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五 黄疸门 总论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五 黄疸门 总论·

卷一百九十五 黄疸门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五 黄疸门 总论

夫五疸者。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是也。黄汗之状。身体俱肿。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出染衣。黄如檗汁。其脉自沉。此由脾胃有热。汗出入水浴。水入汗孔中。故汗黄也。黄疽之状。食已即饥。身体面目爪甲牙齿及小便悉黄。欲安卧。或身体多赤多青皆见。必发寒热。此由酒食过度。脏腑热急。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结滞不散。热气郁蒸。所为也。大抵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必振寒而发热。谷疸之状。食已即头眩。心中怫郁不安。而发黄。此由大饥大食。胃气冲蒸所致也。酒疸之状。身目皆黄。心中烦痛。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此由饮酒多。进谷少。胃内生热。因大醉当风。水入所致也。女疸之状。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不利。此由大劳大热。不能保摄房事。复入水所致也。其间多渴而腹胀者。其病难疗。又有时气、伤风、伤寒、伏暑。亦令人发黄。五疸口淡怔忡。耳鸣脚弱。微寒发热。小便白浊。当作虚症治。不可妄投凉剂。愈伤血气。临病之际。不可不辨明也。五疽虽不同。其为黄则一。自本自根。未有非热非湿而能致病者也。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盖脾主肌肉。土色尚黄。湿热内蒸。或重或轻。不容掩于外矣。自其湿热瘀而伤血。此人为血证发黄。何以明之。疸症之黄。小便不利。血症之黄。则小便自利耳。况夫脾受湿热。郁而不行。意多有腹胀之候。治法纲领。大要疏导湿热于大便小便之中。人徒见茵陈汤、五苓散、黄连散、三黄丸等。随试輙效。则目之以寻常。不思单阳无阴。病势已极。疸而不渴。犹可用攻。疸而复汤。其或腹膨。全济者鲜。甚则寸口无脉。鼻出冷气。与夫形如烟熏。垂头直视。为心绝。环口黧黑。油汗发黄。为脾绝。此皆仓扁所望而惊焉者也。脾与肾俱病。为黑疸。脉大顺。弦急而坚逆。已食而饥。胃热消谷也。

黄疸附论

论曰。内经谓目黄者曰黄疸。又曰安卧脉盛。谓之黄疸。其外症身体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其内症食已即饥。此由酒食过度。脾胃有热。复为风湿所搏。瘀结不散。热气郁蒸。故发是疾。若面色微黄。身体或青赤黑色皆见者。与纯热之症不同。当于湿家求之。诸黄疸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微热。疸而不渴者可治。其渴而疸者难治。夫黄疸病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或因火劫其汗。或从湿得。热在里当下之。

茯苓渗湿汤济生方拔粹方 治黄疸寒热呕吐。而渴欲饮冷。身体面色黄。小便不利。不得安卧。不思饮食。

白茯苓五分 栀子二分 茵陈蒿六分 泽泻三分 木猪苓三分 生黄芩 黄连 汉防己 白术 苍术 陈皮 青皮各二分 右口□父咀。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知母汤圣济总录 治中热黄疸。寒热往来。脉数烦困。四肢劳倦。

知母焙 赤茯苓去黑皮 常山 茵陈 犀角镑 黄连去须 人参 羚羊角镑以上各一分 柴胡 鳖甲醋炙去裙襕 甘草炙五分 龙胆半分 右为散。别入丹砂末半分。合研匀。瓷盒收。每服二钱匕。食前人参汤调下。日再。

黄连汤圣济总录 治黄疸遍身黄。面目皆黄。

黄连去须 大青 山栀子仁 柴胡去苗 茵陈蒿 地骨皮 黄芩去黑心 芒硝各一两 大黄二两细锉醋炒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不拘时服。

茵陈汤圣济总录 治黄疸目黄。小便如血。心烦燥闷。口苦头痛。

茵陈蒿 山栀仁各三分 木通一两 炙甘草五分 栝蒌根 柴胡去苗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五钱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竹叶二七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木通汤 治黄疸脾胃积热。皮肉皆黄。烦燥口苦。小便赤涩。

木通锉 瞿麦各一两 赤茯苓去黑皮 白茅根 大青 秦艽去苗土各三分 生乾地黄焙一两半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茵陈散圣惠方 治黄疸。食已即饥。身体面目。爪甲牙齿。小便身体多赤多青。皆由酒食过度。为风湿所搏。热气郁蒸而成。

茵陈 木通 栀子仁各一两 大黄炒 栝蒌一个 石膏各二两 炙甘草五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五片。葱白一茎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大小便秘加枳实赤茯苓葶苈子。又有伤寒瘀血不解。郁发于表为黄疸。其脉浮紧。当以汗解。独煎麻黄节饮之。

木香丸 治诸般黄疸。妇人血气不和。男子诸积。皆治之。

木香三钱 皂矾五分 百药煎五分 蒸饼八个去皮捻碎 平胃散 红枣肉各四两 针砂一两醋炒 右为末。用好醋和蒸饼红枣肉入前药为一处。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五丸。姜汤送下。日进二服。

茵陈散 治黄疸心神烦燥。小便赤。大便难。不得安卧。

茵陈一两 犀角五钱 升麻一两 栀子仁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 黄芩一两 朴硝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无时温服。大小便利为度。

鸡舌香汤圣济总录 治黄疸面黄。眼如金色。四肢羸弱。或时烦渴。

鸡舌香 秦艽去苗土各二分 胡黄连 丁香 芎?各五分 柴胡去苗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山茵陈散直指方 治黄疸大小便秘涩。

栀子一两 枳实七枚制 赤茯苓 葶苈 甘草炙各一两 右锉。每服三钱。姜三片煎服。

治黄疸本草 以乱发烧灰。水调服一钱匕。日三服。

又方本草 以风延母煮服之。

土瓜根散圣惠方 治黄疸。其小便自利。白如泔色。此状得之因酒过伤。宜服。

土瓜根一两 白石脂 桂心 栝蒌根 兔丝子酒浸一日暴乾为末 牡蛎烧为末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煮大麦粥饮调下二钱。日三四服。

加减五苓汤济生方 治饮酒伏暑郁而发黄。烦渴。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皮 猪苓去皮 泽泻 白术 茵陈各等分一方用桂心无茵陈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一方治黄疸利小便。为散。渴时水服方寸匕。极饮水即利小便。及汗出愈。

一清饮危氏方 治黄疸发热。诸热通用。

柴胡三两 赤茯苓二两 桑白皮制 川芎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右锉碎。每服三钱。生姜枣子水一盏煎服。

茵陈丸圣惠总录 治黄疸面目身体皆黄。口乾烦燥。发热狂闷。

茵陈蒿 常山各五钱 大黄二分炒 朴硝研一分 豉炒一合 右为末炼蜜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煎竹叶汤温送下。

必效散直指方 治黄疸通用。

葶苈子隔纸炒 龙胆草 山栀仁 山茵陈 黄芩各等分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新水煎服。

茵陈丸圣济总录 治黄疸身面悉黄。小便如浓栀子汁。

茵陈二两 黄芩 枳壳各一两炒黄去白 大黄一两半微炒 升麻一两半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粥饮下。日三四服。

大黄硝石汤千金方 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面赤自汗出。为表和里实。当下之。

大黄 黄檗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擘破 右口□父咀。水煎。去滓。纳硝石煮一升顿服。

茵陈汤 治黄疸小便赤。

茵陈 山栀仁 秦艽 升麻各四钱 右捣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

柴胡汤圣济总录 治黄疸。通身并黄。

柴胡去苗 茵陈各一两 升麻 龙胆草各三分 右锉碎。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地黄汁一合。搅令匀。食后温服。

茵陈丸圣济总录 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茵陈三分 大黄锉炒 黄连去须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后临卧。温水送下。

黄连散济生拔粹方 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小便秘涩。脏腑壅热。

黄连去须 川大黄细锉醋炒各二两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温水调下。日三服。治水肿不利小便。非其法也。故内经云。湿气在上。以苦吐之。湿气在下。以苦泻之。吐泻后。长服益元散加海金砂。煎以长流水。服之则愈矣。大忌脚膝上针刺出水。取一时之效。后必死矣。尤忌房室湿面酒醋盐味。犯之必死。

铁刷汤 治黄疸。面目遍身如金色。

良姜六两油炒 茴香二两炒 甘草八两半 苍术八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盐少许水一盏。煎至七分。和渣空心服。

四七汤 治黄疸。

半夏五钱 茯苓四钱 紫苏二钱 厚朴三钱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枣煎至七分。去滓。无时服。

治黄疸。面目遍身如金色。一名吹鼻散圣惠方

瓜蒂一十四个 母丁香一个 黍米四十九粒 右先捣瓜蒂为末。次入二味。同为细末。每用半字。夜卧令病人先噙水一口。两鼻内各吹半字。吐了水。便睡。至夜或明日。取下黄水。旋用热帛揾了。直候取水定。便服黄连散。一方温水调下。顿服令尽。吐利黄水。两服永除。病轻者五日。重者半月。一方有赤小豆。

栀子檗皮汤经验良方 治疸头微汗。小便利。而微发黄者。湿热相搏。微者宜服。亦治瘟病发黄。

黄檗皮二两 甘草一两 山栀仁十五个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

栀子汤圣济总录 治黄疸。心中懊憹烦热。

山栀子仁五钱 枳壳去白麸炒一钱 大黄一两锉炒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豉二十粒。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金匮方用枳实。不用枳壳。

猪苓散肘后方 治黄疸病。及狐惑病。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右共为末。每服方寸匕。水调下。

赤小豆散肘后方 治黄疸。心隔燥热。小便赤涩。

赤小豆一百粒 秫米一百粒 鸡粪白一两微炒 右为末。每服以新汲水调下一钱。日三四服。黄汗当出。此通治面目黄。

大黄丸圣济总录 治黄疸。面目肌瘦。

大黄锉一斤 芎?半斤 右为末。用蜜和成剂。甑上炊七遍。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治黄疸本草 以麻草一把。去节。绵裹。以美酒五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如治伤热表发。亦宜汗之。则愈。如人行十里。汗未出。则再服。冬月用酒。春宜用水。煮之良。

治黄疸本草 以芭蕉子生食之。

治瘅黄本草 以凫茨作粉食之。

秦艽散千金方 治黄疸饮少溺多。

秦椒六株 瓜蒂五钱 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

瓜丁散本草 治黄疸目黄。遍身如金色。微肿。五疸。汗如黄柏汁。

瓜蒂四十九个六月六日采自然落者用如未用以槟榔叶裹于东墙有风处挂吹令乾 丁香四十九粒 右用乾锅子烧烟尽为度。细研作末。小儿用半字。吹鼻内。及揩牙。大人用一字吹鼻内。立瘥。一方为末如大豆许。纳鼻中。令病人深吸。取鼻中黄水出。

栀子酒 治黄疸。

栀子 茵陈各一束 右以无灰酒二大碗。煎至八分。三更时分服之。忌油腻湿面豆腐生冷等物。

柴胡汤直指方 治黄疸。

柴胡去苗五钱 甘草炙一分 右锉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葶苈丸一名大黄丸千金方 治黄疸。大小便难。喘急促。

甜葶苈炒二两 大黄炒一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服。喘慢即药止。

治黄疸心膈燥热。小便赤涩。圣惠方

茅根三把细锉 猪肉半斤细切 右以水三大盏。煎茅根至二盏。去滓。入肉作羹。尽一服愈。

茵陈五苓散济生拔粹方 治黄疸。

茵陈蒿末一钱 五苓散五分同煎 右和食前服。方寸匕。日三。

治黄疸身眼黄如金色。危氏方

用东引桃根。切细如筋。若钗股者一握。以水一大升煎取。适温。空腹顿服。后三日。其黄离离如薄云散聚。百日方平复。可时饮一盏清酒饮之。则易散。不饮则散迟。忌食猪鱼等肉。采桃根之时。不可使妇人鸡犬见。此是徐之才家秘方。

治黄疸经验良方

用自死大螺。烧灰存性。平胃散各等分。无灰酒煎茵陈汤调服。不能饮。煎汤调服。

解热方 治黄疸。解诸热淋。直指方

用生车前草。研极细。井水调下。一方炒子为末。米饮调下。立止洞泻。

治寒热黄疸。湿瘴。本草

取端午日南行猪苓。合太一丹是也。

治黄疸百药不瘥。本草

用驴头一枚。煮熟。以姜虀啖之。并随多少饮汁。即效。

疗男子女人黄疸病。耳目悉黄。饮食不消。胃中胀热。生黄衣在胃中。此肠间有燥粪使病。宜服。圣惠方

用煎炼猪脂五两。每服大半匙。以葱白汤调服。频频服之。以通利为度。一方无葱白。止用猪脂。热服之。燥屎下愈。

治黄疸并利小肠。作虀吃。甚益颜色。毒气郁蒸。面目尽黄。寒热发渴。圣惠方

用小麦苗。杵绞汁。每服六七合。尽饮之。三四日便愈。大麦苗亦可。每服六七合。日三四服。此酒疸也。

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色。小便赤。肘后方

用生蔓菁子末。熟水下方寸匕。日三。先后十日愈。

治患黄疸圣惠方

用苜蓿根生捣绞汁。服之良。

治黄疸肘后方

用柳枝。以水一斗。煮取浓汁半升。服令尽。

治大热。黄疸。伤寒头痛。身热。瘴疟。利小便。圣惠方

用茵陈细切。煮羹食之。又一方。以茵陈为散。水煎服。

治黄疸热毒。结在胸膈。上壅烦闷。目眩口乾。宜服之。圣惠方

用藜芦一两。炮令小变色。捣为末。每服以温水调下五分。以吐为效。不过数服。此秘方也。

治黄疸本草

用丽春草根。捣取汁一盏。空心顿服之。服讫。须臾即利三两行。其疾立愈。一剂不能全愈。隔七日更一剂。永瘥。忌酒面猪鱼蒜粉酪等。

治黄疸。大渴烦闷。圣惠方

用苦瓠白穰及子三两。炒令微黄。捣为细末。每服半钱匕。不拘时候。以温粥饮调下。用瓠穰有吐者。则当忌之。一方。每服半钱匕。日一服。十日愈。

治黄疸。面目尽黄。头昏体重不能眠卧。圣惠方

用苦葫芦穰为末。丸如弹子大。以童子小便二合浸之。如三两食顷。取两酸枣许大。分纳两鼻中。病人深吸气。使黄水出良。

治黄疸。圣惠方

用柞树皮。以三两烧灰。细研为末。每服方寸匕。以新汲水调下。日三服。

治黄疸。小便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去必哕。

三因方一名小半夏汤 以半夏锉散。每服用三钱。以水二盏。姜十片。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治黄疸本草

取盐肤子。乾捣为末。食之。

秦艽煮散圣惠方 治黄疸。身体面黄及目爪甲小便俱黄。心神烦闷。

秦艽去苗土三两半 芒硝一两 右为末。用牛乳二盏半。煎至一盏半。食前温分二服。

治黄疸。千金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黄檗 黄芩各一两 麦衣五合 右五味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加至五丸。

茵陈汤千金方 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茵陈 黄连各三两 黄芩二两 大黄 甘草 人参各一两 栀子仁二十七枚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亦治酒疸。酒癖。

治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满身黄色。眼白睛黄。觉如此者。宜先合白藓皮等七味汤以洩之。黄连十味丸以压之。

白藓皮三两 乾葛五两 黄芩三两 郁金三两 豉五两绵裹 栀子十枚擘 芒硝六两 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服。服此汤当得利。利后将息一二日。则合黄连等十味丸服之。

黄连丸

黄连五两 黄芩五两 苦参六两 沙参五两 乾地黄六两 乾葛六两 栀子仁三两 麦门冬一升去心 茯苓五两 地骨皮五两 右捣筛为末。蜜和丸。以米饮下。初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大如梧桐子。黄疸。亦有单服猪脂得瘥者。忌猪肉冷水大酢芜荑等物。

三物茵陈蒿汤 治黄疸。身目皆黄。皮肤黡尘出。

茵陈蒿一把 石膏一斤 大黄二两 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烧石膏令正赤。投汤中。沸定取清汁。适寒温。服一升。自覆。令汗出周身。遍以湿粉粉之则愈。若未汗。更服一升。汗出乃愈也。

治黄疸。面目爪甲皆黄。心膈燥闷。千金方一名瓜蒂散

瓜蒂 秫米 赤小豆各二七枚 右治下筛。病重者。取如大豆二枚。著鼻孔中。痛缩鼻内。须臾当出黄汁。或从口中出汁升余则愈。病轻者如一次不瘥。间日复用。又下里间。以筒使人将药末极吹鼻中。无不死。大慎之。删繁。用疗天行毒热。通贯脏腑。沉伏骨髓之间。或为黄疸。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马黄等病。喘息须臾不绝。一方。治酒疸为细末。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以吐为度。

增味导赤散如宜方 治黄疸有热。小便赤涩。面目黄。

黄芩 车前子 山栀子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 木通 甘草炙等分右口□父咀。加竹叶姜水煎。一方加茵陈龙胆草。

甘露饮子旅舍备要方 治胃热卒黄疸。遍身色黄。腹满小便赤涩。并治齿龈宣露。口乾齿痛。涎血臭气。饥而不欲食。小儿疮疡。出而不快。

石斛 生地黄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枇杷叶去心 黄芩 枳实麸炒去瓤 甘草 茵陈去枝梗各一两 熟地黄二两 右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三黄散千金方 治黄疸。面目身体尽黄。(方见2685页)

治黄疸。本草

用秦艽一大两。细锉。作两贴子。以上好酒一升。每贴半升酒绞取汁。去滓空心分二服。或利便止。就中好酒人易治。凡黄有数种。伤酒曰酒黄。夜食。误食鼠粪亦作黄。因劳发黄。多痰涕目有赤脉。日益憔悴。或面赤恶心者是。崔元亮用之。及治人皆得力。极效。秦艽须用新好罗文者。

又方肘后方

用黄雌鸡一只。治之。锉生地黄三斤。内腹中。急缚仰置铜器中。蒸极熟。绞取汁。再服之。

治黄疸本草 以腊雪水。温服之。

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色。小便赤。本草 取小麦。杵取汁。每服一合。

治诸黄疸。本草 以桦木皮。浓煮汁。饮之良。

针砂丸。治黄肿。

针砂半斤水淘净醋浸三日炒成土色为度 平胃散四两 缩砂一两 香附子四两 陈皮 青皮各一两 右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饭后酒下。

紫金丹一名胆矾丸济生拔粹方 治男子妇人患食劳。气劳。遍身黄肿。欲变成水。及久患□□玄癖。小肠膀胱胀。面目悉黄。

胆矾三两 黄蜡一两 青州枣五十个 右于瓷盒内。用头醋五升。先下矾枣。慢火熬半日。取出枣去皮核。次下蜡。一处更煮半日如膏。入好腊茶末二两。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酒任下。如久患肠风痔漏。陈米饮下。日三。昔赵彦才下血。面如蜡。不进饮食。盖酒病。授此方服之。终剂而血止。面一月见效。色鲜润。食亦倍常。新安有一兵士。亦如是。与三百粒。作十服。亦愈。

治黄肿

用皂矾同枣肉捣烂。汤泡开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茶汤任下。

铁砂丸鲍氏方 治黄肿。

铁砂水淘净晒乾醋炒透八两 蓬术 三棱醋煮 厚朴 陈皮 吴茱萸泡各二两 右为细末。神黡醋煮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忌生冷油腻毒物。

鲍氏又方。证同前。

铁砂一两 黑牵牛一两 香附子五两酒浸 右用铁砂淘净搽去锈尽。入铫子。入好醋炒赤红。指捻可碎。方可用。又勿炒太过。乃和二药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饮下。

鲍氏又方

附子 乾姜 良姜 白芷 神黡 麦糵 川椒 吴茱萸 陈皮 青皮 三棱 蓬术 右通前十五味。各一两。治黄肿冷症。

又方鲍氏方 治冷气通身肿。或独腹肿。四肢软不能行。气喘黄肿方。

良姜 乾姜 陈皮各一两 江子四十九粒去壳袋盛四味醋二升煮乾去江子不用 附子 砂仁 草果 丁香 香附子 乌药 泽泻 槟榔 蓬术 三棱各一两 铁砂醋炒粹二两 右通共为末。入陈仓米半升炒黄同研。醋糊为丸。生姜汤下。以上并铁砂丸。

治通身黄肿。神效方

瓜蒂焙乾三四钱 右为细末。每用半字。于鼻内吹上。日一度。并吹三日。如不愈。后用黄芩末煎汤下五钱匕。

诸黄附论

论曰。诸黄病者。一身尽痛。发热面色润黄。七八日后壮热。口里有血。当下如猪肝状。其人小腹满。若其人眼睛涩疼。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是患黄也。黄病多大便涩。但令小便快。即不虑死。不令大便多涩。涩即心胀不安。此由寒湿在表。则热蓄于肝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烦郁不得消。则大小便不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凡黄病。其寸口近掌无脉。口鼻气冷。并不可治。

白藓皮散圣济总录 治诸黄。皮肉如金色。小便赤黑。口乾烦渴。

白藓皮二两 黄连去须 土瓜根 芍药 大青 栀子仁 茵陈蒿 栝蒌根 柴胡去苗各一钱半 芒硝三两半研 黄芩去黑心一两 贝珠三十枚烧赤研 大黄三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匕。煎茅根汁调下。空心顿服。取利。至晚不利。再服。服了。以小葱豉粥投之。

无忌紫金丸危氏方 治积黄。理脾胃。退黄。

针砂醋煮通红 紫荆皮酒浸 香附子炒 三棱醋浸一宿煮 苍术米泔浸 青皮去皮 陈皮去白 厚朴姜制 缩砂各一两 右为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椒汤下。熟水下亦可。

苦参方千金方 治人无故忽然振寒。皮肤黄。黡尘出。小便赤涩。大便时秘。气力无异。饮食不妨。诸药汤不除。因为久黄。

苦参 黄连 瓜蒂 黄柏去皮 大黄蒸各一分 葶苈炒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大钱。米饮调服。当吐下。随时消息加减。一方。用黄芩。

茵陈蒿丸圣济总录 治一切黄病。

茵陈蒿四两 大黄锉 黄芩去黑心 栀子仁各三两 右生用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日二服。量病与之。小便金色。身皮皆黄。并治之。

猪膏发煎圣惠方 治诸黄。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块 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一方。不计时候。温水调下半鸡子壳。

治黄病多效。本草

用酸浆根捣汁饮之。

治黄病。身作金色。本草方

用煮稻穰汁浸之。一方服之。又稻谷芒炒令黄。细研作末。酒服之。

治五种黄病。女子白沃。漏下。止血养精。保血脉。嗜食。生筋力。去伏热。本草方

用芹菜作虀葅。及煮食之。

治热黄。结实不通。少顷当泻。一切恶物。沙石草发并出。不利小便。本草方

用蔓菁子。水和服。

治黄病。润心肺。

用生王瓜子。

治发黄方。千金方

大黄 茵陈 黄檗 栀子仁各三两 黄连二两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先服汤。后服丸。

又丸方千金方

大黄五两 茵陈 栀子各三两 黄檗 黄连 黄芩各二两 右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白饮服二十丸。令微利。

茵陈丸千金方 治气淋胪胀。腹大。身体面目悉黄。及酒疸。短气不得息。

茵陈 天门冬 栀子各四两 大黄 桂各三两 通草 石膏各二两 半夏半升 右蒸大黄、天门冬、通草、半夏、栀子。曝令乾。合捣筛。蜜丸如豆大。每服三丸。日三。忌生鱼。以豆羹服。不得用酒。一方。去石膏内滑石二两。不知。加至十丸。

治发黄。身体面目悉黄。如金色。小便如浓檗汁。众医不能疗者。千金方

茵陈 栀子各四两 黄芩 大黄 柴胡 升麻各三两 龙胆二两 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若身体羸。去大黄。加栀子仁五六两。生地黄一升。延生秘录。无茵陈。有栀子四两。栝蒌三两。芒硝二两。近效方。有枳实二两。夫发黄色。久变作桃皮色。心下有坚。呕逆不下饮食。小便极赤色。四肢逆冷。脉深沉极微细迟者。不宜服此方。得下必变呃也。宜与大茵陈汤。除大黄。与生地黄五两。服汤尽。消息看脉。浮出形小。不甚沉微。便可治也。脉浮见者。黄当明。不复作桃皮色。心下自宽也。

大茵陈汤 治内实热盛。发黄如金色。脉浮大滑实紧数者。夫发黄多是酒客劳热。或温毒内热者。故黄如金色也。

茵陈一两半 黄檗一两半 大黄三两 黄芩 白术各一两 甘草 茯苓 栝蒌根 前胡 枳实各二两 栀子二十枚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快下。消息三四日。更治之。

疗发黄。心烦热。口乾。皮肉皆黄。肘后方

秦艽十二分 牛乳一大升 右同煮七合。去滓。分温服。再服痊。

治一切发黄方。朱氏集验方

山茵陈 川楝子 麦门冬 山栀子 甘草 右等分。以灯心煎服。不拘时候。

破黄七神丹华佗中藏经方

朴硝二斤 朱砂五两 大黄七两湿纸包煨 栀子二两 豉半升以绢袋盛 甘遂二两 腻粉一两 右以水二斛。熬令尽。除甘遂豉栀子大黄。只取朴硝朱砂粉末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下。以吐泻为度。

枣矾丸 治食劳黄。目黄身黄者。

用皂矾不拘多少。砂锅内木炭烧通红赤。米醋内点之赤红。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去目黄好睡。本草方

用葈耳叶。挼安舌下。令涎出。

治患热黄。本草方

用萹蓄捣汁。顿服一升。重者再服。

治热黄及心疼。本草方

以白蒿。生捣汁。饮之。

治黄。本草方

以发髲烧灰。水服一方寸匕。日三。

治五种黄病。本草方

用翘摇。生捣汁。服一升。日二。瘥。甚益人。

黄汗附论

论曰。黄汗者。汗出如檗汁。沾衣黄色。故谓之黄汗。由脾胃有湿。瘀热伏留。熏发肌肉。散而为汗。其症使人身体虚浮。骨节疼痛。发热汗出而不渴者。是也。

黄耆汤圣惠方 治黄汗身体肿。发热不渴。状如风水。汗出染衣。

黄耆去芦蜜炙 赤芍药 茵陈蒿各二两 石膏四两 淡豉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一方。入竹叶十四片。不用生姜。一方。无甘草。

吴蓝汤圣济方 治黄汗。身体发黄。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出著衣皆黄。

吴蓝 芍药 麦门冬去心 桑根白皮锉 防己 白藓皮 山栀子各一两半 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未效再服。

茵陈蒿汤圣惠方 治黄汗。身体热不退。大小便不利。

茵陈蒿 赤芍药 甘草炙锉 木通锉 赤茯苓去黑皮 黄耆各一两 大黄炒二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如人走十里。再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桂枝黄耆汤 治黄汗自出。发热身肿。小便不利。

白芍药一两半 辣桂一两 甘草炙一两 黄芩半两 黄耆炙二两 右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煎服。覆取微汗。未汗再服。

桂枝加黄耆汤千金方 治黄汗病。两胫自冷。假令发黄。此属历节。食已则汗出。又身常夜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即发热者。久久身必甲错也。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也。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则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宽弛。如虫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者。名曰黄汗。桂枝汤加黄耆五两主之。

桂去粗皮 白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 黄耆五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大枣二枚擘破。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须臾不汗者。食稀热粥助汤力。未汗再服。直指方。有黄芩。名桂枝黄耆汤。

甘草汤圣惠方 治脾脏瘀热不散。心神烦乱。小便赤涩。或汗如檗汁。

甘草一两微炙 栀子仁 黄檗 白术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四五服。

黄耆苦酒方千金方 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水沾衣色黄如檗汁。脉自沉。此由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从外而得之。

黄耆五两 芍药醋炒 桂去皮各三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苦酒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服之当心烦。苦酒阻故也。一方。用苦酒三合。水一盏半。同煎。

栀子丸圣惠方 治黄汗。体热。大小便不利。

栀子仁 栝蒌锉炒 苦参各一两 右为末。醋渍鸡子全用二枚。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日四五服。一方除热不吐下。即自消也。

治黄汗。汗出如檗汁沾衣。身体虚浮。

用蔓荆子二两。为散。每服二钱匕。井花水调下。空心日三服。以知为度。

急黄附论

论曰。诸发热心战。定必发为急黄。谓其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须臾。故名急黄也。有初得病。即身体面目发黄者。有初不知是黄。死后变黄者。但先辨其症。当急治之。此由脾胃有蓄热。谷气郁蒸。因热毒所加。故有斯疾。

龙胆汤圣惠方 治急黄。面目如金色。渴欲饮水。

龙胆一两 木通锉 土瓜根各一两半 石膏二两碎 犀角屑一两 栀子仁五钱 大黄锉炒一两半 白茅根锉 朴硝各一两 右捣粗散。每服三钱匕。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白藓皮散圣惠方 治急黄。头目四肢烦热疼痛。小便赤。大便难。心燥不得眠。

白藓皮 升麻各半两 朴硝二两 茵陈一两 黄芩半两 栀子仁 大青 葛根各半两 大黄炒二两 右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服三钱。须臾当利三两行。如人行十里。未利再服。

茵陈汤圣惠方 治急黄。目如栀子色。小便赤。心烦闷。

茵陈蒿 栀子仁 黄芩去黑心 大黄锉炒 白藓皮 黄连去须各一两 朴硝 贝齿煨各半两 右除朴硝外。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朴硝末一钱。再煎令沸。食后温服。

犀角汤 治急黄。热毒攻发。舌急眼黄。

犀角屑三分 茵陈蒿 栀子仁各半两 升麻半两 黄芩去心三分 大黄炒一两 朴硝研一两半 甘草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竹叶四五片。同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赤小豆散圣惠方 治急黄。烦热口乾。皮肉悉黄。

赤小豆一合 丁香 秫米一作 瓜蒂 薰陆香研各一分 青布五寸烧灰研 麝香另研一分 以上各研散。和匀。每服一钱匕。米饮调下。食后服。当吐下黄水。即瘥。一方。用少许吹鼻中。

犀角散 治急黄。心膈烦燥。目赤痛。

犀角屑 黄芩 升麻 栀子仁各一两 茵陈 朴硝各二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升麻汤圣济总录 治急黄。面目如金色。烦渴饮水。

升麻三分 秦艽去苗土一两 凝水石一两半研 栝蒌根三分 朴硝三分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匕。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丁香散圣惠方 治急黄。宜服吐之。

丁香 瓜蒂 赤小豆各七粒 右为散。以鸡子一枚相和。用新汲水调服之。当吐利即效。未应再服。

麦门冬饮子。吐讫。及灸了后。即渴。仍服。

麦门冬四两去心 栝蒌三两 竹叶一升 茯苓四两 升麻二两 生芦根一升 甘草炙一两 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后相去如人行八九里久。再服此饮。渴即止。

黑豆煎 治急黄。烦燥口乾。遍身悉黄。

黑豆一升 生地黄汁 麦门冬 生藕汁各二两 酥半两 右先用水五盏。煎黑豆至二盏。去豆取汁。再煎至一盏。然后下蜜生地黄麦门冬生藕等汁。并酥。相和。慢火煎成膏。瓷器盛。候冷。每服半匙。或一匙。食后含化。日三服。

瓜豆散 治急黄。心上坚硬。渴欲饮水。气息喘粗。眼黄。

瓜蒂二合熬 赤小豆二合为末 暖浆水五合 右和匀。每服方寸匕。一炊久当吐。不吐再服五分匕。若吹鼻中两三黑豆许。黄水出瘥。

芒硝散千金方 治急黄。热气骨蒸。两目赤肿。

生地黄汁八合 芒硝一两 大黄一两半 右和匀。渍一宿。服五合。日二。以利为度。轻者不须二服。热甚方可用二服。

大黄散 治急黄。兼治气痛黄。

大黄一两半 芒硝二两 以水三升半。渍大黄一宿。平旦煎。绞汁一升半。内芒硝二两煎一沸。绞汁服之。须臾当快利。

鸡子方圣惠方 治急黄。及心黄狂走。烦燥不解。

生鸡子二枚去黄用白 朴硝半两细研 右相和匀调。顿服之效。

治急黄。小便赤黑。口乾烦燥。圣惠方

用蔓菁子取油。不计时候顿服。如无油。即以蔓菁子捣汁。绞取一盏服之。候颜色黄。或精神急。用之有效。未效再服。

治暴热身黄。大便秘塞。

用苦菜。煮汁服之。

治急黄欲死。本草

用雄雀屎两枚。细研。调水温服之。

治五般急黄。本草

用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调下二钱。

治心急黄。本草

用百合蒸过。蜜和食之。作粉尤佳。红花者。名山丹。不堪食。

黄蒸汤

黄蒸一升 麦麸一升 猪屎一升 以水五升。渍一宿。煮取三升。绞去滓。顿服一升。

治急黄。本草

取苦瓠一枚。开口。以水煮。中搅取汁。滴鼻中。

治急黄。黄疸及内黄。腹结不通。本草

用芜菁捣为末。水绞汁。服当得嚏。鼻中出黄水。及下利。

治卒患急黄。热盛欲死者。本草

于沙土中掘坎。斜埋患人。令头出土上。以水灌之。久乃出。曾试有效。当是土能收摄热也。

阴黄附论

论曰。阴黄者。面色黄。头痛不发热。不欲闻人声。此由阳伏于阴。邪热沉潜。散于肌肉。身黄如橘。故谓之阴黄。昔人有说。下之后。身目发黄者。当于寒湿中求之。此其类也。

茵陈散 治阴黄。身体面目俱黄。小便如豉汁色。

茵陈 白藓皮 黄芩 栝蒌根 栀子仁 赤芍药 木香各一两 枳壳一两去白炒黄 柴胡去苗 黄连去须 朴硝 土瓜根 茅根 大黄炒各二两 大青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一二行为度。便煮稀葱豉粥食之。忌猪肉冷水鱼蒜粘腻及热食。一方。以茅根煮饮。待冷。空腹以茅根饮服。一方。有紫雪。无朴硝。

秦艽丸圣惠方 治阴黄。身面悉黄。大便涩。小便如栀子汁。

秦艽去苗 栀子仁 茵陈 槟榔各一两 商陆一分 陈皮汤浸去白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三。

茵陈散圣济总录 治阴黄。身如橘色。小便不利。

茵陈二两 桂去皮半两 泽泻一两 赤茯苓去皮 白术 猪苓去皮各三分右为散。每服二钱匕。温水调下。日三服。

大黄散圣惠方 治阴黄。小便不利。面赤身汗出者。表和里实也。宜下之。

大黄炒 黄檗 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各一两 朴硝二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为度。

赤小豆散圣惠方 治阴黄。

赤小豆 丁香各三七粒 麝香一钱研 瓜蒂二七枚 青布灰二钱 右为散。每服一钱匕。熟水调下。日二服。以吐为度。更取少许吹鼻中。即有黄水出为效。

半夏汤圣惠方 治阴黄。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者。必哕。宜服之。

人参二两去芦头 葛根二两 半夏一两汤泡洗七次去滑焙 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生姜半分切。煎取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秦艽汤一名秦艽散圣惠方 治阴黄。不欲闻人言。小便不利。

秦艽去土一两 旋覆花半两 赤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半两 右为粗末。每服四钱匕。以牛乳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龙胆汤圣济总录 治阴黄。

龙胆 秦艽去苗各一两半 升麻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浸药一宿。平旦煎至八分。入黄牛乳五合。再煎至一盏。去滓。空心分温服。日二服。取再利为度。

治阴黄。汗染衣。涕唾黄。肘后方

用蔓菁子捣末。平旦以井花水服一匙。日加至两匙。以知为度。每夜小便中浸少许帛子。各书记曰。色渐退白则瘥。不过服五升以来。

治阴黄。眼黄。汗染衣。涕唾黄。圣惠方

用大黄五两。饭下蒸一炊。取出曝乾为散。以温水调下一钱。日三四服。常要大小便利为度。

又方

用好黄蒸二大升。每夜以水二大升。浸微暖令热勿令沸。铜器中。平旦绞取汁半升。饮之。余汁须饮则饮。冬日微暖服。夏日冷服。每夜则浸。依前服之。亦得每夜小便中浸帛片。取色退为验。忌面猪羊鱼等肉。

疗因将息伤热。变成阴黄。通身壮热。小便黄赤。眼如金色。面又青黑。心头气痛。绕心如刺。头旋欲倒。兼肋下有瘕气。及黄疸等。经用有验。本草

用丽春草。以春三月采花阴乾。有前病者。取花一升。捣为散。每平朝。空腹取三方寸匕。生麻油一盏。顿服之。日惟一服。隔五日再进。以知为度。

治阴黄。黄疸。及暴急黄。本草

瓜蒂 丁香各七枚 小豆七枚 右为末。用黑豆许吹于鼻中。少时黄水出瘥。

内黄附论

夫内黄者。由热毒之气。在于脾胃。与谷气相搏。热蒸于内。不得宣散。先心腹胀满气急。然后身面悉黄。名为内黄也。

治内黄

栀子仁 黄芩 柴胡 升麻各一两 栝蒌根 大黄炙 芒硝各一两 龙胆半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茵陈散圣惠方 治内黄。身面眼延。黄如金色。小便如浓檗汁。众医不能疗。

茵陈二两 黄芩 栀子 大黄 龙胆 枳壳去白炒黄 秦艽去苗各一两 升麻三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三黄散一名三黄丸圣惠方 治内黄。身体皆黄。宜服之。

大黄炒 黄连去须 黄芩各二两 右为末。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一方。以蜜为丸。不拘时服。

治内黄

用柳枝二两锉。水一盏半。煎至六分。不拘时候温服。

又方

用大黄一两锉。水一盏煎至六分。不拘时候温服。

又方

用黄栝蒌一枚大者。以新汲水一盏半。浸栝蒌捣绞汁。下蜜半合。入三分。细研搅令匀。分三服。顿服之。

黄病小便淋涩附论

夫黄病小便淋涩者。由积热在于心脏。流于小肠。则令小便涩少。下物如沙。而多疼痛也。

木通散治心脏黄结。面目四肢通黄。乾呕。大便不通。小便赤色。腹痛心烦。

木通一两 大黄炒一两半 枳壳半两 黄芩半两 赤芍药一两 前胡一两半去芦 白术 栀子仁各三分 甘草半两微炙 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以大小便利为度。

茅根散 治心脾热壅。皮肉面目悉黄。烦燥。小便赤涩。

茅根二两 麦门冬去心二两 秦艽去苗一两 犀角三分 大黄一两半 黄芩一两 赤芍药三分 朴硝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为度。

瞿麦散 治黄病。小便赤涩。心神烦闷。

瞿麦 茵陈 黄芩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大黄一两半 栀子仁二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无时服。小便利为度。

大黄散 治黄病。腹胀满。小便赤而涩。

大黄炒二两 朴硝 栀子仁各二两 黄檗 冬葵子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日四五服。以利为度。

茵陈散 治黄病。心下横坚。小便赤黄不利。疼痛。

茵陈 木通各一两 赤茯苓三分 前胡三分 椒目一分炒 赤芍药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以粥饮调下。日四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