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一 诸毒门 解诸毒附论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一 诸毒门 解诸毒附论·

卷二百五十一 诸毒门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一 诸毒门 解诸毒附论

凡人跋涉山川。不谙水土。人畜饮啖。误中于毒。素不知方。多遭其害。岂非枉横耶。然而大圣人久设其法。以救活之。正为贪生嗜乐。忽而不学。一朝逢遇。便自甘心。竟不识其所自。今述神农黄帝解毒方。好事者少留意焉。

解诸毒例

解一切毒 止鼻衄、吐血。祛烦躁。

用药王草捣汁饮。验。其苗茎青色。连叶摘之。有乳汁。

治沙虱溪毒

以栗树皮。煎汁服之。

辟溪毒

养苍鹅以辟之。

治黄毒去心下结

以甘蓝作葅。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

治溪毒

以天罗勒。挼碎敷之。

解恶气瘴毒出圣惠方

犀角 羚羊角 雄黄 麝香 并水磨服。解之。

解毒丸 治大人小儿。一切诸毒。吐泻迷乱欲死。及时疫诸惊积热。山岚瘴气毒。四方人不服水土。

管仲 茯苓 黄药子 葛根 生地黄 甘草 大豆 滑石 薄荷 缩砂仁 阴地蕨 川芎 土马鬃 人参 绿豆粉 寒水石 紫河车 茵陈 益智 马勃 草龙胆 山豆根 川百药子 白僵蚕 雄黄 白矾 大黄青黛各半两并生用 右为细末。生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新水化下。小儿半丸。

又解毒丸出济生拔萃 专善治男子妇人及小儿。一切积滞不解。停留作毒。上焦壅热。咽喉不利。口乾多渴。伏暑烦闷。霍乱不甯。或山岚瘴气。及食毒酒毒。吐逆不定。游风毒迷。或昏困不省人事。虚烦发躁。赤眼口疮。善解四时伤寒之疾。发散瘟疫毒邪之气。及四方人不服水土。一切诸毒。并皆解之。常服此药。补真益气。化毒除风。神效不可细述。

滑石 黄芩 贯众 茯苓 山栀子 乾姜一作乾葛 草龙胆 大豆 青黛 甘草 薄荷 寒水石各一两 益智仁 缩砂仁 大黄 山豆根 生地 桔梗 百药煎 紫河车 粉花即豆粉也 马勃 板蓝根 黄药子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细嚼。或含化亦得。小儿半丸。如妇人血晕不省。生姜和水磨下一丸。一方无滑石。青黛为衣。仁宗皇帝差人。白内侍省陈头供奉官刘元吉。以李汉臣所进解毒保命丹。赐狄青。

保命丹一名化毒丹出御药院方 专解诸毒。酒毒、山岚瘴毒、菓毒、肉毒、面毒、鱼菜毒。冬月丹毒。夏月暑毒。伤风后余热。小儿疮疹毒。及喉闭之患。有名毒。并皆治之。

贯众 茯苓 黄药子 蓝根 乾葛 地黄 雄大豆 甘草 滑石 缩砂 阴地蕨 薄荷各二两好者 土马鬃 绿豆粉 益智 寒水石 山豆根 紫河车 马屁孛 草龙胆 白僵蚕 百药煎 山栀子 大黄各一两 右各去土。水洗净。焙乾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新水送下。小儿一丸。分作四服。煎薄荷汤放冷磨下。小儿急惊。水磨下。更在临时。看病大小加减服之。此药常宜携带。以备急。若频服。便诸疾不生。神效不可尽述。

神仙解毒丸出经验良方 专治一切诸毒。

青靛花一斤半 大黄 山豆根 自然铜 黄药 白药 贯众 楮实子即谷树子 山栀子 山茨菇 黄连各十两 朴硝三钱 滑石七斤 芭蕉自然汁 铅光石 右为极细末。糯米煎糊。同芭蕉汁。和药捣一二千杵。多作饼阴乾。不使见日。不然拆去料。可作一千五百丸。却用铅光石打光。不然炼光亦可。丸如龙眼大。如诸般骨鲠。井水磨下一丸。作势一吞。即下痄腮焮肿。咽喉飞扬。麻油调下。酒毒肠风下血。薄荷汤磨水下。赤眼肿疼。井水磨下。金蚕蛊毒。用黄连水磨下。蛇犬蜂螫蜈蚣毒。用水磨涂伤处。竹木误刺。井水磨下。解诸般恶毒。用新汲水磨下。此药收得年深。愈神效。又云合用白色新砖。厕坑浸一年。愈久愈妙。厕窖底砖。只用水洗净。不必煅烧。细研五斤为细末。同前药为丸。

太乙追命丸一名夺命丸出圣惠方 专治百病。若中恶气。心腹胀满。不得喘息。心痛积聚、胪胀、疝瘕。不消宿食、吐逆、呕口□宛。寒热瘰疬蛊毒。妇人产后瘀疾方。

蜈蚣一条 丹砂 附子炮裂去皮脐 矾石 雄黄 藜芦 鬼臼各一分 巴豆 右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一服二丸。日一服。伤寒一二日。服一丸当汗出。绵裹两丸。塞两耳中。下痢服一丸。塞下部。蛊毒服二丸。在外膏和摩病上。在膈下痢。有疮一丸涂之。毒自出。产后瘀疾。一丸。耳聋绵裹塞耳。一方无丹砂。用温酒服。

鸡肠草散出千金方 专解诸毒。

鸡肠草三分 荠苨 升麻各四分 芍药 当归 粉草各二分 分圭一分 蓝子一合 右下筛。水服方寸匕。多饮水为佳。若为蜂蛇等毒蛊所螫。以针刺螫上血出。著药如小豆许于疮所。自瘥。为射箭所中伤。削竹如钗股。长一尺五寸。以绵缠绕。水沾令湿。取药内疮中。随疮深浅令至底止。如有血出即休。若服药去毒。水服方寸匕。毒解痛止愈。

神仙解毒万病丸出百一选方 解一切药毒。及草菰子菌蕈金石毒。吃自死马肉河豚发毒。时行疫气。山岚瘴疟。急喉闭。缠喉风。脾病黄肿。赤眼疮疖。冲冒寒暑。热毒上攻。或自缢死、落水、打折伤死。但心头微暖。未隔宿者。并宜用生姜蜜水。磨一粒灌之。须臾复苏。痈疽发背未破。无鱼脐疮肿毒。汤火所伤。百蛊犬鼠蛇伤。并东流水磨涂。并服一粒。良久觉痒立消。打扑攧损伤折。炒松节酒磨下半粒。仍以东流水磨涂。男子或中颠邪狂走。女人鬼气胎。并宜暖酒磨下一丸。可分两服。有毒即吐或痢。毒尽自止。昔有一女子。久患劳瘵病。为血尸虫所噬。磨一粒服之。一时久吐下小虫千余条。一大者挣为两段。后只服苏合香丸。半月遂愈如常。至牛马六畜中毒。亦以此救之。无不效。

文蛤三两淡红色者捶碎洗净本草云五倍子一名文蛤 红牙大戟一两洗净 山茨菰二两净即鬼灯药金灯花根也 续随子一两去壳秤研细裹压出油再研如白雪 麝香三钱研 右将前三味。焙乾为细末。入麝香续随子研令匀。糯米粥为丸。每料分作四十九粒。于端午七夕重阳日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得。于木臼中。杵数百下。不得令妇人、孝子、不具足人、鸡犬之类见之。切宜秘惜。不可广传。轻之则无效。

如痈疽发背未破之时。用冷水磨涂痛处。并磨良久觉痒立消。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壅滞。邪毒未发。及瘟疫、山岚、瘴气、缠喉风。冷水入薄荷一叶同研下。急中、颠邪、喝叫乱走、鬼胎、鬼气。并用暖无灰酒下。自缢、落水死。心头暖者。及惊死鬼迷未隔宿者。并冷水磨灌下。蛇犬蜈蚣伤。并冷水磨涂伤处。诸般疟疾。不问新久。临发时。煎桃柳磨下。小儿急慢惊风。五疳八痢。蜜水薄荷小叶同磨下。牙关紧急。磨涂一丸。分作三服。如丸小分作二服。量大小与之。牙关痛酒磨涂。及含药少许吞下。汤火伤。东流水磨涂伤处。伤损打扑。炒松节无灰酒下。年深日久头疼太阳疼。用酒入薄荷杂磨。涂纸花贴太阳穴上。诸般癵疾。口面?斜。唇眼牵掣。夜多睡涎。言语謇涩。卒中风、口噤。牙关紧急。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脚疼痛。行步艰辛。凡是风气疼痛。并用酒磨下。有孕妇不可服。其方五倍子十五两。大戟七两半。山茨菰十一两。续随子十两。炒不去油。麝香半两。疗溺水死者。王排岸云。绍兴府师有施此药者。渠一子溺水已死。用此法救之遂苏。凡人居家或出入。不可无此药。真济世卫家之宝。如毒药岭南最多。若游宦岭表。才觉意思不快。便服之即安。二广山谷间。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断肠草。若此药急水吞之急死。缓水吞之缓死。又取毒蛇杀之。以草覆上。以水洒之。数日茵生其上。取为末。酒调以毒人。始亦无患。再饮酒。即毒发立死。鸡豚鱼羊鹅鸭等肉内下药。复食此物。即触发。急服此药一粒。或吐或利。随手便瘥。其俗--人。多自配合。北人与之情相好。多不肯令北人回。阴以药置食中。北人临行即戒之曰。于某年来。若从其言。即复以药解之。若过期不往。必毙矣。名曰定年药。北人届彼。亦宜志之。若觉着毒。四大不调。即便服之。危氏方内。全蝎五枚。大山豆根半两。朱砂雄黄各二钱。红牙大戟洗焙七钱半。又一方有续断乳香。名辟毒再生丹。

解毒丸出三因方 专治误食毒草。并百物毒。救人于必死。

板蓝四两乾者洗净曝乾 贯众一两锉去尖 青黛研 甘草生各一两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以青黛为衣。如稍觉精神恍惚恶心。即是误中诸毒。将药十五丸。烂嚼用新水送下。浸炊饼为丸。尤妙。如常服可三五丸。大解暑毒。

甘草饮出千金方 专解鸩毒。及一切药毒。烦懑不止。

甘草 蜜各四分 梁米粉一升 右以水五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汤中。搅令匀调。内白蜜。更煎令熟。如薄粥。适寒温。饮一升。

解毒散出余居士选奇方 不问是毒药。服之虫皆吐出。神效。

石菖蒲 白矾 右等分为末。新汲水调二钱。不过两服必效。一方、煎甘草汤调下。

青黛雄黄散出医方大成 诸凡始觉中毒。及蛇虫咬。痈疽才作。即服此。令毒气不聚。

上好青黛 雄黄等分 右为细末。新汲水调下二钱。

砂草油方 治人食毒物。及患恶疮。

鹏砂四两 甘草四两 右用真香油一斤。于磁瓶内浸药。遇患急令患人服油一小盏。立效。浸久尤佳。

二藤酒出圣惠方 专治解腹内诸毒。并解一切毒。

都淋藤 黄藤长握各取二虎口长三寸并细锉 右以酒三大升。都入小罂罐中密封。慢火围四边烧之。令沸伺温。乃温服。常有酒色。无禁忌。若不获已。欲食俚人食者。先取甘草一寸。炙令熟。嚼咽汁。若食著毒药即吐。依前法治之。若径含甘草而不吐者。非也。宜常取甘草十数截。身带之以自防。岭南人将生熟物。并于火上炮炙食之。永无虑。若席上撒药。卧著因汗入肉。最难治。可常自将净席随身。及匙筯甘草并解毒药行。为妙。昔有席辨刺史常言。岭南俚人解毒药。并是常用物。畏人得其法。乃言三百头牛药。或言三百两银药。辨久住。彼与之亲狎。乃得其实。凡欲食。先取甘草一寸。炙熟嚼咽汁。若中毒。随即吐出。乃用都淋藤黄藤二物。酒煎令温服之。常服毒随大小溲出。都惏藤者出岭南。高三尺余。甚细。常所谓三百两银药也。又常带甘草随身。以备缓急。

解中毒。似觉胸中烦闷。状如锥刀刺。痛不可忍。宜速吐之方。出圣惠方

生犀角屑一分 生玳瑁一分 右为细散。以新汲水。调下一钱。频服之。以吐为度。

治一切毒入腹。不可疗。及马汗方

用新葶苈子一两炒研。以水一升。汤浸服。取下恶血。

解一切毒方出千金方

用母猪屎和服之。一方用水三升二合。和米粉饮之。并瘥。

治诸毒发热烦闷。及解热面毒。

取狗杞叶。煮汁解之。

解诸毒方

用橄榄生啖。及煮饮。并解之。如误食鯸鲐肝。至迷闷者。服其汁立瘥。

治一切毒出圣惠方

用蓼蓝实四两。白花藤四两。出巕州者。如不得。取野葛生者同切。以水七升。酒一升。煮取升半。空腹顿服之。少闷勿怪。单乾蓝捣末。服之瘥。

解诸毒卒得鬼打

取粟米粉。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疼鼻衄。并水煮服之。

治毒气攻手足肿疼。以及下部毒攻生疮者。出肘后方

用榉树皮和槲皮合煮汁。如饴糖。以桦皮浓煎汁。绞饮服之。

治虫蛇毒

取女青苗。即雀飘白。服汁良。一方取苍鹅粪。服之。

疗下一切冷毒风气

取葫独头者一枚。和雄黄杏仁研为丸。空腹饮下三丸。静坐少时。患鬼气者。当汗出即瘥。

治剥马皮骨刺破中毒、欲死。出德生堂

取剥马腹中粪。及马屎。洗以粪敷之。大验。绞汁饮之。效。

治服漆毒发

饮铁浆。及服黄栌汁。并甘豆汤、良。食蟹并可治。

又方

用赤白地锦草。洗曝乾为末。米饮下一钱。立效。

治中鸩毒、气欲绝者出十便良方

用葛粉三合。水三中盏。调饮之。如口噤者。以物揭开灌之。葛氏方、止用粉。

治天行毒病。鼻衄即是热毒。下血数升者。出医方大成

取好墨为末。以鸡子白丸。如梧子大。用生地黄汁。服三十丸。如人行五里再服。

解诸毒方出危氏方(方见4163页)

独胜散出危氏方 专解药毒。蛊蛇毒。

用大甘草。以真麻油浸。年岁愈多愈妙。甘草用有节。去土细嚼。或以水煎服。神效。

蚕退散出经验良方 专治一切诸毒。

用蚕退纸。不拘多少。以麻油捻烧。存性为末。新水调下一钱。频服。凡诸中毒。面青脉绝。昏迷如醉。口噤吐血。服之苏。亦治牛马误吃花蜘蛛。腹胀欲死者。用两大匙。新冷水调下。频服。灌下喉中。效。一方、无麻油、疗蛊毒。新汲水调服。或泻便安。

疗出血。解野毒方。

用鸭项煮汁。饮之瘥。

解山瘴溪毒

用<?羊古>羊角为末。水煎服之。一方烧之。去蛇毒。

解中毒及能治挑生方出传信适用方

一日之毒中人。即席狂乱。五内如刀搅割。不过一时死。此一种最急。亦易治。宜以人头垢。用水调服。或洗头巾水灌之。吐出即愈。

二日之毒中人。半日发。其候精神恍惚。肠胃搅刺。霍乱吐泻。经夕而卒。以远处茆根下黄土。搅冷水灌解。

三日之后毒中人。似稍缓。今凶人多用之。被中者颇难知。其初觉恶心减食。暨毒发。大概类伤寒候。肢节疼倦。或作寒热多唾。皮肤习习痹。觉如针铓刺入。又如被蜂虿螫。痛至甚。着床哑而死。此毒中人。亦不可过两日后。发即取田中蟛蜞三十枚。洗净作鲙食之。临卧复碎蟛蜞数枚。冷水投之。天明泻。解诸汤毒。

又方

用地黄汁一盏。温热灌之。

解诸般中毒危卒等病证出德生堂

用甘草一束。长大约一尺许。不论多少。用麻绳紧拴三度。安在厕屋粪缸内底下。听诸净手担去粪。必存留一年之余。取出拴系长流水中。洗去粪秽。三日后。细切晒乾。碾为末。恐有臭气。入麝香少许。不问是何诸毒。喉闭、乳蛾、口舌恶疮、中蛊、囷毒之证。悉皆治。痘疮不发。服少许效。竹筒中带行。有急时。即涂伤处。

治百毒

以乌芋捣汁一升。

一方 治露气生于股根。近小腹痛。

用独核肥皂。去子煨熟细捣。加石灰。同捣匀。敷立去。

一方

用五叶草根叶。捣。姜盐酒浸服。一名五对草。三对草。

一方

用骨碎补、生萝卜、生姜。同捣敷。治腋下毒。

一方 治鲎毒。

生于腿根直者。名露气。横者名鲎。苦荬菜、椎敷。愈。

又方 治铁蛇毒。生手足指尖节上。

用大叶香薷并刺爪者。捣敷。

又方出鲍氏方

用山苏。醋调敷。

又方出鲍氏方

用蓝青挼汁。入雄黄麝香敷。

又方出鲍氏方

用鸦鹊饭草。挼汁傅。

治热毒

以白麻油一合。鸡子二颗。芒硝一两。搅服之。少时即泻。

一方出鲍氏方

火带毒。似龙带而小。以龙芽草、入酒一二滴。捣傅。

一方出鲍氏方

蜂窠毒。烧蜂窠为灰。麻油调傅。一方用艾汁傅效。

一方出鲍氏方

蜒蚰毒。石菖蒲、或地蜈蚣、或赤叶地锦。捣傅效。

一方出鲍氏方

狐狸刺毒。以五叶蛇草。萝卜同捣傅。或加倒摘刺肉。橘实核。皆效。取甘草。口□父咀浓煮。多饮其汁。

雄黄散 治中毒。亦救蛇虺毒。尤佳。

雄黄不拘多少为末。入麝香少许。麦门冬汤调下。出舌数寸者亦治。

玉诀牛蒡 凉风解毒。

用牛蒡子。不拘多少。炒为末。水煎一钱服。

蟹解漆毒

乾道五年。襄阳有劫盗当死。而特旨贷命点配者。州牧虑其复为人害。既受命。以漆涂其两眼。囚行到荆门。已盲不见物。寄禁长林县狱。以待传送。适有村叟以事在狱中。怜而语之曰。汝明日去时。倩送者往蒙石。及寻蟹捣碎之。滤汁滴眼内。漆当随汁流散。疮亦愈矣。如其言。访得一小蟹用之。流三日而行。目睛好略无损伤。朱晞颜时以当阳尉。摄邑令亲见之。

生漆惹人成毒

用椒叶煎汤洗。鸡黄涂白松菜解。

桐油误食成毒。饮热酒解。乾柿及甘草亦可。

治诸中毒。众药不能解者。

急以野人肝研。水灌下立解。

一方出本草

用太平州白芷。不拘多少。研为末。以麦冬汤调服。

一方出本草

用秦皮浓煎服。或蚌粉滑石贝母末傅亦可。

误饮蜈蚣交水毒者方

陈斋郎、胡州安吉人。因涉春。渴掬涧水两口咽之。数日觉心腹微痛。日久疼。思服药。医诊之云。心脾受毒。今心脉损。陈答云。去年涉春。渴饮涧水。得此病。医云。斋郎吃却蛇在涧边遗下不净物在溪水内。蛇已成形腹中。食其心而痛也。遂以水调雄黄服之。果下赤蛇数条。皆能走也。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遇食之为病。发时手青肚满。痛不可忍。作蛟龙病。服硬糖三二升。日二度。吐出如蜥蜴三二便瘥。一方、用饧粳米谷。以人乳饼煮粥食之。吐出为度。外台秘要云。蛟龙病者。三月八月。近海及水边内。食生芹菜。为蛟龙子生在芹菜上。食入人腹。变生龙子。须慎之。其病发似癫。面色青。少腹胀。状如怀妊。宜食方。以寒食强饧三升。日三服之。吐出蛟龙。有两头及尾。又开皇六年。贾桥有人吃饧。吐出蛟龙大验。无所忌也。明皇杂录云。有黄门奉使交广回。周顾谓曰。此人腹中有蛟龙。上惊问黄门曰。卿有疾否。曰臣驰马大庾岭。时当大热。困且渴。遂饮水。觉腹中坚痞如杯。周遂以硝石及雄黄煮服之。立吐一物。长数寸。大如指。视之鳞甲皆具。投水中。俄顷长数尺。复以苦酒沃之。如故。以器覆之。明日已生龙矣。上甚讶之。

解毒丸 解世间不测一切等毒。

山豆根三两 板蓝根二两 甘草四两炙 山茨菇三两 土马鬃二两 续随子仁二两 黄药子二两 大黄一两 紫河车三两 木通二两 盆硝二两 五味子二两 藿香二两 寒水石二两 雄黄二两 贯众二两 白僵蚕二两 乾葛一两 茜草根一两 薄荷二两 绿豆粉三两 白药煎二两 朱砂一两 麝香半两 右为细末。蒸饼为丸。如弹子大。用螺青三两、和匀。一半为衣。每服半丸。用生姜蜜水化下。解诸恶物。及蛊毒、砒毒、菌毒、河豚鱼毒。并皆治之。

又方

煮荠苨令浓。饮一二升。卒无可煮。嚼食之。亦可作散服之。此药用在诸药中皆有验。

又方

凡煮诸药汁解毒者。不可热饮之。诸毒得热便甚。宜使小冷为良。

又方

用蓝叶蓝子。亦通解诸毒。常预蓄之。凡煮诸药汁解毒者。皆不可热饮。使诸毒更甚。俟小冷饮之佳。

玉霜圆出华佗中藏经 专解一切毒。

牙硝半斤 朴硝半斤 鹏砂四两 白矾二两 右四件火閒成汁。倾入地坑之内为末。龙脑二两研。水半盏。合生蜜。调一钱。小儿量虚实服。玉函方无朴硝。只三味。入蓝实半斤。至妙。

中毒门评

评凡中药毒。及一切诸毒。从酒得者难治。言酒性行诸血脉。流遍身体也。因食得者易治。言食与药俱入于胃。胃能容杂物。又随大便泄出毒气。毒气不入血脉。故易治也。以毒即归藏。饱者毒气未能深入。故宜急解。凡解诸食毒。烂嚼甘草咽之。则毒吐出矣。

犯天麦毒方

齐州有人病狂。每歌曰。五灵华盖晓玲珑。天府游来汝府中。惆怅此情言不尽。一丸萝卜火吾公。又歌曰。踏阳春。人间二月雨如尘。阳春踏尽秋风起。肠断人间白发人。后遇一道士作法治之。乃云。梦中见一红裳少女。引入宫殿。皆红紫饰。小姑令歌。道士曰。此正犯天麦毒。女则心神。小姑脾神也。按医经。萝卜治面毒。曰火吾公。即以药并萝卜食之。遂愈。

治溪毒中毒

以知母连根叶。捣作散服之。亦可捣取汁饮二升。夏月出行。多取此屑自随。欲入水。先取少许投水上流。便无畏。兼辟射工。亦可和水作汤浴之。甚佳。

治诸蛊毒

用小蒜五月五日采者。生食之。不可常食。

解诸药毒、虫蛇及诸蛊毒。

右以大粉草寸段锉。以芝麻油浸透。愈久为妙。收之。远行漳、泉、福建、川、广。间有中毒。即嚼三两段。得吐即无害。

又方

生茶叶焙 生甘草焙 生白矾乳钵研为末 右等分为细末。每服一大钱。以新汲水调下。若中毒一月。其毒自大便下。若中蛊毒。即吐出肉块。次服补药生糯圆。用糯米粉和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粒。熟水吞下。

解一切毒

用缩砂仁、生韭汁、蓝实各单用水调下。淡豉葱、麦门冬、水煎服。卒中药毒者。生麻油一盏。吐下毒。

治中蛊毒出本草

用生苍耳七个。白矾一两。为末。皂角子嚼涂咬处。须男子嚼之。敷药于肿处。

一方出本草

用雄黄不拘多少。莴苣汁和作饼子。候乾为末。每用少许。贴疮口立效。或以酒调雄黄末。傅之亦得。

解毒散出本草

用烦鸟浆酒服。

治中诸毒烦闷出本草

用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取饮之。即解。

解毒人卒不得生蓝汁者。出本草

以浣布汁解之。亦善。

解诸毒物入腹出本草

以铁桨服之。

解一切毒出本草

以腊雪少温服之。

解诸毒药及虫出本草

以车渠玳瑁一片等分。人乳磨服。极验也。

治一切毒气、及蛇伤出本草

以冲洞根磨服之。应是着诸般毒。悉皆吐出。

治一切草毒出本草

用白藊豆生嚼。及煎汤服。取效。

治诸恶蛓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出本草

以葱煮汁浸之。或捣傅亦效。

治岭南人以蓝头合毒。有中之者。出本草

以蓝蛇尾作脯。与食之即解。其蛇头毒、尾良也。

破棺汤出本草 专治诸毒辛恶。黄闷欲死者。

以屎新者最效。须与水和服之。乾者烧之烟绝。水渍饮汁。一方多年乾者。捣末、沸汤沃汁服之。

解诸毒蛊毒、肿毒、蛇虺蛊、狂犬毒、并疮。除血、长肤者。

以紫珠煮汁服之。一名紫木

治溪毒

以小蒜煮汁饮之。

治人中毒出本草

以萍子曝乾为末。酒服方寸匕。

解诸毒物出本草

以百丈青煮服。亦捣绞汁服。

治解一切毒气。虎狼所伤。溪毒野虫等毒。出本草

以草犀根烧碎服。临死者服之得活。

治诸毒热煞蛇毒。除惊怖恍惚。出本草

以麝香研碎服之。

治瘴毒出本草

以蚺蛇肉作鲙食之良。

杀蛊毒出本草

以鳗鲡鱼乾。烧炙之令香食之。三五度即瘥。一方研为末。空腹服之。常服尤良。

去热烦解毒。调中气。令人肥健。又主马血毒入肉出本草

以甜藤捣绞汁。和米粉作糗饼。食之。甜美。

去虫地蛊毒出本草

以大蒜生食之。

解蜈蚣毒、及蜀椒毒。

用桑汁、及桑根汁、并解。

治狐狸刺毒

用煮大豆。令多饮豆汁。无大豆。豉亦佳。

又方解榔、栶毒入口。

用饮少醋解。

治剥驴马血入肉毒

用赤柽木。以火炙。熨之亦可。煮汁浸之。效。一名河柳

风毒肿出圣惠方

沉香、木香、薰陆香、鸡舌香、麝香、紫檀香并皆治之。

中药毒附论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以辨相得、相反、相恶畏。至于有毒无毒。各有制治。然药无毒。则病不瘳。内经所谓知毒药为真者。乃用药之要也。昧者偶有服食。当究其毒以制治之。犹巴豆之用黄连。半夏之用生姜是也。甘草能解百药之毒。大有神妙。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芦毒。葱汤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浆饮讫即止。如此之事。其验如反掌。方称大豆汁。解百药毒。每令试之大悬绝。不及甘草。又能加之为甘豆汤。其验尤甚。有人服玉壶丸治呕。不能已。百药与之不止。蓝汁入口即定。又云凡受毒者。或鱼肉饭中得之则易治。饮酒得之。则酒气散归百脉难治。若在胸膈作楚。则用稀涎散吐之。若在腹中作楚。急服雄黄丸泻之。徐服参苓白术散。无恙矣。仍忌鸡鹅肉数日为妙。又云凡煮诸药汁解毒者。不可热饮。诸毒得热更甚。宜使小冷为良。

夫有大毒之药。不可入口鼻耳目。入即杀人者。一曰钩吻。生朱崖。二曰鸩。又名云□鸟。状如黑雄鸡。生山中。三曰阴命。赤色著木悬其子。生海山。四曰海姜。状如龙赤色。生海中。五曰鸩羽。状如鹳雀。黑项赤喙食蝮蛇。生海内。但被此诸毒药发动。状皆似劳黄。头项强直背痛而欲寒。四肢痠痛。毛悴色枯。肌肉缠急。神情不乐。又似瘴病。或振寒如疟。或状热似时行。或吐或利。多苦头痛。又人齿色舌色赤。面多青者。并著药毒之候也。岭外俚人。别有不强药、不蓝药、有憔铜药、金药、菌药。此五种药中人者。亦能杀人。但此毒初著不能知。欲知是毒非毒。初得便以灰磨洗好熟银令净。后以杨枝水洗口齿。含此药卧一宿。明旦吐出看之。银黑者是强药。银青黑者是蓝药。银紫班者。是憔铜药。此三种。但以不强药毒最急。若热酒食里中者。六七日便死。冷酒食里中者。必经半月。始可知尔。若冷银银色不异。而病候与著药之状不殊。心疑是毒欲知者。可食鲤鱼。食毕此毒即发。亦空腹取银含之。可两食顷。出著露下。明旦看银色。若变黑即是药毒。又取熟鸡子去壳。令病人齿齿□幼鸡子白处。亦出著露下。若齿痕处黑即是也。又觉四大不调。即饮酒空腹食炙鸡炙<?犭屯>鸭等。触犯令药发。即治之便瘥。若久未治。毒侵肠胃。难复攻治也。若定知著药毒。而四大未羸者。取大戟长三寸许。为末水服。必大吐痢。若色青者是憔铜药。色赤者是金药。吐菌子是菌药。此外亦无定色。但小异常耳。又有两种毒药。名当孤草。其著人时。脉浮大而洪。病发时。恶寒、头痛、乾呕、背迫急、口不觉嚼舌。大小便秘涩。面色、眼眶、唇口、指甲背青是也。又别一种当孤草者。其病发时。口噤而乾。舌不能言。咽喉如锥刀刺。胸中甚热。体胸满闷。不至百日。身体唇口手足。皆青而死。又着乌头毒者。其病发时。咽喉强而眼睛疼。鼻中闻臭手脚沉重。常呕吐。腹中热闷。唇口青。颜色乍青乍赤。百日乃死。

凡人若色黑骨大肉肥者。皆胃厚则胜毒。若瘦者则胃薄不胜毒也。

凡中药毒及一切毒。皆能变乱与人为害。亦能杀人。但毒有大小。可随所犯而解救之。若毒重者。令人咽喉肿强而眼睛疼痛。鼻乾手脚沉重。常呕吐。唇口习习。腹里热闷。颜色乍青乍赤。经久则难疗。其轻者身体习习而痹。心胸涌溢而吐或利无度是也。但从酒得者难治。言酒性行诸血脉。流遍身体故也。食得者易治。言食与药。俱入于胃。胃能容杂物。又随大便泄出毒气。未流于血脉。故易愈也。若觉有前诸候。便以解毒之药救之。

蜂窠散 治药毒吐后。

土蜂窠炒研末一两 赤小豆 糯米 粟米 蓝实四味并生用各二两 猪苓去黑皮 荠苨各锉半斤 马蔺花乾者二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匕。温水调下。空心日晚服。一方入猪粪炒焦。

解诸药毒预含方出圣惠方

水银一两以枣肉研令星尽 腻粉一两半 不灰木一两捣研细罗为末拣净 鸡子三枚 蓝根一两捣罗为末 生姜汁二合 右以腊日拌和。入瓷罐内。挖地坑。埋至端午日取出。用软饭和丸。如红豆大。每服以甘草汁、生米泔嚼下。一丸瘥。

丹砂丸 解药毒蛊毒等疾。

丹砂研 雄黄研 附子炮去皮脐为末各二两 豉六十粒炒 巴豆六十粒去皮心膜麸炒去油 右细研巴豆并豉。同前三味炼蜜和捣数百下。丸如豆。瓷瓶密收。每服二丸。暖蜜酒下。

解诸毒药伤人方出圣惠方

云实根半两 商陆五两切晒乾炒令黄 肉桂一两去粗皮 甘草一两生用 猪牙皂角三两去皮壳炙令焦黄去子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之。以吐泻为度。令吐在盆中。要得看验。只得吃粥将息为妙。

解毒丸出圣惠方

银星矾石 金星矾石 太阴玄精石 云母粉 不灰木以生粪烧灰令通赤以上各二两 右用药四味。炭火烧令通赤。与不灰木。同入盆下。盖出火毒。一宿后。研细如粉。入龙脑二钱。更研令匀。以糯米粥和丸。如红豆大。每服一丸。以生姜汁少许。并新汲水研破服之。

婆婆石丸出圣惠方 专解药毒。不论年月深浅。立瘥。

婆婆石 猪血各半两 雄黄 麝香 乳香各一分 右研为末。用软饭、并猪血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下二丸。又含一丸。即吐出病根瘥。如不吐。即以内消也。于端午日午时合。如急要。即取辰日辰时合。亦得。

防己散出千金方 专解芫花毒方。

防己 防风去芦 甘草生锉 桂去粗皮各一两 右为末散。每服二钱匕。冷水调下。连并三服。一方单用一味。可解之。

椒豆饮出百一选方 专解砒毒。韬丸传。

汉椒四十九粒 黑豆十四粒 乌梅二个去皮 甘草三寸碎之 右水一碗。煎七分温服。

白扁饮一名巴豆灵膏出危氏方 解砒毒等。

用白扁豆不拘多少。为细末。入青黛等分细研。再入甘草末少许。巴豆一枚。去壳不去油。别研为细末。取一半入药内。以炒糖一大块。水化开。添成一大盏饮之。毒随利去。后用五苓散之类。

金星地蟮散出圣惠方 专解毒药。

金星地蟮末二钱 婆婆石半钱 牛蒡根一两切碎焙乾 灶下黄土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以热酒调下一钱服之。

蓝根饮 解毒药。

蓝根锉一握 芦根锉一握 绿豆研一分 淀脚研一合晒乾 右先将蓝根、芦根。以水一碗。煎至七分去滓。次后入二味和匀。分三服。或一二服。利下恶物。不用再服。

承气汤出十便良方 专治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即服此。

茯苓一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人参去芦头一两 青竹茹五钱半 右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一二、两日内。且宜食粥。

麦门冬饮出千金方 专治一切药毒。不问草石。但觉恶心。

生麦门冬去心二两 葱白切三两 豉二两半 右锉如麻豆大。以水七盏。煎取三盏半。去滓分三服。食顷再服之。

椿皮饮 解一切药毒。

椿白皮 东柳枝并细锉各二合 阿魏好者少许 右以水三盏同煎。取一盏。去滓空心顿服。吐出恶物即瘥。吐后服蜂窠散。

甘草饮 治中药毒。心痛烦闷。

甘草生锉二两 粉草研一两 白蜜五钱半 右以水六盏。先煎甘草减半。内葛粉并蜜。更煎三两沸。去滓温分三服。如食顷再服。

辨毒散 治一切毒、及药毒。

阿魏研 青盐研各一两 甘草生锉三两 右为散。如遇有毒物处。每日空心。沸汤点服一钱。若食著毒物。立便吐出。

中诸药毒方

甘草生用 黑豆 淡竹叶 右等分锉散。水一碗。浓煎服之。

粉草饮 凡中药毒。即用生黑豆数粒食之。闻腥者。即非中毒也。若是吐逆烦躁。服药须极冷。即解也。解中药毒并虫毒。闷乱吐血烦躁。

甘草一两生用 白矾半两生 延胡索一两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放冷。细细呷之。

解诸药毒人中毒

以金钗股煮汁服之。亦生研更烈。必大吐下。如无毒。亦去热痰。

解毒丸 治中药毒。心腹切痛、不可当。欲死者。有救药不及。死后身黑。是中毒之证。

大枣二枚去核 巴豆三十七粒去皮心膜不去油 右共研匀。只作四丸。以大针穿。就麻油灯焰上熏黑。用瓷盒贮。遇中毒者。每服只一丸。随所中毒物汁咽下。不得嚼破。一二时辰取下毒。其毒即紧包裹所服药下。或不知所中毒物。即以茶清一大盏。放温咽下。

甘草汤 治中药毒。心膈烦闷。甚者如锥刺。痛不可忍。宜速吐之。

甘草生用二两 白药一两一钱 右细锉。以水三盏。同煎至二盏。去滓后顿服。以吐出恶物为度。吐了后。再单煎甘草一味。服之尤佳。

归魂散一名矾茶散出广南卫生方 解中药毒。烦燥吐血。腹内及口内。如锥针刺。

白矾 草茶各一两一钱 右捣研为散。分作三服。用新汲水调下。连服之立解。此药入口。其味甘甜。不觉苦味者。是中药毒也。得吐即效。不吐再服。一方用白矾腊茶末。水调下。治菌毒。

解百药毒方出千金方

用甘草、荠苨、大小豆汁、蓝叶根实。绞取汁服之。并瘥。

解野葛毒方出千金方 如若口噤者。以大竹筒。盛冷水。挂两胁。及脐上暖。辄易之。须臾口开。开则药入口便活。以生荠苨汁解之。又用鸡子三枚、葛根汁、甘草汁、鸭头、热猪血膏、鸡屎、人屎。各绞取汁服之。并瘥。

解乌头天雄附子毒方出千金方

用大豆汁、远志、防风、枣肉、饴糖。并能解之。一方、专用远志、防风二味。投大豆汁调下。一方、专用防风枣肉。浓煎汤服之。亦可。

解半夏毒方出千金方

用生姜汁。及乾姜服之、良。

唐崔魏公云铉夜暴亡。有梁新闻之。乃诊之曰。食毒。仆曰。常好食竹鸡。竹鸡多食半夏苗。必是半夏毒。命取生姜捩汁。折齿而灌之。活。

浙人王夫人。忽一日面生黑斑。日久满面俱黑。遍求医不效。忽遇一草泽医人云。夫人中食毒矣。治之一月平复。后觉其方。止用生姜汁糊为丸服之。问其故。云食斑鸠。盖此物常食半夏苗中毒。故用姜汁解之。

解莨菪叶中有毒者

煮甘草汁服之。

解狼毒方出千金方

用杏仁、蓝汁、白蘝、盐、木占斯。各绞汁调服瘥。蓝汁亦解。

解巴豆毒方出千金方

用煮黄连汁大豆汁小豆藿、菖蒲屑、及煮寒水石各件。取汁并皆可服。甚良。

解蜀椒毒方出千金方

用葵子汁、蒜、桂汁、豉汁、人尿、冷水土浆饮之。一方、以鸡毛烧。吸烟、及水调服。一方、用枣子解之。更含荠苨并瘥。一方、专用葵子汁、桂汁、豉汁同和服之。

解斑猫蛍青毒方出千金方

用猪膏、大豆汁、戎盐、蓝汁服之。一方用盐汤、煮猪膏巴豆饮之。一方用大小黑豆汁服之。并瘥。

解莨菪毒方出千金方 专治食莨菪。闷乱如卒中风。或似热盛狂病。服药即剧。

右饮甘草汁。及蓝青汁即愈。一方治中砒毒。用蓝汁同甘草汁饮之。

解钩吻毒方出千金方 专治钩吻毒。困欲死。面青、口噤、逆冷、身痹。肘后方云。钩吻、茱萸、食芥相似。而所生之旁。无他草。又茎有毛。偶食之杀人。

用荠苨八两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如人体冷热。服五合。日三夜二。浓煮为妙。一方煮汁饮之。一方啖葱涕尤佳。

解毒方 解中一切毒药。口唇麻、目暗、心腹如刀刺。或吐出血。

用石绿不拘多少。研细。每服一钱。研莱菔之汁调下。立吐。得毒出。即服和气药调补。

升麻汤 治药毒。吐出。

用升麻半两为散。食后及夜卧。温水调下一钱匕。服半月后。一切毒药入口。即吐出。宜常服。

太白散 解药毒。

用山芋三两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汲水调下。日三服。

僵蚕散 解一切药毒。

用白僵蚕直者。炒为散。每服一钱。粥饮调下。吐出毒物瘥。一方用酒醋水三般。同为一盏。煎五七分。温服。

麻仁饮

用大麻仁五合。研如膏。入水二盏。搅令匀。取汁饮之。

解踯躅毒方出千金方

用栀子仁四两为散。冷水调下二钱。若未效。再服。

解藜芦毒方

用雄黄一两细研。煎葱汁调下一钱。如未效再服。一方用温汤饮之。并解。一方用冷酒服。解一切毒。

解甘遂毒方出千金方

用大豆不拘多少。去皮以水研取汁。每服一盏。未效再服。一方、大小黑豆。水调服。解一切毒。

解大戟毒方出千金方

用菖蒲一两为散。每服二钱。以温汤调下。

解杏仁毒方出千金方

用蓝实。不拘多少。研取汁。水和服之。亦解毒药。

解桔梗毒方出千金方

用糯米二合洗净。煮白淡汤粥食之。

解砒毒鼠莽毒方出医方大成

用金线重楼。磨水服之即愈。又用乌桕根。擂水亦好。又用大黑红豆。煮汁服之。并瘥。

解射罔毒方

蓝汁 竹沥 葛根屑 蚯蚓屎 藕节汁 大小黑豆 右各味备急。皆能解散诸毒。但以一味二味皆良。又一方、无葛根屑。

解砒毒方

用早禾杆烧灰。新汲水淋汁。绢帛滤过。冷水服一碗。毒从下利即安。

解鼠莽草毒方

用玉簪花根。研取自然汁半盏灌之。如吐再一服。一方、解毒玉簪花根。水调服之。

解砒毒方

用豆豉浓煎汤灌之。亦治服药过剂。心中烦闷。

独圣散 治附子、河豚、乌头之类。一切毒药。并解丹毒。用多年壁土。热汤泡。搅之令浊。少顷乘热去脚取饮。不醒人事灌之。或挖地以水搅浆水饮之妙。一方用壁土水调服之瘥。一方用川白土调服。

解巴豆毒方 视其证口渴、脸赤热、痢不止。诸药不效。用芭蕉根叶。研取自然汁服。痢止而安。

解鼠莽草毒

用枯莲房壳带梗。阴乾。口□父咀煎水二三碗灌之。如无荷叶中心蒂。或用藕节。煎汤一碗。冷灌之。毒即散。三味中随其物便用之。

又方

用豇豆花研。水吞下。如无花。只用豆亦可。

解砒毒方

用伏龙肝为末。清油调二钱服之。

解毒药方

用孔雀血。生饮之良。

如圣散 治中一切药毒、并虫毒。

用石蟹、熟水磨服之。

解砒毒方 其证烦燥如狂。心腹搅痛。头旋、欲吐不吐。面色青黑。四肢逆冷。命在须臾不救方。

用绿豆半升。擂去滓。以汲水调。通口服。或用真靛花二钱。分二服。以井花水浓调服之。又方治闷绝心头温者。新汲水调下。服之如神。

治中毒、众药不能解者。

急以野人肝。研水灌。立解。

又方

用黑铅井水磨下。一方无铅用青铅两块。研井水下。

又方 解砒毒、亦解巴豆毒。

用生麻油一盏饮之。不能饮。灌之。立见起死。又煎黄连汤服之。亦佳。以吐为度。则其毒气。自不能为害。黑豆甘草节。各熬水服解之。

解鼠莽草毒、及丹毒方。

用旋刺下羊血、鹅血、鸭血饮之。良。

矾茶散 解鼠莽毒。(方见4187页)

又方 解毒药毒。

用大黑豆煮汁服之。如欲试其验。先用鼠莽苗叶。以豆汁浇其根旋散烂不复生矣。一方用红豆。

解砒毒方

用酽米醋多饮之。吐出毒解。不可饮水。一方用人粪食之。亦可。

解附子毒方

用浓煎防风汤饮之。良。

治药毒

取巴豆去皮不出油。牙硝等分。合研成膏。冷水化一丸服瘥。

又方

用温猪脂一升饮之。

治中诸毒药及野葛巳死方

取新小儿屎。绞汁和一升服之。入腹即活。解诸毒无过屎汁。

解诸药毒

以土芋研水服。当吐恶物尽。便止。

解诸药及诸草毒方

以黄土地上。挖一坑。以水搅浊。饮一二碗。即愈。

又方 治回回麻药。服多而昏晕者。以好醋解之。

又方 治草乌麻、吐。

好醋解。生姜甘草皆解。一方煎甘草生姜自然汁。顿服。

解一切药毒。及草毒、六畜肉中毒。出圣惠方

用白扁豆生晒乾。为细末。新汲水调下二三钱。全椒盐者高照一子无赖。父笞之。遂服砒霜自毒。大泄利。腹胀欲裂。予教照以调此药。随所与之。不数碗即安。

如圣散出肘后方 专解药毒。

露蜂房 甘草各半两用麦麸炒去麸 右为散。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放温。临卧顿服。明日取下恶物为妙。

二珍散出广南四时摄生论 专解一切药毒。

天南星三两为末 黄牛胆大者一枚取汁若收得阴乾临用时再用暖水浸软用 右和丸如鸡头大阴乾。遇中毒者。先同汗袜。水澄清半盏。入盐少许。磨下一丸。或和服即瘥。如吐利后气满。即服平胃散助之。此药但头与腹未裂。并可治。

蓝饮子出危氏方 专解砒毒。及巴豆毒。

用蓝根沙糖二味相和。擂水服之。或用龙脑薄荷汁尤妙。多进二服。

荠苨散出千金方 解一切毒药。

荠苨一分 蓝并花二分七月七日取者为佳 右以蓝阴乾捣筛。水和服方寸匕。每日三服。

贝齿散出千金方 中射罔脯毒。及食饼舋中毒方。

取贝子为末水服。不瘥又服。一方、治食百物中毒。以一枚含之。吐出毒物为度。

解野芋毒方出千金方

用土浆人粪汁服之。

解毒药方出圣惠方

用白矾一两。捣为末。以新汲水灌之。口耳中皆出黑白勿怪。出尽即愈。

治中药毒方出千金方

取秦燕毛二枚。烧灰服。圣惠用春燕毛二枚。烧灰水服。或用小便服之。

治硼砂毒方

用生绿豆粉。不拘多少。研汁饮之。亦解砒毒。

化毒散出余居选奇方 专治中药毒吐血。或心痛。或舌微黑。口唇裂。嚼生黑豆不腥则是。

巴豆一粒去壳略去油研 黄丹半钱 雄黄一钱研 右同研。用乌鸡子一个。打药合剂煎。卷成筒子。临睡只一服。细嚼茶清送下。当夜取下毒。

解莨菪毒方出千金方

用荠苨、甘草、犀角、蟹汁、升麻各绞汁服。并皆治之。

冻青饮 解砒毒

用冻青叶。擂取自然汁。添井水服。须泻下。解。

中仙茅附子毒方

郑长卿资政诜。少时随父太宰。官怀州将官。服仙茅遇毒。舌胀出口。渐大与肩齐。善医环视不能治。一医独言尚可救。少缓无及矣。取小刀厘其舌随合。厘至百数。始有血少许。医言无害也。舌消应时缩小。即命煮附子酒。每生切附子一两。浸以酒汁。旦起辄饮一杯服之。二十年后。再为陕西漕使。诜自太学归。过往南县暑中。行至中途晓寒。诜饮一杯竟。复令温半杯酒来。饮尽自觉微醉。乃与妻饮。行将数里。妻头肿如斗。唇裂血流下。驻路旁。告随行李职医。李使黑豆绿豆各数合。生嚼之。且煎汤。并饮至晓。肿始消。诜仍服之不辍。到安数月。失明。遂致仕。时方四十二岁。

药反中毒方 治诸药相反中毒。

蝉壳蜕烧灰细研一钱 右冷水调下。频服取效。虽面青脉绝。腹胀吐血。服之即活。

解毒药方

王仲礼嗜酒。壮岁时。疮□□查发于鼻。延于颡。心甚恶之。服药多弗效。僧法满、使服何首乌丸。当用二斤。适其仆识草药。乃掘得之。其法忌铁气。但入砂钵中。藉黑豆蒸熟。既成香味可人。念所蒸必能去证。取以面□贵面。初觉极热。渐加不仁。至晚大肿。目耳鼻浑然无别。望之者莫不惊畏。主之母高氏曰。凡人感风癞。非一日积。吾儿遇毒。何至于是。吾闻生姜汁赤小豆解毒。山豆根黑哈粉能消肿毒。即命捣捩姜汁。以三味为末。调傅之。中夜肿消。到晓遂愈。盖先采何首乌。择焉不精。为狼毒杂其中。以致此患也。

解百毒

甘草能解百毒。为药之长。孙思邈论云。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又称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验更速。凡欲食。先取甘草一寸。炙熟嚼咽汁。若中毒随即吐出。

治蒙汗毒、目瞪、口不能言、如醉。

用白扁豆。不拘多少为细末。用水或温酒调下。亦能解砒霜毒及鸩毒。

又方

用川中白善土。如无以厨上多年黄土为末。水调服。

又方

在鬓边左挑脚。铜钱飞下即苏。

又方

或急证无药。以新汲水噀心上。候醒即止。

解砒霜毒

以郁金末二钱。入蜜少许。冷水调下。升麻浓煎冷服。杏核研为细末。以米饮调下。白扁豆为末。冷水调下。解砒毒无如酱。水调服。寒水石、绿豆末、以蓝根研水调下。取地浆调铅粉服之。解。白芷末水调下。郁金末水调下。豉豆汁尤佳。

甘草散 解一切毒药。

用甘草二两。生锉碎。用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滓入绿豆粉一合。打匀再煎数沸。入蜜半两温服。

又方 疗诸药毒各有相解者。今但取一种。而兼解众毒。求之易得者。

甘草浓煮汁。多饮之。无不解也。又食少蜜、佳。

解百药毒

用横纹甘草。截成小块。麻油煎过。空心食前后常嚼。久而作效。凡食毒药。毒必呕出。皆不为害也。荠苨解百药毒。以其与毒药共处皆歇。取根捣末。饮服蓝汁。白扁豆及大小豆并单服。用水调服。以毒尽即效验也。

万露丹 解一切药毒。及蛊毒金蚕等毒。

光明朱砂一两须是辰州者令人细研一伏时 大天南星为末生用三两 黄牛胆一枚取汁如无新者须是阴乾者用时以温水浸软以温水调开 右以胆汁。和前二味为丸。如皂角子大。阴乾。如有中诸毒者。但头肚未裂。皆可救疗。服时先取汗脚袜。以新汲水洗汁。澄清半盏。入盐。磨化一丸顿服。续以薄粥投之。以吐为度。其疾永除。

解诸药毒、肉中毒、合口椒毒、野菌毒。

用入地乾土。水调服之。并解。东壁土用之。功亦小同。

治合口椒。并枫树上木耳有毒者。

以冬瓜蔓。生捣汁服。

解诸药毒。及利小便。

以木通实蜜煎。食之。

治解诸药毒

以陈家白药。水研服之。入腹与毒相攻。必吐。疑毒未止。便再服。心胸烦热。天行温瘴。并皆治之。

解药毒蛊毒

以菩萨石。用水磨服之。

解诸药毒、丹毒、菌毒。止渴去烦热。

以诸血并生饮之。

解诸毒药肿

用人肝藤。生研服之。亦傅肿上。

治中野葛毒

以羊血饮解之。

治水银入肉令百节挛缩病躭

以金物火炙熨之。水银得金。当出蚀金。候金色白者是也。如此数度。并瘥也。

昔北齐徐玉以此疗人。多效。

解诸药菜肉中毒

以白花藤。酒渍服之。

大豆饮 解一切药毒。消肿下热气。杀乌头附子毒。

用大豆一升。以水二升。煮至一升。去豆停冷。细细饮之。一方、用豆饮之。

治丹毒丹石发热

以牛肝和腹内百叶。作生姜醋食之。

服药过剂附论

夫唯动与过。疾所由生。故所守不固。则邪得以干之。以五药内攻。使邪不胜正而已。然毒药攻邪不可过剂过则反伤正气。犹以五味致养。稍过亦能为害。此理之必至也。夫合和汤药。自有限剂。至于圭铢分两。不可乖违。若增加失宜。便生他疾。其为疾也。令人吐下不已。呕逆闷乱。手足逆冷。肠痛转筋。若不药解之。亦能致死。宜速治之。则无害也。

花光散 治服过剂。反伤正气。致八邪干心。或三虫作蛊。或成中恶。或变为五淋。或致为惊癵。或筋挛脉结。或产妇血晕。或胸停客热。并皆治之。

玳瑁屑二两半 蓝实炒一两半 安息香别研 琥珀各一两 人黄别研 人参 麝香别研 贯众各半两 右除别研外。捣罗为末拌匀。每服一钱。用温酒下。早晚服。小儿半钱。隔日再服。

充德丸 治因寒药攻病太过。腹急痛。或胸藏冷气。或为血蛊。或为霍乱。或心胀短气。或羸瘦。或肠澼不解。或虚满遗精。或水肿。或中恶。

艾去梗炒二两 雚菌一两半 丁香一两 诃黎勒煨去核一两 麝香研半两 桑白皮根一两 肉豆蔻去壳泡 益智子去皮各半两 薰陆香别研半两 右除别研外。捣罗为末。同拌匀。酒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食前、温酒下。

药过剂毒

服附子酒多而毒发。觉头重如斗。唇裂血流。急求黑豆绿豆各数合嚼之。及煎浓黑绿豆汤并饮。服风药多。闷乱不省。醋灌。浓煎甘草。同生姜自然汁。顿饮之。又螺头青细研。新汲泉水调下。

又方出千金方 治服药过剂。及中毒烦闷欲死。亦解狼毒。

以捣蓝取汁数升。无蓝浣青绢取汁饮。亦佳。一方用药水调服。

黄连汤出济生拔粹 治因服药过多。小便不利。诸药莫能效者。或脐痛。闷不可忍。

黄连炒 黄檗炒 甘草各等分 右口□父咀。水煎温饮之。食前。如昼不通。加知母。此药助阴。使气得化则通矣。

解石药过剂方出肘后方

黄丹三两 芒硝二两

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便愈。一用地黄五升煮。不用水。一方、并以药末渗于舌上。遂愈。

治药中有巴豆。下痢不止。出圣惠方

乾姜炮裂锉 黄连去须炒各一两 右为细散。每服以水调二钱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服药过剂。心中乱闷方。及治诸菜毒。

捣生葛根。取汁半盏。或一盏饮之。或以根一两细锉。水二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又方用胡粉、水服之。用乾姜末、水和服之。用饴糖服之。并瘥。

又方出千金方

捣蘻荷汁。饮一二升、良。冬用根。夏用茎叶。

犀角散 治服药过剂。心中闷乱。(方见4167页)

又方出千金方

以粳米水研。取清汁五升。细细服之。

又方出千金方

以鸡子三枚。取黄吞之。

又方出千金方

以黄连末一钱。用温水调服。

又方出圣惠方

于屋溜下作坑。广二尺。深三尺。以水七盏。灌坑中。搅扬之。令沫出。取沫五盏饮之。未解更作。

又方出肘后方

右刮东壁土。水一二升调饮之。

又方出圣惠方

用白鸭屎末。和水调服之瘥。

治苦卒服药吐不止者。出圣惠方

以新汲水。饮一升即止。一方、噀心候醒即止。

又方出本草 治药中有巴豆。下痢不止。

用煮熟豆一升。服之即瘥。

凡服药太过。热物相反。麻木呕吐。不可解者。

用盐炒令红。冷水调下一二钱。即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