右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五香汤 去大黄。加人参黄耆犀角汤。

人参四钱去芦 绵黄耆一两去芦 犀角屑二钱 木香 沉香 乳香别研 丁香各半两 粉草四钱 右为粗末。入麝香一钱。别研。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兼服内托散、五香连翘汤、沉麝汤、五香汤四方。宜相间多服。药性平和。自有宣热拔毒之意。仍诸香散气行血。免生变证。若见发热口燥。焮热赤肿。六府秘结。宜服神仙追毒丸、漏芦汤。或孙真人单煮大黄汤。尽不妨也。若虑太峻。只服六味漏芦汤。以次对证用药。万不失一。

虎牙散 治发背痈疽。

乾姜炮 附子炮制去皮脐 虎牙 当归切焙 防风去叉 王不留行 甘草炙锉 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米饮调下。一法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醋物。

麦门冬散 治热毒气盛。背上发痈肿。渐觉牵痛。

麦门冬去心 当归 玄参各一两 甘草三分生锉 赤芍药三分 生乾地黄一两半 蓝叶 地骨皮 犀角屑各三分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升麻散 治发背疼痛。身体壮热。心腹烦闷。

川升麻一两半 沉香三分 藿香半两 木香半两 甘草一两生锉 葛根一两半锉 麦门冬一两去心 黄芩一两 赤芍药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漏芦散 治发背肿痛烦闷。

漏芦 白敛 黄芩 白薇 赤芍药 甘草生锉 枳实麸炒微黄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射干汤 治初发背上似琴弦。抽痛有头。

射干 犀角镑 升麻 玄参 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 大黄锉炒各一两 山栀子仁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八分。入芒硝末一钱。去滓。空心温服。快利两三行为度。未利再服。

止痛药 治发背热盛。速用此药。

金樱桃根洗去粗皮。锉捣一盏。生甘草半两同杵。用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滓。旋入银盏内。温服。取尽一盏。又入童子小便一眃。煎至八分。去滓。旋入银盏内温服取尽。如心中觉逆。食少白梅则止。次服后药。

大黄生 甘草生各一两 麝香研一字 木香一分 丹砂研一钱 鬼腰带根洗锉 金樱根洗锉各半碗 右都用水五碗。煎至两碗半。入酒一碗半。更煎至一碗。去滓。旋入银盏内。温服令尽。取下恶物。如觉差。即去甘草、大黄。余药依前分两。入水四碗。煎至两碗。入酒一碗。更煎至一碗。去滓。旋入银盏内。温服令尽。如未差。更依前方合一料服之。无有不差者。若疮已破。用生肌膏药贴。及掺后药歛疮口。

龙骨散

龙骨煅赤地上去火毒研 赤芍药为末各半两 铅丹一分 胡粉半钱 右同研匀细。先以葱汤洗疮。后拭乾。以药掺之。

神金膏 治发背疮。

白芨 蜜陀僧研 甘草 黄檗去粗皮 黄连去须 腻粉各半两 麝香研一字 右研为细末。用津唾调成膏。以无灰白薄纸。看疮大小。涂纸上贴之。无力即换。

五倍子散 治发背。生肌肉止痛。

五倍子 地龙去土 黄连去须 乳香研各一分 木香半钱 蜜陀僧 槟榔锉各一钱 右为散。每用少许。乾贴疮上。

治发背、发鬓、乳痈。及诸毒肿神方。

黄连去须 蛇床子 乳香别捣各一两 杏仁三七枚去皮尖双仁炒研 蔓菁子 盐花各一撮 人粪尖少许 右捣和作饼子。厚如五钱。粗布摊贴之。每日三四度易。夜亦然。每易时以甘草汤洗药。便撮作头。如已穴及脓水亦贴。肌生脓自出。

治痈疽发背。及发乳方。

吴茱萸一升捣之。以苦酒和。贴痈上。

治发背欲死。

以芭蕉捣根。涂上。

治背上疮。弥验。

以针挑四畔。白僵蚕为散。水和。傅之即拔出根。

狼毒膏 治发背疮如葡萄。破后。疮孔无数。

狼毒 蓝根 龙胆各半两 定风草一两 乳香一钱 水银粉炒一钱匕 右为末。蜜调成膏。摊帛上贴疮。

蓝根膏 治背痈如<?釒敖>底。又如蒲扇。疼痛不止。

板蓝根 黄芩去黑心 黄连去须 大黄各一两 白芨一分 乳香半两 右为末。用新汲水调成膏。量大小贴之。日四夜二。

金花散 治发背热毒结聚。焮赤疼痛。消肿解毒。

雄黄研细三分 黄连九节者半两 槟榔锉 麝香各一分 郁金 大黄各半两 右为散。入麝香、雄黄同研匀细。每取生油调如糊。涂患处。日二上即差。

沉香散 治发背肿如杏。或如鸡子者。

沉香一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木香一两 川升麻一两 麻黄二两去根节 川大黄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背疽

麻黄去节 甘草 陈皮各四钱 没药 木香 乳香各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四钱。葱白同煎。上搭手食前。下搭手食后。先用别药推。脏腑如利者。不必推。极妙。如推可用当归连翘散。

木香散 治发背肿毒如杏。烦热疼痛。

木香一两 地骨皮 玄参各二两 甘草一两生锉 川升麻二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温服。

大黄散 治发背初欲作肿宜服。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栀子仁一两 川升麻一两 黄芩一两 甘草一两炙锉 玄参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一方不用玄参。得快下数行便止。不下则更服。

黄耆散 治发背赤肿发热疼痛。脓不出。

黄耆一两锉 赤小豆一分炒熟 赤芍药半两 白敛三分 芎?三分 栝蒌根三分 右为细散。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二钱。

悬蒌散 治发背恶疮。

悬蒌一个 大黄 金银花 皂角刺各一两 当归半两 右锉碎。用酒一碗。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有头者。加黍粘子。

栝蒌散 内消恶肉。生好肉。

黄耆四两锉 皂角刺八两红者拍碎锉 甘草六两 牛膝二两 黄栝蒌十个锉 右用蜜一斤。旋入铛内。炒至紫色。见风吹脆为末。有粗、再炒为末。酒调下二钱。此方七里道人张元甫。用之如神。元甫当时秘藏此方。人莫传者。余少时目击其事。后凡三十年。始得之于章明叔。盖其徒云。

当归连翘散

连翘 当归 大黄 芍药 栀子 鹭鹚藤各半两 右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大盏。生姜五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量力减。热者加一利之。

秘方 治发背已溃未溃者。最有神效。

厚朴二钱姜汁制 陈皮三钱去白 苍术五钱米泔浸 甘草二钱炙 右入桑黄菰五钱。同为末。疮溃则乾掺之。未溃则油调涂之。

救生膏 治一切发背。

蜜陀僧碎炒 黄檗旁根金州厚者用黄蜡一弹子大火炙涂尽为度各二两 乌贼鱼骨白者去甲半两以上三味捣研极细 腻粉半钱 右和匀。每用新汲水调。摊纸上。先令患人口温酸浆水洗疮。然后贴。每日一换。

化毒散 治发背痈疮。

白矾灰研 铅丹研 蜜陀僧研 木鳖子仁各一两 右同入瓷盒煅赤。放冷地上。纸衬盆盖一时辰。细研。以菜子油调贴。其冷如冰。

治发背及诸恶疮

取石如鹅卵大。猛火烧令赤。内醋中十余度。至石碎尽。取屑曝乾。和醋涂肿上。

治发背

掘地为孔。一头旁通取风。以穴大小可肿处仰卧地上。令痈入穴孔中噏之。作三五个觉热即易。

还魂丸 治发背痈疽。一切肿脓。

腻粉 水银 硫黄各一分同研 巴豆仁四十粒 右将巴豆单覆铫底。以三物按上。巴豆令平。以瓷盏盖之。四面湿纸搭合。勿令气洩。炭火四面缓烧之。时于水中蘸铫底。少顷又烧又蘸。其盏上底内。滴水一点如大豆。乾则复滴。以三滴乾为度。候冷研。陈米饭丸作二三十丸。每服一丸。熟水吞下。痚下恶物。以白粥补之。此药一丸活一人。曾无失者。才取下即时不痛。其疮亦乾。

发背疔疮。蛇伤虎咬。

京墨 白梅肉 生姜 猪胆 右为末。绕疮围之。

疗发背。及一切毒肿方。

生麻油六合 黄丹二大两半 生栗子四十九枚取大小中者熬焦去皮碎绢筛 地胆二钱捣碎筛 右和。于铜器中盛。用炭火重汤煎。候沫溢出。与器口欲平。取小麦一合。分二人嚼。取筯急纳药中。搅使与相和膏。擎下安铜器冷水中。成膏讫。以故帛涂膏。贴所苦处。晨夕换膏。

治发背

蜗牛七十个 独蒜二十五个用竹刀子排开 菉豆粉半斤 藜芦半两 右先将蜗牛入锅内。炒涎出。次下蒜令乾。后下豆粉、藜芦为细末。如用。浆水津调涂患处。疔疮亦可用此药治之。

治背疮方

丁香 地丁香 小蓟 蚕砂 右等分为细末。用醋调。傅病处。

牛齿膏 治发背疮肿痛。

水牛牙齿煅赤 乳香一钱研 太阴玄精石各一分 右为末。每用绯绢量疮大小剪。以津唾调药。摊绢上贴之。

麝香散 治发背疮冲破。疼痛不可忍。

麝香研半钱 蒺藜子 紫背荷叶各半两 右研为散。每量疮大小。临时乾贴疮上。

皂荚膏 治发背初觉但是热肿。令内消。

皂荚一梃拣肥长者刮去黑皮及子 栗子一十枚大独颗者去壳曝乾 桑根白皮一两 右为细末。用生油调成膏。涂疮上。

治发背毒肿。紫黑坚硬疼痛方。

蛇蜕五寸 芸薹子二两 竓中不着水砖末一升 右为末。以酽醋和。细细涂肿痛。立定。

黄耆散 令发背自溃。

绵黄耆细者洗焙一两 甘草半两 皂角针拣红紫者锉麸炒黄一两 右细末。每服一大钱。酒一盏。乳香一块。煎汤去滓服。

疗发背及肿毒、恶疮。

大黄生用 石灰熬风化者 赤小豆 右等分为末。白酒和涂立效。忌羊肉、热面、大酢。一方醋调涂之。乾即再涂。

凉血护肌膏 治发背活经络。生肌肉。

南星生八两 雄黄一两研 白矾生末四两 右为细末匀。用生地黄汁调。涂四围。

治发背及诸般痈、毒疮。

以黑铅一斤。甘草三两。微炙锉。用酒一斗。着空瓶在旁。先以甘草置在酒瓶内。然后熔铅投在酒瓶中。却出酒在空瓶内。取出铅依前熔后投。如此者九度。并甘草去之。只留酒令病者饮醉寝。即愈。

又方 篽疮令不溃。

发背疮疽不可医 醋研好墨绕周围 猪胆生姜调涂上 到明如是鬼神医

灵中散 治背疽等疮。

陈大蜂窠一个 白矾 芝麻 右装入蜂窠内。火烧之。小油调扫之。

治发背初觉。热毒壅结。宜宣泄毒气。令不成疮肿。

川乌头半两生去皮脐捣罗为末 巴豆一分去皮和心膜生研 朱砂一分细研 右药相和。研令匀细。以软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以利快为度。未利再服。

消毒散 治发背欲结不结。四肢寒热。

车螯一个可盛二两硝者 朴硝二两 右以硝入车螯内。湿纸裹。黄泥固济。麻皮缠之。煅赤候冷去泥。同研如面。将绢铺地。薄摊药末于上。盆盖一食久。入乳香、地龙末各一分。白僵蚕、甘草末各半分。和匀。每服半两。酒调去滓服。能饮酒者多与之。其滓涂患处一食久即转下恶物。只两服或消或破。别服补药。

金绵膏 治发背。

楸叶五斤如无即用楸白皮锉 马齿苋二斤去根切 右以水五升。熬至一升。去滓。入锅内。以柳枝搅。熬如饧。盛在瓷器内。先以荆芥汤洗疮。次用鸡翎扫药于疮上。令匀。以薄纸贴之。更用酒调二钱服之。

五灵脂散 治发背。

五灵脂半两 乌贼鱼骨去甲一两 右为散。凡患者初觉时。以水调扫肿处。如已大作者。入醋面同调。傅之。

龙葵根散 治发背成疮。痈疽成疮者。

龙葵根锉一两 麝香研一分 右先将龙葵根捣罗为末。入麝香同研令匀。水调涂于疮上。

金粉膏 治发背痈疽疮。

锡四两用板瓦盛炭火安锡在上扇之候煅成灰研末 蜜陀僧四两入罐子内以盏子盖口盐泥固济勿令透气用炭火煅不闻药气为度取出放冷 右同研极细。量疮大小。临时入腻粉少许。以鸡子黄调如膏。摊在疮上。以绯帛盖。

乳香贴方 治发背。

乳香研 黄蜡好者 右等分。同入铫子閒化。泻入水内。斟酌疮大小。取剂在于火上閒化。摊于帛上。或纸上贴之。不住以手按令着肉为止。此药易乾故也。一日三易。肿消痛止。如已有头欲破者。亦渐缩减。

麦饼方一名甘草膏 治发背崔元亮海上秘方。李北海云。此方神授极奇。

大麦一升炒熟一法用九两大麦面 甘草生用三两 右为末。用好醋少许和匀。微有醋气。仍以百沸汤拌和作饼剂。方圆大小如疮肿大。热傅之。以油单并故纸密裹。勿令通风。冷即换之。常须吃黄耆米粥甚妙。如已成脓自出。未成内消。一方用酥少许。不用醋。

百草霜膏 治发背痈疽。及一切疮。热痛不可忍者。

百草霜 生蛴螬等分 右同研细贴之。如冰。痛即止。

治痈诸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杀人。

取母猪蹄两只。通草六分。以绵裹。和煮作羹食之。

治发背疮。消痈肿、拔毒。

以五月六月采曲节草茎叶阴乾。与甘草作末。米汁调服。

治发背初觉。宜服。

黄牛乳二大盏 秦艽二两去苗锉 右药相和。煎至一大盏。去滓。分温三服。当时快利为效。

治发背方

用乱发灰酒服方寸匕。亦治瘭疽。

又方

用猪脂傅上。日四五度。亦治发乳。救急方云。取猪羊脂切作片。冷水浸贴上。暖易之。五六十片瘥。若初贴时。少许即寒。寒定好眠。甚妙。

又方

用三年醋滓。微火煎令稠。和牛脂傅上。

又方

用猪狗牙烧灰。醋和傅上。日三四易。

又方

用烧古蚌灰、鸡子白和傅之。日三四易。

又方

用饮铁浆二升。取利。

又方

用蛇头灰醋和傅之。日三易。一方水和傅之。

又方

用烧鹿角灰。醋和傅之。日四五易。

治发背欲死。

取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当烂。截去更合之。瓜未尽疮已歛小矣。即用膏养之。

背疽掺药方

李氏云。龙游有患背疽。已溃如碗面大。视五脏仅隔膜耳。自谓必死。有用大鲫鱼一枚去肠脏。以羯羊粪实其中。烘焙焦黑极乾燥为细末。乾糁之疮口遂收。至今无恙。此出洪氏方。屡有效。故附于此。须候脓少欲生肌肉时用之。

治发背诸恶疮。痛不可忍方。

用粪缸底上青泥。取出阴乾为细末。用新水调傅。其痛立止。

治发背

用乱发、露蜂房、蛇皮。烧灰存性。调傅一钱。神效。

金针散 治发背。

用皂荚针春时取一半青一半黑者。不拘多少。曝乾。捣罗为散。先任意饮食讫。用药三钱。酒调服之立差。未退再服。

黄石散 治发背疮。昔杨愔患背肿。马嗣明以炼石涂之便差。

用粗理黄石如鹅卵大。猛火煅赤投醋中。因有屑落醋中。复煅投。石尽为度。取屑曝乾捣散。以醋调傅背上。即愈也。北齐马嗣明以此方医杨遵彦背疮效。刘禹锡谓之炼石法。用之傅疮肿。无不愈者。

桃花汁 治发背疮痈疽。

用桃花不拘多少。于平旦承露采取。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涂傅疮上。有虫即出。无花但桃叶亦得。以腊月猪脂和涂。亦佳。

治发背疮肿方

用白面取泥拌和。围肿四畔。令童子七人。尿围中。浸肿处即差。

又方

用新马粪一味。厚涂肿上。乾即易之。亦疗发乳。

又方

用益母草一味。烂捣。绞汁三合服之。滓傅疮上。热即易之。

硝石搨方 治发背赤焮疼痛。

用硝石五两。汤一斗。浸硝待冷。取故青布两片。更渍浸搨。日三五度。

薜荔散 治发背神效。

用薜荔叶一味。不拘多少。阴乾。捣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沸。温服。更用叶煎汤洗甚妙。一方治背痈。和蜜饮数升。滓傅疮上。后以他药傅贴。遂愈。昔宜兴县张渚镇有一老举人聚村学。年七十余。忽一日患发背。村中无他医药。急取薜荔枝叶烂研绞汁。和蜜饮数升。以其滓傅疮上。后以他药傅贴。遂愈。医者云。其本盖得薜荔之力。乃知图经所载不妄。又方以薜荔叶乾末傅之。下利即愈。

又方

用糯米不拘多少。炒熟细研。以井花水调涂四面。乾即易之。

又方

用木芙蓉叶自落者。经霜然后收之。碾末。淡醋调于掌上。如青苔色为妙。绢帛涂贴疮上。一方治软疖。用盐水调搽。

治发背初觉肿痛方。

用赤小豆一味。捣罗为末。和猪胆汁涂之。乾即易。

治发背。及一切热疮肿方。

用芸薹一握切。和酥炒热傅疮上。冷即易。日三度。单用芸薹叶傅亦可。

治背疮

取户边蜘蛛。杵以醋和。先针四畔令血出。根稍露。用药傅。乾即易。旦至午拔根出。大有神效。

治发背

用金星草不拘多少。捣为末。冷水服方寸匕。及涂疮上亦效。彼人用之。往往皆验。又方用叶连根半斤挫。以酒五升。银器中煎取二升。五更初顿服。丹石药毒悉下。并治痈肿结核。衍义曰。不惟下所服石药。兼毒去疮愈。如不饮酒。以新汲水调服。以知为度。

疗发背神验法

取牡狗白粪五升。凡觉欲作时。以温水一碗。绞取汁。分再服。仍以滓傅上。每日再为之。差止。

治发背欲死方

用伏龙肝为末。以酒调。厚傅其上。疮口乾即易。不日平复。

治发背

用蜗牛一百枚活者。一升净瓶入蜗牛。用新汲水一盏。浸瓶中封紧。自晚至明。出蜗牛放之。其水如涎。将真蛤粉不拘多少。水调旋傅。以鸡翎扫之疮上。日用十余度。其热痛止。疮便愈。

治发背

用白敛不拘多少为末。水调傅之良。

治发背欲死

用人屎煅作灰。用醋和如泥。傅肿处。乾即易之良。

治发背疑似者。须便服此。

用秦艽锉。以牛乳煎服。当得快利三五行。即差。

治发背

用地松一升。杵汁服之。日再服。以差止。

治发背欲死

用鸡肠草捣烂。傅之良。

治发背初得毒肿。焮热赤痛。

用水萍不拘多少。烂捣。和鸡子清。贴之甚良。

治发背痈疽

用生菖蒲捣贴。若疮乾捣末。以水调涂之。

治发背

用石韦叶于二月七月采。阴乾炒末。冷酒调服甚妙。

治发背疮

取白马齿烧灰。先以针刺疮头开。即以灰封。以湿面周肿处。后以酽醋洗去灰。根出。

治发背头未成疮。及诸热毒肿。

用水煮青竹筒角之。掘地作坑贮水。卧以肿处。当坑子上角之。如菉豆大。戢戢然出不止。遍匝腰肋。

治发背方

用草决明生用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重。亦切碎。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分二服。大抵血滞则生疮。肝为宿血之脏。而决明子和肝气。不损元气也。

洗发背疮

用五倍子、杏仁、猪悬蹄、白芷、莲房、荆芥、葱头、细茶叶好者、煎汤洗。

疗发背

取蔚臭草捣取汁。服一鸡子。滓封上。热即易之。

疗发背。及诸疮久不差有效方。

先以甘草汤洗疮。裛拭极乾。乃嚼胡麻傅上。乾即易。从旦至日西。去胡麻。乃取黄连末、滑石末、中半相和。以傅疮上。数数易。明日又依前傅胡麻及黄连等末。更不须洗疮。不过六七日即差。必效。

治发背疽疮、臁疮、瘰疬、脑疽。

用地蜘蛛取山豆花根日中曝乾为末。初觉肿痛。将此药用津液调涂于上。用膏药纸封贴。大效。

治发背已结成脓。栝蒌涂方。

用生栝蒌根细锉。捣研如糊涂之。日三五度即差。一方为末。苦酒和傅。

治发背初觉肿。痛不知定处。

以湿纸贴之。先乾处即是。若病根多。速觅水蛭。湿令入病处食血。数易甚良。

治一切痈肿及发背。疼痛不可忍。但未成脓者。

用甘草一两。微炙捣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横一小刀子。置露中经宿。平明以物搅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疮肿发背皆可服。一方用生者为末。酒调二钱匕频服。王中奉虔服之得效。

治发背已发未结成。已结成未溃。

用牛皮胶二两。酒二升。生甘草一寸。同煮。候牛皮胶溶化放温。令病者徐徐饮尽。如未结成即消。已结成则易溃。已溃则易差。如未效。再用必效。

治发背痈疽。一切毒疮。疮口大窟。

用腊月乾桑叶不拘多少。碾为细末。以新汲水调涂疮上。如疮有脓血。即乾糁用之。如疮在脚膝间。傅药了。用帛子裹之。神效。一方煎汤皆可用。

治发背

其疮临发之时。用蓖麻子一合。剥去皮。用白胶香一处捣细。摊纸上。放宽大贴了。方才发则散。已成者即溃。言已见效。

治发背

以不耕之地。遇野人粪为虫鸟所践处。即以杖去粪。取其下土筛。以傅之。即如冰着背也。

治背疮。热肿。

取蕺汁盖之疮上。开孔以吸热毒。冷即易之差。

治发背初发。已成口。未成口。

用牛耳枫树根。其叶小而三叉。叶上无毛而光者。酒擂滤滓。饮酒。以滓涂疮。仍服乳粉内托散。

犀角丸 治一切痈肿及发背。疼痛不可忍。但未成脓者。(方见361页小犀角丸)

羚羊角散 内消发背。(方见363页大全内消散)

糯米膏 治发背疽毒。一切恶证。

糯米先洗七次绢袋挂当风二七日炒一斗 紫河车去皮毛生用根赤者不用白者五两 五倍子瓦燥之五两 白敛真者如白萝卜乾色白味苦甘二两 黄柏皮炒焦五两 黄芩炒乾五两 白芨生二两 当归酒浸焙乾二两 右为末。酸醋调入瓶。时取傅患处。若已成欲破。加白丁香。雀矢尾直起者鸟尖。为末。和上药点头上。却用不加之药敷四畔。内服白术、黄耆三两。蜜炙木香、当归各一两为末。酒下二钱。病在四肢食后服。膈上眠时。膈下空心服之。秘传神效。

治发背疮云。凡发背者。自内而外也。热毒中膈。上下不通。所以蒸背上虚处。先三五日隐脉妨闷。即渐成脓。见出皮肤。结聚成脓也。其方如后。

白麦饭颜色黄白类麦饭者曾作磨尤佳炭火烧红醋中浸之十次为末 白敛末与右等分 鹿角二三寸截之不用自脱者凡带脑骨者即非自脱炭火烧灰尽为度碾罗为末倍前二味 右并捣细末。取多年米醋铛中煎令鱼眼沸。即下前件药末。调如稀饧。以篦子调傅肿上。只当疮头留一指地面。勿令合。以出热气。如未脓。当内消。若已作头。当撮小。若日久疮甚。肌肉损烂。筋骨出露。即布上涂药贴之疮上。乾即再换。但以膈中不恶。无不差。切忌手伤。宜慎之。此方东坡先生具载得效姓名甚多。兹不多述。惟后之用药君子。当信先生之说。故予不敢私秘其良方也。

白散子 治发背、候取下毒物。次用清凉膏贴之。

白附子 大香附子各半两 半夏一分姜制 黑牵牛二两半生半炒令熟 大甘遂一分以大麦炒候麦黄赤色去麦不用次以极慢火炒之 右为末。量患人虚实加减。每服二钱。以蜜酒调下。续饮温酒一两盏。候所苦处刺痛为度。微利三五行。泻出恶物即差。次用膏药贴之。气盛者一服二钱。余更裁度。

清凉膏 治发背等。先用白散子取之。次用此药贴之。

川当归二两 香白芷 木鳖子肉 白芨 芍药 黄檗 白敛各一两 乳香另研 腻粉各少许 白胶少许 黄丹五两 右用清麻油十两。煎上七味候紫色去之。入槐柳枝各七寸。再煎少顷又去之。入黄丹五两。熬成入乳香等。重绵滤入罐子内贮之。用如常贴。

治发背一切痈疽。金石药毒发。

右用紫背车螯大者。盐泥固济。火煅通红。放冷、研为极细末。地上出火毒一宿。以甘草膏子丸如梧桐子。每服三五十丸。甘草汤下。日进三服。第三日取下恶物。用后药贴之。

贴疮白膏药

右寒水石不拘多少。火煅通红。入瓷器中。封口令密。沉井中一宿。取出研极细。以腊月脂和膏。稀稠得所。自疮赤尽处涂之。阔一指许。上以薄纸为花子。中心留一孔贴定。渐次赤退。即迤逦移近里至愈。纸花孔子外所留纸。令与所留药阔狭等。

沉香散 治发背。止燥渴疼痛。内消毒气。

赤小豆一合 人参一两 甘草 瞿麦 黄芩 黄耆各一两锉 白敛半两 当归一两细锉炒 沉香一两 右为细末。温水调下二钱。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车螯酒 治发背痈疽。

车螯壳一二个泥固济火煅过为细末 灯心三十茎 蜜一大匙 栝蒌一个 右碎。剥栝蒌。用酒一升。以下煎三味微熟。调车螯末二大钱。不过两服。痛止。

治发背、发乳、痈疽等。一切毒疮。

穿山甲一两用土炒成弹子块 白丁香淘去沙净取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用麝香酒调下。

治发背

汤寿资云。光州有人患肾痈。大小便皆闭。甚以为苦。本州胡判官。令以明净牛皮胶炭火上烧成黑灰。研极细。每服五钱。以米饮调下。服至二两许方通。所下皆秽恶物。痈肿遂消。不复出脓。胡云。凡疮肿皆可服。不拘多少。以脏腑通利为度。

阎资钦、录寿州霍丘医疮人元立。治疮甚有声。元符己卯。予侍先子将漕江东。舟次寿州。予因累日食鸡卵数十枚。暴得咽喉肿塞。及颈赤肿硬。下连心胸如铁石。日久号叫。喉中水米不通。壅塞将死。召医者视之云。此喉痈也。泛泛药恐无益。因言可招元立治之必愈。先子夜遣介。两日往还数百里。召立至。用药数服得效。报之颇厚。立感激予自传治发背方四首。皆累用有奇功。今录于下。

一醉膏 治发背痈疽。一切恶疮。当先用托里药。使毒气皆出。凡初觉发背痈疽等。即多服。用大黄、甘草等药。极疏转以行结毒。次用此药。

大甘草半两为粗末 没药一分研 栝蒌一个大者去皮 右用无灰酒三升。熬至一升。放温顿服之。如一服不尽。分三两服。连服尽。

收晕白玉膏 切忌用冷药外贴。必逼毒气入内杀人。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 川椒四十九粒去目为末 清脂麻油一两 酒腊半两白者 右同熬至紫黑。新绵滤过。用无灰薄纸。看疮大小剪作梳样。摊药在上。于疮晕尽处两边围绕贴之。候晕渐收近里。即别剪差小者。再摊药为围贴。晕又收。即又再移近里贴。仍频换。候晕已收见疮根脚。或疮口。即用次方。凡贴大恶疮。毒气方盛。不可以药当上贴。恐赶散毒气。疮益大。

晕收见疮。次用槟榔散。

鸡心槟榔半两 川黄连去须半两 穿山甲大者十片烧灰存性 右同为细末。先用好腊茶清扫过疮。用药厚傅疮上。日三五次。以脓出为知。如见疮口后。用此药数次了。可更用乳香膏。

脓已出。用生肌药。

黄狗脑盖骨二两烧灰存性 腻粉一钱 桑白皮末一两 右同为细末。用油调涂疮上。以上四方。是一宗元立自云。少年时初得此方。救十余人。后忽自病背疮。自信其药。乃以此四药自治得愈。袒背示予。瘢痕犹盈尺也。予在汝州时。梁县吏人侯昱孝母病背疮。予用此治之愈。

扬州杨吉老医名甚著。某郡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无聊。莫能名其何等病苦。往谒之。杨曰。君热证已极。气血消铄且尽。自此三年。当以背疽死。不可为也。士人不乐而退。闻茅山观中一道士。医术通神。但不肯以技自名。未必为人致力。士人心计较。窃衣童仆之服。诣山拜之。愿执薪水之役于席下。道士喜。留置弟子中。诲以经书。昼夜祇事左右。颐指越两月。觉其与常隶别。呼叩所从来。始再拜谢过。以实白之。道士笑曰。世间那有医不得的病。汝试以脉示我。才诊脉。又笑曰。汝便可下山。吾亦无药与汝。但日买好梨吃一颗。如生梨已尽。则以乾者泡汤饮之。仍食其滓。此疾自当平。士人归。谨如其戒。经一岁往扬州。吉老见之。惊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谓之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痊安之理。士人以告。吉老立具衣冠。焚香望茅山设拜。岂自咎其学之未至耶。又北梦琐言载医者赵鄂云。一朝士疾危。或谓只有一法。请剩吃消梨。不限多少。如咀嚼不及。捩汁而饮。或希万一。用其言遂愈。此意正同。

大凡有背疽之人。难于隐几。但用菉豆十数斗。作一大袋隐伏。则自然心凉。身体安稳。得以尽心服药将息也。

治发背及痈疽恶疮、肿核。如初觉皮肉间有异。知是必作疮者。皆灸之。

切大蒜如铜钱厚片。安肿头上。炷艾灸之。不计炷数。其人被若初觉痛者。以痛定为准。初不觉痛者。灸至极痛而止。若蒜焦即易。前后用此法救人。无不应者。若是疣赘之类。亦如此灸之。便成痂自脱。其效如神。乃知方书之载无空言。但患人不能以意详之。故不得尽应耳。

抵圣散 治发背痈疽。及一切疮疖肿毒。

栝蒌四两去皮 何首乌四两 大山茨菰二两 甘草节二两 地榆二两 没药一两 乳香半两 麝香一钱别研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连进二服便住痛。一日三服。

治发背头未成疮。及诸热毒。

以湿纸搨上。先乾处是热气冲上。欲作疮子。便灸之。如先疼痛。灸即不痛。如不知痛。即以痛为度。

治痈肿发背

以千金藤煎服。

发背溃后附论

夫发背病者。由寒气客于经络。折于气血。血涩不通。乃结成发背。脓出之后。眼白睛青黑而眼小、一逆也。服药而呕、二逆也。伤痛渴甚、三逆也。膊项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脱、五逆也。皆不可治。其余或热渴利呕。非仓卒之急也。可得渐治。凡发背则热气流入腑脏。脓溃之后。血气则虚。腑脏积热。渴而引饮。饮冷入于肠胃。则变下利。胃虚气逆。则变呕也。呕逆若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其疮若脓汁不尽。而疮口早合。虽差更发。恶汁连出。则变成瘘也。

玄参散 治发背溃后。脓血不止。渐渐疮大。疼痛。身体壮热。

玄参二两 黄耆二两锉 露蜂房一两微炒 地榆二两锉 白敛一两 赤芍药二两 黄芩二两 川升麻一两 漏芦一两 栀子仁一两 桑根白皮二两锉 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 川芒硝三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连翘散 治发背溃后。排脓解毒消肿。退热止痛。

连翘 前胡去芦头 人参去芦头 赤芍药 荠苨 桔梗去芦头 玄参 黄芩 甘草生锉 防风去芦头 赤茯苓各一两 桑根白皮一两半 黄耆二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苁蓉膏 治发背痈疽已溃。不生肉。暖肌乾疮。

肉苁蓉去皱皮 半夏生锉 熟乾地黄各一两 当归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 细辛去苗叶 乌喙去皮 蛇唫□于草 白芷 甘草 桂去粗皮各半两 薤白七茎 猪脂一斤 右除猪脂外锉碎。以醋半升。拌药一宿。先熬脂令沸。次下诸药煎。候白芷赤黑色。漉出绵滤。瓷盒盛。取涂疮上。日三次立效。

当归汤 治发背先穿破。出脓水不住。伤外风冷毒。焮痛。淋洗方。

当归锉焙 甘草炙锉 芍药 葛根锉 细辛去苗叶 黄檗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 苦参 白芷 桂去粗皮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 防风去叉各一两 右粗捣筛。以水六升。煎取三升。滤去滓。温洗疮上。日再。

黄耆汤 治发背。已溃去脓汁。理虚劳内补。

黄耆细锉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熟乾地黄焙 人参 甘草炙锉各三分 白茯苓去黑皮 当归锉焙 芍药 芎? 桂去粗皮 远志去心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一方有五味子。

漏芦散 治发背疮溃后。脓水不止。

漏芦 连翘 栀子仁 黄芩 黄耆锉 防风去芦头 石韦去毛 人参 甘草生锉 犀角屑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贝齿散 治发背溃后。脓水不尽。宜服排脓止痛。

贝齿 黄耆锉 当归 赤芍药 生乾地黄 黄连去须 川升麻 桂心各三分 犀角屑一分半 甘草半两生锉 右为细散。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二钱。

连翘饮 治痈疽发背疮肿。或已溃。或未溃。

连翘 山栀子仁 黄耆锉炒 防风去叉 升麻 羚羊角镑 漏芦去芦头 甘草炙锉 大黄锉炒 枸杞根皮各一两 右粗捣筛。拌令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白石脂汤 治发背已溃。痢下不住。

白石脂炮 龙骨炮各一两 当归锉焙 桔梗锉炒各半两 萎蕤 白头翁各一两 黄连去须半两 乾姜炮裂 甘草炙锉各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夜晚各一服。

露蜂房散 治发背溃后。毒气未散。脓不绝。

露蜂房二两烧灰 乱发灰一两 蛇皮灰三分 赤小豆二两炒熟 川大黄三两半锉碎微炒 玄参一两半 子芩二两半 川芒硝三两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煎黄耆汤调下。不计时候。

生肌散 治发背溃后。脓水不绝。托里方。

川芎二两 黄耆二两锉 白芷半两 赤芍药 桂心三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丁香半两 当归一两 右为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

黄耆散 治发背脓血穿溃后。痛楚不可忍。

黄耆一两锉 人参一两去芦头 桂心三分 当归半两 赤芍药一两 甘草三分生锉 生乾地黄三分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麒麟竭散 治痈肿、发背、恶疮生肌后。用力劳动。努伤出血不止。

麒麟竭半两 黄连三分 槟榔半两 黄檗半两锉 白芨半两 诃梨勒皮一分 右为细散。鸡子白调涂疮口上。以白薄纸贴之。药乾即换。忌用力劳动。

疗背疮定讫。令生肌方。

麝香二钱 枣皮灰半两 生麻油六合 右依法和。用火重汤上煎十余沸。稀稠得所。取故帛涂膏贴疮上。渐取瘳减。惟得吃白羊头肉。但是豆并不得吃。余如药法。

大黄汤 灸发背后服。

大黄 朴硝各三钱 右粗捣筛。水一盏。浓煎热服。即泻出毒气。一方涂肿上。

内补黄耆散 治发背已溃。去脓稍多。里虚宜服。

黄耆二两锉 白茯苓 桂心 麦门冬去心 当归 甘草生锉 远志去心各一两 五味子二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发背贴熁淋搨法附论

凡发背始发。或似小疖。或复大痛。或复小痛。初发头如麻子大。此皆微候。宜速察之。若有少异。即须大怖。便急治之。仍忌口。连服诸药下去热毒。若在僻远无医药者。即当头灸百壮。若已大肿。灸四面及头二三百壮。不厌多也。复薄贴冷药。种种救疗。必得差也其用贴熁药。皆须当中开孔。令洩毒气也。发背者。由六腑不和。经络否涩。血壅不通。热毒蕴积。结成痈也。其肿起于背胛中。白如黍米。四畔相连肿。赤热而疼痛。或已溃。或未溃。毒气结聚。当用药煮汤淋搨疮上。散其热毒。夫汤水者。能荡涤壅滞。宣畅血脉。故用汤淋搨也。

大黄散 治发背初发如麻子粒大。渐以结硬疼痛。

川大黄 木香 玄参 黄芩 赤芍药 白敛 紫葛 赤小豆各一两 右为细散。用鸡子白调如面糊。于绢上涂贴。乾再贴。以愈为度。

雄黄散 治发背肿毒。焮赤疼痛。

雄黄一两细研 黄连一两去头 黄檗半两锉 赤小豆三分 川朴硝一两 黄芩半两 白芨三分 右为细散。用猪胆调如面糊。日三四涂傅肿上。

柳木耳饼 治乳石气发背。疮赤黑色。宜贴。

老柳树上木耳二两 黄连一两去须 龙葵根一握净洗去土切 乳香一两 人粪灰半两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 右件药相和。捣三五百杵。捏作饼子。厚五钱以来。一依疮大小贴之。恐药不住。以单帛勒之。病者觉痒及冷应心。则不得以手搔之。如人行二十里一换。须臾痒不可忍。四畔便皱。脓即以出。急去其药。以甘草汤温洗之。用膏药贴之。每日一换。皆须甘草汤洗之。以差为度。痒即易差。或赤色不痒即难差。

拔毒散 治发背涂疮方。

阳起石 寒水石 矾石 白石腊 石膏 麦饭石各二两 右为末。重研如面。用新汲水调。涂疮上。

解毒生肌散方

石灰一分多年故船上者佳以净器中烧令赤 黄丹一分炒令紫色 龙骨一分 麝香一分 椹子一分 蜜陀僧一分 右为细散。每用傅之。

治发背。磨刀石熁肿方。

磨刀赤石一片阔三寸长三寸厚一寸者 白敛二两 川大黄二两 醋一升 鹿角八两烧为灰 右取磨刀石烧令赤。即内醋中。复出烧赤。又内醋中。候醋减半。即取诸药一处捣为细散。以醋调如膏。软帛上贴。乾则易之。

栝蒌根散 治发背及诸毒肿。宜涂方。

栝蒌根三两 榆白皮三两锉 胡燕窠土五两 鼠坋土五两 右为细散。取芭蕉根汁和作稀膏。用涂肿上。乾即更涂。如溃脓有头者。即四面涂之。一方用女人月经衣。水洗取汁和如泥傅。

石灰散 治一切肿。及发背乳痈等。

风化石灰一合 小麦面三合 皂角灰一合 白歛一合 右为细散。以酽浆水和如面糊涂贴。日三四换之。

又方 治发背。初得毒肿。

没石子一枚 墙上朽骨一分 胭脂一分 右相和。研令匀细。每用傅之。如未结脓作头。只用浮萍草傅之。自消。

抵圣熊胆丸 治发背疮。焮热疼痛。

熊胆 麝香 右等分。同研为丸。如黍米大。凡用药先以温水洗疮令净。安一丸于疮口内。上掺解毒生肌散。后用醋面糊。摊于故帛上盖之。手按不可忍者。立效。

清凉膏 治发背焮热疼痛。消肿毒。

糯米二升 龙脑一分 右糯米水淘令净。入龙脑相和。研成膏。摊于疏布上贴。乾即易之。

又方

大麦面三升 黄牛乳二斤 右相和作饼子。以傅肿处。热即易之。以差为度。

治发背疮肿。疼痛不可忍。

露蜂窠一两半 甘草二两生用 右锉。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以绵浸汤中。洗疮四面。辟除毒气。令疮早差。

治发背热毒肿。痛不可忍。

蘩蒌烧灰一升 大麦面三合 右药以水和如膏。涂于肿上。乾即易之。以差为度。

治发背初有。经日肿热焮。毒气猛盛。日夜头痛。

鸡子清三枚 新狗粪一掬 右药相和。令硬软得所。捏作饼。子可厚一二钱。当头开一孔子。贴肿上。以帛子抹。却日三贴之。取差为度。

治觉似发背。但是热肿即用之。令内消方。

皂荚一梃去黑皮及子 栗子一十枚去壳曝乾 右为细散。以新汲水和如面糊。摊于布上。以傅肿处。乾即易之。

葛根汤 治发背痈疽。一切疮肿乳痈。口乾脚冷。发作寒热。头痛呕哕。不下食。(方见454页麦门冬汤)

治发背及疽。一切毒肿内消方。

用翦刀草不限多少。净洗切捣。绞取汁一小盏。温暖频服之。并以翦刀草烂研。阔铺于肿处。如有乾者。捣末蜜调涂之。

又方

用理石五两。以水煮一日。捣研令细。冷水调涂。又以青布三重。可赤处方圆。湿布搨之。热即频换。

又方

用生地黄不拘多少。捣如泥。以故布一条。阔狭如肿大小。薄摊地黄于布上。摊讫。糁木香末于地黄上令遍。即于木香末上。又摊地黄泥一重。令夹木香末讫。搨于肿上。乾即易之。不过三五度效。

治发背疼痛不已。

取黄牛粪在芒田中经雨多者。此粪带白色良。收取去泥土。曝乾。一半以炭火烧令烟绝。一半烧令黑糟。相和研令极细。以生麻油调如面脂。日三四涂之。

治发背。及痈疽未溃方。

以莨菪叶、似觉有疮。即取前件叶不限多少。旋炙令热。便熨疮上。冷即易之。以痛止为度。各月无叶。即取根劈作片子。炙热熨之。

治发背兼肿毒方

捣地松绞取汁一小盏。用乳香末一钱。以水研涂之。乾即更涂。如未有头者。于四面涂之。一方无乳香。

又方

用马齿苋有黄花时。捣绞取汁。日煎成膏。如患发背者。研入硝石少许。日四五上。涂疮立效。

治发背痈肿方。

用犊子耳中塞糁于疮上。立差。不问黄牛水牛并良。

黄连汤 治发背痈疽。穿穴时久。坏烂恶寒不可近。出骨露筋。余毒未解。攻刺疼痛不可忍。淋洗方。

黄连 地骨皮 羌活 防风去芦头 木通 甘草 白芷 川大黄 狼牙 川升麻 莽草 藁本 黄耆锉 赤芍药 细辛 桑根白皮 黄芩 白矾 葱白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右药细锉。分为七贴。用水三升。煎取二升。去滓。温暖淋洗疮上。后以热衣拭乾。以生肌膏贴之。

地黄汤 治发背始作。便成疮烂坏。宜搨之方。

生地黄汁一升 川生麻 白敛 栀子仁 黄连 黄檗 当归 赤芍药 射干 川大黄 甘草生用各二两 右药细锉。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滓。下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内汤中。蘸搨于肿上。

淋搨枳壳汤 治发背及恶毒疮肿宜用。抽风毒。

枳壳 苦参 莽草 甘草 水荭 细辛 藁本 白芷 黄耆各二两 白矾一两 右药细锉。拌令匀。分作三贴。每贴以水五升。入葱白五茎。煎至三升。滤去滓。于避风处用软帛替换。乘热揾药水淋搨患处。以水冷为度。

洗熨方 治发背。及一切疮肿穿穴后。止疼痛。抽风毒。化疮根。

莽草 露蜂窠 白芷 桑根白皮 甘草 防风 藁本 细辛各半两 垂柳枝 葱白各一握 右药细锉。以水一斗。煎至五升。去滓。及热于避风处。用软帛替换蘸药水。承热熨患处。以水冷为度。

竹沥汤 治发背肿痛。宜搨方。

竹沥二升 川大黄 黄连 苦参 黄芩 栀子仁 石灰 木兰皮 黄檗各一两 右药细锉。以水五升。入竹沥煮药至三升。去滓。以绵揾汤搨疮上。日至十余度。

猪蹄汤 治痈肿及一切疮。或烦疼浸淫。宜用浇淋方。

猪蹄一对去毛净洗 芎? 赤芍药 川升麻 甘草 蛇床子 川大黄 蒴藋 槐白皮各一两 右药锉。先以水二斗。煮猪蹄取一斗。漉去猪蹄。下诸药。煎取六升。去滓。适寒温浇淋疮。以汤冷为度。拭乾。别用傅药。

黄连汤 治背疮毒肿。焮烂疼痛宜搨方。

黄连 麻黄根 甘草 狼牙 羌活 桑枝 白矾各一两 右药捣细。每用二两。入葱白五茎。以水五升。煎至二升。去滓。用软帛承热揾药水。更番淋搨患处。水冷即止。

黄芩汤 治发背不消。宜搨方。

黄芩 白芷 栝蒌根 甘草 当归各一两 川大黄三两 右药细锉。以水七升。煮至三升。去滓。以故帛揾汤。更番搨患处。

木通汤 治痈疽发背。初觉似有。即速服药取通。兼用此汤淋射。

木通一斤 白杨皮一斤 川升麻半斤 露蜂房四两 赤芍药半斤 甘草半斤 右锉。以水三斗。煮取一斗。滤去滓。适大热用注瓷瓶两三枚。更互盛汤。高攅手注射肿处。勿令间断。可一食久。次用暖水注射一食久。即解散热气。

苦参汤 治痈疮烂坏。淋洗方。

苦参 防风 露蜂窠 甘草各二两 右药细锉。用水一斗。煎至六升。去滓。热汤洗。冷即住。

猪蹄汤 治一切败烂疮。洗方。

猪蹄一对 败酱一两 槐柳枝各一握 黄耆二两锉 右药细锉。先以水一斗。下猪蹄煮令烂。去猪蹄。下诸药。更煎取四升。以布绞去滓洗疮。汤冷为度。以绵拭乾。便以生肌膏贴之。

黄连饼 治发背、发鬓、乳痈、诸毒肿。宜贴。

黄连去须 蛇床子 乳香各一两 杏仁半两 蔓菁根一握 盐一分 人粪灰十分 柳树上木耳一两 右为细散。入酥和捏作饼子。厚如五钱。以贴患上。用粗布紧扎之。每日三四度易之。夜亦如日。然每易时。先以甘草汤洗之。如未作头。贴药便撮作头。如已穴有脓水。亦贴之即生肌肉。如出脓水已尽。即贴鸟膏。若有努肉。即取柳树白木耳细研。微微糁于膏上。贴之。

搨肿方。

大黄 黄芩 白敛 芒硝各三分 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故帛四重蘸汁中。以搨肿处。乾即易之。无度数。昼夜为之。

治发背及痈肿。已溃未溃。

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依肿作饼子。厚三分以上。有孔勿覆孔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温温而热。勿令破肉。如热痛。即急易之。患当减。快得安稳。一日二度灸之。如先有疮孔。孔中得汁出即差。

升麻汤 治发背及诸肿毒。宜搨方。

川升麻一两 黄芩二两 栀子 漏芦各一两 蒴藋根三两 川芒硝二两 右件药锉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候冷。用帛揾药搨肿处。常令湿润即消也。

活调傅散 治疽发背。先用篽药。

乳香 没药 白芷 白敛 南星 赤小豆 天花粉 芙蓉叶 黄连 贝母 寒水石 地榆 黄蜀葵叶或花或子 白芨 百合 右为末调。傅疮留口。如疮肿硬而厚。按之方痛。加草乌尖、狼毒、蜜、醋调傅。又方明硫黄、荞麦粉等分。井水调作饼子。日乾。用时为末。水调傅之。宜涤汤用新桑白皮、白芷、葱白、苏叶、苦参、露蜂房为粗末。水煎。时温淋洗之。又糁末。用经霜叶兼乾为末。糁疮口。又宜红玉散。用飞虢丹、寒水石等分。为细末掺之。能生肉。疮已溃欲结口者。方可用生末。

外台秘要疗啬啬恶寒。似欲发背。或已生疮肿瘾疹起方。

以硝石三两。暖水一升。和令消待冷。取故青布沓三重。以赤处方圆湿布搨之。热即频易。立差。

麝香散 治发背、痈疽、肿毒、疳、漏等疮。

麝香别研 轻粉 定粉以上三味各半钱 粉霜一字半 巴豆三枚大者去皮 白丁香四十二枚拣直者 右件先研巴豆细。却入诸药。同研极细为度。如疳疮有眼者。用水和药作锭子。纴在疮口内。后用万金膏贴。每日一上。如脓多两上。如恶疮发背。鱼眼疔疮。有紫恶肉。只做散子乾糁在恶肉上。后用万金膏贴。每日一上。或再上。但少掺药。如不痛。更加药少许。

治痈疽发背三法

第一法 如上药后。觉冷如水。万不失一。或不觉冷。则难治。

莲花蕊黄须者用三钱 雄黄半两生 天南星半两生 川当归二两去芦 蜈蚣赤脚者一条生 飞罗面二钱生 苣霜二钱生 右七味。不见火曝乾为细末。酽米醋调成。用纸花大于患处红晕上半寸许。敷药于纸花上贴于患处。用篦子重叠压纸令着实。纸花留眼子在疮口上。放近下令出脓水。一日一换。临换药时。用煎熟温汤。以软绵蘸汤。洗去旧药。候乾。再上新药。其药不可久留。久留则无力。旋合不可过三日。如疮大用药多。则以料剂添合之。如发渴、一面服第二药。或不渴亦多服之。候脓水尽。始用第三药。歛疮口忌一切毒食。患者不可令闻秽气。其药功效。不可尽述。

第二法 治疮正发时作渴。虽不渴。亦多服之。

栝蒌一个 绵耆一两 粉草半两 乳香 菉豆粉各二钱 右口□父咀。水二碗。煎至一碗温服。一日三服。频多煎如熟水。时时呷之尤妙。

第三法

赤敛生用 白歛 寒水石以上各半两飞过 龙骨半两 轻粉一钱 黄丹二钱飞过 右为细末。乾糁于疮口上。不可犯生水。如疮口将歛。切戒近色欲。

万全金花散 理发背疽疮。疼痛不可忍者。凡肿在脊骨边。根株如碗盏大。上面青。有细头子如粟米粒。白色。其间亦有如石榴子者。即疽疮也。

车螯紫色者出海际用火煅赤地上出火毒气了为末 生黄檗为末 生甘草为末 乾芦皮自东边向西芦篱障上取皮为末 右各为末了。旋抄车螯末、黄檗末各一钱。甘草末半钱已上。芦皮末一钱半已上。拌匀。用津唾调。以竹篦子傅肿上。须盖遍疮根。未穴者自穴。已穴者恶物自出。凡十上取效。每傅疮时。须先用赤根葱三两茎。薄荷少许。盐少许。一处煎汤。放冷淋洗。旋用帛子拭乾。方可上药。应系恶疮疖并傅之。无头者即消。有头者即脓出。神效。

豆粉膏 治发背。

菉豆粉炒赤放地上出火毒 右井水调傅四围。大凡用药涂疮。不可当心涂。当心则疮便走散。只当在四围涂住。不可使之散去。

独圣膏 专治发背。

凡背上初觉肿痛。或痒或已成疮者。便用牛皮胶不拘多少。锉碎。入少水熬令稀稠得所如膏。摊在纸上。贴患处。次用软白布二条。于酽米醋内煮令热。更互漉出。于胶纸上乘热蒸熨。若疮痒时。乃是药攻其病。须是忍痒。不住蒸熨。直候脓出将尽。即浓煎贯众汤。放温洗去胶纸。次日复看疮中。若尚有脓出。即是未效。却再如前法。以胶纸醋煮布。令追脓出尽。然后用贯众汤。如前洗去胶纸。次日复看疮中。若尚有脓。又如前法蒸熨。虽连数日蒸熨不妨。只要疮中脓尽。疮乾为度。次用后药。

却痛散 治发背及一切恶疮。

雌雄蜈蚣一对酥炙 乌贼鱼骨大者二片去皮生用 甘草三寸生用 脑子一钱别研 麝香一钱别研 右件前三味为细末。入脑麝研匀。先煎甘草汤。放温洗疮了。后用药乾掺。或用油调傅亦得。

归命膏 治发背。

用野生茄子熟黑者。取子不拘多少。烂研取汁。以绵滤滓。入大银盂内。慢火煎成稀膏。以细青竹枝子去叶。五七茎扎聚。不住手搅。候成稀面糊收之。用时不问阴阳二证发背。或赤不赤。有头无头。或痒或痛。皆可用之。如无头无异色。或热不热。一发从外。渐渐传入。如有赤脉有头。先从赤脉傅之。渐渐传出。一日上三四度。不可轻易。药物至贱。其效最贵重于万金。

蛇皮涂贴方 治发背痈疽疼痛。热毒焮肿。赤硬有脓。即撮令头溃。

芸薹子一两 二枚取白 蔓菁叶切二两 马齿苋切二两 蛇皮长五尺细切炒令黑色 灶竓中黄砖二两为末不着水者 右先捣蛇皮、芸薹子令细。次下蔓菁、苋、砖末。细研令匀。次入鸡子白和。以瓷盒盛。涂故帛上贴之。每日三五度换。或疮毒发热。即研生地黄汁三五合。饮之。

治发背欲死者。

取梧桐子叶。<?釒敖>上火□尃成灰。绢罗蜜调傅之。乾即易之。

洗方

用猪悬蹄净洗。不拘多少。煎沸汤放温淋洗。拭乾。

又方

用腊茶末白汤调。放冷洗。

疗诸痈疽发背及乳疮。

以釜下土捣取末。鸡子中黄和。涂之佳。

治发背。

以甘草三大两。生捣别筛末。大麦面九两。于大盘中相和。搅令匀。取上好酥少许。别研入药令匀。百沸水搜如饼剂。方圆大于疮一分。热傅肿上。以油片及故纸。隔令通风。冷则换之。已成脓水自出。未成肿便内消。当患肿着药时。当须吃黄耆粥甚妙。又一法、甘草一大两。微炙捣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横一刀。置露中经宿。平明以物搅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疮肿皆可服。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