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周易尚氏学>卷七 剥、复、无妄、大畜

《周易尚氏学》卷七 剥、复、无妄、大畜·

剥。不利有攸往。

剥候卦。时当九月。阴消阳,柔变刚。杂卦云剥烂也。盖阴消阳。柔变刚。皆以渐而及。非猝然为之。有似于树木老皮之剥落。归藏作仆。仆与扑通。庄子人间世。蚤蚤(上文)仆缘。仆缘即扑缘。扑击也。而幽(内双豕)风八月剥枣。传剥击也。是仆与剥义同也。不利有攸往。谓阴不宜再长也。传曰小人长。阴长则阳消。故往不利。

象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艮为视为观。象失传。详焦氏易诂观卦即顺而止。今一阳在上。下观群阴。仍观象也。剥本消卦。然相对者必息。一消一息。一盈一虚。天道循环本如此。不足异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上谓上九。坤为厚为下。艮为宅为安。

初六。剥床以足。句蔑。句贞凶。初震位。故曰足。以及也。周语。太宰以史祝。管子服制。官吏以命士。盐铁论大论篇。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则有司不以文学。以义皆同及。剥床以足。即剥床及足也。艮为床。易林比之贲云。展转空床。内怀忧伤。以贲艮为床也。剥全体民象。故屡言床。虞翻不知此象。以坤消乾初。成巽为床。而惠栋又谓巽为木。坤西南卦。设木于西南奥。乾人藉之。床之象也。故夫一象之失传。可使名家易。迂曲至于如此。真可叹也。蔑释文云。荀作灭。象曰灭下。盖荀之所本。王陶庐云。蔑灭古通。周语而蔑其人民。文选邻里相送方山诗。音尘慰寂蔑。注皆作灭。故王注云犹消也。惟灭属下读。似难为句。灭说文尽也。剥床以足蔑者。言床足被剥尽也。故卜问凶。虞翻下属为句。训为无。谓初失位。故曰蔑贞。谓失正也。然二爻当位。亦曰蔑贞。则不合矣。而清易家多从之。非。

象曰。剥床以足。以又下也。灭下即释蔑义。

六二。剥床以办。句蔑。句贞凶。

释文云。辨徐音办具之办。足上也。马郑同。薛虞云。膝下也。王弼亦云足上。按马郑王等似皆以二在初上。故云足上。虞翻谓为指间。王引之读为骗(左足)。骗(左足)膝头也。俞越(左木)谓辨通胖。胖胁侧也。似皆未安。按周礼天官小宰六日廉辨。注杜子春云廉辨或作廉端。故贾疏云经本作廉端。是辨端音近通用。端首也。剥床以端。是剥及床头也。剥之而尽故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兴也。未有兴。言上无应。

六三。 剥无咎。

释文一本作剥之无咎。非。按之字。乃从象辞而衍。无者是也。三处五阴之中。独能从善不党于上下二阴。故曰失上下。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四艮体。艮为肤。故曰剥床以肤。足辨肤皆指床言。肤犹言床面也。人卧床。身与床切。剥及于是。故言近灾。自王肃以肤指人身言。岂知剥及人身。则灾及矣。胡得曰近。乃后儒惑之。谓床不能称肤。王引之谓王弼云。剥床之足。剥床之辨详。下文亦可曰剥床之肤乎。夫床既可曰足。曰辨。又何不可称肤。似皆惑于肃说。故拘泥若是。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官人宠。无不利。

坤为鱼象失传。详焦氏易估除易林外。后唯郭璞知之。洞林璞筮迁徙。得明夷。曰嗟呼黔黎。时漂异类。桑梓之邦。其为鱼乎。明夷上坤为鱼。为邦。震为桑梓。故曰桑梓之帮。其为鱼乎。剥重坤。故曰贯鱼。艮为宫为宠。以宫人宠者。周礼九嫔注云。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三夫人当一夕。是天子之宫进御。每夜九人或三人。故曰贯鱼以宫人宠。言宫人之宠御。以次而进。若贯鱼也。即五率群阴以承阳。鱼贯而进也。诗邶风宴尔新婚。不我屑以。笺以用也。以宫人宠。即用宫人宠也。蒙之用说桎告(左木)。益之利用为依迁国。皆与此以字义同也。此与豫九四之朋盍谷簪。皆为易象之最神妙。而最难于形容者。王陶庐云。易辞有非注视卦象不能解者。此等是也。而二千年来。因簪象鱼象之失传。遂改营为音(右戈)为摄。以求与坎象合。命剥五变巽。以求与鱼象合。而易理遂亡于解说矣。杜甫云。盖簪喧枥马。鲍照云。鱼贯度飞梁。皆此二句之确诂。而杜诗尤非真知易者。不敢如此道也。宋蔡弼注社诗。遂误为宴朋友。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五得承阳。故无尤悔。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艮为果瓜。硕大也。孤阳在上。故曰硕果。震为食。震覆故不食。震食象失传。详鱼氏易诂卦一阳未消。陕(?)余在上。是其义也。艮为君子。坤为大舆为载。艮在坤上。乘舆之象也。故曰得舆。坤为小人。艮为庐。候卦阴终消阳。故曰剥庐。君子得舆。由上视下取象。小人剥庐。由下视上取象。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戴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坤为民。艮为终。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阳反故曰复。出人反复。皆对垢(左女)言。复者垢(左女)之反。若舍股(左艮)不言。则复何所自乎。人者人巽。出者出震。坤为疾。象失传。详焦氏易诂阳通故无疾。阴以阳为朋。剥穷上反下故曰朋来。阳遇阴故无咎。阳自始而消。消至剥上。六日。反复则七日。自复而息。息至决(无左)上。六日。反垢(左女)仍七日。循环不已。故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复阳长。故曰利有攸往。

象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

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震动坤顺。故日动而以顺。天行。天道也。言阴阳刚柔往来消长。天道固如斯也。此天地之心也。坤为心。象失传。详鱼氏易诂此以爻数括天地间之公例公理。其谓卦气起中孚。至复为七日。不推于数不合。只六日七分且于理大谬。是皆执于自垢(左女)至复为七月。经言七日故疑也。岂知易辞皆举一例。包括万有。十日数至七必相反。辰数亦然即以日言。幽(内双豕)诗云一之日。二之日。日皆谓月。侯果已言之矣。阴阳相遇为朋。自此象失传。皆用卦变。俟阳息至二成兑。二阳为朋。虞氏之说讹误至今。又五行志。京房易传曰。复崩来无咎。读朋为崩。是用覆象。谓剥艮覆在下为山崩。而易林遇此象。亦往往曰山崩。京所受也。其详皆在焦氏易诂中。覆象久失传。后惟惠栋用此说。实易言覆象者。不止此也。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曰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曰至日则兼二至言也。垢(左女)云。施命浩四方。即诰戒商旅将闭关也。易林晋之解。所谓二至之戒也。盖古最重二至。汉书薛宣传。日至休吏。所繇来久。后汉鲁恭传。易五月用事。先王施命令止四方行者。是夏至亦休息。与冬至同、坤为门户。故曰关。震为商旅。坤闭故曰闭关。曰不行。坤为方。震为王。

初九。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复在内。故曰不远复。严元照云。只从氏非。此当从氏。氏是同用。故王肃作提(左衣)。坎低既平。京房亦作提王陶庐云。唐石经即作祗。氏是古同部。故得同用。若氏(下、)则另为一部。不同部者不相假。古之例也。然则今作祗者误也,袄郑云病也。段玉裁云。郑盖借祗为氏(加 )。按祗之训病。诗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祗也。毛传祗病也。兹训为病。正本毛传。段谓借袄为氏(加 )非。病犹苗(中 )也。复出人无疾。故无苗(中 )悔。乾元通。故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坤为身。阳微故宜修养以待。

六二。休复。吉。休者俟也。俟阳息至二故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仁者初也。阳主生故曰仁。以下仁者。言下阳即息至二。静俟则吉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虞翻曰。频蹙也。三失位。故频复。按频古文颦字。故云频蹙。三失位。承乘皆阴。又无应予。失类极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文言乾九四云。中不在人。中谓三四。居一卦之中也。又系辞云。其初难知。其上易知。若夫杂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备。中爻谓中四交。即下所谓二与四三与五也。四居卦中。独与初应。故曰中行独复。虞翻谓四不在二五。何得称中行。岂知三四称中爻。易固有明例也。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道谓初。从道谓应初。

六五。敦复。无悔。

敦与屯通。诗大雅铺敦淮愤(左水)。笺敦当作屯。扬雄甘泉赋。敦万骑于中营兮。注敦与屯同。又按幽(双豕)风云。敦彼独宿。即屯彼独宿也。屯者止也。次也。而敦又与顿同。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疏即卫风之顿丘。顿亦止也。史记王翦传三日三夜不顿舍。是也。是敦有止意待意。敦复者言五应在二。阳即升二。五稍待即有应也。故临上六亦曰敦临。以上六亦稍待。阳即息三。有应也。旧诂皆训为敦厚。非。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者也。

向秀曰。考察也。五中位。应在二。亦中位。阳息即至二。五有应。故无侮。中以自考者。释敦之故。易之道贵将来。言顿止以待中二之阳息。自考省也。与临上之志在内义同。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凡上六多不吉。上穷也。坤为迷为死丧。故有灾眚。坤为众故为师。坤为死丧。故行师终有大败。坤为国。震为君。象失传。详焦氏易诂故曰国君。坤为十年。震为征。不克征。言不能兴起也。比上六后夫凶。师上六小人勿用。皆以其不承阳也。他爻皆可承阳。独上六不能不承阳则背叛君命。而殃及国君。故曰以其为君凶。君者国之本。国君受协。根本动摇。故其凶至于十年也。

象日。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反君道。即谓上六不承阳。旧解皆以不顺君命为反君道。然上六之何以独反君道。其故无能明者。此与六五敦复。及临之敦临义晦同也。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青。不利有攸往。

震巽为草木为禾稼。下艮为火。故焦京王充皆以无望为大旱之卦。而乾为年。巽为人。年收失望。故曰无妄。元亨者。谓乾元通也。初当位。前临重阴。五中正。故乾元以通。利贞者。利于贞定也。正亦定也。匪正谓三上。三上不当位。妄动。故有眚。眚病也。巽为疾病。其匪正有眚者。言不能贞定而躁动。即有眚也。不利有攸往。仍以动为戒也。震为决躁。躁动于内。外与刚健遇。必无幸矣。故曰不利有攸往。妄释文云。马郑玉肃皆作望。谓无所希望也。按此训最古。史记春申君传云。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是自战国即读为望。作毋亡。妄古文妄之省。王陶庐云。妄望同音相借。大戴礼文王篇故得望誉。望誉即妄誉。史迁受易于杨何。固无误也。又按杂卦云。无妄灾也。故太玄拟无妄为去。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应劭云。天必先云而后雷。雷而后雨。今无云而雷。无妄者无所望也。万物无所望于天。灾异之最大者也。后汉崔篆传。值无妄之世。王充论衡。易无妄之应。水旱之至。蔡邕邓皇后溢议。消无妄之运。举两汉之人。无作虚妄及失妄解者。无妄犹孟子所谓不虞也。六爻爻辞皆不虞之事。又无妄灾也。以艮火象失传之故。皆莫知灾之自来。而焦京以无妄为大旱。易林屡见。详焦氏易诂之卦。其故自荀虞莫明矣。卞斌云。匪正宜作匪百。经无作正者。虞翻知巽为禾稼。而不知艮火象。故不知大旱之义。斥京氏为非。诂为亡失。不亡失则卦吉矣。然何以解于杂卦之无妄灾及家传。象传曰。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右行矣哉。无妄若为吉卦。而曰天命不右。曰无所往。有是理乎。虞翻最忌郑学。郑作望故驳之。其所谓俗儒。殆即指郑。后崔憬何妥竞作虚妄解。益与传背。世岂有忠信之人。天命不右。往无所合者哉。害理乱道。莫斯为甚。

象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音。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震为主谓初也。先儒谓遁上来初。故曰自外来。震为躁卦。躁动于内。而外遇乾刚。故所之不合。五刚中。二有应。故曰刚中而应。大亨者。元亨也。以正者。利贞也。元亨利贞。循环来往。天命固如斯也。乾为天。巽为命也。临传云。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天命与天道同也。故时当元亨而动。时当利贞。即不宜动。不宜动而强动。违天者也。违天而行。天所不福。右福也。何之者。言时值无望。无往而可也。盖易之旨。阳刚不宜在外。在外则气穷。有阳九之户(加九?)。故卦辞以行为戒。以贞定为主。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与举也。天下雷行。万物震恐。举失其求望。茂与懋通。勉也。对答也。言因雷而勉答大威。傅亮文云。只服住命。茂对天休。潘岳秋兴赋。览花莳时之育兮。是茂对连文。时育连文。古读如是。释文作茂对时。非也。艮为时。震巽皆为草莽。而震为生。故曰时育万物。即严畏天命。顺时育物也。象有以相反为义者。如蛊曰振民育德。剥曰上以厚下安宅。明夷曰用晦而明。及此皆是也。虞仲翔不知此旨。据象言时育。证万物皆死之非。审如是也。将蛊曰振育。亦可谓之不蛊。剥曰安宅。亦可谓之非剥。尚可通乎。

初九。无妄。往吉。阳遇阴则通。故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得志谓往遇二阴也。大畜九三云。上合志。涣九二云。得愿。上皆无应。皆以前遇二阴。虞翻不知此为易不刊之定理。命四爻变阴。初得应释得志。清儒从之。讹误至今。

六二。不耕获。不苗(中 )畬。则利有攸往。

获悦文刈谷也。时小雅于此苗(中 )亩。蔬苗(中 )灾也。始灾杀其草木也,故说文云。不耕田也。畬文三岁治田。时周颂。如何新畬。传一岁曰畜。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畬。尔雅同。独郑康成及虞翻谓田二岁曰畬。皆以在二爻岂知诗明曰新畬。是第一年苗(中 )田。第二年便为新田。然尚未柔和也。故第三年为畬田。观诗不曰畬新。而曰新畬。郑虞误也。盖二居艮震之间。震为耕为苗(中 )乃前遇艮。艮止。故不耕不苗。艮手为获。艮成终。为畬。不耕而获。不苗(中 )而畬。为必无望之事。故象以未富为释。据坊记引则为凶字。又据说文引畬下多田字。段玉裁以为即凶之形讹字。然则则为凶字无疑。乃王注谓不耕而获。不苗(中 )而畬。只代终。不造始。臣道固如是也。故利往。如王诂是亦获亦畬也。与象未富之义不合。按易林无妄之讼云。不耕而获。家食不给。谓既不耕。获必无得。故家食不给。读虽与王同。而义则与小象不背矣。又礼坊记引此郑彼注云言必先耕乃得获。先苗(中 )乃得畬。安有无事而取利者乎。皆正诂。宜从。二有应。故利往。此自为一义。与上二句不相属。与困彖同。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无妄之灾。犹不虞之灾也。艮为牛。象失传。详焦氏易诂补遗。粪为系。故或系之牛。震为行为人。巽为盗。故行人之得。艮为邑。良火故曰灾。言或系之牛。被行人牵去。居者反有盗嫌。遭诘捕之祸也。爻辞取象。神妙已极。乃自艮牛民火象失传。自虞翻以来。皆用卦变。致妙用全失。盖三不当位。而巽伏为盗。象失传。详焦氏易诂补遗故有是象。灾之无妄。莫过于是。

象曰。行人得个。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阳遇阳则窒。下又无应。不宜于动。故曰可贞。贞定也。然得重阴履之。故亦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固有即谓二阴。虞翻亦用卦变说之。非。

九五。无安之症。勿药有喜。

巽为疾。为草莽。故为药。无妄之疾。言疾之愈已失望。乃勿药而愈。其喜可知。五应在二。震为笑乐。故有喜也。勿药者。言巽药为艮为所焚也。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不可试。言此为事之偶然。非所期望。不可尝试。盖五虽当位有应。然承乘皆阳。未为全吉。

上九。无安。行有眚。无攸利。

上应在三。巽为疾病。为眚。为利。然四五遇敌。故行有眚而无所利也。

象曰。无妾之行。穷之灾也。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乾为大。乾阳上升。为民所止。故日大畜。阳为艮畜。故利于贞定也。兑为食。艮为家。皆在外。故不家食吉。坤为大川。上居坤水之颠。下履重阴。得行其志。故曰利涉大川。与颐上九之利涉大川同也。象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刚健笃实。谓乾。辉光谓艮。艮为日。故曰日新。艮为君子。故曰尚贤。曰养贤。五天位。上孚于五。故曰应乎天。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识。论语女以为多学而识之者钦。注识记也。乾为前。为言。为行。为德。艮止于下。故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艮为君子。

初九。有厉。利已。厉危也。已止也。初有应。似利往。然二三皆阳。遇敌。故曰有厉。初勿用。故利已。言往应四则有灾也。旧解皆不知有厉之故在二三。于是虞氏命二变成坎。四在坎体。以取灾象。经义之晦。至于如此。真可叹也。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不犯灾。释利已之故也。灾即厉。指二三。

九二。舆说复(左车)。

伏坤为舆。震为复(左车)。二应在五。五震体。乃舆在内。辕(右复)在外。故曰舆脱复(左车)。车之行全恃复(左车)。复(左车)脱则车不能行。二承乘皆阳。阳遇阳则窒。故有是象。旧说以二应五。便谓利涉大川指二者非也。如二能利涉。焉有此象哉。然爻辞无吉凶。无咎悔。故象曰中无尤。言无尤之故。以得中也。

象曰。舆说复(左车)。中无尤也。

九三。艮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乾为艮马。震为逐。三多惧。故利艰贞。乾为日。尔雅释诂。闲习也。诗秦风游于北园。四马即闲。传亦训闲为习。震为舆卫。日闲舆卫者。言车马已闲习。利于行也。三临重阴故行利。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三遇重阴。阳遇阴则通。故曰上合志。上谓四五。此与升初六之上合志同。初六之上谓二三。阴遇阳则通。与阳遇阴同也。虞翻谓上为上爻。故易本一失。说无不误。

六四。 童牛之牿 元吉。

释文。童牛无角牛也。按太玄更次五云。童牛角马。不今不古。即谓牛无角也。牿释文云。陆作角。刘云牿之言角也。九家作告。云牛触。角着横木。所以告人。按刘陆作角者是也。骆牿角。音同通用。艮为牛。象失传。详焦氏易诂艮少故为童牛。而艮为角。四居艮初。有若初生之角。言小牛角初生也。四应初。故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应在初阳故有喜。庐浙云。说文牿牛马牢。牛在牢则范而不越。故吉。于艮止义亦合。

六五。愤(左豕)豕之牙。吉。

尔雅释兽。豕子椭(左豕)愤(左豕)。注云。俗呼小愤(左豕)猪为堕(左豕)子。是愤(左豕)豕为小豕艮少象也。二兑为牙。五应之。故曰愤(左豕)豕之牙。言小豕初生牙也。按艮为黔喙。兽之黔喙者莫过于豕。疑艮或有豕象。又垢(左女)以巽为豕。大畜三至五伏巽。或仍以巽为豕也。李鼎作深知愤(左豕)豕二字皆由象生。然求之不得。谓五应二。二坎爻为豕。非。又庐浙云坤雅以代(左木)系豕。谓之牙。牙者系之者也。系而不去故吉。亦与艮止义合。

象日。六五之吉。有庆也。

六五承阳。故有庆。晋六五。睽六五。皆上承阳。皆曰往有庆。兹与之同。

上九。何天之衢。亨。

艮一阳在上为天。又为背。故曰何。艮为道路。故曰何天之衢。左传昭二年尸诸周氏之衢。注衢道也。又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何天之衢者。言阳在上不为所畜。通达之甚。象曰道大行。亦释衢为道。大行即谓其通达。虞翻释何为当,王弼竟释何为何乃。朱子取之。益非。盖皆以天衢如何负何为疑。岂知易辞皆摄取象之精神。而不能执其解。执则易辞无一可通。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艮为天。易林豫之旅云。人天门。随之蹇云戴瓶望天。皆以艮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