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楼》十二楼清 · 李渔
李渔(1611-1680),字笠翁,随庵主人,新亭樵客等,原籍兰溪(今浙江),生于千雉皋。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十九岁时父亲去世,不久他回到原籍兰溪,二十七岁中秀才,后屡试不利。清兵入浙之后。他家道衰落。顺治八年左右,移居杭州,卖文为生。顺治十五年左右又迁至南京,从事著述,并开书铺芥子园,刻售图书、画谱、笺简,都精绝一时。康熙十六年,李渔因境况日窘,归隐杭州湖山,两年后去世。他的小说代表作为话本集《无声戏》和《十二楼》。 清顺治八年(1651),李渔来到杭州,一住十年。在美丽的本子湖畔,他渔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潮,写作了大量的戏曲小说作品。著名的话本小说集《十二楼》就是此期间完成的。《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写一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展开往往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由此可看出李渔做小说之匠心。
《十二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格调轻松快乐。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思想境界,但每一篇都清新风趣,惹人喜爱。
十二个故事,绝大多数出身于李渔自己的构思,而不是引用别人素材。
作品都主题鲜明,线索明晰,中心人物贯穿始终,在叙述过程中决不横生枝蔓。情节设计新颖奇特,尽量曲折出奇,悬念丛书,出人意表,但衔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绽。而结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堪称奇人,其著述丰翰,其小说、曲本、园林设计、文艺理论皆负盛名;亦擅诗词书画,有诗文杂著集《笠翁一家言全集》,戏曲创作有《十种曲》;短篇小说集有《无声戏》、《十二楼》;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等,编过画谱书《芥子园画传》,创作过绘画《山水人物四段卷》,还写过颇有见地的史学专著《古今史略》和经世致用的政法专著《资治新书》,编过三种韵书。
李渔的戏曲创作并不突出,但他的白话小说,可与《三言》、《二拍》并列,为清代说部之上乘。《十二楼》是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集,由十二篇可独立的以不同楼名为题的故事汇成。此书又名《觉世名言》,问世后流传很广。如《三与楼》讲述了一个善读诗书却不会理财的高士虞素臣以全部家产辟园造楼,结果因财力不足而忍痛弃楼让人,尽受富人勒索而卒,直至后来因儿子科举中榜、衣锦还乡才使先父呕心沥血所造的楼归还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正是李渔在穷困中卖楼经历的凄凉写照。
李渔作品在海外也影响较大,最早被译成西文的是小说集《十二楼》中以不同的楼名为题的短篇。