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咳嗽短气附论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咳嗽短气附论·

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咳嗽短气附论

肺主于气。候于皮毛。气虚为微寒客于皮毛。伤于肺。肺气不足。则成咳嗽。夫气得温则宣利。得寒则痞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于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短气也。

紫菀丸出圣惠方 治肺咳嗽气短。不得睡卧。

紫菀一两去苗土 汉防己一两 贝母一两煨欲黄 人参去芦头用一两 款冬花一两 桑白皮一两锉 天门冬一两半焙去心 木香一两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槟榔一两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时。以粥饮送下。每服二十丸。

肉苁蓉汤 疗伤中咳嗽。短气伤中痛。痰饮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热邪僻。五内不调。

肉苁蓉五两 乾地黄四两 大枣三十枚擘 乌头一两泡 甘草一两炙 桂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紫菀 五味子各一两 生姜八钱 石膏碎绵裹八钱 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渣。分为七服。日四夜二。一方大枣五十枚。水一斗二升。煮去九升。忌海藻、生葱、菘菜、芜荑、猪肉、冷水。

五味子散 治咳嗽。鼻塞清涕。颤掉缓弱。少气不足。时时欲呕。

五味子 黄耆细切各三钱 甘草炙锉一分 人参 桂去粗皮 羌活去芦头 乾姜泡 细辛去苗叶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术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乌梅汤调下。

紫苏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短气。体烦发热。发作无时。

紫苏茎叶一两 贝母三分煨微黄 紫菀三分去苗土 麦门冬三分去心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桑白皮三分锉 赤茯苓三分 五味子三分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五味子汤出圣惠方 疗逆气咳嗽。胸膈中寒热。短气不足。

五味子一两 前胡三两 紫菀 甘草炙 桂心 生姜各二两 枣三十枚擘 山茱萸三两 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搅去滓。服一升。日三夜二。忌生姜、海藻、菘菜。一方用茱萸三钱。水一盏煎。日二夜一。又方用橘皮。不用茱萸。

延年紫苏饮 治咳嗽短气。唾涕稠。喘之风虚烦损。发无时者。宜服。

紫苏 贝母 紫菀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枣五枚擘 葶苈子一两炒令黄别研捣 甘草一两炙 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如人行七里一服。禁猪肉、鱼肉、蒜、海藻、菘菜。

海藻汤出圣惠方 治咳嗽而下痢。胸中痞而短气。心中时悸。四肢不欲动。手足烦不欲食。肩背痛。时恶寒。

海藻四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斤 生姜一两 细辛 茯苓六两 杏仁五十枚 右口□父咀。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日三。一方无五味、生姜。

五味汤出宣明论 治胸膈痞满。心腹刺痛。短气噎闷。咳嗽痰唾。呕逆恶心。不思饮食。温中益气。

五味子九两 良姜 乾姜各一两半 红皮去白 茴香炒各二两 甘草炙七两盐一斤炒 右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空心食前。甚者日三服。一方无乾姜。

诃黎勒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短气。腹胁痛。

诃黎勒皮三分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 人参一两去芦头 桔梗三分去芦头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焙 甘草半两炙黄锉 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又方出圣惠方 治咳嗽短气。体烦热。发作无时。

麻黄三两去根节 桂心半两 乾姜一分煨裂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杏仁三分去皮尖双仁炒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咳嗽短气喘急。出圣惠方

麻黄一两去根节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 赤茯苓 杏仁各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膏 右为末。炼蜜和捣三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以粥饮下。

姜椒汤 疗咳嗽。及短气胁痛。

生姜 椒去目炒出汗各一两 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合。

咳嗽上气附论

夫诸气皆属于肺。肺气和平。则升降自若。若为寒邪所伤。则肺气壅涩。不得宣通。故咳嗽而上气。其证喘咳多涕唾。甚者面目浮肿。久而不已。肺气虚极。风邪停滞。令人胸背痛。以至唾脓血也。咳嗽上气者。为肺气有余也。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也。肺主气。气有余则喘上气。此为邪搏于气。气壅涩不得宣发。是为有余。故咳嗽而上气也。久咳嗽上气者。肺气虚极。风邪停滞。故其病积月累年。久不得瘥。则胸痛面肿。而上气唾脓血也。

地黄煎 治肺脏气不和。上气咳嗽。

地黄汁一升半 麦门冬汁 生姜汁 天门冬汁各五合 射干一两 黄牛乳一升 蜜二升 黄牛酥五升 黄耆锉炒 桂去粗皮 人参二两 五味子 款冬花 紫菀去苗土 贝母去心各二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研五枚 玄参 赤茯苓 柴胡去苗各一两 右为末。次将自然汁及酥乳蜜等。入铜器中。以文武火煎百十沸。时时搅转。然后旋旋调下诸药末。搅令匀。煎百余沸。来日封闭。于甑上蒸两炊久。待冷。以蜡纸紧封闭十数日。时复一看。莫令损动。每日饮后。服一匙头。便仰卧渐渐咽之。令药浸润心肺。至夜临睡时。如前再服。

治上气咳嗽。兼水气癖气。

葶苈子炒 贝母 桔梗 鳖甲炙 防葵各六分 白术四两 茯苓 大戟 枳实炙 紫菀 旋覆花 杏仁去皮尖熬 橘皮各四两 芫花二分 大黄一钱皂荚一分炙去皮子 右捣筛。蜜和为丸。空腹以饮服。如梧桐子五丸。日二服。渐渐加至十九丸。以微利为度。忌桃、李、雀肉、苋菜、醋物、猪肉、陈臭等。

木香枳壳汤 治咳嗽气促。

木香 枳壳去瓤麸炒 黄连去须各一两 麻黄去根节 贝母去心 百合 紫菀去苗土 款冬花去梗 桑根白皮 天雄炮裂去皮脐 白石脂 昆布洗去醎焙各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半两 旋覆花微炒三分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十枚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款冬花丸 治三十年上气咳嗽吐脓血。喘息不得卧。

款冬花去梗 乾姜泡 蜀艽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 桂去粗皮 吴茱萸洗净焙乾炒 菖蒲锉米泔浸半日炒乾各一两一分 细辛去苗叶 芫花醋浸炒乾 紫菀去苗土 甘草炙锉 桔梗炒 白茯苓去黑皮 皂荚炙去皮子各三分 人参三分 右为末。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酒下。加至十丸。每日三服。

桑白皮汤 治咳嗽上气促急。心躁寒热。四肢烦疼。夜间甚者。

柴胡去苗 桑根白皮 天雄炮裂去皮脐 羌活去芦头 枳壳去瓤麸炒 大腹连皮锉各一两半 黄连去须 当归切焙 麻黄去根节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各一两 白梅拍碎四块 黄芩去黑皮 旋覆花微炒各半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同煮八分。去滓温服。

润膈丸一名大阿胶丸 治积年咳嗽上气。涎唾稠黏。五心烦躁。不思饮食。心肺留热。(方见肺脏门肺虚类)

(案原方:葶苈二两炒。人参去芦。远志去心。防风。白茯苓去皮。贝母炒。阿胶。五味子。熟地黄洗。杏仁汤浸去皮尖。山药各一两。丹参。麦门冬。杜仲去皮锉炒令黑。柏子仁。甘草炙。百部炙各五两。右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瓷器收勿洩气。每服一盏。研化煎六分。食后临卧温服。日二三服。张氏方无丹参、远志、防风、葶苈、五味子。加川芎、当归、细辛各半两。通前十七味为末。蜜丸弹子大。此病得之或因寒。治应斟酌损益。使可通行。昔盛文肃太尉。因赴召甚急。后病呕血。医官独孤及为处此方。服之立效)

紫苏散出圣惠方 治久咳嗽。上气胸满。不能饮食。头面浮肿。唾浓血。

紫苏子一两微炒 半夏三分汤洗七分去脐 五味子三分 麻黄三分去根节 细辛三分 紫菀三分去苗土 赤茯苓一两 黄芩半两 甘草半两炙赤锉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 桂心半两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 桑白皮一两锉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皂荚丸出圣惠方 治久咳嗽上气。心胸满。吃食减少。

皂荚一两去黑皮酥炙令黄去子 紫菀三分去苗土 款冬花半两 细辛三分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 桂心半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紫苏子三分微炒 乾姜三分炮裂锉 当归三分锉微炒 甘草半两炙赤锉 川椒一两去目及闭口微去汗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研如膏 右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以姜汤下。

五味子汤 治咳嗽上气。语声不出。心胸痞闷。头昏痰涎。小便赤涩。

五味子炒 人参 桑根白皮炙锉 麦门冬去心焙 防风 麻黄去根节 细辛 甘草炙锉 白前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枳壳去瓤麸炒各五钱 甜葶苈三钱隔纸炒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蜀椒丸出千金方 治咳嗽上气甚良。

蜀椒五分 乌头 杏仁 菖蒲 皂荚 祅石一两 细辛 款冬花 紫菀 乾姜各三分 吴茱萸 麻黄去根节各四分 右为细末。每蜜丸梧桐子大。暮卧吞二丸。治二十年久嗽。不过二十丸。

紫菀煎出圣惠方 治久咳嗽上气。涕唾稠黏。头面虚肿。宜服。

阿胶三两捣碎令黄 射干三两 细辛 乾姜一两炮裂锉 竹沥一盏 芫花根半两去土 桑白皮三两锉 款冬花二两 附子半两炮去皮脐 甘草半两炙赤锉 白蜜一盏 右为散。先以水二斗。于银锅中。煎至一斗。去滓。入蜜及竹沥。以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匙。以温粥调饮送下。日三四服。

又方 治咳嗽。胸胁支满。多唾上气。

祅石一作矾石 乌头一方不用 菖蒲各一分 细辛 黄环各二分 款冬花 紫菀 杏仁各三分 吴茱萸四分 乾姜五分 蜀椒五合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着牙上咽汁。每一日六服。剧者常服不止。

射干煎出千金方 治咳嗽上气。

生射干 款冬花各二两 紫菀 细辛 桑白皮 附子 甘草各二两 白蜜 竹沥 生姜各一升一云乾姜 饴糖五两 右以射干先内白蜜并竹沥中。煎五六沸去之。口□父咀六物。以水一升。合浸一宿。煎七上七下。去滓。乃合饴姜汁。煎如饧。服如酸枣大十丸。日三。剧者夜二。不知加之。以知为度。外台秘要用芫花根半两。

又方 疗咳嗽上气。时时呕白唾沫。数十岁者。

吴茱萸 五味子 大黄 桂心 甘草炙 细辛 人参 紫菀 款冬花各一两 大戟 竹茹各三分 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亦疗阴咳至良。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百合丸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心胸烦闷。胸中不利。含化。

百合一两 紫菀一两洗去苗土 桂心半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焙 白芥子半两微炒 贝母二两煨微黄 五味子 乾姜一分炮裂锉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 诃黎勒皮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细末。入杏仁同研令匀。以枣肉和如半枣大小。不计时。以绵裹一丸。含咽津。

生地黄煎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心膈烦闷。痰唾不利。

生地黄汁二升 生天门冬汁二升 蜜五合 酥三合 生姜汁二合 贝母二两煨微黄 五味子二两 紫菀二两去苗土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鹿角胶五两捣碎炒黄 杏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右为末。研令极细后。取诸药汁及杏仁酥蜜等。同入银器中。慢火熬。不住手搅。候如膏。即收于不津器中。不计时候。含一茶匙咽津。

华盖煮散 治咳嗽上气。

款冬花去梗 知母焙 贝母去心炒各一两 紫菀去苗土 桔梗炒各三分 木香 甜葶苈微炒各半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二分 防己半两 蝉壳一两 右为散。每三钱。水一盏。入酥少许。煎七分。食后温服。

通气丸出千金方 治久上气咳嗽。咽中腥臭。气搅心痛眼疼。耳中嘈嘈。风邪毒注时气。食不生肌。胸中隔塞。呕逆多唾恶心。心下坚满。饮多食少。恶疰淋痛。

饴糖三升 蜀椒二升 杏仁一升 蜈蚣五节 大附子五枚 乾姜四分 人参四分 桂心六分 乌头七分 天门冬十分 右为末。别制杏仁如脂。稍稍内药末。捣千杵。饴糖乃内药末中。令调和。含如半枣一枚。日六七夜三四服。以胸中温为度。若梦与鬼交通及饮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加杏仁五合。小腹急腰痛。加天门冬、杜仲。有风加乌头三枚。附子一枚。立夏后勿加。有留饮加葶苈一两。

马兜铃散 治肺热上气。喘逆咳嗽咯血。

马兜铃 黄芩去黑心 知母炒焙 白茯苓去黑皮 紫菀去苗土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锉 杏仁去皮尖仁炒黄 贝母去心 大黄锉炒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二钱。煎桑根白皮枣汤调下。

加减三奇汤出拔萃方 治咳嗽上气。痰涎喘促。胸膈不利。

桔梗去芦半两 半夏汤洗七分 陈皮去白五钱 甘草五钱 青皮去白五钱 人参去芦五钱 杏仁三钱研 五味子四钱 紫苏叶 桑白皮各五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麻黄散出圣惠方 治久咳嗽。肺壅上气。坐卧不安。

麻黄一两去根节 桑白皮锉一两 甜葶苈一两隔绵纸炒紫色 五味子三分 白前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木通三分锉 川大黄三两半锉碎微炒 黄耆一两锉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入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杏仁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肺寒。鼻中不利。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 五味子二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麻黄一两去根节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 款冬花三分 紫菀三分去苗土 厚朴三分去粗皮生姜制炒令香 乾姜三分炮制 桂心三分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大腹皮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肺脏喘急。胸中满闷。宜服。

大腹皮三分锉 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 百合半两 甜葶苈二两隔绵纸炒紫色 紫菀三分去苗土 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去滑 赤茯苓一两 桔梗三分去芦头 桑白皮一两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姜半分煎。去滓。不拘时温服。

香豉丸 疗上气。三十年咳嗽。气久寒。令肺脾中客热变为冷。

香豉二十枚 食茱萸一方用吴茱萸 甘草 细辛 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熬各一两 紫菀二两 右为细末。别捣杏仁如膏。及内药末。搅令匀。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日三。不知增之至五丸。暮卧时含十丸。着咽喉中咽之。忌海藻、菘菜、生菜。

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诸药治不瘥方。出肘后方

以蝙蝠除头。烧令焦末。饮服之。

治上气咳嗽。出本草

以揣骨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其嗽必瘥。

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出本草

取鲤鱼一尾。切作鲙。以姜醋食之。蒜齑亦得。

杏仁丸 治咳嗽喘促。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三两 麦门冬去心焙 百合 贝母去心 知母焙 甘草炙锉各一两 白茯苓去黑皮一两半 乾姜炮 桂去粗皮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含化一丸。咽津。

治咳嗽上气。出千金方

蜀艽 桂心 海蛤各四分 昆布 海藻 乾姜 细辛各六分 麦门冬十分 右为末。蜜丸梧桐子大。饮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进三服。有人风虚中冷。胸中满上气。喉中如吹管声。吸吸气上欲咳。服此方得瘥。

白前汤 治咳嗽喘闷。背膊烦疼。四肢无力。

白前一两半 杏仁二十七枚去皮尖双仁炒 紫菀去苗土 黄芩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紫苏茎叶三分 大麻仁净淘研细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 右除研大麻仁旋入外。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数沸。入研麻仁半钱。再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二服。

苏子汤 疗气上迫满。或气不通。烦闷喘呕。

苏子一升 乾姜三两 半夏四两洗 桂心 人参各二两 橘皮 茯苓各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若虚热去乾姜。用生姜六两。加黄芩二两。忌海藻、菘菜、羊肉饧、饴、葱、酢等物。

大腹皮散出圣惠方 治久咳嗽上气。坐卧不得。咽喉不利。胸中满闷。宜服。

大腹皮一两锉 麻黄一两半去根节 紫苏茎叶一两半 陈橘皮一两半汤浸去白瓤 赤茯苓一两 柴胡一两去苗 杏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 甘草半两炙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含化丸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白前半两 五味子半两 桂心半两 贝母半两微煨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皂荚子仁半两微炒 右为细末。炼蜜及煮枣肉相和。捣为丸。如弹子大。每常含一丸。咽津。

百部丸 治上气咳嗽。

百部 款冬花去梗 天门冬去心炒 桔梗炒 紫菀去苗土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煎甘草乌梅汤下。

蛤蚧散出三因方 治元气虚寒。上气咳嗽。久年不瘥。

蛤蚧一对炙 成炼钟乳 肉桂 款冬花 白矾飞过别研 甘草炙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半钱。用芦管吹之。或觉咽乾。即用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服之。

紫菀汤 治咳嗽喘急。胸腹胁肋。胀闷疼痛。(方见1895页)

槟榔汤 治上气腹胀。胸满咳嗽。不下食。

槟榔锉一十四枚 蜜二合 高良姜一两 枇杷叶研去毛炙一握 生姜切焙三两 酥三两 右先将四味粗捣筛。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酥蜜。煎三五沸。分作三服。相去如人行八九里。再服。重者不过三剂。

治久咳嗽上气。心胸烦热。唾脓血。出圣惠方

紫苏子三两微炒 生姜汁一合 白蜜一中盏 鹿角胶二两炒燥捣碎 生地黄汁一盏 杏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黄 右三味都捣令热。入生姜、地黄、蜜、相合。以慢火熬成膏。于不津器中密收之。每服以温粥饮调下半匙。日三四服。

苏子煎出千金方 治上气咳嗽。

苏子 生姜汁 地黄汁 白蜜 杏仁各三升 右捣苏子。以地黄汁姜汁浇之。以绢绞取汁。更捣以汁浇之。令味尽。去滓。熬杏仁令黄黑。治如膏脂。又以前汁浇之。绢绞往来六七度。令味尽。去渣内蜜合和。置铜器中。于汤上煎之。令如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又方无地黄汁。

麻黄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

麻黄一两去根节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阿胶一两捣碎炒黄 乾姜三分炮裂锉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四神散 治肺气不和。上气咳嗽。

款冬花去梗 贝母去心 白薇 白部各一两半 右为散。每服三钱。食后。以蜜汤调下。

麻黄散出千金方 治久上气咳嗽。

麻黄半斤 杏仁百枚 甘草三两 桂心一两 右四味。治下筛。别碾杏仁如脂。内药末合和。临上气。服一方寸匕。食久气未下。更服一方寸匕。可至三匕。气发仍服即止。一方去桂心甘草服之。忌海藻、菘菜、生葱。

陈橘皮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胸膈不利。

陈橘皮半两去白瓤 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紫苏叶一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龙脑丸 治多年上气咳嗽。

龙脑细研一钱 诃黎勒皮半两 皂荚炙令黄色去皮子一把 右先捣诃黎勒皮、皂荚。细罗为末。次入龙脑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煎贝母汤下七丸。日二夜一。

救急疗上气咳嗽。肺气胸痛。病源咳嗽上气者。肺气有余也。肺感于寒。微则成咳嗽。肺主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此为邪搏于气。气壅滞不得宣发。是为有余。故咳嗽而上气也。其状喘咳上气。及多涕唾。面目浮肿。则气逆也。

杏仁三大升去皮尖双仁者 白蜜一大升 牛酥二大升 右杏仁捣碎。于瓷盆中研。取汁五升。净磨铜铛。勿令脂腻。先倾三升汁于铛中。刻木记其深浅。又倾二升汁。以缓火煎。减至于所记处。即内白蜜及酥。还至木记处。药乃成。贮不津瓷器中。每日三度。以暖酒服一大匙。不能饮酒。粥亦得。服一七日。唾色变白。二七日唾稀。三七日咳断。此方非自疗咳。兼补虚损。去风冷。兼悦肌肤。白如瓠。妇人服之更佳。

又方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肺胀喘急。胸中满闷。

紫苏茎叶一两 姜半两炮裂锉 陈皮二两汤浸去白瓤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又方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语不出声。心烦闷乱。

桂心一两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研如膏 乾姜一分炮裂锉 右为细末。入杏仁。同研令匀。以枣肉和丸如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咽津。

又方出千金方 治咳嗽。胸胁肢满。多唾上气。

姜汁一升半 沙糖五合 右减姜汁减半。内糖。更煎服之。

又方出千金方

白糖五分 皂荚末一方寸匕 右先微暖糖令消。内皂荚末。合和相得。丸如小豆大。先食。服二丸。

又方出千金方

用酒一升半。浸肥皂荚两梃。经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药法。若吐多。以酢饭三四口止之。

桂杏丸 治咳嗽上气。语声不出。心中烦闷。(方见1854页)

疗上气暴咳。

紫苏茎叶锉二升 大豆一升 右以水四升。煮大豆。次下紫苏。煮取一升五合。为三服。昼二夜一。忌酸酢醎酸油腻等。

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诸药治不瘥。肘后方

用猪月□□三具。枣一百枚。酒三升。渍数日。服一二合。加至三四五合。服之不久。瘥。

又方出肘后方

用生龟一只。著坎中。就溺之。令没龟死。因渍之三日。出烧末。以酉□享酒一升。和屑如乾饭。顿服之。须臾大吐嗽囊出。则瘥。小儿可服半升。

又方出肘后方

用梨一颗去核。内酥蜜面裹。烧令熟食之。亦用梨肉内酥中煎。停冷食之可。

治咳嗽上气。呷呀息气。喉中作声。唾黏。出肘后方

用蓝实叶。水浸良久。捣绞汁一升。空腹频服。须臾以杏仁研取汁。煮粥食之。一两日将息依前法。更服吐痰尽。瘥。

又方出本草 治上气咳嗽。腹满羸顿者。

用楸叶三升。煮三十沸。去渣。煎堪丸如枣大。以竹筒内下部中。立愈。

又方出本草 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

用猪肉细切作锤子。于猪脂中煎食之。又猪肪脂四两。煮百沸已来。切合酱醋食之。

又方出肘后方 治伤中筋脉。上气咳嗽。

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煎。入枣肉中。沥尽酥。常令一枚。微咽服之。

又方出肘后方 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

用桃仁三两。去皮尖。以水一升。研取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之。

郁李仁煎 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

用郁李仁去皮尖双仁一两。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同煮熟放温。顿服之。

青金汤 治丈夫妇人。远年近日。肺气喘嗽。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

罂粟壳 人参 粉草各半两 陈皮 茯苓 杏仁制 明阿胶炒 五味子 桑白皮 薏苡仁 紫苏 百合 贝母 半夏黡 款冬花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二枚。乌梅半枚。水煎。临卧服之。

又方出千金方

用服芥子七丸。以油酒下之。

白术散一名白术汤出济生方 治五脏受湿。咳嗽痰多。上气喘急。身体痛重。脉来濡细。憎寒发热。

白术二两 五味子 半夏汤浸七次 白茯苓去皮 橘红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一方无橘红。加枣煎。

治一切上气咳嗽。出永类钤方

乾姜 无蛀皂角去皮 紫辣桂 右等分。炼蜜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遇发即服。忌葱、油、咸、腥、热面。其效如神。凡咳嗽不敢服热药。试之方知其妙。

咳嗽面目浮肿附论

内经谓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面腹满。不欲食饮。寒气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肿气逆也。夫肺主于气。候之皮毛。而气之循环脏腑。流注经络。若肺气虚弱。风邪所乘。则肌肤否塞。使气内壅。与津液相并。不得宣洩。攻溢皮肤。故令咳嗽。面目浮肿也。

蜀漆汤 治三焦咳嗽。中满气逆。面目浮肿。咯唾痰饮。

蜀漆 郁李仁去皮炒 甘草炙锉 当归切焙 柴胡去苗 黄连去须各一两 射干 大腹 桑根白皮 芎? 牵牛子炒各一两半 陈橘皮去白瓤焙三两 天雄炮裂去皮脐二两半 桂去粗皮 苍术去皮各三分 桃仁去皮尖双仁二十枚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桑根白皮汤 治三焦咳嗽。面目虚浮。不得安卧。饮盛减食。

桑根白皮 草豆蔻去皮三枚 天雄炮裂去皮脐 瞿麦穗 苍术去皮 木通 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 黄连去须各一两 大腹 射干 牵牛子炒各一两半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二十枚 郁李仁去皮尖三分 吴茱萸炒半两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桑根白皮汤出圣惠方 治咳嗽。面目四肢浮肿。气促不得卧。

桑根白皮锉 柴胡去苗各一两 大腹皮锉 枳壳去瓤麸炒各三分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赤芍药 赤茯苓去黑皮 黄耆锉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恶实炒一两 甘草炙锉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片。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百合汤 治肺气壅滞。咳嗽喘闷。膈腕不利。气否多渴。腰脐浮肿。小便淋涩。

百合 人参 紫苏茎叶锉 猪苓去黑皮 甘草炙锉 桑根白皮锉 大腹皮 赤茯苓去黑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马兜铃和皮七枚 麦门冬去心焙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片。枣大。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鸡舌香散出圣惠方 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喘息促急。

鸡舌香半两 汉防己三分 木香三分 泽泻一两 紫苏茎叶一两 桑白皮三两锉 附子半两炮去皮脐 郁李仁一两去皮汤浸微炒 羌活半两 槟榔一两 甘草半两炙赤锉 右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海蛤散出圣惠方 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小便不通。喘息促急。欲成水病。

海蛤一两细研 泽漆叶一两 汉防己一两 桑白皮一两锉 百合一两 赤茯苓一两锉 槟榔一两 木通一两锉 牵牛子一两微炒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右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

赤茯苓汤 治喘嗽。消肿满。进饮食。

赤茯苓去黑皮 大腹子锉 五味子 桑根白皮锉 人参 紫苏茎叶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各一两焙 甘草炙锉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三枚。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葶苈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面肿。不得安卧。涕唾稠黏。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木通半两锉 旋覆花半两 紫菀半两去苗土 大腹皮三两锉 槟榔半两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炒 桑白皮一两锉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泽漆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喘急。坐卧不得。面目浮肿。宜服。

泽漆半两 桑白皮一两半锉 赤茯苓一两半 木通一两锉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瓤 紫苏茎叶一两 甘草半两炙赤锉 大腹皮三分锉 右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汉防己散出圣惠方 治肺脏气壅。闭隔不通。致令面目浮肿。咳嗽喘急。坐卧不安。

汉防己三分 桑白皮一两锉 木通一两锉 赤茯苓一两半 百合一两 甜葶苈三分隔纸炒紫色 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炒 泽漆半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郁李仁丸出圣惠方 治喘嗽痰实。身与面微肿。小便不利。

郁李仁去皮尖研一两一分 葶苈子隔纸炒三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三分 防己二两 紫苏叶一两一分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食后紫苏汤下。一方各等分。

葶苈汤 治咳嗽面目浮肿。涕唾稠黏。不时喘息。

葶苈子一两隔纸炒别研 桑根白皮锉 紫菀去苗土各一两半 槟榔锉三枚 木通锉一两半 郁李仁炒一两 右除葶苈外。并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入葶苈膏少许。更煎一二沸。去渣。食后温服。

沉香槟榔汤 治咳嗽上喘痞。消肿满。进饮食。

沉香锉 赤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微炙锉 五灵脂半两 马兜铃 槟榔锉各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半。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

葶苈丸出圣惠方 大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喘促。睡卧不得。步履艰难。小便赤涩等疾。

汉防己 贝母煨令微黄 木通各一两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各二两 右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根白皮汤下。不拘时候服。徐七香名家方。名防己丸。无贝母、木通。添桑白皮四味。等分同为末。白面糊为丸。

防己丸出圣惠方 治咳嗽不瘥。面目浮肿。宜服之。

汉防己一两 苦葫芦子半两微炒令黄色 泽泻三分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紫色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三十丸。日进三服。

牵牛子汤出圣惠方 治咳嗽。肺气不顺。面目浮肿。

牵牛子炒 甜葶苈隔纸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甘草炙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枣大。擘碎。二枚。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时温服。若咳嗽喘卧不得。面目浮肿。脉弦急或迟。由肺胃停寒。水聚成饮。入乘于心气。不得睡卧。谓之皮饮嗽。宜以十枣汤泻之。后用防己汤。

防己汤一名防风汤出仁存方

汉防己三两 人参四两 桂心二两 茯苓二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茯苓贝母汤 治肺经虚气。肿满喘痞。气促咳嗽。

白茯苓去黑皮一两 泽泻锉 贝母焙 桑根白皮炙锉各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小葶苈汤 治咳嗽上气。多唾。面目浮肿。气逆。

葶苈三分隔纸炒别捣研如樱桃大 桑根白皮二两半 大枣十枚去核 右除葶苈外。口□父咀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入葶苈一丸。更煎一二沸。去滓。空腹温服。心下痞鞭者。去桑根白皮。

润肺散 治壅滞咳嗽。面目浮肿。

甜葶苈一两铫子内纸衬慢火炒 马兜铃大者二枚微炒 桂去粗皮二分 右为细散。食后临卧。温水调下一字。或半字。一方煎服。时时呷。令药气常在咽喉中。妙。

咳嗽呕吐附论

夫咳嗽呕吐者。肺与胃俱受寒邪也。盖肺喜温而气宣。胃得温而物化。二者脏腑不同。要之畏寒之性一也。肺感微寒。既为咳嗽。寒流于胃。又成呕吐。内经曰。胃咳之状。咳而呕。又曰。聚于胃。关于肺。是也。夫五脏皆禀气于肺。肺感于寒。则成咳嗽也。寒搏于气。气聚还肺。而邪有动息。邪动则气奔逆上。气上则五脏伤动。动于胃气者。则胃气逆而呕吐也。是肺气嗽连滞气。动于胃而呕吐也。又有夏季肺旺之时。而脾气虚不能旺。有寒气伤之而咳嗽。谓之脾嗽。其状嗽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背膊。甚则不可动。动则嗽发。脾与胃合。脾嗽不已。则胃受之。其状咳嗽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是也。凡诸咳嗽。甚则呕吐。各随证。明其脏腑以疗之也。

前胡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气急不下。饮食则呕吐。心胸满闷。

前胡半两去芦 桔梗半两去芦 桑白皮半两锉 人参半两去芦头 款冬花半两 大腹皮半两锉 半夏汤浸半两去滑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色半两 甘草一分炙赤锉 枳实三分麸炒去瓤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半夏丸出圣惠方 治咳嗽。痰滞呕吐。不下饮食。

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 诃黎勒皮一两 桂心半两 款冬花三分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紫菀一两去苗土 人参三分去芦头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右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

胡椒丸 治咳嗽。上气胸满。呕吐涎沫。

胡椒 荜拨各三两 白术 桂去粗皮 高良姜 款冬花 紫菀去苗土 甘草炙锉各一两 人参一两 乾姜三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下。不拘时。

白术汤 治咳嗽。呕吐涎沫。心胸不快。饮食不下。

白术 人参 桔梗锉炒 诃黎煨取皮 桂去粗皮各三钱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半夏汤浸七次生姜汁制 甘草炙锉 五味子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半。生姜半分切。煎取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日二。

厚朴汤出圣惠方 治咳嗽呕吐。寒热。不下饮食。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半夏汤洗七次生姜制各二两 白术三分 紫菀去苗土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人参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 甘草炙锉 贝母去心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半分。枣一枚。拍碎。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胶饴煎 治咳嗽呕吐。

胶饴五钱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二升 乾姜炮一两 人参一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一升研成膏 附子五枚去皮脐炮裂 桂去粗皮一两半 天门冬去心二两半 右六味。捣罗为细末。与杏仁同膏捣千杵。入胶饴和匀。每服半匙。含化。日三夜一。

人参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痰壅。呕吐不食。心胸妨闷。

人参一两去芦头 赤茯苓一两 半夏半两汤浸去滑 甘草半两炙赤锉 旋覆花三分 枳壳三分麸炒黄去瓤 前胡一两去芦头 杏三分汤浸炒去皮尖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白术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痰壅呕吐。心中不利。气逆食少。

白术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桔梗三分去芦头 桂心半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陈橘皮三分汤浸白瓤去焙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紫苏子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心胸气逆。呕吐不下食。

紫苏子一两 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贝母一两煨微黄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五味子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木香半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诃黎勒皮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呕吐。不下饮食。心膈气滞。四肢不和。宜服。

诃黎勒皮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乾姜半两炮 白术一两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 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赤茯苓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忽气不顺。呕吐不下饮食。宜服。

赤茯苓一两 贝母一两汤浸去瓤焙 紫苏茎叶一两 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人参一两去芦头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人参汤 治上气咳嗽。呕逆。不下饮食。

人参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白茯苓去黑皮 柴胡去苗各二两 陈橘皮汤浸去皮炒 紫菀去苗土各三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生姜半分。拍碎。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患冷加乾姜炮二两。热加麦门冬去心三两。不能食加白术二两。厚朴去粗皮生姜炙二两。

半夏汤出圣惠方 治咳嗽呕吐。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炙焙 前胡去芦头 紫菀去苗土各一两 人参 诃黎勒煨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三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一方有陈橘皮三分。

半夏丸 治肺胃有寒。咳嗽呕吐。

半夏黡炒二两 白茯苓去黑皮一两 乾姜炮 丁香 矾石熬合汁枯各半两 右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汤饮下。日进三服。

分气丸 治一切涎嗽。温胃止呕逆。

藿香叶 草豆蔻去皮 半夏汤浸七次焙各一两 丁香 白矾枯各半两 右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橘皮汤下。不拘时。

橘皮五味子汤(一名青龙散) 治咳嗽呕吐。(方见1868页)

金华丸 治一切喘嗽。痰涎吐逆。

滑石一两为末 款冬花四两 右以款冬花捣为粗末。入沙盒内。铺底盖头。置滑石于中。封盒子令密。用炭火五斤。煅之通赤。候冷取出。不用款冬花灰。只取滑石末研细。别以款冬花细末二两。白面三钱。水一盏化开。慢火熬成稀膏。入前滑石末和匀。丸如梧桐子大。临卧以一丸。于生油内滚过乾咽。

咳嗽失声附论

夫咳嗽失声者。盖肺气上通于喉咙。喉咙者肺之系。肺感寒。微者成咳嗽。咳嗽不已。其气奔迫窒塞喉中。故因而失声也。夫咳嗽失声者。由风冷伤于肺之所为也。肺主气。五脏同受于肺。而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气为阳。若温暖则阳气和宜。其声通畅。风冷为阴。阴邪搏而阳气不通。所以失声也。夫中气风冷声嘶者。其声嘶嗄不通畅也。盖肺象金。金主声。人五脏有五声。皆禀肺气而通之。今风冷乘于肺经。则气道不调。故声音不出而嘶嗄也。

通音散 治肺气。风冷声嘶。言语不出。(方见肺脏门肺虚类)

(案原方:防风。独活。芎?。秦椒。乾姜。黄耆各四十二铢。天雄。麻黄。五味子。山茱萸。甘草各三十七铢。秦艽。桂心。薯蓣。杜仲。人参。细辛。防己各三十铢。甘菊花。紫菀各一十四铢。贯众三枚。附子七分。右药捣筛。以酒服。方寸匕早晚。日二服。一方有石膏六分。当归五分)

天门冬丸 治肺寒。外内合邪。咳嗽语声不出。口中如含霜雪。停饮寒痰。咽喉妨闷。状若梅核。噎塞不通。隔气否气服之。

天门冬去心焙 麦门冬去心焙 紫菀去土 百合 贝母去心焙 桔梗炒 人参 生乾地黄 桂去粗皮 甘草 阿胶炒至沸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各三两 右同为末。煮糯米粉并黄蜡一两成粥。更入蜜再熬匀。和前药。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同姜细嚼下。嗽时服。嗽吐脓血服大效。

延年天门冬煎出圣惠方 治主肺热。兼咳嗽声不出。

生天门冬汁一升 生地黄汁五合 白蜜五合 牛酥三合 白糖五两 贝母 紫菀 通草各三两 杏仁一升去皮尖研取汁 百部根 白前 甘草炙 人参 橘皮各二两 右切。以水六升。煮贝母等药。取二升五合。去滓。内天门冬、地黄汁。可煎减半。内酥蜜生姜等。煎令丸稍强。取如鸡子黄大。含咽之。每日四五度。忌鲤鱼芜荑。海藻菘菜等。

通声煎一名五味子煎出圣惠方 治咳嗽气促。胸中满闷。语声不出。

五味子 款冬花 木通各三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一升 人参 桂去粗皮 细辛去苗叶 青竹如 菖蒲 酥各三两 枣肉二升 白蜜 姜汁各一升 右件。先以十味锉如麻豆。以水五升。微火煎五七沸。去滓。内酥蜜姜汁枣肉再煎。以稀稠得所。每服一匙头。温酒一小盏化下。一方无酒。含咽之。

人参汤 治肺脏肺虚。咳嗽少力。言语声嘶。吃食减少。日渐羸瘦。补肺。

人参一两 紫菀去苗土半两 黄耆锉 鹿角胶捣研炒黄 桂去根皮各一两 白术 紫苏茎叶各三两 五味子 乾姜炮各半两 熟地黄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芫根丸出圣惠方 治积年咳嗽声哑。

芫花根白皮切炒用焦黑一两半 贝母去心三两 皂荚去皮子炙一两 五味子一两半 款冬花一两半 百部根切炒二两 蜈蚣半枚炙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二两半 桑根白皮锉一两半 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炒 紫菀去苗土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稍加至十五丸。煎枣汤下。

钟乳汤 治风冷搏肺。气塞不通。声嘶不出。

钟乳 紫苏子 白石英研 麻黄去根节 五味子炒 桂去粗皮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 款冬花各半两 右先以十味为粗末。次入钟乳粉再研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半分切。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之。

补肺丸 治肺上壅。久病咳嗽。隔咽隘塞。语声不出。津液乾燥。痰毒头痛。心神恍惚。又劳咳咯血。呀呷等疾。

百部焙 贝母去心 山羊 阿胶炙令燥各二两 天门冬去心焙 桔梗炒各一两 防风去叉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三两 半夏二两捣罗为末先以鸭梨汁一盏生姜自然汁一盏同熬及一半入半夏末熬成膏 右除半夏膏外。将诸药捣罗为末。以半夏膏和匀。如乾。更入炼蜜少许。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卧时含化。

紫菀丸 治肺感风冷。咳嗽失声。

紫菀去苗土 贝母去心 桂去粗皮 款冬花各一两半 甘草炙锉 百部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参 陈橘皮去白焙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细研各二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米饮下。热水亦得。

杏仁煎出仁存方 治咳嗽失声。语不出。

杏仁支皮尖双仁炒一升研 五味子 紫菀去苗土 贝母去心各一两 生姜汁 饴糖各一升或研糖 木通四两 桑根白皮五两 白蜜三合 右先将五味口□父咀。分作三剂。以水四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入研杏仁姜汁蜜糖各三分之一。更煎成。每服一匙含化。一方入牛乳一大盏。入煎熬。一方加知母、款冬花、各一两。

润肺汤一名人参润肺散出直指方 治风冷寒肺。气道不利。语声不出。亦治咳嗽喘急。痰壅鼻塞。

麻黄去根苗 人参各二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焙乾麸炒黄 贝母去心麸炒黄各二两半 甘草炙锉一两 桔梗去芦头炒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分 阿胶炙令燥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一方加紫苏叶三片。同煎。小儿通服。

石菖蒲散 治风冷伤肺。声嘶不出。

生石菖蒲锉石上者 五味子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皮 细辛去苗叶 紫菀去苗土 乾姜炮裂各半两 诃黎勒泡去核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两 右八味为细散。以温酒调服。每一钱。食后服。

辛甘煎 治肺气为风寒所伤。语声嘶嗄。气息喘急。上气咳嗽。

酥真者 蜜 饴糖 生姜 百部取自然汁 枣砍去皮核研 柑皮五枚为末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各一升 右合煎和。不住搅。约一炒久。取药汁减半为止。每服温酒调一匙头。细细咽之。日二夜一。

姜髓煎 治肺感风邪。气道凝泣不利。声音嘶嗄。

生姜汁六合 牛髓油别炼各三合 桂去粗皮一两 芎? 独活去芦头 防风去叉各三两 秦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三分 右捣罗为散。与姜髓油等和匀。于微火上煎五七沸。又以酒一升二合。和前令成煎。每服一匙头。含化。每日三五度。

桂心散 治咳嗽声不出。

桂心三分 诃黎勒皮三分 乾姜炮裂锉三分 赤茯苓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人参半两去芦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又一方无人参。

百合汤 治咳嗽。润益咽喉。发利声音。生津液解劳。

百合 人参 甘草炙锉 甜葶苈隔纸炒过 桑根白皮锉 款冬花微炒 右等分。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去皮尖杏仁七枚。糯米百粒。乌梅一个。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杏仁煎出圣惠方 治风冷失声。语音不出。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 桂去粗皮各二两 紫菀去苗土 五味子炒 贝母去心麸炒黄 细辛去苗叶各一两 右除杏仁外。捣罗为细末。以水一盏。入生姜汁一合。饴糖二两。蜜二合。下杏仁。慢火熬成煎。每服一匙头。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

桂心丸出圣惠方 治咳嗽。咽喉乾燥。语无声音。

桂心一两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膏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乾姜一分炮 百合一分 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右为末。炼蜜合丸。如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咽津。

温肺汤 治中冷声嘶。止喘嗽。温肺气。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各半两 糯米三合 甘草炙锉一分 右粗捣筛。分作五服。每服用水三盏。煎取一盏。滤去滓。用鸡子白一枚。和药温服。

贝母散出圣惠方 治咳嗽上气。喘急失声。

贝母一两煨微黄 紫菀去苗土三分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 人参三分 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炒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麻黄汤 治咳嗽失声。

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二钱 甘草三钱生用 乌梅七枚捣碎 杏仁二十一枚去皮尖双仁麸炒 右口□父咀。用水三盏。石器内煎。去滓。取一盏半。分作三服。食后温服。又一方无乌梅。

款冬花丸 治塞壅咳嗽。语声不出。款肺气。化痰涎。

款冬花 麻黄不去根节 甘草 杏仁不去皮尖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含化。

桂杏丸 治咳。语声不出。及伤风冷气不通。温肺润气。

桂去粗皮半两 杏仁一两半去皮尖双仁麸炒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一方不用蜜。

疗暴中冷伤寒。鼻喘咳嗽。喉中哑塞。失音声者。

右取芫花根一斤。切爆。令病人自坐石臼前。就里舂芫花根。令飞扬入其七孔中。当眼泪出。口鼻皆罗刺。毕毕耳勿住。令尽则止。病必于此瘥也。

治久嗽上气失声。

以人尿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