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足厥阴肝疟附论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足厥阴肝疟附论·

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足厥阴肝疟附论

夫经谓足厥阴肝疟。在经则令人腰疼小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欲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在藏则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俱刺足厥阴。盖足厥阴之脉循阴器。客之则小腹满小便不利也。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病则恐惧不足也。苍苍者肝之色也。宜察其经络脏腑而治之。治肝疟。颜色苍苍。颤掉气喘。积年不瘥。鳖甲丸等方主之。

鳖甲丸一名乌梅丸出千金方 治肝疟色苍苍。颤掉气喘。久不瘥者如死。或久热劳。微动如疟。

鳖甲去裙襕醋浸炙 蜀漆叶 乌梅取肉炒 常山锉 知母焙各一两半 甘草微炙 细辛去叶 苦参 葳蕤各十八铢 香豉一合微炒 石膏二两研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未发前。米饭下。临发再服。

乌梅丸出圣惠方 治肝疟久不瘥。

乌梅取肉酒浸微炒 常山锉各一两 知母 犀角镑屑 丹砂别研 龙骨别研 升麻 豉 桂去皮 甘草锉微炒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面炒过各半两 虎头骨醋炙 鳖甲去裙襕酥炙黄一两 右为极细末。再同研匀。炼蜜和搜成剂。于净石臼中捣至二三百杵。然后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吞下。晚食前再服。

蜀漆丸出圣惠方 治肝疟颜色苍苍。颤掉气喘。变成痨疟。积年不差。

蜀漆 乌梅取肉微炒 常山锉各半两 鳖甲去裙襕醋炙 石膏研各一两 豉一合 甘草锉微炒 知母 苦参锉 麝香细研 桃仁汤浸去皮尖炒各半两 右为末。同研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晚食再服。粥饮下亦得。

知母汤出圣惠方 治肝疟上焦壅滞。心烦头疼。寒热不止。肌肉消瘦。不下食。

知母 地骨皮 升麻各一两 鳖甲同前 犀角镑屑 人参 麦门冬 柴胡去苗 石膏各一两 甘草生锉半两 虎头骨酥炙过一两半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入香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木香犀角丸 治肝疟。

木香 犀角镑屑 羚羊角镑屑各一两半 升麻 玄参坚者 猪苓去皮滓炒 槟榔各三两 鳖甲酥炙 豉炒五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温酒或米饮下三十丸。分服。体热即去甘草槟榔。加大黄五两。

乌梅饮 治肝疟。小便不利如癃。

乌梅取肉 山栀子各半两 知母一两 芍药 木通锉 生地黄 升麻各二分 右口□父咀。如麻豆。每服五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朴硝一钱。食后未发前。分二服。

大柴胡汤出旅舍备要方 治疟寒热呕逆。脉弦小紧。间日频日。发作无时。及伤寒热结在里。腹满谵言。烦渴。大小便涩。并疾气寒热方。

柴胡去苗八两 芍药 黄芩各三两 半夏二两半汤七次 枳实炒去瓤半两 大黄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半。姜五片。枣三个同煎。至两盏。去滓。带热顿服。

半夏汤出卫生家宝方 治疟疾。及暑毒。消痰逐饮。

半夏汤洗七次 白茯苓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枳壳去瓤炒 桔梗炒各一两 右为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至七分。温服。

手少阴心疟附论

夫心疟者。内经谓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是也。盖心为神舍。邪不可干。邪气干之。故烦心。其欲清水者。以心火内热故也。其反寒多不甚热者。内热而外寒故也。治宜通心经。利邪热则愈。

甘草汤出千金方 治心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及寒多不甚热者。

甘草一两 蜀漆三两 常山 鳖甲各四两 石膏五两 香豉一合 栀子 乌梅各三枚 竹叶切一升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柴胡括蒌根汤出卫生家宝方 治疟而发渴者。(方见2832页)

大黄丸出圣惠方 治心疟。发歇不定。

川大黄半两炙锉 常山一分 香豉四十九粒 砒霜细研一分 鳖甲酥炙 麝香一钱细研 朱砂一分研细 右为末。入后三味研令匀。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每服食前用桃仁冷醋汤下二丸。忌食热物。

熊胆丸出圣惠方 治心疟。

砒霜研半两 丹砂研 麝香研 雄黄研 熊胆各一分 右以熊胆和丸。如绿豆大。发日空心冷水下二丸。临发时再服一丸。皆以冷水嚈。或当日便止。或大作乃差。如欲吐。即以暖水下之。当吐出痰涎。

麝香丸出圣惠方 治心疟。

麝香一分 金箔三十片 黄丹一分炒令紫色 朱砂一两 砒霜一分 右细研令匀。用粳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男左女右中指上节。用绯帛裹系一丸。发前以冷醋汤下一丸。忌食热物。

常山丸出圣惠方 治心疼疟。

常山别捣 桃仁取陈者去双仁炒和皮捣各一两 铅丹八钱细研 豉一合炒令可碎摊尽手捻熟则捣 右研为末。炼蜜和。再捣千杵。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鸡鸣。空心酒下。欲发时再服十五丸。其日不得梳洗。发过方可饮食。一方桃仁汤下。

朱砂丸出圣惠方 治心疟。

光明砂半两研细 常山一两 杏仁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 右为末。研入朱砂令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发前粥汤饮下十五丸。欲发时再服。

足太阴脾疟附论

夫足太阴之经。脾之脉也。脾经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呕。呕已乃寒。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故谓之太阴疟。又名脾疟。

木香丸 治脾疟。

木香 附子炮去皮脐 大黄锉炒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人参各一两 芍药 桂去粗皮 荆三棱煨 独活去芦头 乾姜炮 芎? 羌活去芦 甘草炙各半两 陈皮 槟榔锉各二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未发温水下。日三。一方以前药十五味为末。磁器盛之。密封。临服。加牵牛末二分。同药末一两。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心胀腹满一切风劳冷气。脐下刺痛。口吐清水白沫。醋心。□□玄癖气块。男子肾脏风毒攻刺四体。及阳毒脚气。目昏头痛。心间呕逆。及两胁坚满不消。卧时橘皮汤下三十丸。以利为度。此后每夜二十丸。女人血利下血痛刺。积年血块。胃口逆。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姜汤下三十丸。取利。每夜更服二十丸。小儿五岁以上。脾气肠胃气喘。空心温汤下五七丸。小者减丸数服。凡胸腹饱闷不消。脾泄不止。临卧温酒下。取利。食毒痈疽发背。山岚瘴气。头痛背缚拘紧。便宜服之。快利为度。人常服此药。可以不染瘴疾。凡瘴气皆因脾胃实热所致。常以凉药解隔上壅热。并以此药通利称善。此丸本治岚瘴及温疟大效。李敦裕以此方刻石于大庾岭。得效者不可胜数。昔人尝有拥兵过漳者。军人皆感疟。用此治之。应时患愈。江南时值岁发温疟。以此药服之其效如神。皆以得快利为度。又记。凡久疟服药讫。乃灸气海百壮。又灸中脘三十壮尤善。又加肉豆蔻六枚去根止泻方用。

青蒿汤 治脾疟。寒热善呕多汗。

青蒿 附子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甘草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半夏为末姜汁和作饼暴乾 麻黄去根节 草豆蔻去皮 白术各半两 藿香叶一两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擘破。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不拘时。

知母丸 治疟疾。脾寒。

知母 贝母 草菓 甘草 鳖甲酥浸九炙 常山用淡豆豉一合米泔一升同煎乾下用豉细切常山 右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当发日入麝香酒送下。仍用后药助气。

除桂建中汤

黄耆两半 白芍药一两 甘草二钱半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枣子入饧糖少许。再煎化。空心服。

常山丸出经效济世方 治脾疟由热气内伤不洩。故脾疟。令人病肠中热痛外寒。肠中转鸣汗出。治一切疟疾。

常山一两锉 甘草半两锉炒微赤 知母一两 豉一合 麝香一分细研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色先去裙襕 右为末。与麝香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于未发前。温水下二十丸。临发再服。已试极验。

人参饮 治脾疟。

人参 甘草炙各一分 陈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乌梅五枚去核焙 草豆蔻七枚去皮 右锉为末。每服五钱。用湿纸裹定。熟水二盏。生姜枣大扑碎。枣二枚擘破。瓷器内煎一盏。去滓。未发前温服。

槟榔汤 治脾疟寒热。

槟榔锉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前胡 白术 菝葜各一两 右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未发前去滓温服。

橘皮散 治脾疟。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常山 乾漆炒出烟 桂去粗皮各三分 牡蛎烧赤一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未发前。温酒下。三服必瘥。

硫黄丸 治脾疟。无问远近。

阿魏研 安息香入胡桃瓤研 莱菔子炒各三钱 芜荑仁炒研为末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未发前。温水下。得吐为度。瘥后少蒜虀下馻饦食之。仍以白芥子用纱囊盛。男左女右系于背。

常山丸 治脾热为疟。或不渴。热气内伤不泻。令人病寒。腹中痛。肠中鸣。汗出。

常山三两 甘草半两 知母 鳖甲各一两 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未发前温服十丸。临发前时服一服。正发一服。

辰砂丸出宣明论 治一切脾胃虚热。疟不止者。

信砒 甘草各一钱 朱砂二钱 大豆四十九粒 右为末。滴水和丸。分作四十丸服。发日日欲出时。灯心汤下。忌热物。每服一丸。

厚朴饧 治脾疟。不思饮食。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三两 半夏为末姜汁焙乾一两 陈橘皮汤洗去白焙二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擘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

姜橘散一名十枣汤出传信适用方 治脾寒及诸疟。

右真橘皮不拘多少。去白细切曝微乾。以生姜自然汁浸过。陈皮一指许。银器内重汤煮乾焙为末。每服三钱。用隔年清水枣十枚。水一盏。煎至半盏。以此药通口服。以枣下之。于发日先一时辰服之。不过两服而止。后再一服。不拘老少孕妇皆可用服。

草菓平胃散出危氏方 治脾虚作疟。不问寒热先后。饮食不进。

以生料平胃散四两。加入草菓、大腹皮、槟榔、青皮各二两。锉碎相和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空心多服取效。

半夏散 治脾疟。(方见2770页)

草菓饮 治脾寒。

草菓 常山 槟榔 甘草少许 黑豆各等分 右口□父咀。水二盏。煎一盏去滓。露一宿。空心未发前。温服。

歘火丹 治脾寒。

淡豉二两 信二钱 雄黄五钱 朱砂三钱 右为末。用蒸饼量多少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隔发一时。用冷水送下。忌热物湿面发毒等物。三五日。

吴茱萸汤出杨子建护命方 治脾寒发疟。非时发作。肌肉黄瘦。食减肠泄。腹痛大腑不调。

吴茱萸炼洗焙炒乾 芎? 鳖甲去裙襕酥炙 防风 人参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 藿香叶 柴胡去苗 肉豆蔻去壳 甘草各等分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煎七分。去滓。未发前空心温服。

柴胡厚朴汤 治脾寒。

柴胡 厚朴 青皮 陈皮 常山 草菓 乌梅 甘草 石□宿砂 槟榔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碗。煎八分。露一宿。五更冷服。正发一服。过后又一服。

良姜丸出朱氏集验方 醒脾治疟。

良姜二两 右末。猪胆丸。梧桐子大。紫苏汤下二十丸。

手太阴肺疟附论

夫肺疟者。内经谓令人心寒。寒甚则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刺手太阴阳明是也。盖心肺独居膈上。其气相通。故疟邪入肺。内动于心。则为寒热善惊之候也。

人参丸 治肺疟。心寒热善惊。如有所见。

人参 鳖甲同前 桃仁去皮尖双仁研 恒山 甘草炙锉 肉苁蓉酒浸切焙 升麻各三分 桂去粗皮三两 乌梅肉炒 龙齿研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研一两 丹砂研一分 阿魏研一分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米饮下。未发时并二服。

麦门冬汤 治肺疟。及补心气。

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升麻 知母锉焙 甘草炙锉 鳖甲醋炙去裙襕 柴胡去苗 前胡去芦 桃仁去皮尖双仁研炒 枳壳去瓤面炒各一两 栀子去皮 芦根锉 乌梅肉炒各两半 人参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二钱半。入桃柳枝各五寸。姜三片煎八分。去滓。入石膏末一钱。更煎沸。未发前一二服。

乌梅丸 治肺疟。

乌梅肉炒 恒山 鳖甲去裙襕醋炙 人参 知母焙 肉苁蓉酒浸切焙 桃仁去皮尖双仁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饮下。未发三服。

丹砂丸 治肺疟。心神惊悸。

丹砂别锉 阿魏醋化去沙石面和作饼炙 麝香各一分 铅丹研一分 右为细末。取五月五日午时粽子三十个。与药同研。于北斗下露一宿。丸如桐子大。未发前热水下一丸。将一丸绯帛裹安耳内。男左女右。

二丹丸 治肺疟。

丹砂别研 铅丹别研 甘草炙锉 当归各半两 恒山三分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前温水下。未发时再服。候饥。即以葱豉粥与之。

杏仁丸 治肺疟。

杏仁四十枚汤浸去皮双仁炒黄色 恒山三分 丹砂别研半两 甘草生锉一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日再服之。

秫米汤一名恒山汤出千金方 治肺疟。心寒甚即发热。热即惊。如有所见。

恒山一两半 秫米一分 甘草炙锉半两 右粗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未发前温服。发再服之。

黄连汤 治肺疟。心虚。

黄连去须一两半 当归切焙一两 乾姜炮半两 右粗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临发时服。

足少阴肾疟附论

内经谓足少阴肾疟。在经则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在脏则令人洒洒然腰脊疼。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盖肾脉入肺中。肺脉环胃口。故使人呕。阴虚则阳气偏。故热多。若夫洒淅腰脊痛。大便难。目眴足寒。特以藏气机关不利。故为此证也。

乌梅丸出圣惠方 治肾疟。腰髀痛。手足寒。食少无力。

乌梅肉一两微炒 桂心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 虎头骨二两涂酥炙令黄 人参一两去芦头 香豉一合炒乾 恒山二两锉 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面炒微黄 附子半两炮去皮脐 川升麻一两 鳖甲用醋炙黄色去裙襕 麝香一分细研 肉苁蓉一两酒浸去皮尖乾一宿 右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

乌梅丸出圣惠方 治肾疟。令人洒然腰脊痛。大便难。目眴手足寒。及疟久不瘥者。

乌梅肉炒一两半 恒山锉三分 豉一合炒 虎头骨酥炙半两 麝香研一钱 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细研 附子炮去皮半两 肉苁蓉酒浸切焙半两 知母切焙一分 桂一分去粗皮 右捣研拌炼蜜和丸。如桐子。每服空腹米饮下二十丸。未发服。一方无知母。

苁蓉丸 治肾疟。

肉苁蓉酒浸焙半两 乌梅肉炒半两 恒山锉三分 豉炒三分 升麻半两 桃仁汤浸去皮尖炒研三分 桂去粗皮半两 甘草炙半两 右捣研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未发日。空腹温酒下二十丸。米饮亦得。至临发时。更服二十丸。

人参汤 治足少阴疟。呕吐寒热。

人参 恒山锉各半两 甘草生锉三分 灯心五十茎 茶末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 右粗捣。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入酒半盏相和。未发前顿服。以吐为效。未吐再服。

恒山汤出千金方 治肾热发为疟。令人凄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身掉不定。手足寒。

恒山三两 乌梅三七枚 竹叶切一升 香豉八分 葱白一握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发令尽。一方用桃仁。无竹叶。

天雄丸出圣惠方 治肾疟。无问新久。发作无时。神效。

天雄炮裂去皮脐两半一方作生用 铅丹研三分 人参三分 右捣研。和匀。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未发日。空心米饮下。日三五服。

半夏散 治足少阴疟。呕吐。

半夏汤洗去滑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暴乾再为末 阿魏细研各一两 右二味同研匀。每服二钱匕。温酒一盏调下。未发日顿服。

半夏散 治足少阴疟。呕吐。

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焙 乾姜炮各半两 绿矾研一钱 右捣研匀。每服半钱。未发日。以醋汤调下。

足少阳胆疟附论

足少阳疟之状。内经谓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是也。盖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今疟邪外中。其气不守。故心常惕惕然。邪盛故热多。有风故汗出。

升麻汤 治足少阳疟。身体解亻□亦。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

恒山一两半 升麻 鳖甲醋炙去裙襕 淡竹叶各一两 犀角屑 麦门冬去心焙 知母切各三两 甘草炙半两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空心、日午服。

黄连丸 治足少阳疟。清胆。

黄连去须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龙胆去苗 铅霜研 定粉研 人中白各三分 马牙硝研一两 右为末。用猪胆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枇杷叶拭去毛煎汤下。

犀角汤 治足少阳疟。解亻□亦。热多汗出。

犀角镑 甘草炙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 升麻 知母 鳖甲醋炙去裙襕各一两半 石膏碎研二两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于未发前温服。

芦根汤 治足少阴疟。热多汗出。及温疟热后寒战。骨节痠痛口渴。

生芦根锉三两 麦门冬去心焙 升麻 葛根各一两半 栀子仁一两 石膏研二两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淡竹叶二七片。煎一盏。去滓。温服。早晚食前。

柴胡汤 治足少阳疟。热多汗出。

柴胡去苗 秦艽去苗土 麦门冬去心焙 芦根 淡竹叶各一两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青蒿自然汁半合。再沸。未发前五更初温服。

犀角丸 治少阳身体解亻□亦。或寒热。心惕惕然汗出。

犀角屑一分 恒山一两 蜀漆叶半两 豉炒一合 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未发前米饮下。

足太阳膀胱疟附论

足太阳疟之状。内经谓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上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盖膀胱经下抵腰中。上颠络脑。故腰痛头重。寒从背起也。经虚受邪。故先寒后热。热止汗出难已。以真气不胜邪故也。

柴胡汤 治足太阳疟寒热。

柴胡去苗 恒山锉 鳖甲去裙襕醋炙黄 知母焙 青蒿乾者 甘草炙锉 枳壳去瓤面炒 桂去粗皮各一两 右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柳枝心七枚。葱白二寸。细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发前服。

酒煎饮 治足太阳疟。腰痛头重。寒热互作。

常山一两 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色一两 知母三分 白头翁三分 桂去粗皮半两 青蒿一握 甘草生三分 桃李枝头心各七枚 葱薤白各七茎 柴胡去苗三分 右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酒一盏半浸一宿。平旦煎取一盏。去滓。空腹顿服。当吐出痰。再煎滓服。

柴胡桂姜汤 治足太阳疟。腰痛头重。寒多热少。(方见2735页)

牡蛎汤 治足太阳疟。(方见2744页)

麻黄黄芩汤出济生拔粹方 治足太阳疟夜发昼瘥。

麻黄去根节 黄芩去心 甘草炙各半两 桂二钱五分 每口□父咀。一服一两。水三盏煎服。

足阳明胃疟附论

夫足阳明胃疟。在经则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当刺足阳明跗上。在胃则令人旦病。善饥而不能食。食则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盖胃围冲气。为水谷之海。邪气客之。则冲气不和。故善饥不能食。食则支满腹大。传于经者。有寒热。阳不胜于阴。故善喜日月光及火气也。

顺气汤 治足阳明胃疟。支满腹大。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 陈橘皮去皮白焙 白术 半夏汤浸七次焙各一两 乾姜炮 柴胡去苗 甘草炙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二枚擘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清脾汤出医方集成 治胃疟。发作有时。先觉伸欠乃作。时寒栗鼓颔振颐。中外皆寒。腰脊俱痛。寒战已。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因食伤脾。停滞痰疟。或先热后寒。先寒后热。寒多热少。热多寒少。或寒热相兼。或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或隔日发。或一日一发。或三五日一发者。皆悉主之。

厚朴四两姜汁制炒 乌梅去仁 半夏浸去滑 青皮 良姜各二两 草菓去皮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未发前并三服。忌生冷油腻时菓。此药温脾化痰。治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噫醋吞酸。自可常服。

红圆子出直指方 治食疟。气滞腹胀。

荆三棱水浸软切片 蓬莪术煨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五两 胡椒 乾姜炮各三两 右为末。米醋煮米粉糊和丸。如桐子大。石□凡红为衣。每服五十丸。淡姜汤下。或二陈汤、四兽饮下。亦可。

正气汤出卫生宝鉴方 治胃疟不食。肢满腹胀。时作寒热。

藿香叶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半夏为末生姜汁作嚼暴乾 甘草炙各一两 右粗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未发并两服。

枳壳汤 治胃疟。心腹胀满不食。

枳壳去瓤面炒三两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黑皮各二两 右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枣大。煎一盏。去滓温服。

藜芦丸出千金方 治五脏并有疟疾。而六腑则无。独胃腑有之。胃腑疟者令旦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

藜芦 恒山 皂荚 牛膝各一两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右先熬藜芦皂荚色黄。合捣为末。蜜和丸。如小豆大。旦服一丸。发时一丸。一日勿饱食。一方无恒山牛膝。温水下。

红圆子出医方集成 专治食疟。

蓬术 荆三棱醋炙各二两 胡椒二两 青皮炒香二两 阿魏一分醋化 右为末。别用陈仓米末。同阿魏醋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用姜汤吞下。或因食生菓成疟。用麝香吞下。一方炒土朱为衣。以老米饮下。

厚朴汤 治足阳明胃疟。寒热汗出。食则支满腹胀。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二两 白术 陈皮浸去白焙各一两 甘草 桂去粗皮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擘。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人参蜀椒汤 治胃疟腹满。

人参半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一分 阿魏面和饼炙三分 乾姜炮一两 右捣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未发前去滓温服。

恒山橘皮散 治胃疟。胀满不食。(方见2766页)

蒜姜酒 治胃疟。饥不能食。

独窠蒜一颗 生姜一分 右研碎。以酒半升调。去滓。未发时。旋旋服之。

阿魏酒 治胃疟(方见2770页半夏散)

寒疟附论

夫寒疟之状。内经所谓先寒后热。病以时作。是也。盖伤暑汗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小寒。其气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其证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饮冷是也。

五积散出直指方 治感寒发疟。初作。以此解散。

苍术炒三两 北梗一两 麻黄去根 枳壳制 陈皮各六钱 乾姜 厚朴制各四两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白芷 甘草 茯苓 半夏制 官桂各三钱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盏半。葱白三寸。姜三片煎。空心服。

恒山丸出圣惠方 治寒疟。阳虚阴盛。内外俱寒。四肢颤掉。

恒山半两 野狸头骨一分 虎头骨一分 猢狲头骨一分 天灵盖一分 绿豆末三分 臭黄一分细研 安息香一分 雄黄一分细研 砒霜一分 乳香一分 阿魏一分 白芥子一分 朱砂一分细研 右药并生用。捣罗为末。软饭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修合时。勿令孝子女人见。须五月五日午时合为妙。如缓急。即不择日辰合。未发时。以绛囊盛。于中指上系一丸。男左女右。三日不住。以热水服一丸。娠妇小儿不可服。忌食热物。

朱砂丸出圣惠方 治寒疟。但寒不热。四肢鼓颤不止。

朱砂一分细研 麝香半分细研 砒霜一分细研 恒山一分锉 虎头骨一分涂酥炙黄 猢狲头骨一分炙黄 虎睛一对酒浸微炙 乳香一分 安息香一分 阿魏一分 巴豆三枚去皮心及油 雄黄半两细研 右为末。端午日修合。用醋煮面糊和捣一二百杵。丸如豌豆大。用绯帛裹。男左女右手把一丸。如痰疟即以醋汤下一丸。把者一丸可治三人。

吴茱萸汤出续易简方 治寒疟先寒后热。头疼不可忍。热极即汗出。烦渴相次。便醒。宜服此药。

吴茱萸汤浸焙炒一两 羌活去芦头半两 甘草炙锉 乾姜炮 半夏汤洗七次焙 芎? 细辛去苗叶 麻黄去根节 高良姜 蒿本去苗土 桂去粗皮各一分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临发时和滓空心热服。若寒了又热。更不用服。须只用初发寒时服也。寒未定。更进一盏。吃药后不可卧。须臾病减八分。若是太岁遇六壬。巳亥之年。当疟未发。常服暖脾胃。一方有牵牛炒半两。

养胃汤加桂出直指方 治感发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腰痠。胸满呃逆。身体疼痛。栗栗振寒。面色青白。不进饮食。脉来弦迟。

厚朴制 苍术炒二两 半夏制二两 人参 茯苓 草菓 藿香各半两 橘红三分 甘草炙一两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五片乌梅半个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多寒者加附子煎。一方用枣不用乌梅。

雄黄丸出圣惠方 治寒疟不止。

雄黄一分 硫黄一分 朱砂一分 麝香半分 阿魏半分 桂一分末 乾姜一分生用 巴豆一分去皮心用水二升煮水尽压去油研如面 右和研匀。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未发前。绵裹一丸安耳内。及男左女右。绯帛系一粒于臂上。

草豆蔻饮出圣济总录 治寒疟。

草豆蔻去皮 高良姜半分 恒山 青皮汤浸去白焙 陈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 生姜半分 黑豆五十粒 淡竹叶一握 右口□父咀。如麻豆。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未发时。通口分温二服。

正气散出医方大成 退寒疟。止胃寒。进饮食。

藿香四两 草菓四两 半夏 陈皮 厚朴 石□宿砂 甘草各一两 右锉散。生姜枣子煎。温服。疟疾发日早服。

安息香丸出圣惠方 治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

朱砂细研 虎头骨 猢狲头骨 砒霜 天灵盖 阿魏 安息香各半两 右为末。入朱砂研匀。端午日午时用白丸子和丸。如豌豆大。男左女右手把一丸。定后。用绯帛袋盛。系于中指上。若登溷。即暂解去。

槟榔汤出圣济总录 治寒疟。

槟榔锉 桂去粗皮 恒山 陈皮汤浸去白炒 甘草炙锉各半分 右粗末。每服三钱。酒水各半盏。煎一盏。未发前。去滓温服。

神效方出圣惠方 治寒疟。

砒霜一两酸浆一眃于日未出时慢火熬如稀糊便入药 朱砂细研 白芥子 阿魏各一钱 香墨五钱 右为末。以砒煎和为丸。如黍米大。每于未发前。冷醋汤下一丸。至十丸。忌食热物。

分利元散出医方集成 治体虚之人患疟。寒多。不可服截药者。

川乌 附子各一两 南星二两 木香五钱别锉临时入 右除木香不见火外。余味各将一半去皮生用。一半炒熟。合和口□父咀。每服四钱。枣七枚生姜十片水一盏。煎至七分。当发日前一日。及当发日。早晨连进二三服。半生半熟。能解阴阳。

白芥子丸出圣惠方 治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

白芥子 朱砂细研 阿魏 恒山各等分 右为末。入朱砂研匀。醋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于未发前。醋汤下。

阿魏丸出圣惠方 治寒疟。

砒霜 朱砂 阿魏 麝香各一分 右同研如粉。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于未发前。冷醋汤下一丸。忌食热物。

猪胆膏一名二姜散出朱氏集验方 治脾胃虚弱。遂成疟疾。寒多热少。大概寒发于胆。猪胆引入二姜于胆。去寒燥脾胃。二姜热。猪胆冷。阴阳相制。所以作效。仍治秋深寒疟。

乾姜炮一两 良姜切小块麻油炒乾一两一方各二两半炒半生不用麻油炒 右为末。分作四服。每服用猪胆獖者。取汁调成膏。临发时热酒半盏调服。或以胆汁和丸。焙酒下四十五丸尤佳。吴内翰升政。和丁酉居全椒。岁疟大作。施药所救愈者以百计。张大享病甚欲致仕。服之立愈。

菓附汤出医方集成 治气虚脾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或单寒者。或大便涩。小便反多。不下食。

草菓仁 附子炮去皮脐 右等分。口□父咀。每服半两。水二钟。姜七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七枣汤一名乌头七枣汤 治疟及久疟但寒。并脾寒发疟。

用川乌一只热多寒少者汤泡七次。寒多热少者火炮七次。切去皮焙乾。分二服。水一碗半。枣七枚、姜七片、葱七根。煎至二钟。临发前先吃枣子。次滤去滓。温服。或将附子一枚炮七次。盐水浸七次。分二服。露一宿。名冷附汤。大概附子能温脾逐寒。川乌温脾去风。附子性重滞。川乌性轻疏。若寒痰当用附子。是风当用川乌。虽然乌头性热。以七次炮熟。散其热性。服之必效。经验方陈氏云。林侍郎谦之。常以此药授人。余家服屡有效。

生熟附子汤 分利阴阳。止发热寒。治疟疾欲作。胸痞痰呕。头眩颤掉。

用附子二枚。一生去皮。一盐汤浸去皮炮。各取二钱。加沉香木香少许。水一盏。姜七片、枣七枚煎一杯。当发日空心服。以此下黑锡丹。可回元气坠痰。

鳖甲散 治寒疟、痨疟。

取鳖甲不拘多少。醋炙黄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临卧时各一服。治痨疟。涂醋炙。服之。

鳖甲汤 治疟寒多。

鳖甲汤浸刮令净醋炙 常山 柴胡 桂去皮各一两 白术一两 牡蛎半两火煨赤 右为散末。每服五钱。水二钟煎一钟。去滓。温服。

温脾饮 治寒疟。兼脾久湿。上焦噎塞不通。止渴进饮食。

真陈橘皮五个去瓤 乌梅十个 人参一分 大枣子二十个 甘草五寸 草菓子七个 生姜五片 右件洗净。分作五服。纸裹。以盐少许煨香熟。去纸。水一碗。煎一盏。去滓。温服。

蒜丹 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宜用此方。

独蒜一枚 黄丹半两 右件药相和。五月五日午时同捣一千杵。丸如黑豆大。未发时。以茶下二丸。

乌头丸 先寒后热者。名之为寒疟。故寒而不热。面色黑者。名为厥疟。先寒后热。热少寒多。面黄腹痛。名之为脾疟。此三候。并宜服此。早晨一服。晚便不发。病稍瘥。莫服汤。

草乌头削去皮 用沸汤炮一十四度。以盏盖之。薄切焙乾。为末。稀糊和丸。如桐子大。枣三个。姜十片。葱三根煎汤。服五十丸。仍吃枣令尽。如人行五里再服。用此二十年疟只一服瘥。乌头主损瘦。薄者不堪使。

蒜丸子 治寒多热少。

良姜 厚朴 附子各三钱 右为末。大蒜丸。于发日绝早。煎乌梅汤。匀作三服。早食前。令服尽。

温疟附论

夫温疟与寒疟安分。温疟得之冬中于风寒。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肌肉消。腠理发泄。因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偕出。此邪气先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如是则阴虚而阳盛。盛则病矣。阳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疟先寒而后热者。此由夏伤于大暑。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小寒。寒迫之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夫病疟六七日。但见热者。温疟也。

麻黄汤 治温疟初发身热头疼。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不定。逡巡便醒。宜服此方。须是先热后寒。方吃此药。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羌活去芦头 牡丹去心 独活去芦头 栀子去心 柴胡去苗 桔梗锉炒 升麻 荆芥穗 大黄锉炒 半夏洗去滑焙 木香 知母焙 黄芩去黑心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取七分。去滓。未发时服。一方有牵牛无木香。为细末。同煎。临发壮热时。和滓吃。须是用初发热时服。仍是食后吃。发了已寒。即更不要吃。待第二服发热时吃也。又名麻黄羌活汤。

常山丸 疗温疟。

常山 乌梅肉熬 豉 天灵盖炒各六分 知母 朱砂 蜀漆 大黄各四分 右捣筛。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三服。病未发前服。不吐则利。忌生葱菜、生血等物。

常山汤 疗温疟。潮热羸瘦。欲成骨蒸。

常山三两 车前叶一握 甘草二两炙 猕猴骨三两炙 天灵盖一两烧作灰末 乌梅肉二两 驴粪汁三合 右切。以水六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下粪汁天灵盖。分三服。微吐不利。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面粘食等物。一方无驴粪汁。

知母鳖甲汤 疗温疟。壮热。不能食。

知母 鳖甲炙 地骨皮各三两 竹叶切一升 石膏四两碎 常山二两 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忌蒜、猪肉、苋菜、生葱菜。

麻黄饮子 治温疟。烦闷。

麻黄一两去根节 牡蛎粉一两 蜀漆半两 甘草半两 犀角屑半两 知母半两 右锉。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为三服。一日服尽。

桂枝芍药汤 治疟寒热大作。不论先后。此太阳阳明合病也。经曰热胜而动也。发热则必汗泄。经曰汗出不愈。知为热也。阳盛阴虚之证。当实内治外。恐久而传入阴经也。

桂枝三钱 黄耆 知母 石膏 芍药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七钱。至一两。水煎。如药服之寒热转大者。则知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也。宜桂枝加黄芩汤和之。

松罗汤 治温疟热渴。体痛。

松罗半两 乌梅肉炒 栀子去皮各半两 升麻三分 鳖甲去裙襕醋浸炙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茶末半钱。煎至七分。去滓。未发前空心服。

常山汤 治温疟。

常山锉半两 鳖甲去裙襕醋浸炙黄 甘草生锉炙各一两 车前草一握切成片子三合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用浆水一盏。浸药一宿。当发前一日。以急火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竹叶恒山汤 治温疟。壮热微寒。温疟之候也。壮热后如觉微寒。或战。疟作时手足冷。少时便壮热。亦有手足烦热乾呕者。□□皆疟先大寒后大热者。并主之。

淡竹叶一握 恒山三两切 小麦一升 右用水五升。渍一宿。明旦煮取二升。温分三服。忌生葱菜。

恒山饮出圣惠方 治温疟。烦闷。

恒山半两 甘草半两生用 冬瓜汁一升或生者煎汁亦可 右锉以冬瓜汁浸一宿。早晨煎五六沸去滓。分为二服。空心一服。发前一服。得吐瘥。

治温疟方

用牡蛎和杜仲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温水下。又方。取当归煮饮汁。

疟发作无时附论

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而病作。当其时。阴阳相并。随其所胜。故生寒热。其动作皆有早宴者。若脏腑受邪。内外失守。邪气妄行。所以休作无时也。

朱砂丸出圣惠方 治疟。寒热发作不定。体瘦不能食。

朱砂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恒山锉 川升麻 苦参锉 猢狲脑盖炙微黄 鳖甲涂酥炙黄 乌梅肉微炒 柴胡去苗 虎头骨醋涂炙黄 乌牛粪烧炙 车轴垢 木香 白术 川大黄锉微炒 地骨皮各半两 巴豆三分去皮心熬黄别研如膏纸裹压去油 右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温水下四丸。渐吃冷茶半碗。良久吐痰涎。后便煎热茶下二丸。得吐利便效。

虎头骨散出圣惠方 治疟发作无时。寒热不定。

虎头骨一两涂酥炙黄 牡蛎三分炒转色 地骨皮一两 柴胡一两去苗 鳖甲一两涂酥炙去裙襕 知母一两 桂心半两 朴硝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取下痰结为度。

天灵盖丸出圣惠方 治疟发作无时。经久不瘥。

天灵盖一两 虎头骨一两 猢狲头骨一两 朱砂一分研细 雄黄一分研细 麝香一分研 绿豆粉一分 砒霜一两细研 右为末。入后五味研匀。五月五日午时。面南粽子尖和丸。丸如桐子大。每服发前以青绢裹一丸。系男左女右臂上。一丸可治七人。第七人冷醋汤下。

狐胆丸出圣惠方 治疟寒热。发作无时。

砒霜 朱砂各半两 麝香 阿魏各一分 狐胆一枚 黄丹 绿豆粉各一分 右细研匀。端午午时。用粽子尖和丸。如桐子大。发前冷醋汤下二丸。忌食热物。

桃奴丸出圣惠方 治疟发作无时节。

猢狲头骨一两生用 巴豆一分去皮 砒霜一分细研 野杖人花一分 桃奴向阳枝上半两 斑猫一分炒微黄 右为末。于端午日午时合。以饭和丸。如梧桐子大。令患人手把一丸。时时顾示。仍男左女右于手臂上。绯帛系一丸。

虎睛丸出圣惠方 治疟发无时不定。寒热甚者。

虎睛一枚生捣细末 腊月猪血少许 朱砂一分研 阿魏一分细末 右研匀。端午日合。粽子尖七枚合丸。如黍粒大。男左女右手。绵裹一丸。

砒礵丸出圣惠方 治疟发作无时。不定寒热。

砒霜一两 阿魏一分 雄黄三分 朱砂一分并细研 右于端午日。用糯米饭和丸。绿豆大。去发一时。辰绵裹三丸。男左女右塞耳中。如恶发。茶清下三丸。当吐。

灵砂丹出圣惠方 治疟发作无时。经久不瘥。

朱砂半分 麝香二钱 蝙蝠粪五十头 右研细。用软糯米饭和丸。绿豆大。未发时。暖水下十丸。

必效方出圣惠方 治疟无问新久。发无时。

黄丹四两 面尘一两 右取五月五日午时。面东不语。研捣独蒜和丸。鸡头实大。男左女右。于背上绵帛系一丸。欲发时醋汤下之。

百瘥方出圣惠方 治疟无问新久。发作无时。

恒山一两末 葎草一握去两头 右以浆水二盏。浸药于星月下。上横一刀。经宿。明早晨煎取一盏。去滓。空腹分二服。如人行七八里。再服。当快吐痰。午后渐食粥。

又方出圣惠方

用青皮一两烧灰。研细末。发前温酒调下一钱。正发时又服一钱。

恒山汤出肘后方 治疟。发作无时。心下烦闷。

恒山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豉五合绵裹 右切以水六升。煎去滓。取三升。再服。当快吐。仍节饮食。忌海藻、菘菜、生葱菜。

大效五丁饮子出海上方 治疟发作重者。

白豆蔻五个每个分作五块 生姜切如皂子大作二十五块 京枣五个每个分五块 半夏二十五个 甘草五寸每寸分作五块 右通作一百二十五块。于未发前一日。至晚。作一剂。水二眃煎一眃。去滓。再烧两沸滚。作三服。夜间露于中庭。至四鼓。暖过热吃一服。再于曙色分时。吃一服。次至天晓。吃些粥。若稍空。更吃一服。便去睡。极效。

药馄饨出卫生方

良姜 吴茱萸 胡椒各一分 右为细末。猪脾一条。锉作舋。加五味炒之。一半滚药。一半不滚。并作馄饨。有药者墨点之。余者吞下。无药者嚼下。一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