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七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七清 · 瞿镛

子部五

○类书类

△艺文类聚一百卷(明活字本)

题:“唐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渤海男欧阳询撰。”与宋本同。明陆氏刻本脱去“渤海男”三字,每条惟空一格。此则逐条提行,每半叶十四行,行十三字。目後有墨图记云:“乙亥冬锡山兰雪堂华坚允刚活字铜板校正印行。”旧为吴方山藏书。(每卷首有“姑苏吴岫家藏”朱记。

△艺文类聚一百卷(明刊本)

此吴郡陆子玄刻本,与华本大致相同。陈子准以冯己苍校宋本订正脱讹。冯云,八十五至八十七三卷中,宋本亦杂乱无绪。陈云,似有後人增入处,非率更原书也。有询自序、胡缵宗序、陆采跋。

△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旧钞本)

唐虞世南撰。此永兴在隋时官秘书郎所作。今世行本,为明陈禹谟搀乱增改,已失原书面目,此犹旧传真本,即王厚斋所云赵安仁家之本。钱遵王所云,嘉禾收藏家有原书,寻访十馀年而始得者也。旧藏爱日精庐张氏。(卷首有“楝亭曹氏藏书”朱记。)

△龙筋凤髓判二卷(明刊本)

唐张鷟撰。此明弘治间吴门沈润卿津刻本,前有祝允明序,据序云,允明得之先外大父武功徐府君家,乃元人录本。则是本实出元钞也。末有都穆跋。

△龙筋凤髓判二卷(旧钞本)

是本依沈润卿刻本传录。陈子准丈得徐桢卿钞藏本,校改谬讹。原书六十二篇,中阙第十五、十九、二十一至四十二凡二十四篇。沈本题下不列篇第,改为一条、二条等,盖旧已阙佚也。(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稽瑞一卷(旧钞本)

题:“维嵩白雲子刘赓辑,关西灵长氏许光祚订。”此书惟见《崇文总目》与《玉海》,未著赓为何时人。案:自序有“文部尚书奏天下瑞”云云。考《通鉴》,天宝十一载,诏改吏、兵、刑部为文、武、宪部。时官文部尚书者为杨国忠也。肃宗时,仍复旧制。是赓为唐人,书即成是时可知。其全书之例,以上古迄六朝符瑞事,编为四言韵语,而详注其出处。注中所引《纬书》及《田俅子》、《随巢子》、王隐、臧荣绪《晋书》、何法盛《晋中兴书》、《梁大同起居注》、《天监起居注》等书,今俱亡佚,是亦采辑古书之渊薮也。《崇文总目》列“史部传记类”,今易置“类书类”。

△白孔六帖一百卷(旧钞本)

唐白居易撰《六帖》,三十卷。宋孔传续之为《六帖新书》,亦三十卷。见《文献通考》。南宋时合之,析为百卷。王厚斋所见已如此。此明人依宋本钞传。每半叶十行,行十七字。《白帖》卷首王安世序犹未佚,与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所云合。又有韩仲通、韩驹序。

△小名录二卷(旧钞本)

唐陆龟蒙撰并序。专录古人小名,凡神仙、玉女、妇人、臧获亦所不遗。《唐艺文志》、《崇文总目》俱作五卷,疑此出後人补辑矣。卷末有“万历二十六年六月在北濠买书”一行下,钤“太原廷璋”朱记。旧为叶石君藏书。(卷首有“叶氏”朱记。)

△新刊监本册府元龟八卷(宋刊残本)

宋王钦若等奉敕纂。原书一千卷,今存卷二百四十九、二百五十一至二百五十四,又二百六十一、二百六十二、二百七十六凡八卷。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旧为宋内府、明内府藏本,继藏汲古阁毛氏、爱日精庐张氏。(卷中钤宋玺曰,“御府图书”、“缉熙殿宝”,明玺曰,“文渊阁印”。又“汲古藏书记”、“毛晋私印”、“字子晋”、“毛褒字华伯号质庵”诸朱记。)

△册府元龟五卷(宋刊残本)

此北宋刊本。存一册,起卷九百一至九百五。每半叶十四行,行二十四字。字体方劲精好。卷中“朗”、“儆”、“警”、“惊”、“殷”等字减笔,而“徵”、“让”、“署”俱不减,当是祥符书成後最初刊本。零玑断璧,亦足珍也。

△事物记原集类二十卷(校宋本)

不著编纂姓氏。赵氏《读书附志》、陈氏《书录解题》俱谓宋高承撰。赵作十卷,陈作二十卷。正统间刻本,分卷十,文多脱讹。友人邵朗仙以毛氏校宋本订作。宋本作二十卷,与《解题》合。凡标题各类之“部”字,俱作“门”字,引《宋朝会要》,“宋”作“国”字,亦有作“本朝”者。明刊本於州郡方域门中“驿”字条下脱去四条:一曰《敕书楼》,《谈苑》曰,太祖令天下置敕书楼,今州县所有是也。一曰《鼓角楼》,《唐百官志》曰,“节度使辞日,赐双节,行则建节,立六纛入境;州县立节楼,迎以鼓角。今州郡有楼,以安鼓角,俗谓之鼓角楼,盖自唐始也。一曰《酒务》,唐德宗建中元年,制禁人沽酒,官司置店,自沽收利,以助军费。《唐志》云,正元二年,天下置肆以沽也。《通典》云,隋开皇三年罢酒坊。则兹事起自隋前,而唐复之也。一曰《递铺》,盖自三代有也。《国语》曰晋以传召伯宗,又吴王曰,徒遽来告我。注云,徒步遽传也。孟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皆周事也。其事自周始也。馀校定脱文、羡字,不胜枚举。

△书叙指南二十卷(明刊本)

宋任广撰,吕柟序。凡分一百八十三类,采掇简要,各疏出处,以供启劄之用。是书北宋有椠本,流传绝少。今世行本为康熙间金氏所刻。此嘉靖六年御史吴兴沈松得沁水李瀚藏本,序而刻於山西。李钞自中秘者。

△职官分纪五十卷(旧钞本)

宋孙逢吉撰。引用书凡三百二十种,中多已佚之书。原序谓取杨侃《职林》而广之。杨书二十卷,今亦不传矣。原序题秦观作。计其年月不符,辞亦不类,当出後人依讬。

△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後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明刊本)

不著撰人姓名。案,自序为淳熙间人。明会通馆有刻本,多舛讹重复。嘉靖间,锡山秦汴得宋刻本重梓之。前列《考证》一首。黄氏《千顷堂书目》又载有《别集》三十卷,不见自序,当出後人续增。故秦氏虽家有其书而未刻也。(卷首有“张照”朱记。)

△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後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元刊本)

宋祝穆撰《前》、《後》、《续》、《别》四集。其《新集》、《外集》,元富大用撰。《遗集》,元祝渊撰。案:此本目前有凡例一条云:是编告成,惟本朝诸贤所著之文,不敢僭书其讳,谨依《文选》各以字书云云,不著姓名。是合刻。此书疑出建阳书肆所为也。前列淳祐丙午穆自序。

△纪纂渊海一百九十五卷(宋刊本)

题:“金华潘自牧编。”前有自序。卷一至三十六为《论议部》,卷三十七至七十九为《性行部》,卷八十至卷百一为《识见部》,卷百二至百十一为《人伦部》,卷百十二至百十五为《人道部》,卷百十六至百二十一为《人情部》,卷百二十二至百三十五为《人事部》,卷百三十六至百三十七为《人己部》,卷百三十八为《物理部》,卷百三十九至百四十五为《叙述部》,卷百四十六至百四十九为《接物部》,卷百五十至百五十三为《问学部》,卷百五十四至百五十六为《言语部》,卷百五十七至百五十九为《政事部》,卷百六十至百六十五为《名誉部》,卷百六十六至百七十为《著述部》,卷百七十一至百七十五为《生理部》,卷百七十六至百七十九为《丧纪部》,卷百八十至百八十二为《兵戎部》,卷百八十三至百八十五为《释部》,卷百八十六至百八十八为《仙道部》,卷百八十九至百九十五为《阃仪部》。每部又有子目,总千二百四十有六门。其卷一至十八,宋本阙,钞补。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二字。案,是书详於纂言,不主纪事,与他类书异。明万历中,陈文燧偕蜀郡蔡呈奇、顾尔行重编百卷本付梓,增入《天文》、《地理》、《物类》各部,颠倒次序,尽失原书之旧,即所存原本各部中,亦多阙失。如《论议部》“憎人及胥门”下脱去“众口难调”一门,《性行部》“反覆门”下脱去“面是背非”一门,“绝物门”下脱去“径直”一门,《问学部》“代笔门”下脱去“醇正”一门,其《生理部》易为《民业部》,“园池门”下脱去“李氏园”一门,《阃仪部》“悼亡门”下脱去“哀挽”一门。其每条中脱失全文字句,尤不可称数。潘氏《原序》亦未载。今备录其文曰:“世无类书,博闻强记者不能无遗;世有类书,因陋就简者恃以自足。此类书之作,前辈本以备遗忘、便采掇,而非以为後学苟且之资也。更生之《说苑》,义庆之《世说》,所以谓类书滥觞於此。至於欧阳率更之《类聚》以艺文为主,徐坚之属辞比事以《初学》为名,白乐天掇拾奇字间出己语则又谓之《六帖》,迨我本朝,兴国有御览,册府有《元龟》,晏公有《类要》,孔平仲有《续世说》,孔传有《六帖》,类书至此,有谓大备矣,尚安可复有所谓记纂者耶?盖一定不易者,事也;而千变万化者,言也。前辈类书,其於记事提要者详矣,而纂言钩玄,大有未满人意。遂使观者如循一路之迹,若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往往凝滞於事实之内,而不能推移变化於言意之表,此记纂之作,非得已而不已者与!自牧自少嗜书,欲用前辈类书记事体参以纂言,自成一编,独唱无和,或作或止。东阳贾君昉成甫来室吾妹,间语及之,於是慨然纵臾,十涉春秋,繙卷数万,而书稍就。当其相与共校取,舍辨离合,一语一事,有竟日不得其门而入者,则吹析毫毛,度絜铢只,劳苦而後得之。时有意向未合,讨论或遗者,又得金华汪君淳叔川赞决而增益之。至於校理差误,考订偏旁,则又叔川之功为多。记纂之成,盖非出一人之胸臆矣。夫博闻强记,人皆愿学,而因陋就简,世之通患,此书之作,庶几天下之义理,古今之议论,若转圆石於千仞之山,左右逢原,无龃龉拘挛之患,或者可以少补於学者与?凡为部贰拾有二,为门一阡二陌四十有六,合一百九十五卷,总八十万言。呜呼!天下之书,浩穰无穷,而家藏目睹,所及有限;今是书虽告成,而未敢以为极备也。嗣是有得,当又陆续而增补之。嘉定己巳九月朔从事郎新差充福州州学教授潘自牧序。”

△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纲六卷(元刊本)

不著编辑姓氏,亦无序跋。考:宋理宗时,书肆本有《群书会元截江纲》三十五卷,当出一人所撰。此书专载“庆寿”一门。其卷一至卷三,标目有《庆寿事实》、《年甲事实》、《排日事实》、《圣寿笺表》、《谢赐表状》、《贺谢启劄》、《遣送骈劄》、《谢寿仪劄》、《谢惠诗词》,其卷四以下,标目自《皇太后》至《僧道》,凡二十五类,分门极为详析,所采诗词皆南宋人作,或注名,或注字号,多本集佚篇。(每卷首有“史氏家传翰院收藏书画图章”朱记。)

△小字录一卷(明活字本)

宋陈思撰。起魏武帝小字阿瞒,止苏颍滨子迟小字梁、适小字罗,盖即陆鲁望书而增益之。小字,即小名也。宋有刊本。此明弘治间吴郡孙凤以活字板印行。後有黄荛圃跋。据荛翁跋语,知此板後归昆山吴氏。於“陈思纂次”一行後,添出“昆山後学吴大有校刊”一行。书中捥改之迹显然,此尚是初印本也。(卷首尾有“康瓠斋秘笈”、“蜀石经一卷有半人家”、“王氏子鼎珍藏书画印”、“士礼居藏”、“黄印丕烈”、“荛圃”、“平江黄氏图书”、“荛圃手校”诸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全芳备祖五十八卷(旧钞本)

宋陈景沂撰并序。又韩境序。《前集》二十七卷,为花部;《後集》三十一卷,为果部、卉部、草部、木部、农桑部、蔬部、药部。每部分事实、赋咏二门,而事实又分碎品、纪要、杂著诸目,赋咏分各体诗及词,采南宋人作为多,间有本集已佚者。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元刊本)

宋章如愚撰。南宋率多类事之家,是书最为精博。此元刊小字巾箱本,雕椠亦工,不同麻沙书肆所刻。《前集》六十六卷,其目:六经、诸子诸经、诸子百家、韵学、字学、诸史、圣翰、书目、文章、礼、礼品、乐、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凡十六门。《後集》六十五卷,其目:官制、官、士、兵、民、财、赋税、财用、刑,凡九门。《续集》五十六卷,其目: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舆地、君道、臣道、圣贤,凡十七门。《别集》二十五卷,其目:图书、经籍、诸史、礼乐历、人臣、士、财用、兵、夷狄、边防,凡十门。案,其标目分合,舆《四库》本绝异,当是俊卿旧第也。目後有墨图记云:“延祐庚申圆沙书院新刊。”每半叶十五行,行二十四字。旧为邑中浦氏藏书。(卷首有“浦玉田藏书”朱记。)

△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後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元刊本)

《前》、《後》、《续》三集,题:“闽川林駉德颂。”《别集》题:“前进士三山黄履翁吉父编。”吉父与德颂同为三山人,亦同时,故既序其书,而复补作《别集》。明刊本以《前集》、《续集》互倒,且於《太极论》前增《太极图》及《朱子太极图解》,全失原本之旧矣。此本《前集》目後有正书墨图记云:“延祐丁巳孟冬圆沙书院刊行。”又有钟式记云:“延祐丁巳。”鼎式篆文记云:“圆沙书院,板印清朗,元刻佳本也。”

△玉海二百卷附词学指南四卷(元刊本)

宋王应麟撰。元至元六年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也乞里不花刊板於庆元路儒学。公之孙厚孙、宁孙承命校勘。书写者为王秉、王升、杨德载三人。并刻《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通鉴地理通释》、《践阼篇补注》、《急就篇补注》、《王会篇补注》、《汉制考》、《小学绀珠姓氏》、《急就篇》、《六经天文编》、《郑氏易注》、《通鉴答问》十三种附於後。当时修改未竟,逮至正十二年庆元路总管阿殷图复命厚孙校正误漏六万字,遂为完书。明代以板置国子监,递有修补。入国朝尚存。此犹元时印本也。目录後列庆元路儒学刊造《玉海》书籍提调官姓氏。卷首有自题四言韵语,及至元三年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牒,又厚孙跋。胡助、李桓、阿殷图、王介序,薛元德後序。

△六帖补二十卷(影钞宋本)

宋杨伯嵓撰。是书增补白、孔之未备,徵引宋代逸事及诗句为多。此依宋刻本传录。卷末列校正诸人姓名曰,乡贡进士州学教谕张应采,免解进士州学教谕徐应采,贡补进士州学直学陆谊,免解进士州学直学孔应选,免解进士州学直学郑章,迪功郎新吉州太和县主簿孔应得,迪功郎新瑞州新昌县尉州学学正郑逗。当时刻於衢州学宫者。有竹坡吕午序,淳祐甲辰俞仕礼後跋。

△重添校正蜀本书林事类韵会二十七卷(宋刊残本)

不著撰人名字。直斋《书目》云,无名氏,蜀书坊所刻,规模《韵类题选》而加详焉。案:《韵类题选》为袁毂作,毂为絜斋高祖,与东坡交,其书以韵类事,纂集精要。直斋称之,今已不传。此书传本亦稀,断珪残璧,幸而获存,弥可宝已。原书一百卷,今存卷三四,卷五十、五十一,卷五十三、五十四,卷五十九至六十一,卷八十至九十四,卷九十八至一百,凡二十七卷。每半叶十二行,行大字二十,小字二十五。宋讳“匡”、“殷”、“贞”、“徵”、“桓”字皆减笔。字体端劲,板刻清朗,南宋初年刻本也。乌程严铁桥旧藏。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一百三十七卷(元刊本)

题:“前乡贡进士省轩刘应李希泌编。”凡《甲集》十二卷,《乙集》九卷,《丙集》五卷,《丁集》八卷,《戊集》五卷,《己集》七卷,《庚集》廿四卷,《辛集》十卷,《壬集》十二卷,《癸集》十一卷;《後甲集》八卷,《後乙集》三卷,《後丙集》六卷,《後丁集》八卷,《後戊集》九卷。前有大德十一年前进士考亭熊禾去非序。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宋刊本)

题:“绛人裴良甫编并序。”十二先生者,谓杜文贞、李青莲、高常侍、韩文公、柳柳州、孟贞曜、欧阳文忠、曾文定、苏文忠、王荆公、黄文节、陈后山也。按礼部韵,每韵字下分载其诗句,采摭颇详,古人押韵,意匠可参观而得。书中遇宋讳,或易字,或减笔。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旧为明四明袁氏藏书。

△圣宋千家名贤表启四册(宋刊残本)

不著编纂姓氏,亦无序跋。存四册,卷数俱为书估■〈穵刂〉改,不知原书有若干卷。其书分类采取宋人表启,或全篇,或句联,供人掇拾。当时书肆所刻《兔园册》,如《启劄青钱》之类,然所引佚书如《汉官典职》、《汉旧仪》、王隐《晋书》、《晋中兴书》、干宝《晋纪》、《晋诸公赞》等书,饕古者亦有取焉。每半叶十四行,行二十三字。

△新编簪缨必用翰苑新书前集七十卷续集四十二卷(钞本)

是书《前集》题:“莆阳锦水亭主人纂辑,潭阳三槐堂主人较阅。”《续集》不题撰人。《前集》自“左右丞相”至“干请”凡七十八门。目录之前,又隐括作书体例标识於首,曰《官制》,曰《历代事实》,曰《皇朝事实》,曰《自叙》,曰《旁引》,曰《群书精语》,曰《前贤诗词》,曰《四六警语》,此其自述书例也。《续集》自“宰相”至“生辰”凡六十三门,惟载笺表,不及事实,诗词又所采皆全文,未经删窜,是讨求南宋骈文者必资之书也。通体抄白古雅,疑明人从宋椠传录者。

△诸史偶论十卷(旧钞本)

不著纂辑人姓名。前有无名氏序,谓司马温公作。核其书,乃备科举试策之用,当出南宋人所为,伪讬温公也。钞本甚旧,尚出明初人。藏书家图记重重,皆以旧佚而宝之。(卷首有“吴岫”、“昆山葛鼏藏书之印”、“季振宜藏书”、“辛夷馆印”、“季振宜印”、“王原祁印”、“麓台”诸朱记。)

△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十五卷(旧钞本)

金王朋寿编并序。朋寿,字鲁老,平阳人,事迹未详。是书即唐于立政《类林》而增益之。案:于氏书见《玉海》,目分五十,此则广至百门,起“孝行”,止“禽兽蟲鱼”,每门系以赞语。其徵引之书,史部为多,有今已亡佚者。如《东观汉纪》、谢承《後汉书》、司马彪《续汉书》、萧广济《孝子传》、《陈留风俗传》、《会稽典录》、《洛阳宫殿簿》、《石虎邺中记》之类。曾刊於大定间。明人依其式以钞者。旧为吴方山藏书。(卷末有“姑苏吴岫家藏”朱记。)

△汉唐事笺对策机要前集十二卷後集八卷(元刊本)

题:“进士旴黎朱礼德嘉者。”有至正元年旴江谢升孙序。礼事实无考。旴黎为建昌新城地,建昌江一名旴江,新城就黎滩镇置县,亦号黎川。考《江西通志科目》,无朱礼名,此所称进士,殆乡贡进士也。其书取汉、唐政典,分门纂记,加以论断,并为笺释。《前集》皆属汉事,《後集》皆属唐事。叙次贯穿,议论平允,实有裨於经世之学,不徒供科举之用也。按谢序云:“《汉唐事要》,吾友朱君所作”。是此书原名《汉唐事要》。其所为“封策机要”者,想当时刊书人所加,以邀易售,故《前集》第七卷又有《新笺事要策场足用》之名。书估无误,妄改名目,绝可哂也。目录後有正书墨图记曰“至正丙戌日新堂刊”。旧为泰兴季氏藏本,见《延令书目》。(卷中有“周印天球”、“文点”、“停雲馆珍藏”、“彭城开国钱氏藏”、“季振宜印”、“沧苇”、“裘日修审定”、“董诰印”、“蔗林”诸朱记。)

○右类书

○小说类

△世说新语三卷(明刊本)

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是书绍兴间董令升刻之严州者。得晏元献手校本,最为精善。後陆放翁有刊本。明嘉靖间袁氏得陆本翻雕之,犹存三卷之旧。每卷各分上下,惟汪彦章所作《叙录》二卷已阙,有绍兴八年董弅原跋及袁褧序。

△因话录六卷(旧钞本)

唐赵璘撰。是书所纪,析为宫、商、角、徵、羽五部,以君、臣、民、事、物分属其文。赵为唐室名臣,故纪载皆有关系,非泛作小说者可比。旧为述古堂钱氏藏本。(卷首有“虞山钱曾遵王藏书”朱记。)

△续世说新语十卷(明刊本)

题:“唐李垕撰。”其书始刘宋,迄隋末,多取《南》、《北》二史为之。篇目於刘书外增“博洽”、“介洁”、“兵策”、“骁勇”、“游戏”、“释教”、“言验”、“志怪”、“感动”、“痴弄”、“凶悖”十一门。宋时有刻本,明万历间梁溪安茂卿刻之,俞安期复得焦弱侯本为之校正重刊。安期有序。

△大唐传载一卷(旧钞本)

不著撰人姓氏。所记皆唐代公卿遗事,至宝历年止。绎书名当出唐人所撰。《自序》云:“八年夏,南行极岭峤,暇日拢舟,传其所闻而载之。”或是元和八年耳。此书与《博异志》、《甘泽谣》等书同为明人钞本,合装一册。(卷首有“悔虞陵秋家藏”朱记。)

△教坊记一卷附北里志一卷青楼集一卷(旧钞本)

《教坊记》,唐崔令钦撰。所记皆开元中乐部事;其《後记》一篇,则谆谆以声色示戎。或谓陈直斋斥其鄙俗。今案:《书录解题》中有《北里志》,而无此书,未知何据?《北里志》,唐孙棨撰。《青楼集》,不著撰人姓氏,题“雪蓑钓隐辑”。旧为述古堂藏书,合装一册。卷末栏外左角有“钱遵王述古堂藏书”八字。楮墨精绝,审其笔迹,与《茶录》等书似出一手。(卷首有“黄氏如珽之印”朱记。)

△雲溪友议三卷(校宋本)

唐范摅撰并序。《唐志》本三卷,《直斋书目》作十二卷。今商氏《稗海》本亦十二卷,无三字标题及自序。此为明刻,犹存三卷之旧,较商本为完善。书中多录一时闻人诗句,曰“友议”,实诗话也。卷後朱笔一行,题“康熙甲戌中秋冯本较一过”,不知何人之笔。近元和徐绍乾又以墨笔校宋本。宋本每半叶十一行,行廿二字。(卷首有“叶万石君”、“归来草堂”诸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雲仙杂记十卷(明刊本)

题:“唐金城冯贽编并序。”陈氏《书录》谓其出後人依讬。所记古事,皆注所自出,俱不经见者,足供文人渔猎之资。昆山菉竹堂叶氏得旧本,倩友人俞质夫写而刻之,有序。质夫,名允文,工书。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南唐近事三卷(旧钞本)

宋郑文宝撰并序。南唐亡後,先作此书,後作《江表志》。马氏、陆氏南唐事,采用二书为多。旧为钱氏述古堂藏本。(卷首有“虞山钱曾遵王藏书”朱记。)

△儒林公议一卷(旧钞本)

宋田况撰。後有嘉靖庚戌季夏雁里子柄一跋,谓作於守蜀之际,故卷末稍记蜀事。当元昊之叛,况受经略夏竦辟为判官,从事西陲,多所匡赞。故卷中多记元昊事。卷末有“嘉靖壬辰孟春良日玉泉子允升录於万竹山房”一行。(卷首有“何焯之印”、“慕园”、“惕甫借观”诸朱记。)

△甲申杂记一卷闻见近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影钞宋本)

宋王巩撰。所记皆宋世数朝之事,足补史传所未载。乾道间,其从曾孙名从者合为一编而刻之。又附《补阙》二十六事,亦从所辑。跋云:“乾道四年夏六月,以同舍吴君一能本校《闻见》、《甲申》二录所阙,录如右。”又有从二跋及张邦基序。

△重雕改正湘山野录三卷续录三卷(钞本)

此从宋刻元钞本传录。宋刻上卷少一叶,中卷少末叶,馀皆元人补钞。宋刻不题名,每半叶九行,行十九至二十一字不等。仁宗以前御讳有阙笔,馀皆不阙。元钞《续录》题:“吴僧文莹如晦编。”下卷“都尉李和文公”注云:“犯御名。”按:和文,名遵勖,勖,为神宗嫌名,知亦从北宋本出也。以毛氏《津逮秘书》本相校,舛讹甚多,其中卷末《真宗欲择臣僚》条,“伴虏使射弓时双”下脱去“备者,惟陈康肃公尧咨可焉,陈方以词职进用”十六字,遂至不可读矣。此为钱塘胡心耘所贻。

△铁园山丛谈六卷(旧钞本)

题:“百衲居士蔡绦。”旧无序跋,陈氏《书录》作五卷,谓绦谪官时作。邑中庞氏藏有雁里草堂钞本,即长塘鲍氏刻入丛书者也。此则商邱宋筠藏本。(卷首有“宋氏兰挥藏书善本”朱记。)

△续墨客挥犀十卷(旧钞本)

宋彭乘撰。《直斋书录》载,《墨客挥犀》本有《续集》,亦十卷,後来传本绝稀,各家书目皆谓已佚。此叶石君藏书,卷末有题记云:“正德己巳岁夏日,以旧刻本摹於志雅斋。”(卷首有“叶树廉印”、“石君”、“孙从添印”、“庆增氏”、“金庭玉隖人家”诸朱记。)

△西斋话记一卷(旧钞本)

宋祖无择撰。专记宋初及同时人杂事,共三十五则。书中遇“匡”字缺笔,殆从宋刻传录也。

△默记三卷(旧钞本)

宋王铚撰。所记多宋初遗事,足补旧史之阙。旧为钱遵王藏书,叶石君尝假而钞之。此邑中归氏所钞,即出钱本,板心有“江乡归氏藏本”六字。

△河南郡氏闻见录二十卷(旧钞本)

宋邵伯温撰。此出明人手钞,与汲古刻本字句略有异同。卷中有朱笔、蓝笔点校。末有无名氏蓝笔题记云:“戊午六月十九日校阅毕。炎蒸旬日,如坐沸汤中,兼之农民望雨切,是晚忽得大雨三尺许,暑气顿消,大快。”(卷首有“九龙山人”、“顾氏图书”、“翰泰之印”、“昇阶”诸朱记。)

△清波杂志十二卷(宋刊本)

宋周煇撰。自序谓,早侍先生、长者,与聆前言往行,暇日,因笔之。时居都下清波门,目为《清波杂志》。前有绍熙癸丑张贵谟序,後有括苍章斯才、毗陵张訢、吴兴陈晦、山阴杨寅、邗城张岩楚、龚颐正、天台徐似道诸跋,皆作於绍兴、庆元中。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书中“徵”字阙笔,“慎”作“真”,“惇”作“亨”。楮印俱工,惜少《别志》二卷。案,厉樊榭《宋诗纪事》,周煇作“周燀”,以马曰琯见旧本《清波杂志》作“燀”,谓当从之。岂知宋椠本明明作“煇”不作“燀”耶?马氏所见,想系影钞本亥豕之误,而樊榭遽从之,则大谬矣。旧为传是楼藏书。(卷首有“乾学之印”、“健庵”二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又《续古逸丛书》影印本。

△桯史七卷(宋刊残本)

宋岳珂撰。《直斋书目》云,《桯史》,犹言柱记也。《集韵》训“桯”与“楹”同。大约取楹书之义。所记时事,意主於辨贤奸,别是非,皆有为而作也。原书十五卷,今存卷一至卷七。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

△桯史十五卷(元刊本)

题:“相台岳珂。雲间陈文明批点。”前有自序,书中涉宋帝朝诏等字,俱空一格,盖犹依宋本刻者。旧为吴文定藏书,又归传是楼。(卷首有“吴宽”、“乾学”、“徐健庵”、“王澍印”诸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癸辛杂识前集一卷後集一卷(旧钞本)

宋周密撰并序。是书,商氏《稗海误》以《齐东野语》为《前集》,以《别集》作《後集》,而《後集》、《续集》则全阙。此明人钞本,犹原帙也。惟阙《续集》、《别集》四卷。

△归潜志十四卷(旧钞本)

元刘祁撰并序。所记皆金源遗事,兼录同时闻人之诗,有《中州集》未载者。第十二卷,专录崔立碑事最详。元至大间有孙和伯刻本,流传绝稀。千顷堂、传是楼藏本,与王文简所见者,皆仅八卷,此虽足本,与《敏求记》所载同,然尚阙“十一”一卷,中有朱笔改字,卷末题识云:“借竹垞藏本校过。”

△山房随笔一卷(旧钞本)

元蒋正子撰。正子,字平仲,旧题“全愚”或作“子正”者讹。旧为汲古阁藏书。明人号狷庵者所钞,较《稗海》本固胜,核鲍氏校刻本,大致相似,惟翟惠父《咏鬼门关》云,“小昌休苦笑揶揄”,此本作“猖”。卷末记贾似道死事,“汝也宜得一检”,此本“宜”作“直”,似鲍本讹。(卷首有“狷庵手钞”、“毛晋私印”、“汲古主人”诸朱记。)

△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元刊本)

题:“南村陶宗仪撰。”此至正丙午所刻本。目後自记:凡伍伯捌拾肆事。有孙作序。

△静斋至正直记四卷(钞本)

题:“阙里外史孔齐行素者。”行素圣裔,以父退之为溧阳书掾,遂家焉。後寓四明。是编纪至正间杂事,曰“直记”者,直笔也。叙述琐杂,略寓劝惩之旨,亦间及当时钜公轶事。後有归震川跋,,似出依讬。此书旧为毛叔美钞藏本。

○右杂事

△山海经十八卷(校宋本)

此明吴琯《古今逸史》本,颇有讹字。邑人郡朗仙假得士礼居黄氏校宋本,改正为多。宋本无大题,首行顶格,题“《南山经》第一”,越数格,题“郭氏传”。

△山海经十八卷(明刊本)

此本开卷首行顶格题曰:“《山海经》序。”次行题:“晋记室参军郭璞撰。”《序》後接题“《山海经》目,总十八卷”。双行注云,“本三万九百十九字,注二万十字,总五万一千二百六十字。”以下《南山经》至《海内经》皆注,本若干字,注若干字。又曰,《海内经》及《大荒经》皆逸在外。後接《向秀上书状》。以下,首卷不题《山海经》,惟题“《南山经》第一”,次行曰“郭氏《传》第一”,迄第十八卷皆同。武进臧庸堂谓宋本若此者,犹六朝、唐人之旧式也。旧为平津馆藏书。(卷末有“孙星衍印”、“东鲁观察使者”二朱记。)

△穆天子传六卷(旧钞本)

旧题曰“古文”,又“晋郭璞注,荀勖校定”。向为杨五川藏书,依元刊本传录。叶心有“万卷楼杂录”五字。後冯巳苍得之,以锡山秦氏钞本校过,改正讹字,补录序首结衔五行,其文云:“侍中中书监光禄大夫济北侯臣勖。(一。)领中书会议郎上蔡伯臣峤,言部。(二。)秘书主书令谴勋给。(三。)秘书校书中郎张宙。(四。)郎中传瓒校古文《穆天子传》已讫,谨并第录。“(五。)别本皆无之。孱守老人跋云:“此册为杨梦羽仪所藏。崇祯己卯借得锡山秦汝操绣石书堂钞本,并取家所有范钦本校读一过,两日始终卷。老眼已昏,灯下更自草草。识於空居阁。”今上方朱笔皆其手迹,可宝也。(卷首有“上党冯氏藏本”、“鱼虞岩珍藏印”、“稽瑞楼”诸朱记。)

△海内十洲记一卷汉武洞冥记四卷(旧钞本)

《十洲记》题“东方朔撰”,皆记神仙幻化之事。《洞冥记》题“汉郭宪撰”,纪载之事,多不足信,而文采可观。昔人皆谓六朝人伪作。此出明人钞本,与《集异记》合装一册。旧为邑中孙氏藏书。(卷首末有“孙从沾印”、“孙庆增家藏”二朱记。)

△汉武帝内传一卷外传一卷(旧钞本)

不著撰人姓氏。其文词华缛近齐、梁人。昔唐人谓《汉武故事》为齐王俭作,疑亦俭等所为也。《太平广记》所载,非全本,此犹完善。旧为良常山人藏本。(卷首有“王澍”、“天官大夫”二朱记。)

△拾遗十卷(明刊本)

伪秦方士王嘉撰。《隋志》作萧绮撰。记上古至晋时异事。末卷,记诸名山。王子年书,本二卷。其有论语低一行加“录曰”二字者,为绮所作。前有绮序。旧藏邑人孙岷自家。卷末记云:“是书有大父校本,此其副也。”(卷末有“孙江之印”朱记。)

△集异记一卷(旧钞本)

唐薛用弱撰。记隋、唐间诡怪之事。晁氏《读书志》云,一题“《古异记》”。旧为邑中孙氏钞藏。(卷首有“孙从沾印”朱记。)

△博异志一卷(旧钞本)

题:“谷神子名还古纂。”或曰姓郑氏。是书见《崇文总目》、晁氏《读书志》、陈氏《书录》,皆作《博异志》。或作《博异记》者讹。旧为邑人孙明志钞本。(卷首有“孙氏藏本”朱记。)

△广异记六卷(旧钞本)

不著撰人姓氏。记隋末至唐上元中神异之事,而开元、天宝间尤多。乾元、上元仅止一条。卷中称武太后、玄宗皇帝,又有“国家克复二京”之语,其出唐人所撰无疑。惟诸家书目俱未著录,亦无序跋可证,不知稽瑞主人何处得之。(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续幽怪录四卷(宋刊本)

题:“李复言编。”《目录》後有“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刊行”一行。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树”、“慎”、“廓”字有阙笔。案:晁、陈两书,俱谓李复言《续玄怪录》,续牛僧孺《玄怪录》而作也。分“仙术”、“感应”二门。此则总二十三则,不分门。晁云十卷,陈云五卷,《述古堂书目》又作三卷,俱与此本不合,殆尹氏得其书重编以刻者。“玄”改作“幽”,避宋讳也。书中“杀”字俱作“煞”字。卷中有“郑印敷数”之章,乃桐庵先生故物也。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又《续古逸丛书》影印本。徐乃昌随盦《徐氏丛书续编》覆刊本。

△杜阳杂编三卷(旧钞本)

唐苏鹗撰并序。黄琴六丈从秦西岩致爽阁钞本校过。(卷首有“黄琴六读书记”印。)

△前定录一卷续前定录一卷(旧钞本)

唐锺辂撰并序。记有唐卿大夫前定事,凡二十三则。续录不著撰人。《崇文总目》亦作辂撰,《通志略》“续”作“广”。卷数同,凡二十四则。

△剧谈录二卷(明刊本)

唐康骈撰并序。《唐志》、晁氏《读书志》、《通志略》俱作三卷,陈氏《书录》“骈”作“軿”,此明人翻雕宋本。旧藏郡中文氏,继归叶氏。卷末有文从鼎题识一行云:“万历戊子仲冬漫阅。”(卷首末俱有“叶万石君”、“归来草堂”、“孙印从添”、“广增”诸朱记。)

△宣室志十卷补遗一卷(旧钞本)

题:“唐张读圣朋撰。”陈氏《书录》“朋”作“用”,晁氏《读书志》作“明”。此明人手钞宋本。帝讳仍用减笔。旧为吴方山藏书,以朱笔校过。(卷首有“姑苏吴岫家藏”朱记。)

△阙史二卷(旧钞本)

题:“唐参寥子高彦休撰。”案:自序作於甲辰岁,为唐僖宗中和四年。陈氏《书录》谓其为乾符中人。各家书目所载,书名俱有唐字,此本无之。明茶梦主人手钞,卷中朱笔,即其所校。(卷首有“姚舜咨”朱记。)

△甘泽谣一卷(旧钞本)

唐袁郊撰。是书见晁氏《读书志》、陈氏《书录》、《文献通考》,皆云凡九篇,已全。《太平广记》中反多数篇,非原书也。中有《圆泽传》一篇,苏文忠尝删改而书之,今讹入集中。旧为杨五川藏本,茶梦主人假而录之,後归叶石君。有名凯之者,於崇祯庚辰岁假得叶本所录。有杨仪二跋及姚咨跋。

△括异志十卷(旧钞本)

题:“襄国张师正纂。”此书惟见陈氏《书录》,尚有《後志》十卷,惜无之。所记皆北宋名臣异事。每段末注,闻之某某,或云,某笔以相示,则师正亦北宋时人也。《目录》後有“建宁府麻沙镇虞叔异宅刊行”一行。卷末有“正德十年岁次乙亥仲春癸丑日虞山逸民俞洪重录毕”二行。(卷首末有“祝仲子承绪父”、“南阳叔子藏本”二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江淮异人录一卷(旧钞本)

宋吴淑撰。是书阁本从《永乐大典》录出。此本出明人所钞,与《仙苑编珠》、《疑仙传》合订一册。旧为文衡山藏书,後归汲古阁,盖犹原本也。(卷首有“子晋”及“汲古主人”二朱记。)

△灯下闲谈二卷(旧钞本)

不著撰人。各家书目未载,惟见《馆阁书目》,所记皆唐及五代时异闻,当出宋人所作。《目》後有“陈道人书籍铺刊行”一行,是宋时有刊本也。卷後孱守居士题识云:“崇祯甲戌借叶林宗本录,仲昭所书。”

△卧游录一卷(旧钞本)

宋吕祖谦撰。此书见陈氏《书录》。谓成公晚岁,病废卧家,取史传所载古今人境胜处录之,而以宗少文卧游之语,寘诸卷首。亦见公弟监仓子约所作公《年谱》,为公临殁时作。前有嘉定九年王深源序,後有墨笔一行云:“崇祯癸酉冬日写。”

△阴德录一卷(明刊本)

不著撰人名氏。各家书目亦未载。所录皆宋代名卿阴德事,采自宋人说部诸书,今已有不传者。如《王氏谈渊》、《曾鲁公轶事》、《古今类事》之类。书中遇宋帝及后字,俱空格,疑亦宋人所辑。惜卷尾已残阙。(卷首有“来雲馆”朱记。)

○右异闻

△博物志十卷(明刊本)

晋张华撰并序。周日用等注。明弘治间衢州推官贺志同所刻。有都穆跋。冯巳苍校过跋云:“茂先博学多异闻,而所言平平不足采乃尔,抑亦後人谬讬,非旧本耶?不然,侧理青铁,余恐其称冤也。天启壬戌六月二十一日訒道人识。”(卷末有“冯巳苍读书记”朱记。)

△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校宋本)

唐段成式撰。赵清常刻本。鱼虞岩以宋本校过并记。旧式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此刻有成式自序及宋周登、邓复及明赵琦美《刻书序》。

△清异录二卷(明刊本)

宋陶穀撰。前有隆庆壬申河间俞允文序云:“叶伯寅有元时孙道明钞写本六卷,凡十五门,二百三十事,遗缺过半,後复得钞本,不第卷次,凡三十七门,六百四十八事,比道明本为备,而文独简略,为陶宗仪删定本。今参校勘正十有二三,而疑误难正者并复存之。”又附:“王凤洲来翰云,仆向有《清异录》,意欲梓行,得足下先之,是艺苑中髡、孟不落莫矣。”後有“隆庆六年壬申叶氏菉竹堂绣梓印行”十五字。

△续博物志十卷(明刊本)

宋李石撰。较明游潜所撰《博物志补》自胜。惟既云《续志》何以与张书复出数条,岂李氏著此书时,张氏原书未佚,今则已非其旧,故致彼此复沓耶?此亦贺志同所刻,有都穆跋。卷末有“开化庠生方卫谨录”一行。

○右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