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阅世编>卷二

《阅世编》卷二· (清)叶梦珠

◎学校一

吾生之初,学校最盛。即如上海一学,除乡贤奉祠生及告老衣巾生而外,见

列岁科红案者,廪、增、附生,共约六百五十余名,以一府五学计之,大概三千

有余,比昔三年两试,科入新生每县六十余名,岁入稍增至七十,其间稍有盈缩,

学臣得以便宜从事。是以少年子弟,援笔成文者,立登庠序。一时家弦户诵,县

试童子不下二三千人,彬彬乎文教称极隆焉。顺治乙酉,江南初定,学政悉仍旧

制。至三年丙戌,始裁定入泮额,大县不过四十名,中三十名,小二十名。学臣

恪遵功令,不敢稍逾一人矣。然松郡俱为大县,县学四十名,县又取二十名拨入

府学,则犹有六十名,去旧额不远也。其后,论者追理二年前案,谓与新例不符,

将照新额以外者谓之溢额,并令学册除名,幸而已捷省解、中南宫者,不及追论。

其在学者,无故被黜,士林不无惜之。至十六年己亥,又裁入泮额,大县不过十

五名,中县十名,小县七八名,如吾邑大县,连拨府学,每试所入不过二十名耳。

然而新进稍差,郡材无恙,宫墙犹有色也。迨十八年辛丑,又以江宁抚臣朱国治

奏销一案,合苏、松、常、镇四府并溧阳一县,共黜诸生史顺哲等一万一千三百

四十六名。苏、松粮最重,故诖误者最多。本年冬,学臣胡在恪岁试,所存在册

与试者每学多者不过六七十人,少者二三十人,如嘉定学不过数人而已。胡公唱

名,为之堕泪,以为江南英俊,销铄殆尽也。自十六年裁额,即定岁入泮而科不

入泮之例。康熙改元,学臣孙天闲胤骥承胡岁入之后,复试童子,考取入学,被

论部驳,几至不测。赖有中州学使者同事,并力挽回,始准作将来岁入。故江南

自壬寅冬入学之后,直至康熙六年丁未,方复童试,入泮之难至此极矣。故以后

学子丧气,甚者改业,每逢县试,不过二三百人耳。十二年癸丑,复行岁、科两

试入泮之例,学者甫幸进取有机,旋以四方多故,国用告匮,总河臣王光裕建议

暂停一岁一科考试,俾童子纳银入泮以济河工。部议佥谓捐纳既有入监之例,则

入泮无容再纳,惟更裁其额则有志者尽并入监,亦足用之一法也。于是裁定岁、

科入泮,大县不过四名,中县三名,小县二名,几于停试矣。十六年丁巳,始从

江南督臣阿公席熙议,以为入泮之额既窄,则多才沦弃可惜,合于四名而外有志

上进者,不拘额数,纳银若干两,即准入泮,庶几于国用人材两得。章下所司,

议定每名纳银一百两,准作生员。于是多者每县纳至数十名,少者二三十名,几

过当年旧额。然而中人之产,尚难勉从,单寒之家,力岂能办,徒为富民进取之

捷径,于真才无益也。至十八年八月,上因地震修省,群臣纷纷上书,咸请亟停

捐纳生员,仍复入泮旧额,得邀谕旨。于是岁、科两试毕复,仍得康熙十五年以

前大县十五名,中县十名,小县七八名之额,考取入泮,后学始复有进身之阶矣。

十九年春,又因安徽抚臣徐国相言,令学臣科试入泮,照康熙十五年以前旧

额进取外,倘有情愿急公者,仍许纳银一百两,准予进取新生一体送学,再候岁、

科两试。后停止捐纳。

二十八年己巳春,御驾南巡。诏江南、浙江二省,人材日盛,入学之额宜广,

该督抚酌议应广之额数以闻。于是议定府学增广五名,大县增四名,中县增三名,

小县增二名,与原定康熙十五年以前进取额一体取中入泮。奉旨准行。

◎学校二

太学之选,明初最重,或由庠序拔入,或由胄于思荫,天下之英才毕集焉。

故历朝除官与进士等。自景泰以后,纳粟之例行,而太学遂滥,士林亦渐忽之。

驯至启、祯之间,俊秀虽列衣冠,官长视之,殆与富民无异,积轻之势使然耳。

本朝定鼎,革除援纳之例,太学为之一清。厥后,因事间开,然而例银颇重,随

开随止,非大有力者不敢问,故终顺治之年,选拔多而援纳少,诚慎之也。康熙

之初,一秉旧章。三四年间,纳银入监之例尚停。其后以城工、河工相继,旧例

始开。既而淮上水灾,流离接踵,又开赈饥之例。比昔例银尤重,庠生二百两有

差,俊秀三百两有零,纳者犹未众也。自十三年甲寅以后,军需告急,事例广开,

或纳米菽,或纳马草,或纳鸟枪,种种不一,近而本省,远而秦、楚,更远而闽、

越,总归大堂,计其所费,俊秀不过百余金,廪、增、附生,不过几十金耳。于

是一时向风,急公恐后。有司承旨,多方劝谕,礼貌有加,太学生员增至数十万

人,而名在藩籍未咨到监者不与焉,成均之盛,从古未有也。然而进身之途既杂,

流品不无难辨,所以暴客之子、捕盗之役尽列桥门,致大司成特疏纠参,抑亦学

宫之玷矣。惟是恤其资斧,不必坐监,可以谒选,各就本省,可以乡试,稍有才

力者,咸共便之。第恐仕途壅塞,解额未广,穷变通久之方,又所当亟讲耳。

康熙二十年辛酉,以?南荡平,四方无警,诏凡因军兴所开各项各省捐纳事

例,尽行停止。惟向来旧例,生俊援纳入监者,照康熙十四年以前纳银入监,于

是贤关有清汰之机矣。

二十八年己巳,因畿辅及山、陕、淮南、淮北岁荒,御史周士星题请天下郡

县修立常平仓,令职官得纳粟升级及生员俊秀得纳粟入监,各贮本地常平仓,以

备饥荒赈济。既而科臣谭?条奏,沿边郡县,陆运多费,请照各省捐纳米谷数目

量减,以示鼓励。奉旨准各衙门合议,各省俊秀纳米二百石或谷四百石,廪、增、

附生员以次递减至米八十石,或谷一百六十石,准作监生。其直隶及山、陕沿边

郡县,减半捐纳,其纳银旧例,暂行停止,俟常平仓积贮既足,督、抚题请重开。

◎学校三

前朝学校最盛,廪贡最难。凡岁、科两试,不列一等一、二名,无望补廪,

甚或有一、二名而无缺可补者;廪生非二十年之外,无望岁贡,甚或有三十四年,

头童齿豁而始得贡者。盖材多则难以见长,人众则艰于须次,理势然也。然一登

廪册,即岁食饩银一十八两,令长欲给印串,即扣本户田粮,而本生尚不愿领,

以为粮银可以渐输,廪饩分应取盈耳。一叨岁荐,即给旗匾银一百二十两,可作

赴京廷试之资。廷试后,教职可立授也。本朝之顺治九年、十年以前,岁贡铨选

与进士等。其后以度支告匮,而廪饩递减,铨政壅滞,而岁贡停选,诸生非中式,

无由进身,沾升斗之禄矣。驯至十八年奏销而后,学校几空,遂有今年补廪而明

年即贡,年未二十而登岁荐者,贡之易,从来未有也。府学廪缺至三十余名,县

学缺至十七八名,岁、科一等之末而亦得递补者,廪之易,亦从来所未有也。自

康熙十三年军兴而后,廪饩尽裁充饷,廪与增、附无异,岁贡开援纳之例,不论

廪、增、附生,俱可岁贡,监生亦如之。大概由廪起捐者,纳银三百两,由增者

四百,由附者五百。既欲铨授教谕者倍之,训导稍差。今日取库收,明日即报贡;

今日纳急选,明日即注铨。而廪生之挨贡者,旗匾尽裁,不纳急选者,终无铨授

地方之期,即急选之中有先用、有先先用、有急急选、有即用,苟非即用,亦在

须次之列。岁贡与廪生无异,极盛而反,又势使然,是又廪贡之变局也。自康熙

二十年,海宇荡平,停止各项援纳之例,独岁贡仍许生员捐纳。至二十六年丁卯

二月,礼部题请停止岁贡,廷试竟令本省学臣考试,汇集试卷,造册报部,不必

到京,以免年老长途资斧之费。其铨选训导,照旧挨选,人亦便之。是年五月,

又以兵科给事中王绅疏请停止岁贡捐纳之例,户部奏覆邀准,岁贡之途始清。

◎学校四

前朝惟京师有武学,郡邑无之。凡应武科乡试者,虽谓之武生,要皆学业粗

疏,负材矜气之子弟;或原属军籍而学书不就者,则习武经,学弓马,中式则为

武举,不中则依然齐民耳,无所谓武生员也。崇祯之季,始诏郡邑考取武生员,

并入学宫,令督学考校。然而积习轻武,苟有志者,不屑应试,学臣亦视为具文,

或有无多寡,不拘定额也。迨本朝顺治之初,犹未举行。九年、十年之间,始照

旧例增设,而应试者尚无其人。十一年甲午,石仲生申以翰林侍读督学江南,檄

行郡邑,考送儒童,犹未及武童也。时惟欲假衣冠以便衙门出入者,或浼缙绅向

学臣批案行学而已。故虽有武生员之名,而人不知之。丙申以后,始命文武生童

一体考校,而应试者稍稍间出。迨十四年丁酉以后,裁定入泮大县不过十五名,

武亦如之。于是不得于文者,翕然应武,有司亦明知其故,假以礼貌,殆与文生

等,而从事者益众。至康熙十五年丙辰,又裁入泮四名之额,而应文试者愈难,

武则仍旧,岁入泮而科则否,十五名之原额,犹未减也,宜乎求进取者尽入武科

矣。而丁巳之岁,求得武学者反缓,直使二十名之额,过半出于单寒,是亦人情

之所不可解。越二年己未,应试者复多,几至额不能容,岂尽由司衡之故哉!

十九年庚申,令学臣暂停武生入泮考试。武童有志进取者,每名纳银五十两,

准为武生员,惟纳一次即行停止,以后仍旧考取。

◎学校五

考规之严久矣。闻之前辈,悉如《会典》所载,即如县试童生则有蓬厂、有

供给,彬彬乎甚可观也。等而上之,府则视县三倍矣。再等而上之,学院则又视

府十倍矣。府、县试之宽简,自禹修方公守郡始。方公守松十四年,予初应试,

犹及见之。其年蓬帐虽上不加幔,下无板铺,而高犹数丈,明窗轩豁,也不搜检、

不??望、不编坐号,然而覆试最严,弊窦肃清也。而且简竿牍,绝苞苴,每一

案出,前列数十名,皆真才也。若学院则供帐之盛,拟于王侯,为诸上台冠,而

规矩严肃,视场屋有加焉。诸生府、县季试,则有供给、有激赏,而规矩全宽,

录科则严肃矣。学院赏银:一等每名一两二钱,首名倍之;二等八钱;三等三十

名内则备纸笔。花红俱在外也。供给每人饼饵八,时果数枚,摆列无虚席也。他

如各上台之观风最多,自抚院代巡而外,巡差、巡屯、巡江、巡漕,下逮监司,

莫不各有供给。汤饭茶点,一如郡县。季试赏银,一如学宪,而惟盐台为更丰。

即不当堂给发,吏胥罔敢乾没也。本朝定鼎,因之者十余年。后以军兴,节省钱

粮递减,应试者日少而规矩亦日宽。赏银供给之薄,府、县蓬厂之卑陋,自学臣

改道始。赏银供给之尽裁,府、县试之不盖厂,自奏销以后入泮减额始。是时,

各县院停差,观风赏银俱废矣。至康熙十三年,户部酌议损省,而后修厂、协济,

派及诸生。诸生试卷以及学臣供应,并发价自备矣。犹忆昔年,每遇岁、科两试,

水次停泊,舳舻数里,高鳊画舫,多如栉比。今皆小艇,数亦寥寥。稍可容膝者,

每逢上台征舡令下,县邑得而封解之。亦可见物力之日艰,人心士气之不振,而

时势之多故也。并记于此。

小试之提调,向以府、县印官为之,犹乡试都下用京兆尹,各省用方伯,重

其事也。昔年外省学臣,俱属监司,守令犹必亲提调之任,南北两畿学院更无论

矣。自顺治十一年甲午,总制马公国柱建议,以时方多故,正印官不应轻离地方,

每逢学臣考校,始以府佐提调,以后遂为定制。然而试毕考察,犹亲到焉。后改

学道,无考察之体,府、县印官罕至,惟有事相干者,间一到耳。

县试之整肃,惟崇祯七年甲戌,刘念先先生潜来宰吾邑,最为有法。是时,

应试童生不下二三千人,先期盖厂北察院中,借取总甲棹杌,编号排列,用竹木

绑定,不得动移,将儒童姓名,编定次序,如院试挨牌之法。各路巷栅,先遣官

役把守,朝不得早开,独留学前一路。诸童俱集广场听点,自拥高座,以次唱名

给卷。领卷毕,即向东转北,由东栅入试院,卷上编定坐号,入场对号而坐。又

分号出题,题即密藏卷后。既封门,方示以题之所在。外无拥挤之扰,内无传递

之弊,亦吾生所仅见者。其后娄县初分,真定李雪生老师浣首来为宰,以三月二

十五日县试,二十八日覆案,全案并出,覆试二十七名,正取二百五十名。初一

日内衙覆试,弊窦肃清,试卷随交随阅,面定甲乙,缙绅荐剡不及进,胥役上下

无所施,故余列覆案二十五名,拔置第二名,由此入学,亦县试之良法也。

府试之严肃,惟顺治四年丁亥,卢公士俊守松时,搜检??望,坐号点名,

一如学宪之制。是时,法令森严,人畏卢之严,罔敢紊越。后康熙六年丁未,张

公升衢守松亦然。要皆官备棹杌,故可使之恪遵规矩,其他令童生自备棹杌而欲

其守法者,断未有能从者也。

新生之拨入府学,发案时不之知,迨红案转,方行分拨耳。自顺治戊子,苏

次公铨科试入泮,始于发卷拆号时,即拨明府学,另列一案,在各学之前。其后

或先拨,或后分,各随学使者之意,不得以旧例拘矣。

旧例:诸生入泮必取府、县考试原卷与入学试卷一并连钉,覆试之日,给发

新生,令覆试所作文即誊于入泮试卷之后,以对笔迹异同,防顶代也。顺治丁酉,

予初入泮犹然。至康熙初,始废连三试卷之例,令新生另备试卷覆试,然而入泮

原卷犹于试朝发新生阅视,府县试原卷,提调官犹带至公寓以备吊取也。自援纳

之例兴,并入泮原卷亦不发出,遑问连三试卷者。犹忆明季,予初应试时,入学

案发后,凡府取童生院试落卷并发出,令人自阅,以示至公。诸童生不入泮者,

并驰驱而往,觅视落卷以验己之得失,国初犹然。顺治五六年后,此典遂废。嗟

乎!所取非所好,所好非所取,卷之上下,主司已不堪自问,焉堪问世耶?是亦

考试之变局也。

号房自乡会场以及学使者考试,俱列东西,两文场南面而坐。至康熙十八年

己未,刘文宗木斋果,岁试于昆山,吊考苏、松二府生童,忽改面北而坐,亦一

变局。坐号旧例,于唱名给卷时,当堂印浮票上,出场交卷时揭去,故必俟拆开

折角弥封,方知编号姓名。今坐号先印卷面,给卷随即印点名册上,一望??然,

不必拆号而先知姓名矣。旧例发案时,上书所编坐号,下填姓名,其后径填姓名,

不著字号,已觉太简略矣。自康熙十七年,捐纳生员始不榜明姓名,案上止列所

坐字号,自各记认。至十八年己未,刘文宗岁试,发案陆续悬挂,前后名次,俱

不可辨,又一变也。

童生府取,在吾生之初,已无公道。凡欲府取者,必求缙绅荐引。闻之前辈,

每名价值百金,应试童生,文义虽通,苟非荐剡,府必不录。当时入泮,每县六

七十名,府取不过百余名,文理稍顺者,竭力营谋,府取入泮,直如拾芥。故当

日童试不难于入泮,而独难于府取,谓之府关。自方禹修先生来守松郡,始拔真

才而取额亦渐广,然每县所拔孤寒无过二三十名,而取额直多至三四百人,故府

取之价,缙绅家亦自贬。方在任十四年间,自五十递减至一二十两。

本朝顺治之初,郡守考校,大概如方。惟李茂先先生守郡,力破情面,概绝

竿牍,独府取略事通融。时两旁势要缙绅,每荐不过二三名,以故价亦复昂,每

名增至三四十金,后此递减至二十金,以至数金。至康熙之初,入泮额减,府取

照旧,故每名所值不过三四金。及捐纳例开,入泮减至大县四名,府取价值愈贱。

驯至十八年己未,刘木斋宗师无不收之,府取价值每名不过一两,甚至有五六钱

者,府取之滥,至此极矣。十九年庚申,户部等衙门会议科臣余□疏内一款,凡

应试童生,每名纳银四两,该州县给与本生印票,赴道投卷应考,不必更由府、

州、县录送,省其资斧,以济军需,是或一道,特真正孤寒,四金亦不易办耳!

赶积者,赍货随学宪所在开市。惟崇祯十三年庚辰,陕西张公凤翮督学南畿,

岁试临松时最盛,古玩珍异,比户而列。是年,因试院东西房租过昂,乃约会俱

开市于对河庄老桥南北街上。一家陈列,至值几千百金者。鼎革而后,兵燹之余,

日渐递衰。年来积市上,惟书铺尚多,然亦无甚价重之书。其余不过略陈寻常应

用之物,古玩绝响,亦世风之一变也,因附于此。

旧例:童生入泮,于覆试后一日,即着公服,各学师率领向文宗谒谢,行师

生礼。文宗躬率新生先于试所文庙内参拜,然后各回本籍。俟发红案,发各府、

州、县,择吉迎送入学,国初犹然。自顺治七八年后,新生进谒文宗毕,始令各

学师率领谒庙,而文宗躬送之礼遂废。康熙而后,并学师亦不率领,诸生各从师

友,或三或五,先后到庙而已。

旧例:上海县试童生附南汇所,如金山卫附于华亭之例。纳卷、命题、出榜,

俱别于本县,府取入泮,总归于金山卫学。极盛时,南汇县取二三百名。崇祯八

年乙亥,予姊夫罗尚暗,名士杰,南汇首名,犹仍旧也。本朝顺治二年,科试时,

人惊风鹤,应县试者总计不及一、二百人,无愿属南汇者,以后仍之,此案遂废。

今惟华亭仍带试金山卫学如故耳。

◎礼乐

传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乐者,驭世之大防,

而致治之原本也。三代以降,礼乐不可问矣!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

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周季且然,况今日耶?以予所见,玉帛钟鼓之

文,三四十年间,又不无变迁之异,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若夫制作之大,中

和之微,更非草茅管见,所敢议尔。

冠礼,古人最重。予幼闻父执行冠时,尚邀冠宾,三加元服,一如古礼。及

予所见,初冠者出见亲长必拜揖,亲友见之亦必揖而称喜。余冠于顺治之初,犹

习旧文也。近来三岁童子即加元服,与成人无异,不择吉日,不谒家祠,其设香

案,参天地,拜父母,盛服筵宾诸礼俱废,古制荡然矣。

婚礼隆杀,以予所见,大概如常。独迎新彩轿日异。当崇祯之初,舆服止用

蓝色绸,四角悬桃红彩球而已。其后用刺绣。未几而纯用红绸刺绣。又未几而用

大红织绵或大红纱绸满绣。舆上装缀用大镜一面当后,或左右各一,后用数小镜

缀于顶上,更觉轻便饰观。今俱用西洋圆镜,大如橘柚,杂于五彩球中,如明星

煌煌,缀彩云间,华丽极矣!舆上左右,向各悬染红彩筛,不知何所取义。顺治

以来,踵营中之俗,筛上各加箭三枝。今则不悬轿上,而以两人执之,夹舆而行,

尤为驯雅。

丧礼不古久矣!然余幼所见,犹不尽废。凡守制而稍加礼者,三年之内,衣

冠必麻,间用白布,不缉不缝,不与吉典。缙绅舆服,必以白布或麻,居家器用

不用彤□。治丧之后,凡祭奠者必致胙,出谢亲友必徒步,不乘轿也。今则衰麻

几废,间用白布为袍,出见宾客必加黑色外套。白舆之上,盖以雨衣。帽上惟去

红缨,或用白布为顶,亦惟初丧则然。若期功之服,几置不问矣。缙绅之家,治

丧不致胙。非缙绅之流,谢孝或乘肩舆,嫌其丧服,反以徒行为不雅,相习成风,

恬不之怪,是风俗之变也。

祭先大典,所以致其诚也。以予所见,吾邑缙绅之家,如潘、如陆、如乔,

家必立庙,设祭品,四时致祭,主人必公服,备牲牢,奏乐,子孙内外皆谒庙,

自岁时以迄朔望皆然。乔氏家祠内,椅桌亦按昭穆不移易,如夫妇二人者一桌二

椅相连,三人者一桌三椅相连,左右各分屏障,代不相见,虽非古礼,亦见专诚

之意。其余祭器之不他用,更可知已。诸士林之力薄者,或不能备物,要之稍知

礼法者,必尽其诚。今则缙绅家不立庙,亦不备物,而寒士无论庶民,亦益无论

矣。

古乐不可见,其来更久。予幼时尚闻郡庠、学宫乐器犹备。每逢春、秋丁祭,

钟鼓、管?、笙簧、琴瑟、?兆磬、祝圄之类,悉出陈列。舞则朱干、玉戚、鹭

羽、鹭?,俱令黄冠羽士服皮弁黄衣,按歌出舞,画地为佾,庶几古风。自鼎革

之际,乐器失亡殆尽。顺治中,予尝入庙观祭,惟编鼓、钟磬、箫管、琴瑟之属,

仅存什一。至于巨业、崇牙,无从复问,黄冠画地而舞,徒存其意,鹭羽、鹭?,

不可得见矣。庙祭如此,家乐可知。他若尊彝之属,亦俱散尽,反不如吾邑学宫

尚完。然而乐器、乐舞,邑庠更不可见也。其在民间之乐,向来如常。近有西洋

琴瑟之类,俱用铜丝为弦,弹之声甚淫丽。昔于江上闻边关之调,悉用胡琴朔管

杂弦索而奏之,颇异时音,军中往往以此为乐,民间尚未习见也。最可异者,邑

城近习,苟非缙绅官长在座,则歌儿奏技皆列坐弹唱,是虽无关于乐要,亦乐工

之变局,惜未有起而正之者。

初丧殡殓,昔年虽缙绅之家,概不举乐,惟服孝日,用鼓乐耳。今则中人之

产,殓时必鼓乐发炮矣。报赴乡绅,惟以知事家人出名。具呈郡县,不刊讣单也。

其后以白全帖印讣单报亲友,自缙绅之丧始。数年以来,始用全幅泾县连泗纸刊

刻大字,不独缙绅家行之矣。其丧中孝帖,向用连泗纸。今苏俗改用奏本白全,

而吾郡尚仍旧制。恐几年之后,好事者又将效其尤耳。

前朝缙绅大老之丧,但有行状。墓志、墓表及神道碑、家传皆藉手于名公钜

衮,无孝子出名之行述也。行述行略之刻,自顺治中始。其初缙绅大老家间用之,

其后凡属缙绅皆用。今则士流亦效之。恐日后滥觞,流及市井舆隶之温饱者,从

风而靡耳。更有身后称待赠者,必其子孙列于士林,或已入仕籍而未蒙纶诰者,

亲友从而颂祷之。后则概用,若为固然。今则子孙自称之矣,习焉不察,可发大

笑。

婚姻六礼,贫家久不能备矣。至于纳采、问名,庶民寒陋者,亦所不免。以

余所见,顺治戊子年,民间讹传朝廷将采女童入宫。城乡有女之家,婚配者纷纷,

无论年齿,不择门第,朝传庚帖,晚即成婚,傧相乐工,奔趋不暇,自早至暮,

数日之内,无非吉日良时,阴阳忌讳,略不讲择,然而是时婚家亦不见干犯不祥,

始知选日合婚,徒多炫惑耳。至康熙壬申十一月,复然。然朝廷正选旗下女童,

不及民间也。先是六月中,昌儿家信内云:晤礼部郎陆曾庵先生云:将有如汉制

选侍之举。至八月而不闻,将谓中寝矣。不意十一月望后,举国若狂,然而婚嫁

者因此尽削繁文,亦便民之事,故当事者不禁,亦圣人从俭之意也。

◎科举一

〔原阙〕

◎科举二

旧制:以辰戌丑未年二月八日设科会试。独崇祯十六年癸未,以流寇充斥河

南,已停壬午乡试。各省计偕举子道阻难集,改至八月会试。故事:会元大概非

鼎甲即馆选。惟崇祯庚辰会元杨琼芳年迈中式,不得入词林,皆会试之变局也。

逮乎本朝顺治丙戌会试,一仍旧典。寻以开创之始,加恩士子。是秋,再举乡试。

次年丁亥春,再举会试,又出常格之外。至九年壬辰,会元程周量可则以文体被

论,不准殿试,至康熙中始复。十五年戊戌,以滇、黔新定,计偕士子,不能如

期到京,诏缓一旬,于二月十八日始试初场。是时惩丁酉之役,礼闱严肃与棘闱

等。四书三题,皆奉钦定,于试朝特命大臣赍至贡院,缮刻颁发,中式者四百人。

次年己亥,又以海宇悉平,需材正急,秋八月,再行会试。吾里朱岵思锦,由此

抡元入馆职。自十八年辛丑,会元陈铁山常夏始补外缺。其后,康熙甲辰会元沈

昭子珩,丁巳会元黄礻乃绪俱不得登翰苑。庚戌会元宫宗衮梦仁,以冒籍被论,

虽旋即辨明,而不及与殿试。及至癸丑会元韩元少?,丙辰会元彭凝祉定求,相

继取大魁而宫亦与登馆选,是亦本朝前此所未有也。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会元陆

肯堂亦状元及第。钦定会场四书题目,始于顺治十五年二月,御史赵祥星题请。

至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礼部请仍照戊戌科例,钦定第一场题目,于试期前一日午

时密封付试院,其余考官拟出。以后顺天乡试亦然。至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八月初

一日上谕:顺天题目,竟自主考出,不必请旨,试卷竟取,亦不必进呈。

从来会试分南、北、中卷。顺天府、延、保二州,盛京之奉、锦二府,山东、

山西、河南、陕西为北卷;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广五省,江南之江甯、

苏、松、常、镇、徽、甯、池、太、淮、扬十一府,广德一州为南卷;四川、广

西、?南、贵州四省,江南之庐、凤、安三府,徐、滁、和三州为中卷。后因滇、

黔、川、粤道梗,会试至者甚少,自康熙丙辰去中卷,止分南北。二十四年乙丑,

台臣刘□题请复中卷,奉旨该部议奏。

二十七年戊辰,礼部以皇祖母太皇太后丧,请展会试期于三月初九。上念举

子贫者资斧难继,命缓十日,于二月十九日初场。又从台臣陆祖修议,考试官阅

卷,旧例乡场无过九月朔日,会场无过三月朔揭榜,恐内帘官草草塞责,致有遗

珠之叹,特并宽期十日,务俾细心校阅,以拔真才。至于誊录所苛求细故,贴出

不誊之弊,亦行禁止。除真草不完篇及题目差落以至七夫七盖七结字相同等,照

旧贴出,其余小过及犯试官名字,俱不准贴。若墨涂油污卷面甚者,禀明监临给

换。

康熙庚午,顺天同考试官俱聘知县,不点中、行、评、博,从上年左都御史

董纳议也。向例十五房,是科因任县知县贺勋聘而不到,内监临纠参,并春秋为

一房,止十四房,从正主考王?请也。

◎科举三

临轩策士,鼎甲最贵,鼎元尤贵焉。然其间遭际亦有不同。崇祯庚辰,魏公

藻德,鼎元不二年而大拜,何骤贵至是也。迨甲申都城陷,而卒为闯贼所害。是

科下第举人及岁贡生俱蒙召对,称旨者数十人,并赐进士。进士亦召对,称旨者

即授科道,亦变局也。癸未鼎元杨冰如廷鉴,不半载而遭国难,且罹清议,终身

废弃。是科榜眼为溧阳陈百史名夏,归附本朝,不三、四戴(载)由少宰而大拜,

究不克终。探花宋其武之绳,亦附本朝,官不过编翰耳。即以本朝之鼎甲论,惟

顺治丁亥之吕公宫由状元未几而大拜。其余即有位列大僚者,皆未登揆席也。他

若鼎元戊戌科孙扶桑承恩,辛丑鼎元马章民世俊,俱屈于短驭,不克大展,尤可

惜焉。惟韩,彭二元之会状联缀,玉峰徐氏立斋元文,首中顺治己亥鼎元,伯兄

健庵乾学,继中康熙庚戌探花,仲兄果亭秉义,又中康熙癸丑探花。同胞兄弟,

三登鼎甲,亦间世一见者耳。

康熙二十八年春,徐元文以户部尚书拜相。

殿试向于会试后三月十五日,至康熙壬戌,因驾幸奉天,五月銮回,部议九

月初七日殿试,特旨改九月初一日。至初四日,传胪赐蔡升元、吴涵、彭甯求等

及第,出身有差。

康熙乙丑科,三月二十日殿试,赐会元陆肯堂状元,第二名陈元龙榜眼,黄

梦麟探花及第。因是科会榜前十名,皆主考官阅拟,将朱卷重誊进呈,请上亲定

名次,于揭晓前一日封付贡院,同诸中式试卷,公同拆号填榜故也。上定陆肯堂

为会元,御批示主考诸臣曰:朕未习时文,览其大概,此卷时文格局醇正,二场

工稳,三场议论好,犹恐未妥,卿等细加斟酌。皇上之虚怀延纳盖如此。

◎科举四

进士一科,鼎甲而外,最重馆选。由庶常教习,养成宰辅之器,非泛然进士

之比。前朝不由庶常,不入词林,惟崇祯末间有之,推知行取入词林者。不由词

林,不入内阁,自嘉靖后间有以外官而入阁者,要知皆非常格也。是以旧制殿试

后,于新进士中,妙选少年美质,学富才优者,命学士为馆师,俾教习之,课满

之日,以留馆为贵,外补科道犹怏怏焉。本朝因之,始用点选。然每科得人,亦

惟此为盛。第年来留馆者少,外补者多,外补科道者少,补部曹者多。康熙之初,

会元如陈、如沈、如黄,俱不得馆选,惟宫以下科殿试,反始得之。庚戌而后,

天子右文崇道,每选庶常,必采一时文望,故凡解元之登会榜者,必获馆选焉。

然而求贤若渴之心,惟日不足,故于康熙十七年戊午,特开博学鸿儒之选,命中

外大僚各举所知,无分山林朝野,在任在籍,并得应举。诏以八月会集京师,上

将亲试之,后以道里辽远,事故不一,不能遽集,直至次年己未三月朔御试,取

己亥进士彭孙通等五十人,分为二等,充纂修明史官,有职者照原官补翰林院侍

读,无官者悉除授编修、检讨,是又扩馆选而大之矣。

康熙壬戌,以殿试改期,馆选至十月初八日始点。

从来翰林官无每年外转之例。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上从部臣言,仿吏部属官

及科道每年外转之例,每年掌院学士指摘四百员,会同吏部列名上请,候旨降外。

自修撰而下对品外调,修撰调府同知,编修调知县及三司首领,甚而有革职者。

是年,侍读高莱以不谨革职。编修冯勖等二人补布政、盐运司首领,亦翰林之变

局也。至二十七年戊辰秋,奉旨停止。

◎科举五

乡会试中式者,各刻朱卷,分送亲友。旧例:本房座师在第一页上总装批语

于中式名次籍贯之后,四六骈俪,连篇累牍,以后则同考官依次小批,末后两大

座师批取及中字。自顺治己亥后,始革去分房名色,同考试官公阅公荐,遂无四

六总评。是时,除受业师及教官而外,凡房师、座师、荐主及拜认等师,一概奉

禁。会试中后,刻有大小题房稿,改称京稿,向有同门稿,汇集一房,所中窗稿

选刻,至是亦禁。向有《序齿录》,汇刻同年中式姓名、字、号,并所生年、月、

日、时及曾高祖考、妣、伯、叔、兄、弟、子、侄,婚娶履历,每人一页,各依

年齿,编列前后,装订书本分送,时已先行禁止。于是乡会中式者,将前项履历

另刊一页,装于所刻朱卷之前,别有履历一本,每人止刻字号、籍贯为一行,次

列三代脚色为一行,人共二行,亦变局也。刻朱卷者,仿朱卷体,既列姓名于前,

题下例无姓名,今题下复刻矣。由廪生中式者称某府、州、县学生,增称增广生,

附称附学生。今廪生中者称廪膳生,非体也。

康熙己未,御史大夫魏公象枢建议,以公阅反有推委之弊,不若仍旧分房,

倘有情弊,可以专责,谕旨遵行,始复旧制。乡会大主考,旧例一正一副,今会

场添至四员,或更用总宪掌科参列,防范愈严矣。江南主考,向用词林,后亦间

用科臣部属。至康熙戊午,用太仆少卿熊君一潇,亦是特简,而是科拔取最公,

凡大有力者俱不获售,可谓不负君恩矣。副主考李公迥,刑科给事中,亦清介著

望,宜放榜后,翕然服众也。是科监临属慕公天颜,乃江甯巡抚也。科条宽简,

亦从来未有。凡试卷除不完及污坏最甚而外,一概差失,并不许粘贴。宿场至次

日午后,犹未誊完者,亦不许抢卷,直待誊完后类收,多士德之。康熙二十一年

壬戌正月,恭上太皇太后徽号,覃恩中外,凡牌坊、旗匾以及举、贡、监费,花

红银两,前因兵兴裁减者,准照旧全给。

向来乡会朱卷,惟中式者解部,余皆弃去,好事者各就本府、县收归,俟诸

生之有志者,每卷出银二三钱购阅,其间点窜,往往有未竟,甚或不染一笔者,

亦付之无可如何也。顺治辛丑,始令会试朱卷,无论中式与否,必须细阅加评。

至康熙二十年辛酉乡试,以科臣建议,凡朱卷,同考官务须细加评阅,中式呈堂

者明注加褒,不中者亦必分别详评,以示勉励。揭榜后除中式朱卷解部外,其落

卷即令本生各自领归,倘有故误,许本生据实告部。吾友周子鹰垂卷,因同考官

点窜破句,三场误誊他人作,具呈礼部题参,将同考官及收卷誊录各官降革有差,

士论称快。

乡会试录,旧例放榜后,将中式姓名依次开列,下注某府州县学生,或增广,

或学生,或贡监生及习某经。前开监临、提调等各职衔;次列主考及同考、弥封、

对读以至巡绰、供给等职衔;次列三场四书、五经、诏诰、论表、策问题目;次

列前五名一、二、三场文字。汇刻印订成本,两主考为前序,监临为后序,进呈

后分给中式之家,甚盛典也。自顺治十八年辛丑停刻,至康熙八年己酉复刊。十

四年乙卯,因浙抚陈东直疏请停止,节省费也。二十三年甲子,因俞科臣请,仍

刊刻。及京师放榜后,物议沸腾。九月初三日,上谕九卿、詹事、科道、进士出

身者,即刻赴午门外,公同磨勘顺天乡试朱卷,将不合式原中举人汪起蛟等十二

名,交礼部看守。主考秦松龄、王沛思,同考官王谆等七员,着吏、礼、刑三部

会讯口供。十一日启奏:徐树屏、徐树声、史麒生、汪起蛟、朱廷迪五名,革去

举人。其余七名,俱罚停科。主考二员、同考二员俱革职。其余同考,降罚有差。

奉旨:这次顺天乡试,情弊显然,严审立见。朕从宽免其严审。其文体不正、文

理悖谬举人徐元文之子等,革去举人。其余照例议处。顺天府进呈题名录。奉旨:

录内第二名高曜,是何项监生。八十七名陈于荆,江南人,乃注廪膳生,明系讹

误,着明白具奏。原录并发。

从来京兆乡试,同考试官,例用中、行、评、博六部主事及科甲出身知县。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左都御史董纳建议,以为中、行、评、博、主事,官阶闲散,

与在京监生,平日往还交好,入闱恐有情弊,主考监临,向无统属,一时难以稽

察,请停其分房,专用科甲出身知县,直隶不足,转聘邻省科甲出身教官,至期

督抚遴选二十员,酌量道里,俱于八月初一日至顺天,初五日同主考官同入贡院,

庶无前弊,奉有谕旨遵行。至八月初一日,直抚咨取帘官齐集京师。初二日,京

兆尹奏闻,皇上传九卿谕曰:往年开列京官人数较多,尚防嘱托,今外县起送二

十余人,内进士不过十余人,而所用者十六房,外人何难揣测,逐处钻营,合照

旧例,速开京官进来,朕行亲点。随于本日开进,二鼓时屏去左右,上亲自批写

封固,发内阁,于初六日,中堂开拆,依单点进贡院。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江南乡试,例值上江安徽抚臣监临,安徽藩司提调,以

抚臣薛斗柱内升,敕印在两江总督董公纳所,而新抚杨素蕴被命未几,场期将届,

应聘内外帘官,安藩柯永升遂请总督监临,处分已定。至八月初□日,杨抚兼程

而至,未往安庆抵任,先来省城。董公遂以监临事权还之,通省士子已窃议其躁

而非体矣。至二十八日放榜,省城生监见中式者半属膏粱子弟,同声不平,遂于

省城遍贴主考徇情受贿,相率于九月初三日先往文庙鸣钟伐鼓,跪哭棂星门外。

常熟知县杨震藻,房官也,道经庙门下轿,诸生监群共殴之,碎其轿。又遇监试

凤庐道杨嘉,众拥而前。杨云:吾乃外帘,不司去取,众舍之。而往正主考米汉

雯署所,鼓噪肆骂。米令家丁三十余人执械驰逐,众并惊散。米丁执十三人,缚

送臬司李国亮,转发江宁府署府粮厅赵显,又发上元县收审。米复报闻监临,请

具疏上闻。初四日,上元令于述统审十三人中,惟一生、一监、一武生,余皆经

过平民,详覆臬司,臬司会议欲将平民释放,安藩不可。杨抚即于初五日具疏入

告,时总督董公奉命往淮上会勘河工,省中司道具文详报。董公于初六日在高家

堰亦具疏题明。二十六日,督府回署,生监百余人具呈控告,董公召入,当堂细

讯颠末,云巳拜疏,诸生各回候旨。次日,即传臬司,将十三人暂释,候命下定

夺。督抚章下礼部,部议请敕督臣查审具题,后遇恩赦俱免。及礼部磨勘江南朱

卷,不合式者十人,各罚停会试有差。米汉雯及副主考龚章俱照不谨例革职。

◎江南诸生监具控督院呈词(据省报抄录)

为虐士虐民奇惨异变事。切以乡试大典,不第朝廷名器攸关,士风视为隆替,

是以圣谕谆谆,务必矢公甄别。岂意江南典试之米汉雯,垄断操觚,公行贿赂,

一榜之内,富贵者十居八九,而通省孤寒,未收一二。虽蹁跹王谢,不乏奇英,

而落寞穷儒,岂无特出。致十四府之生、监,激为不平之鸣,拜诉先师后,相与

指摘。榜下千人拥挤,兼之风日摧残,故守吏有毁榜之报。然生未经身列,亦不

敢擅置一词。至捏称打毁公署,皆因通省士子,遵奉部文,求发败卷,而米汉雯

内愧于心,羞对多士,叱逐门外,士子遂而星散。岂汉雯虑物议汹汹,欲借端搪

塞,陡遣虎仆数十余人,各执铁尺短棍,邀截通衢,凡遇往来士民,即行捆绑,

思以恶党冤害无辜。生尚受毒刑,靴伤耳门,棍被太阳,虽一息仅存,而遍体鳞

伤,复送上元县监禁。堪怜守法士民,或垂白双亲,望禁门而惨吁;或髫年稚子,

被毒刑而哀啼。始以苞苴公行而激变通省士子,继以党棍冤民而惊骇各行罢市,

诚近来未有之奇变也。伏乞太宗师大老爷亲提严究,并赐拘米汉雯质审情形,按

律参处。士子幸甚!百姓幸甚!

◎江南檄文

窃以唐尧御宇,尚有放殛元凶;司马文章,不乏同升僻士。但豺声未振,先

见为难,岂鸱性横张,斯心不昧。如今之贪贼米汉雯者,托足权门,献松寿而谬

称阿舅;乞怜昏夜,拜菊丛而挤杀渊明。曩已布秽滇中,今复尘污南国。操觚颠

倒,只凭此日冬烘;锁院深沉,不记当年辛苦。暗通乡故,巧为杨亿之拂衣;招

揽亲知,肯学夏卿之摆袖。违煌煌之天语,藐??之圣言。“阿房宫”,赋就不

传;“郁轮袍”,曲中谁赏?南金已尽,确是车载斗量;隋珠靡遗,尽入奚囊木

橐。赵公子海税漏缁铢,伟矣名登二十;骆员外典库渗些微,荣哉姓标六十。祖

总宪、父督关,何须金雀生辉;内大成、外三寿,何必萤窗五夜。凡吾同辈,改

图短担长锄,自今以始,勿复悬梁刺股。太史公之货殖,宜各究心;王安丰之持

筹,仍须熟讲。若泣无媒于学径,谁怜白发盈头;空愁不寐于松窗,莫问青阳逼

岁。岂是欧阳之鼓噪,当为刘蕡以讼冤。请看今日之簪花耀彩,毕是若辈之鼠目

獐头。

礼部为题明事。议得总督董等疏称,江南放榜后,有生监百余人,将榜文打

破,放声叫喊,拥入主考米署内,毁碎执事等项,现获不知姓名十三人等因具题

前来。查得科场条例内,如场后有等生儒,不咎学业之不精,惟恨主司之不明,

无端造谤,撰构歌谣,已经严禁。今该督既称其中有无党援怀挟情弊,取具各犯

确供姓名,另行具题等语,相应请敕下该督,现获十三人,并有百余人姓名,查

明严审确实,具题到日,再议可也。

礼部磨勘顺天乡试朱卷不合式者九人:屈如辰、穆宗道、王家桢、谢宗玉、

路得、李安迂(以上六名罚停会试一科)。沈博、乔崇烈、何瑞明(以上三名罚

停会试二科)。正主考杨大鹤、副主考王思轼及同考官兵部督捕主事赵增等,俱

交吏部议处。

礼部磨勘江南乡试朱卷、墨卷,不合式者十人。四人罚停会试一科,六人罚

停会试二科。正主考米汉雯、副主考龚章,俱照不谨例革职。

解元张兆鹏,系松江人,即总督仓场户部侍郎张□之子。王桢,系浙江学院

王□之子。徐树本、徐树敏,俱得高中,是以不服。上元学生员赵建中,乃系辽

东人,原任总督赵廷臣之孙,江南海关道赵□之子。骆鸣驺,系句容人,乃大富

之子,拨入江甯府学。

◎科举六(录止松郡,自甲子始,就所见闻也。前此载在郡邑志可考耳)

前朝天启甲子科周镳榜:

黄德麟(青)、袁?黄(华)、杨汝翼(华)、吴天胤(金)、陆磐(华)、

郭继周(华)、唐允谐(华)、张肯堂(华)、蔡文陛(上)、张元始(上)、

章简(华)、乔之文(上)、潘衷?(青)、徐天麟(上)、朱永佑(上)、俞

廷谔(华)、吴佳胤(北)、计安邦(北)。

天启乙丑科华琪芳榜:

一甲:余煌、华琪芳、吴孔嘉(三名俱外郡)、唐昌世、袁?黄、张肯堂、

单国祚、杨汝城(五名俱松郡)。

天启丁卯科沈几榜:

主考:陈具庆。

中式:张士范、唐昌龄(青)、陈于明(华)、张元珑(上)、张安磐(府)、

张玄之、王钟彦、金于山(青)、王廷贞(上)、潘垣(上北)、李淑(青北)、

施沾(青北)、陶良楫(北)、宋征璧(北)。

崇祯戊辰科曹勋榜:

一甲:刘若宰、何瑞征、管绍甯。

中式:陈正中、施沾(姓李)、庄元祯、张元始、曹勋(本浙界而兼松籍)。

崇祯庚午科杨廷枢榜:

主考:姜曰广、陈演。

中式:夏廷球(府)、张世基(青)、黄征兰(上)、朱积(府)、陈子龙

(青)、彭宾(华)、杨枝起(金)、张眉锡、何厚(名刚)、乔履将(上)、

李待问(北)、徐期生(北)。祟祯辛未科吴伟业榜:

一甲:陈于泰、夏曰瑚、吴伟业。

中式:吴祯(天胤)、张世基、徐天麟、杜麟征。崇祯癸酉科桂伸榜:

主考:丁进、蒋德?。

中式:周汝谊(上)、薛靖(华)、杨懋官(青)、单恂(华)、叶兆龙

(华,本姓平)。张安恭(华)、郁汝持(华)、郑雅孙(府)、朱绍凤(上)、

李愫(华)、沈泓(北)、徐行(青)、徐铭常(府)、张寿孙(华)、朱在廷

(北)、王陛彦(北)、吴文胤(华,后改名培昌)。崇祯甲戌科李青榜:

一甲:刘理顺、杨昌祚、吴国华。

中式:杨枝起、翁元益、吴文瀛、朱永佑。崇祯丙子科章旷榜:

中式:章旷(华)、包尔庚(上)、陈于王(上)、韩文昭(上)、郑重光、

钱绮(府,本姓李)、包垲(府)、袁国休(名定)、严在明(本姓徐,上海人,

嘉定学)、徐缵高、朱襄孙(上)、陈玄焘、王宗熙(北)、徐世祯、奚士龙

(府)、郁继垣、吴永孚(北)、叶日华(金)、莫日严(华)、徐铭敬(府)、

李长苞(浙籍)、高汝量。崇祯丁丑科吴贞启榜:

一甲:刘同升、赵士春、陈之遴。

中式:唐昌龄、陈子龙、章旷、夏允彝、袁定(原名国休)、包尔庚、奚士

龙、吴培昌。崇祯己卯科汤斯祜榜:

中式:张若羲(青)、诸舜发(府)、沈龙(华)、陈正容、徐丙晋(华)、

吴钦章(府)、唐汝玫(上)、张所珍(北)、顾其言(金)、徐氵存承(华)、

沈士英(府)、钱世贵(青)、钱嘉泰(青)、秦宜弘(青)。崇祯庚辰科杨琼

芳榜:

一甲:魏藻德、葛世振、高尔俨。

中式:单恂、钱绮、吴永孚、钱世贵、顾其言。崇祯壬午科卢象观榜:

中式:陆庆衍、陆亮辅、张之、陆庆臻、陆庆绍、许启源、袁国梓、

宋之兰、张黼、朱在镐(北)、徐孚远(北)。

崇祯癸未科陈名夏榜:

一甲:杨廷鉴、陈名夏、宋之绳。

中式:张若羲、沈士英、李待问、徐丙晋、陆亮辅、郁汝持、陆庆衍、王宗

熙、宋征璧、张之、朱积、沈泓、沈龙。

本朝顺治乙酉科张九征榜:

主考:成克巩。

中式:李延榘、张安茂、宋征舆、徐鼎、曹垂灿、周茂源。

顺治丙戌科李?棠榜:

主考:冯铨。

一甲:傅以渐、吕缵祖、李?棠。

中式:阙。顺治丙戌秋复行乡试范龙榜:

中式:何铿、姚腾芳、顾镛(后改名大申)、曹尔堪(浙籍)。顺治丁亥复

行会试李人龙榜:

正主考:冯铨。副主考:宋维(名权)。

一甲:吕宫、程芳朝、蒋超。

中式:张安茂、诸舜发、徐鼎、宋征舆、曹垂灿。顺治戊子科袁大文榜:

主考:梁清宽。

中式:王广心、姚世曙、许缵曾、陆振芳、施维翰、王日藻、田茂遇、郭藩

(本姓袁,后改名袁璇)、胡复诚。顺治己丑科左敬祖榜:

主考:范文程、洪承畴、王文?奎、宋权。

一甲:刘子壮、熊伯龙、张天植。

中式:许缵曾、何铿、王广心、周茂源、陆振芳、朱绍凤、袁国梓。顺治辛

卯科袁孟义榜:

大主考:黄机。副主考:高珩。

中式:沈荃、张有光、陆梦蛟(姓高)、王之明(姓程)、章本练(后改名

霖)、陆鸣珂、徐士吉、朱锦、张郴、方文席(北)、陶忄岑、陆广(俱浙籍)、

沈?、杨应标(浙籍)、张锡怿。顺治壬辰科程可则榜:

大主考:胡统虞。副主考:成克巩。

一甲:邹忠漪、张永祺、沈荃。

中式:李愫、沈荃、许启源、徐士吉、李廷榘、顾大申(原名镛)、施维翰、

曹尔堪。顺治甲午科朱朝桂榜:

大主考:姜元衡。副主考:马烨曾。

中式:单?、蔡文炳、张渊懿(北)、董含、潘尧彩、宋祖年、顾昌时、夏

长泰、冯善世(上二名北)。顺治乙未科秦钅式榜:

大主考:金之俊。副主考:胡兆龙。

一甲:史大成、戴王纶、秦钅式。

中式:陆鸣珂、王之明、王日藻、夏长泰、张有光、章霖、潘尧彩、张云孙、

张锡怿。顺治丁酉科蒋钦宸榜:

大主考:方犹。副主考:钱开宗。

中式:何炳、黄枢、周官、王又?、莫春芳、叶映榴、唐子瞻(姓赵)、李

枢、张士绅、张一鹄、陆篪(上三名俱北、)张陈鼎(浙籍)。顺治戊戌科张贞

生榜:

大主考:傅以渐。副主考:李{?尉}。

一甲:孙承恩、孙一致、吴国对。

中式:陆梦蛟、张一鹄、沈?。顺治己亥科复行会试朱锦榜:

大主考:刘正中。副主考:卫周祚。

一甲:陆元文(姓徐)、华亦祥、叶芳霭。

中式:朱锦、陆篪。顺治庚子科申穟榜:

大主考:谭篆。副主考:谌名臣。

中式:董俞(金)、朱忄詹(姓王)、诸嗣郢(青)、朱廷献(上)、宋庆

远(府)、朱玉(青,昆山人)。顺治辛丑科陈常夏榜:

大主考:卫周祚。副主考:成克巩。

一甲:马世俊、李仙根、吴光。

中式:叶映榴、董含、王又?、唐子瞻、诸嗣郢、宋庆远。康熙癸卯科马晋

锡榜:

大主考:王勖(编修)。副主考:王日高(工部给事)。

中式:王顼龄、张?、吴元龙(北)、程文彝、张世绶(北)、朱衮(浙籍)。

康熙甲辰科沈珩榜:

一甲:严我斯、李元振、秦宏。

中式:吴元龙、程文彝。康熙丙午科储方庆榜:

中式:金维甯、钱芳标(北)。康熙丁未科黄礻乃绪榜:

一甲:缪彤、张玉裁、董讷。

中式:阙。康熙己酉科牛奎渚榜:

中式:王元臣(青)、程化龙、黄云企、张集、顾昌祚、沈蕖(俱北)。康

熙庚戌科宫梦仁榜:

一甲:蔡启傅、孙在丰、徐乾学。

中式:黄云企、王元臣、程化龙。康熙壬子科陆舆榜:

主考:沈允范。

中式:张守、张起胤(本姓顾,后改名启祚。)何绥来(姓焦)、范勰、金

然(本姓周,北)、龚尔美(姓周)、唐子锵(北)、钱芳模、王鸿绪(原名度

心)。康熙癸丑科韩?榜:

一甲:韩?、王鸿绪、徐秉义。

中式:王鸿绪。康熙乙卯科施震铨榜:

中式:杨?、沈藻、张翼(北)、高层云(北)、闵玮(北)、彭开?(北)、

张士钅宏(浙)、沈业。康熙丙辰科彭定求榜:

一甲:彭定求、胡会恩、翁叔元。

中式:杨?、张启祚(姓顾)、王顼龄、范勰、张集、高层云、唐子锵、朱

衮、彭开?。康熙丁巳科潘麒生榜:

主考:赵士麟。

中式:艾汝成、陈琰、沈宗叙、陆祖修、宋志梁、何康锡、胡昆、王九龄

(是科特试,现年到监生员,不得与试)。康熙戊午科宋衡榜:

大主考:熊一潇。副主考:李迥。

中式:陆燧、陈嘉璧、王师旦、曹泰曾、杨继祖、金甫(本姓钱,北)、沈

宗敬、董德其。康熙己未科马教思榜:

主考:冯溥、宋德宜、杨雍建、叶芳霭。

一甲:归允肃、孙卓、茆荐馨。

中式:金甫、朱廷献、王师旦、陆祖修。康熙辛酉科胡任舆榜:

主考:朱彝尊。

中式:冯瑞(府)、戚懿(金)、姚弘绪(娄)、路垓(北)、徐宾(北)、

曹国维(北)、张映璧(浙籍)。康熙壬戌科金德嘉榜:

大主考:黄机。副主考:张英。

一甲:蔡升元、吴涵、彭甯求。

中式:曹国维、金然、宋志梁、王九龄、王?生。康熙甲子科潘宗洛榜:

中式:张渊、戴有祺、李登瀛、高曜、施是培、姚钊(上三名北)。康熙乙

丑科陆肯堂榜:

主考:张士甄、王鸿绪、孙在丰、董讷。

一甲:陆肯堂、陈元龙、黄梦麟。

中式:冯瑞、沈藻、高曜、李登瀛。康熙丁卯科张兆鹏榜:

大主考:米汉雯。副主考:龚章。

中式:张兆鹏(华)、张永申(上)、潘轶美、王桢、吴元诒、王原、张王

?(北,本姓王)。康熙戊辰科范光阳榜:

主考:王熙、徐乾学、成其范、郑重。

一甲:沈廷文、查嗣韩、张豫章。

中式:沈宗敬、王原、王?、张豫章(名翼)、徐宾。

康熙庚午科刘辉祖榜:

主考:王尹方。副主考:裴衮。

中式:王镐(上)、聂恒(府)、刘贞吉(上)、张德纯(青)、姜遴(北)。

康熙辛未科张瑗榜:

主考: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王士祯。

一甲:戴有祺、吴?、黄叔琳。

中式:姜遴、吴?、陶尔穟、姚弘绪、王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